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77) 鸡蛋( 0)
|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 U3 w* Q! I# U, e* e$ g( `2 S# [' w) P: f( Q0 `; I% i u$ k
在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_. a: Z& j1 B% m+ `
: j1 l3 T( d6 J7 g; \2 ^0 w6 M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尘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全诗出现了40多个“半”字,句句在理,如同“半称心”一般,奉劝世人活得从容、大度、豁达。
- I u$ C4 y, l8 C5 f5 ]! S* V# s( l$ w$ z% U2 x
林语堂十分欣赏李密庵用生花妙笔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 G/ F: X/ a" q4 X$ ]# ~# f
& A1 }3 O+ R4 A4 T+ ~2 ~/ q0 o) Z 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可谓深谙此道。他常诵的格言是“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在持满戒溢,知足自省。
: O* H% D; l+ D5 |. d# l2 b. Q
* R' o m3 Z* O- g# f2 T 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位及人臣、功勋显赫时,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职。在55岁时,他上疏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 Q; F- R1 m; N
. b8 J% B4 [6 U) e( U9 c: T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而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
7 z6 R9 ]/ D6 P1 W) M" z% r1 j- l6 o. [! ^( Y8 E
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t( y% X6 v# c6 c1 ]' R3 k h: M' P, t% U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和总结,富含人生哲理。
, W! l( b; y& u) T% G }! }6 b0 x" r7 ^4 X3 V$ Y% w
“半”字之道,寓意深邃。细细品琢,耐人寻味。酒半酣美,花半吐媚。半即适度,适度为美。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颦,更添其味。% u- I* j( i6 x& N8 f( \2 q
2 d% I$ O( \; q# P s; K 凡事只求“半称心”,尤其是已到迟暮之年的老年人,更应该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因为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u) I4 I1 G) N/ N! I! [
9 ^/ u0 l0 @- g. Z# j* f* N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mu0RuCNsZdu5jazY#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