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77)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4-10-7 22:15 编辑 # i, p" R( R3 w, V* f" S
; k1 G" k ]5 Y8 z3 P' }" _' ]
《论语集注》原文
0 Z# Q4 q8 ~) M, H& C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2 O( [0 w X T9 f4 M2 d 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
4 r2 ~! j, x: q# U* x* b* x 如此解释,通常被那些不自信心的统治者或王朝所采用。因为,他们力推“愚民政策”。
. e; k1 ~# ?1 V$ r0 y
) |3 |% @, Y/ @& y+ G$ ] 不过另一种说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百姓愿意做、能够做、已经在做一些事,就应当放手让他们去做,也就是“顺水推舟”、“顺势而为”;如若百姓不知、不会、不能做的事,而又是改革创新的事,也是势所必然要做的事,则应当引导、指教、教会他们怎么做,由此而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a# W6 e* Q) Y+ E5 `/ c ; t' ?# _) w# u1 g8 |0 ~
本人赞同第二种说法。孔子的胸襟是无比宽广的,他的一个思想就是“有教无类”,而第一种解释明显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与孔子的一贯表现不协调。! o1 P- U& n. P% d* I# V
这是政权初兴之时,生机勃发的统治者,自信满满的解读和宣言。
# ]' Y) F l; q* f/ j 孔子是一惯倡导“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不是随波逐流的御用文人,他的胸襟和所作所为,只有第二种解释,才能体现圣人的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