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1|回复: 12

★《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校对修订稿(电子档)之『精校版』发布(2007年5月)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6-1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校对修订稿(电子档)之『精校版』发布(2007年5月),欢迎下载!
* q  ]6 P6 G, G5 A; x2 e
5 ~( p8 g0 @6 `3 l9 M0 \# n ( P# ~! U+ J1 j" w7 [. V# `
4 d( k2 s; G0 I  F) F; Y, c
阿弥陀佛!贵网站的各位师兄大家好!" m2 E" \) w9 I3 w" U7 P" Y
3 ^9 }6 |' }: z( C
后学又来介绍最近发布的精校版的《般若境缘集》了。已经试过下面介绍的新发布的精校版,其内容是可以复制的,很方便。从某个网页还看到有师兄想把它印出来与周围的同修结缘,所以问哪里可以得到word版本,其实下面介绍的打印版的pdf档是可以打印的,不知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位师兄的问题了。如果一定需要word版,我想可以发邮件到下面的两个邮箱试一试,看能不能得到答复。: W0 U& K$ g, A( i1 n
0 j. ?6 U) l, e3 _6 A- b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4 l1 V5 A0 L  F# r* Z5 q' i: t' h  c6 F
# H& u% J, T3 t# Z) r
大家一起介绍流通这本帮助我们当生成就究竟成佛的好书吧!后学不能常来,希望各位师兄常常顶一顶此贴,以便让更多的师兄得到此书。
! m; Z% y- {+ I
  q8 t) S7 F; Q5 h, V$ g南无阿弥陀佛!
6 E! E3 q) B) v& ?; D% ?5 W$ n: ?( v- V! l  E4 H* u
3 w$ v( `% L" R/ L3 y. W- @. m
; U! Z. \/ M6 d
下面摘要转贴本书整理者的精校版发布贴主要内容:
8 b1 Q1 I5 j: P7 i$ v' l- @
* [9 c' C9 I3 _, j
; m, t3 Z1 ~( P6 ?$ X) t9 `4 [- Z, n
★《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校对修订稿(电子档)之『精校版』发布,欢迎下载!
$ _2 w6 ~% O; ]  a' n1 f! _( Z# Y* _. f  a* z; D

, r7 @! o- N- T0 [1 A) O<DIV style="FONT-SIZE: 13px"><DIV id=text401857><DIV id=tpid401857><DIV>《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的内容几乎全部来自佛门祖师大德、法王上师的著述和开示,其区别于其他净土宗书籍的最大特点是融显、密祖师法王关于佛法、关于极乐净土法门的开示于一书,精辟、完备、不尚玄妙的内容将信、解、愿、行、证彻底阐明,堪称是披肝沥胆之说、金玉珠玑之言。禅净密三个法门之间有没有交汇点、为什么愈高深的法愈简单、为什么般若智慧离不开念佛、信愿与行之间的关系、念佛到底怎么念、净土法门“万修万人去”这句话到底如何理解、为什么无论修什么法门不回向求生净土不行……。无论对于真正认识佛法,还是对于真正认识净土法门,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从精度上来说,无论是对于有意学佛者、对于初学佛者、对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多看佛书者,还是对于已有一定基础者,特别是对于我们普通不跟师修学的大众,《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一书都是值得一读的。乃至于对于已经较长时间学佛者,对于已经较长时间念佛者,如有时间,也很有必要一阅以作为参考。万法缘生,愿《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一书能成为净土学人乃至所有学佛者真实成就的一个增上缘。% p3 {* d% R2 W
/ @6 V. g# ^: I/ `+ x$ N7 R
发布精校版的原因: Z% V+ w& Z2 P3 P+ r
/ z) z; B# @$ B3 j( f$ h
我们在反复重读般若境缘集三校稿时,感觉三校稿的文字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少量错别字、用字不统一、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尽恰当等。我们反省三校稿未能避免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个人责任心不够强和语言文字方面能力所限造成的,另外就是当时希望尽早完成校对修订的心情迫切,对于在校对修订过程中较原书新增加的内容又疏于认真校勘,才导致了这些问题。因为网络资源的丰富和网络搜索的方便快捷、便于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所以新增的内容几乎全部直接取自网络,然而网络文字大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校对,其文字原本就存在一些问题,在做境缘集的校对修订时把关注点和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内容上而忽视了文字,以致造成如此不应该存在的遗憾。虽然由于个人文字等方面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完全避免本次查找中的遗漏和校改的失误,但相信新发布的精校版会是一个真正更好的版本。真诚感谢诸多师兄的参与、信任、宣传!真诚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各位师兄能将此消息发到境缘集三校稿可能已流通到的地方,万分感谢!
: j# c9 `( ~) S) P7 I( d, z
9 y& r* X7 n& c. H' T=========================================
8 z/ r* Y: M9 g  `6 R  q
7 A6 u, r$ H! [- e5 G+ ]本次发布的精校版保留了word版本中的各种链接,目录跳转请使用Acrobat Reader中的书签(Bookmark)功能,书中各说明文字与相关的内容之间可以直接点击跳转,阅读起来会更加方便。% m% ]6 e: q9 }6 l5 x9 @

" v2 A; {5 h( Q4 b诚恳希望大家下载本次发布的精校版以替代以前的版本,并将精校版介绍、流通到原版本已经流通到的地方。0 V, I+ {. P4 ~: E

; _. a/ s, L) ~# \  g本书再版序言中谈到,泛泛而读只能给自己增加一点知识,无益于戒定慧三学,无益于深入理解、体味法师大德讲解开示的真实义,一本好的修行指导书,需要反复用心阅读,才能深解意趣,受益无穷。在整理校对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诚哉斯言!
9 ~( @1 P; t0 F! M7 W
. Q$ }+ f+ n+ |' X6 S7 c===========================================
# i, x9 S* y7 W$ _$ W, `+ I
' p" _; j* _1 O3 \《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精校版下载方法如下:
* u! f. a% F$ ]- V) _" Y" U/ Y$ ?
  B: N0 r8 p( n6 W" p& f% B5 w7 D1、126邮箱
+ Y+ |, J  V8 D7 w! D) O+ w登录126邮箱:borejingyuanji@126.com  (密码:jingyuanji),打开收件箱,将邮件附件中的《般若境缘集》(精校版)直接下载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 ]: U! c8 e! G0 E/ f0 T/ s  Q9 }- c

" u- Z, m! t, c1 X. ?2、新浪邮箱
7 [9 E" h) Q8 D2 n5 K登录新浪邮箱:boruojingyuanji@sina.com  (密码:boruojingyuanji),打开收件箱,将邮件附件中的《般若境缘集》(精校版)直接下载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 m% F. S+ e7 ~9 Z! d
7 d7 N- d# w) x9 T) O9 e, h
(说明:以上两个邮箱是帮助流通本书的不知名的师兄设立的,在此特别表示感谢并随喜功德!)
9 ~2 `# }' ~2 O) W6 [6 |, M& R
4 l& S' z# M4 K: w5 R/ h3、民间中医网资料库中下载
+ ]9 P2 d/ H  A; R  M! ?& F
8 _% H' J5 q8 c2 E7 q  U$ u5 h  N下载地址:. a) G; \) s( r+ C
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精校—阅读版)
* d2 q% J3 E; z  b, e+ Vhttp://ftp.ngotcm.com/index.php?o=display;id=2337' P0 p3 Z" J5 n5 U; G9 w- [, v

& t8 U2 G- K! T( Q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精校—打印版)
* d8 o  e5 `+ h8 }6 k/ U/ Qhttp://ftp.ngotcm.com/index.php?o=display;id=2336
0 L/ c2 C" d: C$ A& T4 [2 r5 \
! g) `" s* a" X==========================================* d" Q& c! `( ^* ~: k8 E8 O+ l

1 J; z2 w/ Y) `: X, r( r/ w4 {1 n* X下载说明:( @! }" g2 L. Q# r' W- t
/ P* {: v' `9 `* ?. G
《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校对修订稿)电子档制作了打印版和阅读版两个PDF版本,内容完全相同,只是为了便于阅读,阅读版做了放大书稿字体、缩小页面边距之类的段落和页面设置,各位朋友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下载。
5 {0 m) k" n; \2 }; M! B+ u% g  w( x
如果选择到民间中医网资料库中下载,点击下载地址后,请按照红色“下载地址和下载技巧”进行下载;如果不使用下载软件,可以直接左键点击下载链接,然后在出现的文件下载框中选择保存即可;下载链接即『下载地址和下载技巧』左侧的彩色字『下载1』
; D8 l% s4 v; t$ l) w- ?" |: }$ m* ?& Y( d$ P! I! |3 E
提供下载的是书稿的PDF版本,阅读需要Adobe Reader软件,这里可以免费下载:http://www.skycn.com/soft/3076.html
% h& `. P$ o9 Q+ Z8 E0 F  h: W
7 |1 [0 X- V' m: {==========================================/ k$ x, F  j! c2 j$ i! f
( e8 _9 R  y7 O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 ?) L* l* X2 A1 O% ]# R+ b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 f+ w8 k+ L7 X' G3 V, N0 d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y$ Y* f7 \7 ^8 ^/ b

7 ~8 q1 |% h( Y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
6 Y4 X1 @9 j& E& v! \5 j5 Z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6 J; k! n4 r3 K0 g0 Z+ |0 I
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
- M! G: u8 E+ D! H" F9 d
& x! Q, \$ m- ]+ l4 D/ ?南无大慈大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0 i0 T  K: ~" J5 n7 S* v5 Q9 S2 ^4 M南无大慈大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4 A% e% a' Z: w+ V' ~南无大慈大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l6 m* W. ^$ }+ C$ ~3 x4 S/ I5 \
) r' j" i+ T  g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2 ?' ~8 b# p9 Y" z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L4 D$ c# w) U- E+ E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 a4 g. ~4 @5 ?! y( y/ Q9 C8 t! k! E/ U8 }% }# D. e
南无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
; ^% Z" g* E0 I南无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 E0 V/ i  n  z5 n8 e* D
南无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 }7 X" E4 Y4 K/ J9 d

0 `/ A0 i3 k+ d' c- ~# I* v" w1 }) d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 B3 B: C4 Y+ o!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  ]! A) u0 M%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8 J3 M$ Y! A6 S* w

  n. d0 R( f5 d- L& s/ K) f顶礼律、净、禅、密一切高僧大德!3 s' }- B$ x$ k
顶礼律、净、禅、密一切高僧大德!& g3 r8 B; T% D  N
顶礼律、净、禅、密一切高僧大德!7 }" T+ A) y" b
( l$ W4 N; R; c0 t  l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B( p7 w+ `% y& H$ \  L. I4 w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 ^) m! ]8 C8 }8 X+ W" ?, e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 b: n* H' m! b' [# J4 |- P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次所做的校改工作介绍如下:
  J% Y; }! d( z  z2 c: S9 G* c4 {+ `: @; r8 V0 A8 ?
1、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被错误地放在印祖语录(一)中,本次校对予以纠正,将其移至净土-般若篇中。
0 p# Y# }+ V0 G1 \; t5 N$ G* z: @* g6 B; M- |
这段开示为:◎若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故持名能净四土,亦的确不谬也。(蕅益大师)4 e# Q% }) g/ G2 ^3 j

, I* k( M4 R* Y. ~; ^' f2、在净土-般若篇中增加一段关于弥陀印的内容:4 b/ p+ M" a% q$ q" {+ ~9 k

9 f3 l$ m; h0 u  D* u◎在念佛堂里,一定是结弥陀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个大指拇指连接起来,这是弥陀印。手印就是手语,是表法的。(净空法师)2 X0 A2 @/ \9 F" ?" a
! C" I( P# q" Y; s
3、恋西大师即玉峰法师,将净土-般若篇中原注明为恋西大师的一段开示改注为玉峰法师,并将该段开示移至印光大师批评玉峰法师四大要诀的文字处。$ l6 ~6 c! V) I5 O

. H; y7 g, g- o. a9 Z0 h这段文字为:◎于持名时,只要令声音不绝……只要信佛语,决定生彼国。(玉峰法师)9 N, Z- q/ P# ?* k( B' G
3 Z$ d% {* [( A9 X
同时将玉峰法师关于念佛四大秘诀的开示增补在印光大师批评四大要诀的文字处。这段文字为:◎念佛四大要诀者,第一不贪静境,第二不参是谁,第三不除妄想,第四不求一心。只要至诚恳切,每日限定多少数,念到死,必定往生西方。当知每日限定多少数,念到死,即是至诚恳切,方可报答六方诸佛,劝赞护念之恩;释迦本师,恶世说法之恩;阿弥陀佛,大愿普度之恩。今人念佛,无此四诀,必定念不成功。一贪静境,必定以轻安静坐为奇特,极力持名为平常;一参是谁,必定以开悟聪明为奇特,见佛往生为平常;一除妄想,必定以别法巧念为奇特,老实记数为平常;一求一心,必定以一心不乱为奇特,开口散念为平常。以正为邪,以非为是,岂不颠倒之至。此四大病,稍有犯者,必难往生。(玉峰法师)(说明:“以正为邪,以非为是,岂不颠倒之至。”三句错误地把不除妄想、不求一心认定为“正”,把除妄想、求一心认定为“非”,失于偏执,这正是印光大师所批评的。见下段)" y% I0 X* T5 ], X. T; U" }
# {  o3 M6 A2 _0 |0 z4 B
又将原黄念祖大德开示中一段关于不贪净境的开示移至此处,以便相关的共六段文字能够方便地互相对照参看。5 C8 s( {# A* A) v3 v6 }

) x( v( F+ e3 j( ]0 l8 ?& d! t' @这段文字为:◎正定在清净之中,就叫清净三昧。现在很多人,入定时稍有一点净境,得到一点轻安就喜欢,这就是染著,就要走上错路了。……应知清净三昧是无染无著的三昧。(黄念祖居士)
( o# H7 ]; r6 O! D8 e) k; Y9 H  J+ D3 L
4、将原印祖语录中的一段印祖开示移至念佛回向篇中。( O* U# @/ E) J5 ^* F# y$ ^
$ s8 I3 V9 [% S6 d  @3 s9 C6 c4 }
这段开示为:◎凡诵经,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印光大师)
! p( Q# D$ [  x: S; D; w& A5 z! G
  r. E0 y! d; u* f- y# M5、在般若-净土篇的末尾增补了三段内容,如下:
: U* {0 k/ r7 ^+ p" p1 I) Z+ h- K5 U. X5 F! ?
◎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也。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未入此门,终非稳妥,学者可不勉哉。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专持四重律仪,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土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以上八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彻悟大师)(说明:参看第69页之“于持名时……”六段和第282页之“修净业人……”两段)$ C+ ^) d- ^% h3 c2 R. f. V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不保者,无他,盖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着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或时自觉疲懈,惑习现前,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乡,已浑身坐在莲花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驾,而始信其往生哉。(行策大师)
% z8 }# w# e8 G/ a' M5 h, [
2 W0 R' t( j0 b1 C% Z" H◎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若真为生死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彻悟大师)3 J) e6 O3 W4 W$ v3 o' j2 Q8 K" y- D" ]
! ?+ R; W6 g8 {7 A' s0 \! B% T
6、增补了四个说明,修改了三个说明,分别为:
  _$ S9 U3 {* K: S8 z- x2 P3 }3 i0 z- f; T. j8 j
(说明:波罗蜜意即到彼岸、圆满,即应以三轮体空之心修六度)
+ q+ T7 l- i3 l# D(说明:四十一品无明再加上元品无明也即根本无明或无始无明共为四十二,破无明为分证佛,破元品无明方为究竟佛)
7 i3 @+ T7 F( j3 l  V. g  J
9 e) `5 S/ I  A; x+ z1 ~, H在诺那金刚上师问答篇后增加说明:
3 }# b1 O- |; z! T5 }3 E; L5 x, _  Y: ^9 _; l
(说明:阿弥陀佛即是净土法门的本尊,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即是净土法门的心咒,执持一句佛号即是在修净土宗的我即本尊本尊即我,所以修净土宗念佛法门无须观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老实念佛即可。参看第233页之“五宗八教……”一段)
' X' S$ h! C( J1 R/ F, K' b# r' U
在净土篇--般若篇中增加说明:
+ Y7 }. f- G" W# c" @# V. z* g! e# B& P$ I& U: i; {; E1 K
(说明:关于病、药和念佛求往生,以上七段应与第277页之“求生西方者”四段和第310页之“临终开示”互相参看)
/ ^0 A: m6 m8 r1 U5 q3 ?* q% H6 S, O* t% Z
修改前:(说明:定课以外尚应随时念佛)
; l1 {! `: {' R4 L3 v修改后:(说明:定课以外在做不须专心、不须思考的事项时尚应随时摄心念佛)+ y$ c6 [0 w1 N) U

  j2 g& H! M) I& G  ^修改前:(说明:宜由一助念人至他处敬告病人累劫冤亲债主不要障碍病人往生,并将助念功德回向给他们,回向文可参考第313页之“附……”。)
0 a- J8 u  g( x6 y; W修改后:(说明:参看第301页之“九、……”,宜由一家属或助念团员至他处敬告病人的冤家债主不要障碍病人往生,并将助念功德回向给他们,回向文可参考第318页之“附……”)
9 E2 Y$ u0 a4 m( H8 O* }1 T! y: T; {
考虑到由于历史上印度和中国地域不同产物不同导致对于五荤未能全部统一认定,目前佛门公认的五荤仅有葱、洋葱、各种蒜、韭菜,故对临终助念篇中关于五荤的说明作了修改:4 Y4 ?6 S: ?/ }

" m) O8 b7 f( l: |  u  J修改前:(说明:五辛即各种葱、洋葱、各种蒜、韭菜、香菜、芥末)& t3 _9 n2 L7 n+ E: o
修改后:(说明:五辛即各种葱、洋葱、各种蒜、韭菜。此外,芫荽(香菜)和芥末也最好不吃); a0 N+ s% H; k; D8 y  y+ O- U
关于香菜不宜吃,可以参考妙祥法师的开示;关于芥末不宜吃,可以参考南怀瑾老师的著述。
. G  `" n. O- k1 b1 p9 f
0 i; q- S8 [- _) w0 ~& g7、将健阳乐住法王作开示的地点增补“净土”二字,成为:* C3 |0 W: O" p3 R7 `1 Z
健阳乐住法王开示(摘要)# I$ `& L4 X% r6 ~4 h, v* B
(二零零二年一月讲于哈尔滨某净土居士道场)& @+ H. r. D( t+ E8 O) E

9 V! D$ `" S) n8、在印祖语录(二)中增补一段:
* M& `8 Z7 t+ N1 }, [% O0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常随拥护。往世恶业,亦渐消灭,纵有怨对,不能为害。此乃佛经所说,决非虚语。讵于三月间,接到上海舍亲处来一讣文,系一极信佛之张太太,吃素已二十余年,常到居士林听经。逢人必劝念佛吃素,心极慈悲行善。不料一日,送素菜与某师兄,在马路上行走,为汽车轧死。后为巡捕房收去,至三日后,其家子孙晓得,始去领归安殓。余闻悉之下,心中非常惊惶,至今疑惑不解。且佛会中人闻之,亦均不安。故特上书,恳求老法师开导,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临终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说个明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胜感德之至。) 接手书,知阁下于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从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须知人之修持,果真诚无伪,便能转业。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凡夫肉眼,只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惨死,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愿,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无他心道眼,不敢臆断,谓决定往生,与决定不往生也。其可决定者,为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为善而得恶报,乃宿世之恶业果报,非现在之善业果报也。汝等诸人,见此老人,得此果报,心中便有为善无福,善不足为之邪见,故致惊惶疑惑。其知见,与未闻佛法之人,有何各异。倘深信佛言,决不以此事,作此惊惶疑惑之态。以因果之事,重叠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稻然,早种者早收。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古有一生作善,临终恶死,以消灭宿业,次生便得富贵尊荣者。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亲王有势力,往募,所捐无几,愤极,以斧于舍利殿前断其手,血流而死。即时,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游行,至挂舍利塔图处则不哭,离开又哭。遂将其图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则永不哭。王闻而异之,遂使人往育王问其僧,则即于其子生日,断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独修舍利殿。及年二十,宁宗崩,无子,遂令彼过继,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此僧之死,亦属惨死,使无常哭不止,见舍利图则不哭,人谁知此子,乃此僧断手惨死者之后身乎。此事载阿育王山志,光于光绪二十一年,拜舍利数十日,看之。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决不疑因果有差,佛语或妄。不明理,守死规矩,而不知因果复杂,遂致妄生疑议,总因心无正见故也。如所说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然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种不合理之疑议也。昔西域戒贤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国)。由宿业故,身婴恶病,其苦极酷,不能忍受,欲行自尽。适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降,谓曰,汝往昔劫中,多做国王,恼害众生,当久堕恶道。由汝宏扬佛法,故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国有僧,名玄奘,当过三年,来此受法。戒贤论师闻之,遂忍苦忏悔,久之遂愈。至三年后,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说其病苦之状。其说苦之人,哽咽流泪,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将谓戒贤非得道高僧。或将谓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惨病,佛法有何灵感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见异相,便生惊疑。无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恶之人现得福报,亦复如是起邪见心,不知皆是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及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也。
! z; n, b/ n! a% S" {( y
$ R* m+ F$ O& h/ D/ l& W5 Z9、在印祖关于魔境和圣境的区分一段前增补: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
' V7 L. K& ^! ]# Z  V3 ~. E( ]$ |( b& v6 M" S
10、在临终一念往生篇末增补说明:(本篇内容摘自《临终一念往生》和相关的往生问答)
: \+ f' m7 a: s7 U6 x; U0 v/ j* a' Z" M( D  z
11、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校改
. g6 f' N: W4 h4 Y标点符号的校改难以一一说明,故略;
* C( p& m- y5 F$ t& X3 W  n: U7 o/ U4 K8 y' R* a1 T
文字校改主要有:
6 h; ?0 ?4 C7 D8 C: ~
2 ?* b, i1 y6 X, c5 _4 [) ~% U规范的、地、得三字的使用;
: G, D6 i- A' |. Y3 V1 F& P( y0 {7 N! a8 U! F! Q+ u* d
规范作、做二字的使用;6 i1 b" i/ j+ s9 C7 ^& S: R
. _2 m) ^4 ~, m* x- z: _' z
规范像、象、相三字的使用;
5 z% T/ A) r2 o4 h" v4 p
* |& x) O  \# i# z$ l有一处误为 阿尔陀佛 纠正为 阿弥陀佛;6 l: |1 u' [  f% b

! t9 S+ ^! b+ n2 B- r' b安祥 纠正为 安详;0 t3 D. q( \: p* c$ k" m

( @; n$ |1 F1 {) P1 x繁文耨节 纠正为 繁文缛节;
% e  x; d# {1 S7 q' l+ N) V9 n) r4 H9 w- r
在印祖语录篇中按照印祖文钞统一至诚、志诚的使用;
" i  u6 k3 R( P  d- A* k0 w5 l2 s/ w% p1 L/ F1 u# B  q
计校 纠正为 计较;4 W, `0 s1 T; O, X' ?6 U

, s( P3 G6 J( P合盘托出 纠正为 和盘托出;6 O1 {3 d9 b4 J% A$ O9 `. P
4 z0 T4 p* j, w- Z; j/ n# E
勾消 纠正为 勾销;, _& x& h0 a4 H2 k* f: {) d
3 E$ Q9 [4 `5 _1 G
只承 纠正为 祗承(祗:音zhi,尊敬的意思);
+ X2 j3 t. ~& L7 e1 \/ y
6 D6 a, ?( Q$ v随业飘沈 纠正为 随业飘沉;& ?, F1 h( D; X  K. V% I
9 _7 A2 h, D' g
不见亦了无所见。纠正为  不见亦了无所碍。0 r, [6 h4 n* u8 k; [, @/ e( K- C4 ~
( {' z* A0 O0 p/ c
固结胸中 纠正为 固结胸襟
: g8 \! Q: e: [  j0 t+ y# O, y
. o2 J8 @. ^, f( D8 ^担蔴弃金  纠正为  担麻弃金
" _) j7 \2 ]- k' ~
: y, I( [+ w- ]$ o+ F2 f8 P垦切  纠正为 恳切  \: g9 A, `, v5 @

* w6 t9 x+ d. }2 {3 T; W- k常时忆念 纠正为 长时忆念
6 }4 \0 x/ s8 X. ^: C( P: j& A/ i7 Z9 v8 {' v9 W
主师 纠正为 主帅
" Q' `1 c) z0 \! \% L& g- e, m' X8 \" u4 \( [2 T/ @. z, G8 }. X0 G
校彼一代所说仗自力法门 纠正为 较彼一代所说仗自力法门
' u# E8 ?6 M9 v9 p. Z7 ?: V  f; L$ ^% U4 T8 K8 p1 S4 w4 ^
但以法门大而摄机广  纠正为  但以法门大而摄机溥
( V; T- `0 n' F5 l0 {0 p: P4 K8 b7 C! G8 `/ ]& `7 \4 i
一则无善知识提持决择  纠正为  一则无善知识提持抉择
( S+ L2 Q: o) M0 f# h  l5 z$ d9 ?9 i$ w; ]" O  S
无一人不受此法薰陶  纠正为  无一人不受此法钧陶# Q- n) y2 C9 t7 b* E
& c: s  ]/ r( l" P* l2 O3 m( M
彼重理性,不务事务者  纠正为   彼重理性,不务事修者2 u5 L! g, N! M* \

! e0 t$ X( T) N' y8 ?是以必须专趣于念佛一门  纠正为  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
/ `6 f1 b+ A; a' P# e+ x
' j) n/ m8 r& K& e; M) Q( S- P. B将热水用旧布打湿 纠正为 将旧布用热水打湿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7-6-2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摘录:: A9 w& C* h1 d1 n& ^! F4 W1 d) z

. M: }4 h' \" E) t4 L3 O4 Z; c诺那金刚上师问答
# _2 U0 H  }) a! r, c0 j; b  f! \. N$ P, A8 V
问:阿弥陀佛所变化之诸佛菩萨,不知有多少?4 ~2 [# i4 e0 I+ n+ \
" \1 l& d8 `/ U  T  L2 n' ^
答:阿弥陀佛为普度众生,所化身之佛菩萨,无量无边,算不出数来。总而言之,千佛万佛,不离阿弥陀佛。
8 ~3 j' X- t0 I% f6 |$ [9 L* `, x* M+ [
. [8 q9 E0 C, |
问:显教法门修西方净土者,照阿弥陀经所说,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方可决定往生。但一般居士,世务憧憧,终日奔走衣食不暇,且人命无常,口气不来,便成隔世,倘忽得急病,尚未能念到一心不乱程度,不知临命终时,亦可往生否?  u. t0 j# w$ R7 |( N0 E
# ^: R* V9 S' p) y+ [& L
答:修净土以信愿行三字为主,愿字是否恳切,尤为能往生与不能往生之重要关键。只要汝一心愿去,毫无疑心,虽功德浅点,亦可往生。如誓愿不坚,往生心不切,虽功德甚大,亦未必能往生。我讲个譬喻汝听,阿弥陀佛之慈悲愿力,譬之为一大圆圈,行者之心,譬之为一条坚牢长绳,绳端还要系一钩子,将此钩确确实实钩住大圆圈,不使活脱,则临终时,无论何人,佛力一吸,全蒙接引往生矣。如行者之心,虽为一条长绳,但行者不死死抓住,绳端无钩,钩不住大圆圈,则功德再大,亦恐怕未必能往生。总之,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平等普度众生,汝能往生与不能往生,只看汝是真愿意去与不愿意去为断。
  B. U% B. L5 ~  C/ Q% D8 {
: P9 I& t, Q6 _! s; f' y  |& i' X/ D: v7 A! x
问:修显教净土者,命终时能否往生,以愿去不愿去为断之理,已蒙上师开示。请问命终时,应如何发愿,方可决定往生?/ w7 w: `6 z4 X

0 d- Q7 q! F1 {) h/ G$ W+ ?答:修显教净土者,临命终时,对于一切事务,不管它亦不理它,亦不问自身四大分离痛苦不痛苦(平时念佛精进者命终时不痛苦),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将心团结为一,不使散乱,一心观想弥陀,求佛接引,如平时失足落海,求人援救,又如头发着火,扑救头燃之心一样,更要有坚固往生之自信力,我自信一定能往生,一定能蒙佛接引,果能如此发愿,无论何人一定往生。如稍存个恐怕自己功德不大,不能蒙佛接引之犹豫心怀疑心,则一念之差,心力散乱,不能往生矣。学佛恰如打仗之理相同,决心不坚确者,往往功败垂成,决心坚确不顾成败者,终获最后胜利。命终之顷,正如打仗者,判分胜负最后五分钟之有决心与无决心耳。我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唯心净土,本性弥陀,并无东西南北方向之差别,有方向之差别者是凡夫心,我心万法具足,汝信得过自己是阿弥陀佛,念念向自心发愿,一定往生,一定成佛。但不可有疑心为最要紧。) j9 h& J* H/ T

3 Y7 I1 p1 F+ |9 l' ?" h* W" x( e4 X" H7 y  m# c: O
问:求上师慈悲,传一最易最稳最快当能得感应,且能速行成佛之大法。% _8 F* `5 a  m/ z$ a
9 S. B+ B6 M, |" P7 y
答:最易最稳最快成佛之法,莫过于弥陀大法,此法如专诚一心修持者,七天即成。到命终时,一心往生或一心求弥陀慈悲接引,或观想唯心净土、本性弥陀、我即弥陀、弥陀即我、是心是佛、是佛是心,无不成就。此外只有一心不乱,多修禅定,求明心见性,自心明白之法。我心何时完成明白,何时即成佛,一日不明白,一日就是众生。所谓一心不乱者,是不要将心收住,又不要将心放开,不执著,不着相,不取不舍,住于不心,住于不法,无相无行,无动无乱,寂静涅槃亦不取涅槃相,是云解脱。如果是多行打坐,用意将心收住而入定,此就有收心之念,不是一心,便有二心,其结果恐怕落于罗汉道。如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如阿达尔玛佛,一丝不挂,方是法身佛,这就是一心不乱境界。此种功夫,全在各自修证,非言语所可形容,所谓不可说不可说者也。最易最快成佛之法,除修弥陀大法外,只有一心不乱求自心明白之法,这就是无上密宗即身成佛之大法。康藏修佛者,看自己道行有无进步,是看自己之心,今年比去年慈悲一点没有,明白一点没有,今日之心,比昨日慈悲一点没有,明白一点没有。如今年今日之心,比去年昨日之心,慈悲一点明白一点,便是有进步,否则便是无进步。并不是求见佛,求飞空,求得各种神通,便落于外成,不是内成矣。我此种开示,汝们就是拿这个房屋大的金银宝珠往印度康藏,去遍访大德,求其开示,亦没有比此种开示还要更高的方法。(记者谨按:此为上师披肝沥胆,画龙点睛,最为恳切无上之开示欤。)1 b: ~% n6 E" [6 l9 r3 T
& |8 G; U1 b/ Y* `) w
; F& ?. W5 a! }7 a
问:发菩提心之大小,在果位上,有何差别?
% ]* T0 m8 w- R: v& _4 M
- Y, \, b, ~  W0 B! o答:如发心自己成佛后再来度众生者,其证得之果为罗汉。如发心度尽众生后自己才成佛者,其证得之果为菩萨。如发心自己是佛,一切众生均是佛,平等平等,无人我之相者,其证得之果为佛果。密宗行人,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发大菩提心为主。即安乐利益众生,视十方众生犹如自身,犹如慈母之爱子女。普愿十方众生一切业障苦恼等,均归我代受。我之一切功德,均普施十方众生。众生都去成佛,我愿入地狱为众生受苦。视成佛与入地狱,为平等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为众生,不为自身,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之誓愿如此。若如此发心,便是大菩提心,便与观音誓愿相合。我即是观音,即是弥陀,即是十方诸佛。其余发愿,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便知详细。
1 Z' Q& M6 ]7 y: O
& o2 }) Y) l$ f9 ?- f* ?2 f, _" M; x; T
问:现在一般人世务憧憧,修法之时甚少,不知有无最简单而且最大之修持法?
. q( \% n7 ~. C4 O5 b. S答:密宗最简单最大之修地,汝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汝。汝之身口意就是本尊之身口意。汝之居处或办公室,就是本尊之庄严佛殿。汝之父母妻子及一切所见之众生,均是本尊之身体。汝耳所闻一切声音,均是本尊之法语。汝心所想及一切众生之心念,均是本尊之心念。一切地水火风空,无一不是本尊之功德。汝所住之世界就是佛土。常如此想,就是无上密宗成佛之大法,久而久之,自能打成一片,到一心不乱境界。最要紧是汝自心信得过汝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汝,汝与本尊无二无别。" V) z& f. V" g

3 Q- K" u; M" n2 u
7 T3 _' S$ ~  I1 R# M, I: P问:如此简单修持,其功德是否与清净修持时之功德相等?
# [0 `5 G: s7 C) o' k2 [8 O( E1 c  ~. |4 |
答:功德一样。密宗行人,最要紧是发大菩提心,并且信得过我就是本尊,此为密宗根本之道理。如能深信不疑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则所说之话,所食之物,所穿之衣,甚或打人骂人都是功德。譬如蜜蜂采花成蜜,而不伤花之道理一样。最好是常作本尊想,对于一切众生均作本尊想。其外只有不可一时忘失本尊之心印或咒语,二者总要常常记得一样。亦与我是本尊本尊是我,是心是佛,是佛是心这理相同。如何时忘失本尊之心印或咒语,何时便是凡夫,便无功德。! F/ l0 N' u# m

- R& L5 W2 G7 ]* v: L
$ o) L+ ]3 Q) }问:放生时念何种经咒,功德最大?5 u* m- F% i) H% H, r9 F3 P4 ~* D+ T
, d! \% |) y' Q! `! t
答:放生时念阿弥陀佛或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持密宗根本咒六道金刚咒,并代他发愿,则能消灭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业障,来世可转生为种有善根之人身,便可修佛成道,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0 U. X7 i4 E( U7 x  b( A
6 w) m! n+ H3 L7 P% g: I, J
0 B+ `5 A5 }, \  M7 [问:对于亡人或死亡甚久,其或已行转生之亡人,修法超度,能否受到利益?  \) I# O! j. e8 f# s
: Z5 o# v; m. r8 R0 `* t  y/ q# \
答:可以受到利益,不论已转生未转生之亡人,均能得到利益。
- w  ], ?- u& B/ O
' U5 D" R8 [; A" i7 F3 a& S
* L- F  y( d' G4 e/ ?3 x问:密宗行人,常作我即本尊本尊即我观想,此为无上简单修持法,不知除此以外,另有其它之修持大法否?6 C7 _9 X) |9 }  f7 q% X

$ g: {6 J3 v5 d7 k+ ]0 z3 ]. I答:最好是常作本尊想,对于一切众生均作本尊想。不可一时忘失本尊之心印或咒语,二者总要常常记得。亦与我是本尊本尊是我,是心是佛,是佛是心这理相同。如何时忘失本尊之心印或咒语,何时便是凡夫,便无功德。' q& z  T8 P: l& f( p# @" G& g  f: L

5 D( h0 P" m* W% Y
  e7 W# M$ P9 q! d: s; \/ t/ m问:修法超亡人时,自己应作何观想?对于亡人,应作何观想之功德为最大?
+ j0 [  }* E: G1 K  o, v  ~* K
5 \; a- d! f- v' Y/ s" A" m答:都观想为本尊。一样都作本尊观想,不论何时何地,两眼所见与不见之一切众生,都观想为本尊。我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如此观想,功德甚大。' S7 I$ r% i, i' X# l& z6 F

7 K7 ^( h: z% Q, x9 A- P- t; e1 }/ q' O" Z+ J" I
(说明:阿弥陀佛即是净土法门的本尊,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即是净土法门的心咒,执持一句佛号即是在修净土宗的我即本尊本尊即我,所以修净土宗念佛法门无须观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老实念佛即可。参看第233页之“五宗八教……”一段)) Z- G9 n+ l  B* g
7 `- _- B% a$ S+ H* l7 C6 \

9 T7 h9 \6 q, E3 t) j1 H◎“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蕅益大师的话:三藏十二部经论、一切戒律、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都在这一句里头,还说一切禅定也在这一句里头。可见这一句佛号具足一切功德,即是总持陀罗尼,所以绝对不要在念这一句之外还要找什么窍门,找什么更方便的道路,那只是庸人自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摘录:
" d( K4 @9 i% g! S0 v; C9 }8 g6 I6 \, t2 i& |/ d1 t9 e- r. y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宝静法师解:凡能念佛,不拘定散,无不灭罪),但不定往生(宝静法师解:明散心念佛不易往生。说明:即可能往生也可能不往生,须由信愿真切与否和临终之念决定)。以悠悠散善(宝静法师解:似有若无,漂泛不专心念佛也),难敌无始积罪故(宝静法师解:散心念佛,为有漏善,其力微薄,难敌无始以来所积重罪,故临终被累,不能往生)。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宝静法师解:明罪性无体,唯一心念佛能破。说明:即深信切愿并念至一心不乱必定往生)。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 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 答:平时也。 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 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 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 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 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 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蕅益大师)
. F- ], G  B/ T2 _# l◎“(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夫一心不乱,纵未断惑,可不伏惑邪(通‘耶’)?倘娑婆事业,在在牵系,遇五欲时,如胶如漆,遇逆缘时,结恨怀冤,而欲命终弥陀接引,此决不可得之数。”(蕅益大师)
! q  I  f+ e4 S: N7 \◎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印光大师)
5 D- ~2 g: K5 a) c◎问:平素修持到什么程度,往生才有把握? 答:一心不乱,经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达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心口熟练,动念就有弥陀,也有把握往生。 又问:佛说往生西方,要具备“信愿行”,世俗的嗜好不能痛改,是否能够往生? 答:信愿行的行字是正行和助行,正行是念诵六字洪名,助行是多做好事,多结善缘。正行和助行如同鸟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经上明明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明知有错误,却不愿意改正,自然是少福德而缺乏助缘,在信愿行的行字就有所欠缺。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如果不具备,怎么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况且保持不良嗜好,临终就会有障碍。(李炳南居士); m, M4 T. x# p7 @" T5 H& b/ ~
◎窃念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亦不可思议。盖此三不思议,谓之机教相契,心性相合,如空契空,似水合水。契合至极,毕竟成片。一念成片,自他一如。知此修行,则用力愈易见效,道业更速成就。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相成之力,理应同时并顾,不可偏废。否则执一废一,行人纵有修持,只能熏习成种,而为后世远因,现生难获实用。所谓执一废一者。或偏信自力,不信他力。或偏信他力,不信自力。或自他俱信,修行功夫全不努力。凡有乏缺,皆不名三不思议,共相合成之力也。何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所谓众生心力不可思议者,乃自力也。佛力法力不可思议者,乃他力也。又能修之人,乃自力也。所修之法,乃他力也。又念佛之人,能念之心,而为自力。所念之佛,而为他力也。此乃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愈易感应道交,蒙佛接引,横超三界,往生乐邦。非同参禅,单靠自力,识心达本,断惑证真,竖出三界也。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者,必要行人自己有一分真实努力修持,方能得到他力一分真实受用。若自己修持,全不真实努力,则他力亦无由施处。譬如贫儿,飘流乞食,居无定所,长者虽有施心,莫能使其受用。净修行人,亦复如是。游游泛泛之行,难感佛力加被,法力融合,现在消除业障,临终仗佛往生。若论阿弥陀佛菩提海中之微妙利益,本来万德庄严,利济无穷。众生求之,历劫无尽。但因我等根有大小,行有勤怠,功有定散,故各各所得利益,亦有浅深、多寡、迟速之不同耳。譬若四大海水,任其大地众生,悉皆饮之,终莫能尽。上至阿修罗王,下至微末昆虫,各各但能随腹而饱,终莫能尽其底。阿弥陀佛菩提果海,亦复如是。九界众生,悉皆饮之,终莫能尽。唯佛与佛,方能一口吸尽,了无遗余。何以故?诸佛如来,皆已圆破无明,圆证实相果海故。菩萨虽证未圆。二乘虽证属偏。凡夫虽具因迷,从来不觉不知。纵能了悟觉知,奈何惑业未除。内照似脱,对境仍迷。如同坯器,逢水则散。假使一朝失足,依旧堕落有份。若在三途,百劫千生,不闻佛名。因是无论若智若愚,总宜信愿念佛。上根现生了悟,深入弥陀菩提果海。中下虽未了悟,但具真信切愿,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能使渐渐契入如来菩提果海,亦蒙如来菩提果海,及诸愿力,悉皆摄受,统归莲邦。(了然法师)# d8 J0 |& ^+ _. {/ z  j
◎良以我等众生,无量劫来,常在阿弥陀佛菩提心中,直至于今,本未出离。但因我等一向迷却,不觉不知,不解念佛求生极乐。是故虽在如来菩提心中,经千万劫,终不受益。我等现今,果能深信自己,本是弥陀菩提心内之众生。从此修行,渐渐觉得有了依靠,比较先前省力。如龙住海,性水包含。念念有靠,步步踏实。要行即行,欲止则止。所谓自力他力,顿觉亲切。如水会水,天然相合。全体一如,纤毫不隔。凡所修行,总不出阿弥陀佛菩提心外。若念佛时,自觉句句佛号,皆从如来菩提心中流出。复觉句句佛号,还归如来菩提心中。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得此含养,常蒙佛力加被,法力融合。如汤消雪,似炉化金。能使我等无边业障,渐渐消除,无量福慧,冥冥增长。此正所谓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以佛住持而自住持。直待娑婆报谢,西方缘熟,顿觉如来菩提心中,忽然胜境昭彰,现在目前。纵有山林屋宅,彼时了无障碍。开眼亦见,合眼亦见。仗佛神力,弹指即到。盖此不可思议之殊胜善利,岂非机教相契,心性相合,如空契空,似水合水。契合至极,毕竟成片。一念成片,自他一如,三不思议之力,共相成就之所得者乎。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者,即此意也。何谓不可偏废。所谓自力他力,合则容易见效,偏则净业难成。纵使能成,利益甚小。或曰不信,偏则净业难成者,而有何据焉,下陈述之。拙乃数十年来,所有历境逢缘,迄今忆着,了了分明,如在目前。常见有等行人,听说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一切法门全仗自力,唯净土法门全仗佛力。因是对于自力毫不注意,设或偶尔对他提着,看他误会,恐落参禅,变成自力,违负佛恩,不得往生。因是对他分别说明,当知念佛自力,而与参禅自力,颇不相同。何以故?参禅专以自心为宗,一切唯心。念佛专以佛心为宗,一切唯佛。既以佛心为宗,一切唯佛,则念佛行人,常以佛心而为归宿,凡念佛时,觉得自己本是弥陀心内之众生。既是弥陀心内之众生,理应念念安住佛心,而定心念佛,不可迁流。若觉迁流,摄之令还。因是所谓自力他力,而同时并顾也。又参禅得定,必须开慧,念佛单求得定足矣。所谓单求得定者,即得一心不乱也。因此一心,乃如来菩提真心。得入如来菩提真心,然后方能念念住佛正定,较之平常念佛,有了依靠。句句佛号,觉得有力。非但不随一切尘劳业识所转,而反能使一切尘劳业识,渐渐销融。销融至极,毕竟成片。一念成片,散乱自除。散乱既除,正定现前。又参禅必须要参,念佛只须单念。又参禅单看自力,念佛自力佛力,同时并顾。若不同时并顾,口虽念佛,心则迁流,因与佛力,不能相合,故使受用,亦不得力。现在受用既不得力,到了临终受用而反得力乎?所谓净土法门,全仗佛力,当然如是。但汝过执,偏废自力,佛力难仗。俗云,羊皮虽暖,不暖无气之人。此乃亦然,佛法纵灵,不灵偏废自力之人。若无自力,将何用功修行。若无他力,从何定心立足。如鱼在水,方能安身立命,去住自由。自力他力,不隔纤毫,设或离之,两失其用。因是所谓自力他力,而不可偏废也。如是对他分别说明,彼乃欣然信受,不生一点疑惑耳。复见有等行人,误会更甚。因见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便拟净土法门,容易之极,有了信愿,随便念佛,临终仗佛接引,决定往生,下品总稳。及见十六观经云,十恶五逆,临终十念,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因是对于自己身口意,随缘放荡,少加检束,少加觉照。屡常造业,作已无悔。或曰,某也念佛随便,没有两年,但信愿真切,临终瑞相颇好,皆得往生。因是对于自己净业功行,全不注意。虽则念佛,多虚少实。不问功夫得力不得力,脚跟立稳未立稳。随其泛泛游游,不觉渐渐衰老。及乎大限到来,恶疾临身,医药罔效,救济无术。呼爷叫娘,呻吟床席,病久延长,不知休日。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若有愧之人,到此自生悔恨,方知昔日健时,念佛功行,自不努力。是以到了今日,受用全不得力,业障现前,心难作主,颠倒糊涂,了无依靠。佛虽慈悲,莫能度我。直至到了糊涂之极,虽有旁人助念,自己不觉不知,渺渺茫茫,渐渐而去。惜乎当生了生脱死之行,只成后世远因。若无愧之人,遇着自己痛苦难受,反生毁谤。谓佛法骗人,我不信矣。设有劝其念佛,临终感佛来迎。则曰,我不见佛在哪里。因此毁谤三宝之罪,死后定堕恶道,呜呼惜哉!只因当初一念误会,终不知返,竟使当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直至成佛、永受妙乐之无上善因,而反招成百劫千生,三途受苦之恶果者矣。今乃按其原因,岂非皆由当初一念误会,终不知返。不解自他并顾,能所相成,执一废一,自欠修持,而反怪佛法骗人之所失者乎。拙因出家以来,经历有年,目睹耳闻,终身不忘。屡思念及,心惊毛竖,垂泪沾襟,惭惶何及。因此始知信愿二字,只可以为先导,不可当作实行。所谓信愿如眼见,念佛如足行。是以古人判信愿而为慧行,持名而为行行。所谓慧行者,如己所知所见也。所谓行行者,必须足行方能到彼也。读此更加明确,而大有据矣。若自不努力修持,渐渐脚跟立稳,待佛来迎。单靠少许信愿,临终仗佛接引,带业往生,终非稳当。虽则不免其人,非属人人可得,千万之中,难获几何。除宿种莲因,已得深厚栽培者,方可不在此限也。历观古人,临终瑞相昭著,令人可见可闻。坐脱立亡,任随其意。要去即去,去亦不须人助者,莫不皆由三不思议力中,共相成就之所得来也。因是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不可偏废者,而盖此深妙意旨也。愿诸净侣,留神思惟,依法熏修,共入果海。法门幸甚,同伦幸甚!(了然法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能不能往生?就看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往生。所以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那是一生都没有遇到过佛法,在临终时候遇到善友劝他放下,劝他念佛求生,他听了马上就接受,马上就放下,都能往生。(净空法师)
- G+ v& i, ?4 x! c9 S9 d. B0 \◎你到医院去看看病重的人就晓得,有几个人临终时头脑清楚。我们能保证自己,将来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迷惑颠倒,不省人事。在这个时候,助念都靠不住,所以不能存侥幸的心理。还有一种,就是意外的灾难突然发生,惊慌失措,这样走的人,决定不能往生。几个人在大难来的时候,他的心是定的?果能不慌张而若无其事,则此人能往生。想想我们有没有这个定力?实在不容易。这些功夫都是在平时锻炼、修养,到时候才管用。不要把这个事情看得太简单,看简单会把这一生耽误,空过了。一定要认真努力去修学,所以发心非常重要。(净空法师)
: G6 @$ l+ I& u6 V/ O◎我们宣导的重点要在一向专念。一心不乱是功夫,我们勉励大家往这个目标趋近,但是入门决定是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个非常重要。(净空法师)- c5 h( V: b- o) L3 D
◎“弥陀本愿摄受”是尽虚空遍法界,他的“威神加持”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今天我们不能被他摄受,不能被他加持,障碍在自己,不在他,就是我们没有做到“发心念佛”。真正做到,障碍就没有了。你就晓得这四个字多么重要。(净空法师)
% N9 m3 k2 U: i9 X◎我们现在念佛没有尝到法味,念一念就忘掉了,念阿弥陀佛想到别的东西去了。这个不要紧,这是功夫不得力,继续努力地去念,要继续努力,要认真,凡是障碍的东西,统统要舍弃。换句话说,要专心,要一心,要清净心,要真诚心,要恭敬心,这样去念,你念个半年,在一般讲需要半年,就能尝到味道,法味尝到之后,往生西方信心就有了,你愈往下去念,信心就愈坚强,所以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功夫要是更深更好,那就不是预知时至,是可以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早去也行,想晚去也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生死自在”,所以功夫深的人可以达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说老实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肯不肯专念。最怕的就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所说的,念佛最忌的是夹杂。所有一切功夫不能成就,都坏在夹杂上,简单讲就是不专心,一面念佛,一面想念咒,一面还要看别的经,这叫夹杂,所以你功夫不得力,这是一定要晓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虽然说一切法门,我们要晓得,他所说一切法门是诱导大众,换句话说,都不是正说,是方便说,这是有道理的。真正的正说是什么,正说就是教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才是正说。所以说《华严》拐弯抹角,费那么多事情,到最后还是叫你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一般凡夫要不经过那一番,他不相信啊!你直接告诉他念佛就行了,不信哪,不能接受,正所谓“难信之法”,就难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晓得佛菩萨慈悲,苦口婆心,善巧方便,种种方法诱导,让我们入这个境界。所以真的入这个境界了,明白了,对于佛菩萨的恩德才生起感谢的心。不是这样委曲宛转,怎样能够认识?怎样能够死心塌地去学此法门?唯有此法门,一生成就。不用此法门,这一生在佛门种点善根而已,来生还照样搞轮回。(净空法师): y0 x0 Q" `; O" c' n
◎起心不晓得念佛,是“迷”,就开始迷了。你要问,我几时迷的?把阿弥陀佛忘掉就迷了,你几时忘掉就几时迷了,你几时想起阿弥陀佛,几时就觉悟。净宗修学实在是简单容易。什么叫迷?什么叫悟?你一念有阿弥陀佛就悟了,一念没有阿弥陀佛就迷了。所以,希望你常常觉悟,不要常常迷,一天到晚念念要有阿弥陀佛。这法门快速,确实可以念到把妄想念掉,业障消除。什么是消业障?妄想就是业障。业障怎么消掉?妄念少了,佛号多了,不念,佛号也现前,就是业障消除了。心中常常有佛号,就是善根福德现前。(净空法师)* `, q. N! s. D9 u- |9 g( y# l
◎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趣,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何谓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能如是愿,其愿可谓切矣!信深、愿切,是谓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必强。心重故,则易纯;业强故,则易熟。极乐净业若熟,娑婆染缘便尽。果得染缘已尽,则临终时,虽欲轮回境界再现在前,亦不可得;果得净业已熟,则临终时,虽欲弥陀净土不现在前,亦不可得。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于歧路。如古德临欲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现,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临欲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真可谓千古修净业者之标榜矣!(彻悟大师)
% w/ y  {4 Z4 W4 ~5 U( v3 Q" u◎近代天台宗大德谛闲法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哪个不会念?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愿生?可是少有人往生。这主要由于念佛的人不懂诀窍。念佛的诀窍就是个“死”字。有个“死”字在心头,对外界环境自然冷淡,情爱也会减轻,名誉、金钱、权力在“死”面前都帮不上忙,知见道理在“死”上也不起作用。一旦四大分离依靠什么?孤魂受业力支配哪有自由?这时候不见弥陀,可能遇见恶鬼;不生净土,可能投生驴胎马腹。作这样想,念佛就有紧迫感,就能至诚恳切,就容易相应。(昌臻法师)
: O$ E) a  }! o% w8 q/ K$ ~9 k◎劝世偈: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病苦。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善导大师)
1 m: N0 r3 `" u) U; p! b; D2 X◎奉劝诸位,切莫再去搞这些人我的是非之见,只须依照古德的一首名偈修去便好:“修行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一个人修道,先把自己肯定下来,此心不再动摇,有如铁铸一般。自己用功,自己念佛,自己境界,自己成就,都是自己造的业,好与不好,自己明白。只要一条大道,一直走去,管它那些是非论辩作什么!请看:龙树菩萨所作《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三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南怀瑾老师)
: j; S9 i& d4 o( T◎在这一生修学的期间,势必要断绝外缘,这一点很重要。凡是在念佛堂念佛,将来不能往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他外缘没断,这个心一面念佛,一面还系念着外缘,这是障碍。临命终时,再一念攀缘到外面境界,那就又是旋出旋入,这非常可惜。要避免这一重的障碍,必须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平常要下这个功夫,统统放下,不要再放在心上。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没有成就关键就在此地。(净空法师)
; m' n; q. [' I& @% C( T* \8 Y◎老实念,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念佛。除了用脑的工作要思考,我们把念佛放下,专心办事,事情办完,马上念佛。工作若是用体力,不用思考的工作,可以一面念佛,一面工作,不相妨碍。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真正把烦恼念掉,把无明念掉,这就是宝。(净空法师)9 ?5 f$ S8 f3 B; }( `8 @4 X
◎一天到晚,行住坐卧,心里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要。吃饱了,穿暖了,什么都不求,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能这样念三年五载,禅定得到了,念佛三昧成就了。所以,人家站着走、坐着走,就是这个道理。(净空法师); _0 F, k, e5 ^2 p& c1 R, N
◎念佛人,临终三疑,不生净土。一者疑我生来作业极重,修行日浅,恐难往生。二者疑我虽念弥陀,或有心愿未了,及贪嗔痴爱未息,恐不得生。三者疑我虽念弥陀,临命终时,恐佛不来接引。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故念佛人,切要谛信佛经明旨,勿生疑心。经云,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乱,下至十念成功,接向九莲,令辞五浊。苟能心心不昧,念念无差,则疑情永断,决定往生矣。(慈照法师)3 R& l' d9 m2 ]  ]4 n0 C6 ?
◎由是念佛常行精进……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何止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苏州)谒师(印光大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 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王慧常居士)  Y& ]# X/ w3 M4 A4 P
◎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医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达唯心净土。但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坐也如是念,走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问人觅归程乎!(优昙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黄念祖大德开示
; }. o( e4 h% n+ A( b' s9 r8 u; r  v
◎现在是有许多的人不大重视净土法门,我跟朋友们讲过:我也不敢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信仰净土,但是我却有这么一个希望,就是希望每一位都不要轻视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说过,能这么信,哪怕是一念,清净单纯的一念,就这样便已不是小乘了!而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了!* B; \" o' V7 I
◎色界有四禅,无色界还有四种定,把色界、无色界加在一起成为八定。禅定全靠自力,很不容易修成功。世尊在《首楞严经》中开示,若不依靠密咒加持,行人修禅定想避免魔扰是不可能的。至于外界有很多种练功,好像很了不起,其实是初步又初步,但是大家不知道,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就大惊小怪。四禅八定是色界、无色界的事,我们是在欲界,欲界里修炼,起码要超欲界才行。得了欲界定的人,在入定之后,身就跟云跟烟一样的,非常空虚和清净,不过还是感觉有身,这个是欲界的定。在这个地方修持再进一步之后,突然间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个时候自己不见自己有身,也不见自己衣服,也看不见自己所坐的床铺,房子也没有了,一切都空了。所以很多人到这个地步就要妄自尊大,自以为如何如何,其实这是未到定,还没有到初禅哪。初禅之上,二禅、三禅、四禅,他还不到初禅,就像还在幼稚园,就自认为我是博士了。这些地方很容易错认,你自己没有开悟,说开悟,没有到四禅,说四禅,这叫大妄语。大妄语是决定入地狱的,所以你这样修了半天还不如不修,这是我们修行人很需要警惕的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听见别人说到了这个境界,我们念佛念了半天没有到这个境界,就认为他比我强。应知他不能和阁下相比呀,那远远不能相比呀!他们纵不犯大妄语,没有损人利己的心行,最多是欲界天。我们则是横超色、无色界、欲界诸天,直生西方净土,永不退转,一生成办。他们如何能比?! h0 }5 r* E5 x# Y. a4 F
◎按一般的修持来说,一个人在一生之中,只要有一次这个男女之间的肉体关系,就没有资格生到梵天了,可见生天也不容易。所以横出三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 I' D) r) X/ |( @+ ^; K◎参禅极殊胜,但必须上根利智才易契入。常说开悟之人须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状元才,不是凡庸的人都能问津的。并且开悟的人,往往还未断除后有。例如禅宗五祖戒禅师转世为苏东坡,苏东坡仍未解决问题,直到明朝转世为袁中郎,也是喜禅的文学家,袁以作《西方合论》的功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方才真了生死。所以永明大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就是指这类情况。只是初步明禅,而无求生西方净土之愿,十人之中就有九个人反而是多废时间的。
  T0 U& v( |" n6 {; K◎没有证到无生法忍,“宁逃后有”,这话很深刻。对于参禅,开悟已经很难了,开悟而没证无生法忍,你怎么逃得出后有啊?什么叫“后有”?你死后还有,这个“有”是三界的有,还是到欲界、色界、无色界去受生,叫后有。真正证得阿罗汉,不受后有,他没有“人我”了。阿罗汉是小乘极果,是圣人,证有余涅槃,确实涅槃了,他不受后有,不再轮回了。升天,那是多少劫,道教修得八万劫长寿,但是还要落空亡啊!八万劫完了,还是要堕落。开悟的人,你没有证无生法忍,你怎么逃得了后有啊?没有逃得了后有,那就跟没开悟的人一样,又轮回了。一轮回就不得了啦。# N: T! @; ?+ ]7 Y3 X
◎修唯识观、修法界观而能得到成功的人就太少了,众生办不到啊!观一切都是自己识心所现,如真知道一切都是识,还有什么分别?吃也吃的是识,看也看的是识,说也说的是识,什么就都是识。这方法很好,但是说来容易,要真到了谁骂你一句,你马上火就来了。高明容易解脱难,讲得高明很容易,你真正跳得出来才算呢,不大做得到!
. ]0 h( n  r, n4 x5 t◎地球上的修行人,虽然有的人开悟了,开悟的极少啊,千个万个难得一个半个,现在恐怕一亿里头也难得一个半个。中国十亿人口,咱们中国能出十个开悟的人吗?恐怕不容易。这不是很明显了嘛!过去有几位,都圆寂了。有的人自称是开悟了,实际没有。7 j% {$ {+ {" l! Z# L6 n8 T# k
◎中国旧日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阶级)欣赏禅宗,鄙视净土,认为唯有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至于净土只是愚夫愚妇的行径。其实他本人正堕在颠倒见之中,如大富盲儿身在宝中为宝所伤。另外一种,目前有许多人,久修无功,产生消极情绪,自认什么都不行,看经不能深入,参禅更不是根器,学密还有许多怀疑的地方,我什么都不行,所以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念念佛吧。这个说法,表示这个人虽然习净,但对于净宗缺乏正确的信念与认识。《大集经》说“但念阿弥陀”,就是只念、专念、唯念阿弥陀,这就是无上的最深的最妙的禅。
2 z( L" S4 a& j4 ^. _4 y* W# ]◎这里所说的无上深妙的禅,是指六度里的第六度,是般若。一般所说禅定,是在前五度里面。两者虽都用一个禅字,可是差别极大。经教中说,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这就是说,禅定等前五度都像瞎子,要到第六度才有眼睛,才能照见天地万物。《净语》谈“深妙禅”并不是提倡大家再去参禅,而是要你知道你现在念佛啊,你已经是参了深妙之禅。6 y" Y5 {  d7 E# K
◎禅宗有的人,不深入理解净土,他批评净土说:“你们是心外求法,你不参你的本心,你跑到十万亿佛土外去拜一个阿弥陀。” 他不知道阿弥陀正是本心,不在心外啊!% \! G0 o4 Q$ M! j% g
◎它(净土宗)不像禅宗和密宗,密宗师父很重要,禅宗同样地要选择师父、相信师父、依靠师父。如你遇见一位无面目的长老,被他拿一个冬瓜印子,给你一印。就是说,你本来没有开悟,偏偏又遇见一个不长眼睛的长老拿一个用冬瓜刻成的印,给你盖印。冬瓜刻的印,印文必定模糊不清(这是譬喻)。这位长老有名无实,他自己并没有开悟,偏要强作会家,给你一个糊里糊涂的证明,印证说你开悟了,你自己也相信是如此,那就永没有出头之日了,所以禅宗的师父也很重要。但是净土宗不需要这些,为什么修行难?难就难于生信。但是净土法门“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十方诸佛、无量经论,都在给我们作证,启发人们的信心,所以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容易建立。你只要能信这个法门,由信生愿,由愿起行,都可以成就。很平安,没有任何危险,只要老实念佛,不须东参西访,自然远离恶师恶友,不易上当,最稳当啊。(说明:参看本篇附录,警惕所谓“本愿法门”)
8 y* f1 U* N7 y  [7 p◎“易行”,就是这样来出三界、出生死,跟八万四千个法来比,没有比这个更容易的了,其它各有各的难。当然,密宗,你如果是真实去修,一切都如法,也很容易。但是,密宗有比净土宗难的地方啊!密宗,你怎么能认识一个师父啊,而这个师父又不是魔啊?是魔就要破坏佛法啊!这里头他容易来混,来破坏。两个地方,一个密宗,一个禅宗,这里头他很可能来冒充啊。密宗,看着他你不大理解,一般都说密宗又是吃荤,又是不很讲戒律,也不研究经典。实际上,密宗的戒律还是很重,他自己不遵守啊,研究的是很深的经典,现在我们不知道。另外,他又显一点神通什么,种种的,所以欺骗性就特别强,冒牌起来很容易,大家认识不清楚,你没有法子辨别。禅宗也是如此,不设理路,随便可以回答你。古德问:“什么是佛?” 答:“麻三斤。”;“什么是佛?” 答:“新娘子骑驴阿家牵。” 这种话,他冒牌很容易嘛,这随口说,谁知道是深是浅哪?所以容易在这里头藏身哪。净土宗你不一定需要依靠一个师父嘛,是不是啊?经典上都有,法子都在,你就自己按着这个好好地念,好好去看书,这就是稳当嘛!净土宗的师父,他起码要讲戒律,他要知道经论,多少你还是可以了解的,他理解得如何,他的戒持得如何,容易观察啊。总说起来,容易加上稳,加上不易于上当,就没有更超过净土法门了。
5 c0 o/ f$ D. k7 Y0 K: A/ r◎说起密(宗)来,我是学密的,也是学净土的,也是学禅宗的。三者之中,最稳妥的就只有净土宗。密宗的师父非常难找,种种的邪说异端、魔子魔孙,在这里头冒充。大概去年北京就来了一位,他就召集有夫之妇、有妇之夫,在一起合修,还加上表演,就自称是密宗。对于这些,如果没有金刚正眼去辨别,就只是好奇,听说有点特异功能就赶去学,于是上当就上到极点了!一般人是没有这个金刚正眼的眼力,能认得清哪个是正的阿阇黎,哪个是冒牌的。你如果有这个眼力,那你也不是普通人了。所以不容易,一句话,就叫不容易!净土宗就没有找师父的问题,你无需找师父,千经万论,你只要看了书,告诉你,你就念“阿弥陀佛”,只要真正地去念,你就能解决问题。所以说,一切法门之中,净土宗最为契机、最为方便、最为稳妥!在现在这个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有限,加上社会生活节奏快,种种的工作、种种的任务、种种的横祸,这个核电站泄漏了、那个地方又发大水了、又有哪儿地震了,还有恐怖主义分子到处制造的爆炸……你想像过去那样的条件下修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说这个净土宗是一切修行之中的易行道。这个话是龙树菩萨说的,可不是我说的。别的修行法门是难行道,这些路很难走!唯有修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这是一个平坦的、直的路。
: o1 w6 T& t& r: j◎《阿弥陀密释》(也是密宗的书)说:“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 念这三个字,可以消灭你无始以来的重罪。“念阿弥陀一佛,成无终福智。” 专念阿弥陀这一佛,就成就了不可穷尽的福智。“如帝网一珠”,就像帝释天宫中宝殿上宝网上的一个珠子。“顿现无尽宝珠”,无量无边的一切宝珠,都在一个珠中出现。所以念“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书中极赞专念阿弥陀佛的殊胜,很快圆满无边的自性本具的功德。这个《密释》的无上开示,大开诸佛的秘藏,显示持名一法总摄一切法的功德,只要专念弥陀,就可迅速圆满自性本具的无边妙德。这正是佛的知见,这不是众生的知见。念佛的福,念佛的德以及殊胜功用,“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只有佛同佛才能彻底知道。若能了知很小的一部份,已经超凡入圣。一般只仿仿佛佛,迷迷糊糊,将信将疑,似懂非懂而已,因为这个法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8 i! \9 y, d. l8 W* r4 y
◎我曾经问过贡噶上师:“咱们密宗都是即身成就,也就是即身成佛,往生净土算不算是即身成佛?” 他反问了我一句:“你说的是哪个净土呀?” 我说:“我问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 他说:“啊!那就是,那就算!” 所以,我们一生中便能得到大成就,唯有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易行道!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诺那祖师有过这样的话:“愈高深的法,愈殊胜的法,愈简单!” “阿”字生出一切陀罗尼,这一切陀罗尼从这“阿”字生出,这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所以这一切就从这“阿”字出来的。又说:“‘阿’字真言,十方佛心,诸佛法身同所加持。” 又“毗卢遮那,以此‘阿’字名为秘藏。” 又“三身唯说‘阿’字一法,诸经广赞此法功德,闻名触耳,诸罪冰消,唱声见字,万德云集,浅观但信,直游净土,深修圆智,现证佛道。” 这三身的佛——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只说“阿”字这一法。你闻到了这个“阿”字,就会诸罪冰消了;见了这个字,一切德就汇集了;浅浅地观想一下,你只要能这么信,都可以生净土;你深修,有圆满的智慧,现身即可证佛道。极赞这“阿”字的功德,由此也可知佛号之功德。兴教大师说:念佛号功德之好,就在于佛号包括了这个“阿”字。所以,我们修的这个净土法门,它是密教的显说。凡对密有怀疑的,到此就不要再诽谤密法了。“阿弥陀佛”的“阿”字如此殊胜,就在这一句佛号中,你去念就是了!密宗是很殊胜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对于殊胜的密宗,我们不能随便就加以批评!密也别再说念佛法门,如何如何简单成佛不了。相信、承认、承当,一切都得,极圆极顿,无上大妙法!: `4 Y$ I4 \- Q+ |# F, }
◎“阿弥陀”就是毗卢遮那,也就是大日如来。《弥陀疏钞》的话:“一佛而双,现二土也。” 弥陀跟毗卢遮那就是一尊佛,兼顾两个佛土——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东密又说,阿弥陀佛就是大日如来。日本的兴教大师是密宗的大德,说是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寿佛,因为不生不灭,又或名无量光佛,因为光明遍照。所以大日如来又名无量寿,又名无量光,大日如来就是阿弥陀佛。/ w* J) R& K, q8 R. w) A
◎净宗持名即是持咒,即修语密。但能一念相应,即是一密相应,亦必即身成就。可见净宗即是果门,乃密教之显说也。
) G. }5 i6 _' D( N- F+ {◎净土法门是“了义”的教。《阿弥陀经》中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十方诸佛都来赞叹阿弥陀佛,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乘了义”的教!“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 永明延寿大师有一部《万善同归集》,说一切善最后所得的果,都是要汇到“阿弥陀佛”这个大愿之海中,就像一切水都要流到大海中一样,一切善行最后所归宿的,你要得到的最终善果,就是要最终都归宿到弥陀的愿海之中。有许多法,只是上根之人修起来合适,下根人就很困难了。比如参禅,许多人就不相信有“顿法”,甚至有些修禅宗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办了!由于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顿法,学密法也是如此。这倒不是因为“法”有问题,而是因为修法的人根器不够造成的。根器不够就会生出障碍,引起魔障,下场很惨!只有净土法门,才能三根普被,你再没有水平的也可以往生。所以说有的法不是三根普被,而净土法门则不然,唯独净土法门,最上根器的人学也不屈才,最下根的人学,也可以入门,真正是凡圣齐收,横超三界,径登四土,不但是圆教,而且还是“极圆极顿”之教。7 y  s$ P" k" L. U
◎有很多人注重表面,总觉得我这回参加一个地方的法会,人非常多,非常盛,这个师父非常有名气,很热闹,天天见着什么,这个锣鼓喧天哪,香烟缭绕啊……这与真修没关系!你要真正用功去修啊,你就要时时清净,你这个时候,十方诸佛来护念哪!所以我们所贵的是山林中的佛法,不是追求城市里的佛法的这个热闹啊!自古以来,山林中的佛法和城市里的佛法是不一样的,一个就是要广泛地结缘哪,是热闹啊;一个就是清净,是真修啊。所以,这两个不可兼得啊,不可得兼哪!大家要知道,你要去忙乱之后,那有种种麻烦哪!正果法师他有一句话,他说:“你要认识一个人,他就在你的脖子上挂了一根绳。这挂了一根绳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揪一下。” 你也不知道,他不需要告诉你,因为有了绳,他可以随便揪你一下。你挂得太多了,这根绳来揪你一下,那根来揪一下,老有人来揪你,你就麻烦了。8 {  ?% N: z9 G! o/ G2 E9 ~4 G
◎(虚云老)有几句谈到神通方面的事情:“一般不明佛法,未忘名利,求通求变,存此妄想非邪即魔。” 一般人不明白佛法是什么,名利之心根本未忘,念念之间所盘算的是如何争夺佛教中的名位与权利。学法之后就想得神通,就想能变化,存在着这种妄想,不是邪徒就是魔的眷属,非邪即魔。须知心外无法,一切法是在自己心内。……虚老又说,神通“岂可起心希求,有此用心,岂能证无住真理?” 《金刚经》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先有一个要求得通的心,就有所住,怎么能够相契无住的真实道理?“此类人们”,佛就称他们为“可怜悯者”!
) c$ H2 d) U! d6 d2 O% Y◎今秋我在广化寺念佛七讲阿弥陀经宗要,末后引用印光老法师开示,谓念佛未得到一心者,不可急求见佛,若有此躁妄求见之心,则为自家的冤对提供机会,他们必借机干扰报复,破坏行人。讲完后,有一年老之女居士,前来问话。该人心情激动,神暗气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连声问曰:“您所讲的,正是我的病,我的病已两年多。因念观音,就想见观音,谁知见到观音后,从此见种种相,扰乱不息。于是白天黑天,开眼合眼都见。或见善相,或见恶形,心惊意怖,苦恼无穷。夜不能睡,昼不能休,精神疲顿,神经紧张,无法可医。纵满室坐满了人,仍见满室都是恶相,遂致精神恍惚,身心俱疲,苦恼万分,命在旦夕。” 末后并问是否应念大悲咒来除魔?我对答曰:“您不必修法去压制,若去压制,即是在作对,则这个结子,拉得更紧,更不易解开了。” 于是我告以一法:“古有大德,在深山中,结一茅蓬,率众共修。但该处山精野鬼,时来干扰,或现佛菩萨相,或现虎豹恶形。大众惊扰,不能清修,力劝大德迁移,但大德不为所动。三年后,野鬼俱寂,诸相皆无。大德曰:‘野鬼伎俩千般有尽,老僧之不闻不睹无穷。’ 可见不闻不睹,不去管它,则魔恼自息。古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正此意也。” 她当时要求小女写下来交给她。本月初一日,我在居士林讲《净修捷要》。讲毕,该女居士换若两人,体态安详,容光焕发,精神奕奕,特来道谢。盖小女所写之字条送到后,诸相俱隐,干扰全清,大患顿除矣。可见“不闻不睹”,真是去魔之良方。再者《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可见若切愿求生,一心持名,即得二十五位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来加护持,那还怕什么外道的干扰呢?末后,请听一颂:不闻不睹,平等大智,无爱无憎,不舍不取;般若妙用,不可思议,智光照处,魔障顿息;毋用排遣,不须对治,一心平等,诸魔绝迹;外道邪法,无能为力,自在安然,何必疑惧;舍诸分别,一念单提,深信切愿,持佛名字;一声佛号,万德圆俱,如海一滴,具百川味;念佛求生,契佛本誓,佛遣菩萨,随时护卫;现世安泰,临终佛至,慈悲加护,莲台迎去;劝君生信,莫更疑虑,信愿持名,绵绵密密;乘佛愿力,必定生西,莲花化生,径登不退。
- Y& I2 r$ i# ]0 v◎所以说“但得本,莫愁末”。根本智是本。你虽破本参,你悟了自己的本有,是知有了,这个是根本。那神通只是圣末边事,是圣道末了的边边上的事。现在很多人舍本逐末,你说他不信佛法?他信佛。你说他不用功?他用功。但是他不在根本上用功,他就追求那些末边上的事情,他看得很重,所以说是颠倒见!若不信佛法,信外道,那是更大的颠倒。你信了佛法,可是你单单看到神通、奇异功能、瑞相与灵感,这就叫做附法外道,是附在佛法里头的外道。6 I: c7 n* O; b5 `6 n& v
◎《十往生经》说:“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 所以不会受禅定这么遭遇魔障的事。极乐世界你真心地这么修,很虔诚地这么修,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个菩萨来护持你,“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一切恶鬼——现在很多都是恶鬼恶神,很多都是依恃鬼神……搬运东西这个奇异功能,其实我小时候就知道,这个变戏法的法叫做五鬼搬运法……就是鬼跟他合作。这些恶鬼恶神……。有些事大家就喜欢颠倒。' [2 P6 ^4 `$ M$ y
◎阿弥陀佛放光作什么?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佛光都会摄受,而且不舍,不放弃我们,不舍离我们。所以说,我念佛时,就是佛念我时。为什么你能念佛?就因佛也正在念你,正在摄受你。你能念佛还有什么畏惧?应该是无所畏惧,因为佛常放光在摄受,而且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位大菩萨随时随地护持你,所以就没有魔障。这—点大家要坚决相信。& N5 E! o# G' b' o7 E
◎而且,咱们这个地方的众生遇见了魔障,就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可以治魔障。你打坐出了偏差,靠念佛来治。你修禅定出了偏差,怎么来解决?也是靠念佛。. g; ?9 y  F  S
◎这老实念,就是这样子:在念的时候,一切不考虑,就是这一句,就是这一句跟一句念哪!我常说,你能这么念的时候,一切都不换哪!有的说见佛见光,那都不能拿我一句清清净净的念去跟他作交易,去换哪!这个要坚持的啊!" N9 u. |1 g2 G2 A
◎这“一向专念”是个重要的修持关键。《无量寿经》讲到“三辈往生”,不管你上辈、中辈、下辈往生,共同的都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就是一贯如此,一如既往。“专念”就是专一地念,不是又念佛号又念其它咒,或者虽然念的是佛号,可是心里总胡思乱想,这都属于不够专一。真正的专念是指你果然能够一向专念,一心不乱就能往生,不管你是不是达到“一心”了,这就比《阿弥陀经》中所要求的要低了。因为《阿弥陀经》是打一个突击,克期取证,规定一个时期内,专心地修,修到如果能达到“事一心”或者“理一心”的地步,这样最后一定能往生。而这里讲的要比《阿弥陀经》讲的要放宽了一点,只要求“一心不乱,专持名号”就可以了,不需要你非达到“事一心”、“理一心”才能往生。能够做得到的当然是好,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或者“实报庄严土”,而咱们一般往生的人都是到“凡圣同居土”,所以并不需要你非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不可,你只要一心不乱,不是想这想那,不是乱七八糟地想就行。念佛只要一心不乱、清清净净、一心一意地念就能往生,所以玄奘大师翻译的经中用的是“系念名号”这几个字,心就专念这个名号就可以。所以《无量寿经》中也是“一向专念”,一贯地念就是专念。也就是说,不管你自己能否达到“一心不乱”,你都可以往生,因为我们只要求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这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你能够念到“事一心”、“理一心”那更好了!所以,对于往生有很多人误解了,以为念不到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这是理解不深。夏老师说过:“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但是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念佛最重要是“净念相继”,若不连贯怎么能相继。“心不应口”。嘴里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头盘算着另外一件事:某某真对我不起呀,我对他那么好,他对我就这样呀,或者惦记买部彩电。你多盘算这些事,心口怎能相应。至于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念佛时杂念纷飞,不知从何处来这么多的杂念此起彼伏,无法排除。这不用担忧,这是念佛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不要去管它,“任它妄念纷飞,听我念佛分明”,这是要诀。关键是提起这一句佛号。( Y: [) O; {: y" c1 k
◎“声不摄念”。“声”,指念佛时嘴里发出的念佛声,这声音有很大作用,净土法门的关键,也可以说是密诀呀,就在于自念自听。所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所听的也是“南无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关键在于听。一般我们自修,以金刚持最好,就是刚刚有一点声音在嘴唇跟牙齿之间,不是很大,这样念既有声音又养气,叫金刚持。默念也可以听,不过默念听起来要累一点。声音大小可以灵活,散乱的时候,烦恼来的时候,你可以大声念,用声音摄住念头。如果你念得很清净,就可以小声地念,金刚持或再小一点都可以。要有声,要听这个声,这声音就能摄你的念,这是念佛法门特别殊胜之处。古人说:“以音声做佛事”,极乐世界是法音宣流,听到的人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一个人听到寺庙中钟鼓梵呗之音,自然内心清净。你念的这声佛号就是法音,如果你念得既有节奏又相连贯,你念时恳恳切切,清清净净,你所念的这一声,就是妙德音声,所念是万德庄严的佛,其声自然是万德庄严之声,这样殊胜无上的妙声又从耳根流入心地,加持自心,自感自应微妙难思。关键之处在于自听。" E) |* i8 s4 y3 d
◎“恳切绵密”。恳切,恳恳切切,我念佛就如在佛前,或如在大海惊涛骇浪之中乞求佛菩萨的救度,这样每念一声,都是从至诚的内心发出来的,是在呼叫,是在求救,恳恳切切“南无阿弥陀佛”。要一句跟一句,这就是绵密,也就是净念相继。在已有定课的人,首先要求在定课之中很绵密,这时候不要打闲岔。再进一步的话,那就不仅仅是在定课之中很绵密,要能贯彻到随时随处,都要常常提起这一句。这个事情难不难呢?事实上谁阻止你不准你念?你要念就念嘛,完全自由自主,所以说不难。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十分稀有。随时随地都有一句佛号,要能到这样,成片也就没问题了,那就快要事一心了。净土法门好就好在这里,世人能够做到,不是高不可攀的。要你开悟,那就难了,不是人人都能的,你也有可能性,但要做到就千个万个难得一个半个,恐怕一亿之中也难得一个半个。在中国你能数出十个开悟的人吗?念佛往生就不是这样了,谁都可以念。要绵密,老有这一句,事情是可以做到的,问题是自己不肯念。烦恼一来,人就不肯念了。生气、着急是烦恼,欢喜也是烦恼,我很高兴呀,今天来了很多宾客,大家狂欢呀,谈得很好呀,这就是烦恼,它打你的闲岔。其实烦恼中照旧可以念,只是自己不肯念。若能绵绵密密、恳恳切切地念下去,自然会成片。所以念佛往生的事例时时可以听到。
. r2 m7 v& q" ^) i2 w" I9 d% [◎“沉着安闲”。这句话直指目前许多修行人的病处。有人用功,但是有急躁情绪,于是很紧张,恨不得很快就要有所成功,于是很紧张、很着急,这就是有求的心了。念佛的殊胜就在从有念暗合无念,从有求而契到无求,从往生证到无生。要沉着,沉着镇定,没有那些忧虑徘徊、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的情绪。而且要安闲,有的人努力,但由于急躁情绪而陷入紧张、忙乱、焦急之中,与圣教背道而驰。“安闲”两个字又进一层,不但镇定,而且是万缘都一齐放下了,无取无求,所以是天地间一个大闲人,心中只管念佛,一句圣号朗朗现前,既无挂碍又不颠倒,所以寂然心安,可见安闲二字十分重要。相反若有急躁情绪,想见佛见光,想有瑞相,这样去念,念出毛病来了,并不是念佛念出毛病来了,是你那个急躁情绪出的毛病。我们很安闲,为什么能安闲?信心哪!有信心你就很安。有人说我怎么还念不好,还有妄想,还有什么什么,就往生无分了,这是他自定的规章,不是佛的意思。蕅益大师讲得好:“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你有没有深的信心,你是不是真的发愿,真的不留恋这个娑婆世界,欣慕极乐愿求往生呀?实际上很多人还是留恋,尽量想多活几年呀,听说那里有点气功,自己马上想去练一练呀,想长生不老,正是留恋这个世界。所以欣慕极乐,要发大愿,这多劫以来曾做过自己亲眷的一切众生都在苦海中等待我去救度,但我怎么才能度众生呀,我还是在苦海中挣扎的一个人,当下毫无能力救度别人,只有往生之后,乘佛的加持力,我就有神通智慧来救度亟待我救度的这一切有亲的人,是这样的心情,这样的大愿力呀!有信有愿自然会念,就一定往生,所以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大家想往生的话,大家先在信愿上下功夫,我这信是不是具足了,我这愿是不是真切。信愿切的话,你决定是往生,你再念的话,心里就不会急躁而自然安闲了。
* R) Z* l. m* w' e◎还忌讳“字句模糊”。这一句佛号,声音出来是模模糊糊的,别人听不清,自己也听不清,故云:“己尚不闻佛岂闻”。
; [1 W  D  H8 G◎念的速度不可太慢和太急。“过缓”就给妄想留机会,造成轻忽养识的毛病。“过急”引起紧张,耳朵可能听不清楚,这就受极大的影响。所以过快过慢都不相宜,应把速度调节合度。( f+ n$ I0 j5 E2 x& N! J
◎夏师还有偈句:“由他妄想纷扰,我只字句分明。” 对于妄想,任其自来自去,自生自灭,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进一步说,于自心外实无妄念,所谓妄念,只是自心妄动,如水生波,请问波是什么?波只是水,可见妄想也正是自心。妄想不断,只因自心习于散乱,若能老实念去,久久功纯,熟处变生,妄念自然不起。" M, l( K3 r  F! K. o
◎唐张拙秀才有一名言“欲断妄想重增病”,因为“欲除妄想”,正是“去一添两”。正当念佛,又在希求一心,或卜度分别计较自己念得是否一心,这早已不是“老实念”,而是有为法了。
' |! Y6 X# \( j. \2 h◎从诚恳清净心中发出的念佛声,自然和谐宁静,妙善高雅。这句微妙的念佛音声,经历自耳,而达本心,所听正是所念,所以自然相合,声合于心。这个声音是万德庄严的佛号,也就是万德庄严的音声,这个声音从耳根而入,是自心所念,自心念佛,自心是佛,所以自心必与所闻之声相应,声合心,心应声,故云“心声相依”。简浅说来,我念佛,念佛有声,声音又帮助了我,由我发声,声又助我,所以说是相依。这样念下去,用不着排除妄念,“妄念自清”。
. H0 X4 P+ E1 {+ e& q$ `" G◎“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散乱”如有人患近视眼;“入魔”就像误入敌人的特务组织,下场就悲惨了。所以不要总是在“分别”,是好了一点,还是坏了一点?这样修好,还是那样修好?时而欢喜,时而焦虑,无时不在分别之中,处处不离有求之念,于是无上殊胜的无为法变成有为法。故夏师有句曰:“分别即是魔网”,念来念去句句都染上有为有求的色彩,焉能老实念!7 {" Y# h# |2 E: Z, O' g' [) l3 e
◎我们凡夫应该怎么样?就应当老实念。这“老实念”三个字非常好啊!所以夏老师说:“三字真传老实念”。有一位美国来的,拿着这句话问我:“三字真传,哪三个字啊?” 我说:“不告诉你了吗?老实念。” 三字真传就是老实念,他以为……这也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也就是不相信“老实念”就是三字真传。; T' ?- g! C; F2 S
◎“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 这两句中,须解释的只是一个“真”字。所念句句都“真”,决定出离娑婆,往生极乐。怎样叫做“真”?现从最平常处解释:若要念得真,只要真的念。不是伪装欺人,不是走走形式,不是另有目的,不是妄求非分,不是形存实亡(所谓扛空枪),恳恳切切、老老实实信愿持名,就是真念。再简单一点,这一句你自己清清楚楚全部听到了,就是真的念了。" C5 ~- R$ @' w5 R& j" b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一念净信是信,从信起愿,所以信愿是往生的根本。所以用自己所有的善根,至心回向求生极乐。
! P* f, y3 K# I0 O◎这八句:“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全有了:理呀,事呀,正呀,助呀。救命的一句:“求生净刹”,坚决求生,这愿要切!愿要切,你念不念?你自然要念,那就行啊!相反哪,念得很好,你愿不坚,还在留恋娑婆呀,不见得去得了。留恋娑婆,你喜欢谁是留恋,我讨厌谁,也是留恋哪。爱和憎是一件事——情见,总之是娑婆世界人的情见。你心里老讨厌,讨厌得不得了——同样是留恋娑婆,这是娑婆世界的东西,你老是想着它,你老讨厌它,你还是想着它。你干嘛老惦着它?这就是留恋娑婆,你放不下,放不下,这就叫留恋。不是说谁跟我好得不得了,我就是舍不得他,叫留恋。一切事,你只要放不下,皆是留恋。所以要求生净刹,那就不要放不下。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健阳乐住法王开示(摘要)
* {; s: }; E( [& N0 y; ~9 I(二零零二年一月讲于哈尔滨某净土居士道场)8 R9 v7 n4 S. U1 `7 W" u/ q. B# c
( v) L. O  E, Y' ~
阿弥陀佛!我们学佛就是图个自在,所以我们今天也很轻松自在地聊一聊。不敢说讲经说法,但是我们可以互相了解一下,因为佛法是人们需要了解的,因为智慧是我们了解人事物的一个窗口。如果没有智慧,那就不要说什么佛法了,连一些人与人之间简单的道理,做人的根本,我们也不会很清楚,所以智慧是很关键的。今天我来到这里,是我们有人世间种种的因缘,因为我们也是脱离不了这个世间。: h# ?, J# k5 D+ A& y
世间所讲的我们这些喇嘛、活佛、法王,是一个尊称。我们心里所向往的、经常念诵的阿弥陀佛才是真正的活佛。今天在你们这里,我非常的欢喜。你们那颗念诵阿弥陀佛的清净的心就是道场,不是这个布置得简陋或庄严的道场。真正的道场是我们自己寻求一份清净和希望往生西方净土而念诵阿弥陀佛的虔诚恭敬的心,道场的真正含义在这里。这些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智慧,来源于净土以及阿弥陀佛的加持,这也是阿弥陀佛的一个显相。所以这一点,我自己内心也是礼赞大家,随喜你们的功德。
9 T* Q$ K' a& U$ S" `& w* K来到哈尔滨,这里也是有很多好学密乘的人。但是作为我本人来讲,就应该是学佛法的,不应该讲什么密乘。就觉囊派而言,就我自己来讲,也就是个学净土宗的人。西藏很多很多的,大部分大德高僧都是学净土宗的,我们大部分的老百姓他会念的就是西方净土的祈请颂和阿弥陀佛圣号。比如我自己家里的父母,不懂得什么密法,只懂得有个西方净土、有个阿弥陀佛,他们会念的也就是阿弥陀佛佛号,他们精进的也就是这个。所以从一般理论方面来讲密宗有它的不共之处,但是就我们西藏当地来讲,大部分都是修显宗的净土宗。比如我们法王——我的师父,他也是经常念阿弥陀佛佛号,也是他一个主要的很关键的修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是非常具有加持力、非常不可思议的。比如我们觉囊派一位大德笃布巴,他就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怎么讲他是这样的化身呢?佛在《大法鼓经》、《涅槃经》当中讲,他说在某一个时刻、在什么年代、在一个什么地方,会出现一个什么人,他叫什么名字,他是什么样的,他是谁的化身、谁的化身,讲得清清楚楚,我们都可以去查询,所以如实般的笃布巴已经出世。我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所以最起码我们在对佛法不同教派的认识方面可以毫无顾忌,在这个方面一切佛法都是相通的。但是也是有分别的,方法方面也有分别,有适合自己的方便,也有适合他人的方便,种种不同的方便。这些方便的最根本的来源是什么?就是智慧。
+ {/ s7 W, o/ q6 `
2 F5 X  _6 K$ _  G5 ~$ _3 W' h乱七八糟的万事万物、幻觉以及烦恼、分别、贪、嗔、痴、傲慢等等积累而成的这样一个世间,你看清了它的真实面目。有些人很不喜欢看清楚,他喜欢迷迷糊糊地过,他喜欢不清醒,因为他已经执著、迷惑和迷信于这些状态而不想脱离。但有些人,他的工作啊、各种情形啊、这个人世间种种的烦恼啊,实在让他已经厌倦了,他对什么都看得很清楚了,他对一切都没有什么兴趣了,所以他心里很空虚,因为他认为在人世间没什么盼头了、没什么意义了。这是什么?这就是世间的本质,所谓的苦就是这样的。在里面你觉得有意义的时候,那就是糊涂了。看清了这些本来面目,人世间不过如此,你今天觉得快乐,明天就是痛苦,是不是?我们有亲身体会啊。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了,然后你一心专注于西方净土阿弥陀佛,那当然是自在的。
4 J) W! p! p- {7 \我们不是登地菩萨,我们也不是什么大智慧之人,我们要知道我们是初学佛法之人,永远是初学佛法的人,所以听闻佛法,闻思修,以及印经、放生与布施这些善品都是我们的课程,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智慧,这就是真正领悟智慧的方法。今天我们听闻、了解、探讨佛法,这就是修行,这就是让我们开悟的一个法门。不仅仅是你们,我也是一样的。7 B: p0 @: n$ N& i" n
问:我们学佛的居士们有这种感觉:这段时间学得挺好,但修着修着就又有烦恼了,这个事那个事的又来了,弄得这些修行人又乱八七糟没有定力了。这种情况怎么杜绝呢?
6 S# P' ]1 ^% A1 b# y& W; r答:人和人的烦恼都不一样。我们所谓的烦恼有一个来源,因为每个人自己的家庭、生活条件不一样,我们不能很顺其自然地去面对,所以就有自己的烦恼。为什么不能顺其自然?就是因为我们有目的,我们希望怎么怎么样,达不到你的希望就烦恼了。其实这个烦恼是自找的,如果你的希望不是那么切的话,你的烦恼就会降低一些。所以我们对这个人世间、对世俗的万物不要有太多的需求,不要说:哎呀!我需要怎么怎么样。心里不要有一个定数的目标,不要太执著。家庭要幸福快乐、一切都要没有什么障碍、这个要好、那个要顺、那个要怎么怎么样……如果这样的话,这些希望和需求我们拿念珠念都念不完的。但是,这不是很现实的,人世间就是无常的,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无常是世间的本啊。当你希望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你要懂得无常,就会好多了。烦恼没来之前你就知道是无常的,来了你也知道世间不过如此。人都有生老病死苦,都要死去的,你说还要什么更大的希望呢?我们所希望的这些东西算什么呀?我们一般的人就是希望值太高了,实现不了你的希望的时候,烦恼就很重了。不要这样,我们清清净净地、好好地去对待。' u) p* x/ {0 d4 h6 Q- h6 _  L
我们一定要懂得,佛理就已经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无常这个最关键的法宝使得我们净很多烦恼,要懂得无常,世间都是无常的。如果你不相信无常,不相信因果,你寻求快乐,结果它延续不到一定的时候,这个烦恼就要来了。因为没有满足你的心,烦恼就出现了,这样你就有很多很多的抱怨:如果这样为什么会那样呢?如果那样怎么会这样呢?问题就多了,心就平静不下来了。懂得无常的道理了,你就知道世间肯定就是这个样子,世间就像一个网似的是漏的、不可靠的。我们的心的本质是可靠的,阿弥陀佛才是真正的可靠的幸福快乐,心的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状态是不可靠的,这一点一定要知道。但是不是说不可靠我们就厌倦了,就对它诽谤了,对它又怎么样了,那也不对,要懂得这个道理。
/ Z/ }: G6 C  n0 V' L我们懂得无常有一个最根本的好处,就是很多的一些烦恼啊、一些魔啊、各种各样的神灵啊,他就害不了你了。如果你执著了,这个来捣乱了,那个也来捣乱了,一切鬼神,一切烦恼,什么都来了。如果你懂得无常的道理,就能够破除这些烦恼。
9 H% R- P* p3 V问:有了智慧才能修好佛法,没有智慧就不能得清净心,得不到清净心就没法成佛,可以这么讲吧?要想开智慧就要广学多闻,诵经本身就是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但是我们还要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摆?3 h4 N' j  T/ B8 k! e
答:佛法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些教我们世间的道理、真理,种种的因果关系方面的闻思修,这是一方面;第二,怎么去修行、去调理,它以符合于逻辑的方法告诉我们,我们也能够领悟,这是一方面。但是有这样的佛法,有时候它超越了我们的逻辑思惟,我们没办法特殊地去解释,所以有很多不可思议……我们念咒就是其中的一个。) p* W$ I) a( W6 u
念咒方面我们能体会到什么?一方面,清净、精进地念咒,能够破除我们很多的执著。如果你净念阿弥陀佛,有一件什么不高兴的事件发生了,因为你念咒的力量,也就是说你有一个定的心,你就不会过分地执著,这是很现实的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念佛就有这个不思议之处;再说,这个咒你今天念三四个小时,你一天不断地去念,它有一个恒常不断的延续的定力,它可以相续很长时间,它就是一个很坚固的、不停顿的、漫长的修定的法门,所以它有这个不可思议的方面。第二就是尤其不可思议了,这个咒语的力量,南无的力量,阿弥陀佛这个音发出来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些不好的音,像叹气、打哈欠,在我们学佛念诵经文时是不允许有的,或者说,这些是种种烦恼的一个表现。但是念佛号这个声音、这个力量,能够带动起你的细腻的阿赖耶识里面内在的善品。总之,念诵咒语,阿弥陀佛佛号,就有这个不可思议的力量,它的不共的加持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你念这个佛号,就会产生智慧而清净我们的心。很多修得非常好的大德高僧,你看他的面目、各方面,都非常的柔和。为什么?一种清净心的相续。所以念经和念佛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念佛它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力量。
; J5 {* l) Z3 b0 [念经能不能达到这个不可思议?念经能。但是阿弥陀佛这个咒语是元音,这几个字它一个字可以分成很多字,分分分分分,它那个字里面自然就可以散发出一个经。就像种子一样,一个种子种下去可以发芽,发啊发就发出很多的各种各样的果,像小麦一样,这些果子就等于经,经的根就是这个种子。所以阿弥陀佛就有这么甚深的意义。还有,如果把经文缩起来,一个缩一个,一个缩一个,可以缩到一个阿弥陀佛佛号里面去。它一放开了,放放放,无限地放开,它的道理、意义讲出来就是一部经。这是声明法门,藏语里就有这个声明,它属于梵文,梵文的字就是这样的。有很多大德,敲一下,他能从这个声音里听出今天所有的事情,这个声音能告诉很多。因为我们的烦恼太粗了,我们听到的就那么一点点,细腻智慧的人来听那简直就是一个经文。这个道理从逻辑方面、从各方面都可以体会,你看科学家们用小小的一个什么仪器,就可以分辨出很多;同样,佛早就这样了。我们学声明法门就是这个道理,阿弥陀佛,为什么成为阿弥陀佛?是什么样的字构成这个阿弥陀佛?光是什么?无量到底是什么?这些一解释起来,不就成了经文吗?它浓缩起来不就是无量光佛吗?无量光佛这四个字是汉语,汉语没有这样分开的功效,没有声明这方面的东西。但声明这个法门它有,阿弥陀佛是元音,所以它能够分解,也能够浓缩。就像计算机似的,按一个键它就有很多很多的功能。这个佛号不能讲功能,它是这样的,念一个阿弥陀佛就包括了所有的这些经论。
# P! C$ H4 m/ ?- ]$ O5 r人类可以通过仪器而看到部分的细微光,我们也可以体会那种彻底究竟脱离人类观念的光,也可以说完全脱离我们五根而存在的光。真正的光是什么?阿弥陀佛,也就是无限的光明。那种无限的光明脱离了我们的这种认识,因为它脱离了烦恼,没有了烦恼。我们的这些光没有我们就不存在了,比如我们对灯光很敏感,但有些生命认为这是黑暗。有的动物是这样的,它看不见,它没有接触外界的那个根。但是佛的光不需要依靠我们而存在,它脱离了概念、脱离了烦恼、脱离了分别,它不需要眼睛、意识再加上外境三者结合才能呈现,它不需要这个繁琐的过程,它是一种自现自明的、一体无二的光明。这种无二的光明我们体会不到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知道它是没有烦恼的。8 D( p; U' J0 A
所以,我们心如光明一样透明,再加上念这样无量的佛号,那真是福报啊!我们说没有智慧,这就是智慧,我们怎么会没有智慧呢?我们知道有阿弥陀佛,这就是智慧,其它不需要什么。不懂得什么都无所谓,但你不能不懂得有阿弥陀佛。你知道了阿弥陀佛,你能说你没有智慧吗?你能说你没有福报吗?所以我们在这种状态下念佛,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的最无上啊!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什么呢?释迦牟尼佛是国王,都出家了,我们想想他就明白了。我们知道有个阿弥陀佛,我们念诵阿弥陀佛,就已经足矣了。所以,太多的事情,太多的什么智慧,这些我们去研究和学习当然好,一切都是需要的,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了生死,我们不是讲我们是净土宗、是念佛法门吗?既然是这样,我们就专注一门。
; |3 @- m8 T# [4 ]问:念佛号的时候,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所得的效果怎么样?
) e  q$ P# \, i/ L9 ~答:那要看你的心态。如果你心里很烦恼,大声念也没有用;你心里清净,小声念、默念也都可以,全靠这个心态。你这个心清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声、小声和默念随你的意愿。这时候你分别大声念小声念,就破坏你的心了,我们要知道这也是分别啊。我刚才讲了,我们要知道这一切一切的前提是空啊。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你说阿弥陀佛需要你念阿弥陀佛吗?阿弥陀佛不需要你念阿弥陀佛的,是不是?念阿弥陀佛,这是一个方便法门。当然了这个法门来源于阿弥陀佛,它里面藏有方便、藏有智慧,所以不可思议。在此前提下你不要过分执著声音的大小,你说我太累我不想念了或我想默念,或者我今天很高兴我要大声地念,这都不对。在与阿弥陀佛相应的清净心状态下,你想大声念你就大声念,你想默念你就默念,不用太执著。比如你们这些人在一起可以大声念,但是你到公共场所也大声念就不对了,为了方便就要默念。是这样的。
. m9 K  u& e7 A% x* G……我们不是懂得一切法以心造吗?那你不要忘了,净土法门、密宗、禅宗都是以心造,跟心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些法门,根本就没办法区分它们,净土法门里面难道说没有明心见性吗?不可能啊,我们今天讲的就是明心见性的道理。脱离禅宗净土法门不存在了,但是脱离了净土宗禅宗也不存在了,还有一个如果脱离了净土宗密宗根本就不成立。这些跟我们的心都是一体的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懂得,法门方面我们有所分别,但是这些法门都建立于一样的道理、一样的真理基础之上,这是哪个教派都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就不是佛法了……一切万物的真理是什么?一切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是空无自性的。这是最关键的,是我们佛教徒不能没有的最根本的智慧。如果像佛法以外别的宗教那样,他们认为那里有个什么实在的东西、我这么去做是实实在在的,那就叫做执著,他没有脱离烦恼和执著的范围,因为他把这一切万物看成实有了。对于我们佛教徒来讲,那就大错特错了。显宗看是这样,密宗看也是这样,佛教所有的教派看都是这样。我们不能执著,我们要知道佛教所有修法的前提在于空无自性的真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具足强烈的信心、希求心,不依靠其它,便可圆满一切广大资粮之因,因为凡是听闻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名号者,往昔必定积累过广大的资粮。……总之,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往生到这里的众生都现见住于菩提树王下的善逝如来,现前圣者之断证功德,均获得不退转果位,全部具足超胜其他菩萨的殊胜功德,通过此种方式在一生中圆满诸道等获得难以思测的功德。所以说,如果以自力修持获得与极乐世界菩萨同等的功德,则需要经过无数大劫,但对于(修净土法)具有信心和希求心的有缘者来说,依靠善逝阿弥陀佛的宿愿与不可思议的智慧力,以及大慈大悲力,如被人牵发般地被接引到极乐世界,并圆满广大功德,犹如贫人长久百般辛苦所寻觅的财富,也无法与突然获得如意宝者的财宝相比。因此依靠众生的善缘与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二者因缘和合,极为难修的圣道,也会毫不费力地成就。(麦彭仁波切)8 v. l- @* p" t2 ^" P  Q7 N
- w1 x$ }  x% p0 T$ q0 _# X

! D0 v+ C! V; L7 o
5 Y$ I, Z0 c$ }2 {8 F1 [: r诺那金刚上师问答
4 M+ O( U, ]3 G% a7 U4 y+ `问:求上师慈悲,传一最易最稳最快当能得感应,且能速行成佛之大法。
" c) x1 a  _* n7 G7 V答:最易最稳最快成佛之法,莫过于弥陀大法,此法如专诚一心修持者…… 1 _$ T9 j* j4 l$ P
, h% ]# D1 b/ z
/ T9 \# O1 V2 L- L: f

/ w- s; H& g3 D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最大的心愿
3 r  `: Z; P. d" ^4 Q$ ?  U' h( u5 k0 _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愿享受幸福安乐,也没有一个人不想远离痛苦不幸。可是自从来到这个人世间,却屡遭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病、老、死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痛苦。如果有一个神圣的地方,那里无丝毫痛苦,安乐无比,那么,有谁不心神向往呢?引导无边无际的苦难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是晋美彭措法王一生中的最大心愿,也是最主要的事业。)
3 w8 y6 B; f0 R  x$ m* f$ b& c9 Z7 Y0 o  w' `9 {; e9 ]
法王晋美彭措如意宝曾多次发愿救度整个娑婆世界的每个有情众生。他老人家经常说:“我今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凡与我结下仇缘或亲缘的所有众生都引导到极乐世界……  R5 `$ N* X4 R3 P. C- z. `
) J1 {# d# T% |6 f9 P
# o% N6 X' A  ^  G/ F& w: ]# Z9 J
密宗断惑论(摘要)
# F9 e0 O& o- W须知其实密宗中也同样包含了净土宗,在法王如意宝的《文殊大圆满》、无垢光尊者的《四心滴》等众多大圆满法中,都有具体的往生极乐世界的修法。……此句的密意为宣说显宗的往生净土与密宗的即身成佛互不相违之义……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7-5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大德的发心!

已经下载下来。并将会随喜助印!
( r; v0 s) w! K/ t
2 @* W# X4 d7 C+ Q; w3 r- ^南无阿弥陀佛!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 u8 G8 C- b3 j1 S  [5 K
/ K) r/ [! D6 J( h. z* p: W殊胜的往生纪实
/ c9 D2 [3 a/ P, V2 l6 A9 X4 |. j) `5 g
http://www.edmontonchina.cn/view ... &extra=page%3D19 Y+ a: }8 v( ], q$ B' c* t- l/ h& [
/ v# Q) J3 B1 y/ U, D' P, [. `, [" A
http://www.edmontonchina.cn/view ... &extra=page%3D1
/ L( {* m6 C- H# A% }. W. k2 K
6 W  w" ]0 n% J+ U[ 本帖最后由 nianfo 于 2007-7-13 19:3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30 14:15 , Processed in 0.14546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