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3)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好奇了,那就继续搜~加拿大华文小说:港台作家们的开拓角色
+ l% j+ u: N5 B3 D; b: e/ w5 \' q3 j# Y" U3 r1 K! g
冯冯是个多产但不滥制的作家。冯冯的文笔优美流畅,所营造的故事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叙述跳跃性强,抓住人物的精神和感情精髓,加以生动的对白,引人人胜,很有可读性。1965年移民加拿大后,他出版有长篇小说《昨夜星辰》(1968)、《冰山后面的迷雾》(1971)、《冰涯>(】977)、《紫色北极光》(1 980)、《哭泣的紫枫》(1980)和自传体长篇《雾航》(2003)。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柯飘湖》(1972)。他于2004年病逝台湾。
8 w8 @. {% N- v' T' C' L* J) z6 z0 K/ n9 s
冯冯是较早出版个人华文短篇小说集的作家。他1972年出版的《柯飘湖》包括27个短篇,题材广泛,不以完整的故事为依归,而以生活的切面为主,一个场景,一段对话,皆能发挥成篇。冯冯的语言流利自然,富有弹性,充满了叙述活力。他的《望船的孩子》一开始,场景是一群淘气的孩子在圣罗伦诗河畔的沙滩上嬉戏,他们互相取笑,其中一个口气一转,把注意力转到远处站着望船的华人孩子,于是,孩子们充满歧视的语言冲口而出,互相比拼,小说的张力节节上升,最后两句分行出现,强调了望船孩子的内心独白:哪一天才有中国国旗的轮船来呢?/望船的小小“支那蛮”悄悄地留下眼泪了(页14)。至始至终,望船孩子不发一声。让无声的委屈,无声的抗议,最后落在一个愿望上,冯冯不露声色,到最后图穷匕见显露主题。这种手法也用于《小城之剪》中。在一个小城里,几个嬉皮士年轻人在台上剃光头,台下看客不知就里,问为什么要剪掉头发,你一言我一语,到最后,才由主持人出来,说是为了一个慈善目的,筹钱是为了一个失去双腿的青年人。小城的居民从好奇、反对,马上转而感动、支持,争着出高价叫他们剪发。标题小说《柯飘湖》 写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神话,法国青年柯飘爱上了印第安女子妮娜,但是,印第安人不容许,两人分手,待纷争平息重聚,女子说每年在他生日那天晚上,会在山谷叫他的名字。若干年后,青年回来,他听见女的叫他,但却不见人影,他回应她的叫声,但却引来杀身之祸。原来,妮娜多年前已牺牲了。“柯飘湖”( LO Lac Qu´Appelle)位于加拿大北中部,印第安人命名为“柯飘湖”以纪念这段恋情。冯冯能从印第安人的传说取材,可谓独到。 S; x& N2 C/ `+ _+ F8 _. ^( O+ ]& `
/ G4 j. E# j! n' y" x
) e% ^3 j6 o. S5 J3 F
, z0 Q% U" Y! T, K& v# l
冯冯的长篇《哭泣的紫枫》(1980)旨在通过一对经历磨难的异国恋情,批判种族歧视和文化偏见。他把小说的时空放置在六七十年代的温哥华。十七岁的温妮跟来自澳大利亚的篮球队员迈克相爱,她父亲因为受到歧视而对西方人充满仇恨和偏见,极力发对,迈克与温妮无奈在球队见证下成婚。因为温妮未够十八岁,迈克被温妮父亲控告入狱,两代人之间的藩篱更无法逾越。迈克获得保释后回到澳洲,澳洲的白澳政策百般刁难亚裔,为了筹钱让温妮入境澳洲,迈克答应为一家广告公司乘风筝高空飞行。温妮到达之日,迈克竟在飞行时意外丧生。作者把加拿大与澳洲白人社会的泛种族歧视联系起来批判,震撼有力。女主人翁领了丈夫的保险金后,没有留在澳洲也没有回到加拿大,而是到印度参加德兰修女扶贫的救济扶贫。这个峰回路转的情节,升华了女主人翁的爱情,也把这个爱情加反对种族歧视的主题,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这个提升绝非偶然,它流露了作者日后皈依宗教的心迹。8 k8 [2 y# t1 _" n# V2 {- ^- a. o- B9 Y
: r& A' f5 O% ]- R- l4 i, p6 i 东方白(1938-)是个探索型的小说家,他原名林文德,台湾人,台湾大学农业工程水利科毕业,1965年到加拿大萨省大学(UIuversity ofSaskatchewan)深造,1970年获博士学位。他1974年定居埃德蒙顿,任埃尔伯塔省的水文工程师,是个既懂科学又懂文学的作家,跟美国的张系国不相伯仲。东方白以加拿大为背景的《露意湖》(1978),是较早出现的华文长篇小说。小说以才子佳人的套路开头,男主人翁是来自台湾的研究生,他在西雅图邂逅女主人翁,两人一见钟情,可是随着情节发展,却节节解构,走向这个模式的反面,陷入偏见造成的无可奈何之中。女方母亲对男主人翁有偏见,不断设置障碍,让二人无法见面。男女主人翁被捆在封建混绕的人事之中,无法在新土地上发芽成长。小说的空间是跨国的,人物往还于台湾、西雅图、埃德蒙顿之间,所追求的爱情却始终没有兑现。反讽的是,故事发生在爱城(埃德蒙顿的另一个译名),而主人翁到处追寻爱。他出版了二十多部著作,是个多产作家,其中以150万字的家族长篇小说《浪淘沙》(1990)最为著名,1982年,《浪淘沙》三部曲中的《浪》获得吴浊流文学奖。他的作品,屡屡获奖。退休后,搬到多伦多。% \ s5 K! g7 X, X/ Y8 M* x
$ ^, b5 Y, [/ C/ b3 u1 R# r* |
4 }, a# k$ j! J3 n3 P6 Y 1969年移民加拿大的文钊,原名刘敦仁。他生于上海,年幼到香港,然后到台湾,大学毕业后,赴西班牙攻读西班牙文学和世界艺术史。他移民加拿大后,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作研究和教西班牙文。1978年首次访问中国大陆,从此投身中加文化交流,主办和协办数十项目,包括1980年维多利亚与苏州结成姐妹城市。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雁归行》,是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部海外华人作家作品,因为写到海外生活,当时非常引人注目,非常畅销。他还有长篇小说《生存》和《挣扎》(1982)。后者写七八十年代海外华人经过努力,获得安定富足的生活的同时,又觉得有所不足的矛盾心理。来自广东和台湾的周、李两家人,晚年对中国大陆家乡既怀念,又怀有成见甚至恐惧。通过出生台湾的青年黄国宏先到中国大陆教书,回来告诉他们中国的进步,才消除恐惧,组团回祖国观光,李伟哉最后的感悟说出小说的主题意念:“先人们艰苦创业,不仅在这里为后来者打下根基,铺平了道路,也寄托了他们殷切的愿望:不要忘记自己的血统,不要忘记自己是黄炎子孙,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角落,都要热爱中国。”文钊后期的作品,还有《地中海的圣女》,分别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和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他还出版了散文集《太平洋彼岸的书信》、《斑点狗眼里的世界》和游记《悠游中的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