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2|回复: 4

孝道

[复制链接]
鲜花(152) 鸡蛋(1)
发表于 2014-3-9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虽然知道百善孝为先,但是毕竟才疏学浅,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比如说与时俱进的问题,有人讲讲孝道已经不合时宜,我认为孝道应该发扬光大。于是查了几篇文章,贴过来,与大家一起学习讨论。
4 a7 m3 A2 F* f
+ A4 F1 e  x3 L% f6 Y: c1 V1 S
; c3 [2 D; r/ d+ @+ y9 t8 g
; ~* O, X5 }/ \  说孝: u# N9 I7 s6 I1 V, \" U

* B2 I8 P6 B% `  许刚
1 _/ D0 a, m' z0 k! `5 g: `0 C. D) L# J8 }# d
  孝,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其界定为“善事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要好。怎么个好法呢?中国孝文化里面有物质赡养、精神色养的区别,前者是衣食住行的基本赡养,后者是情感、态度的外在呈现,这里的“色”也就是说要有好脸色、好语气。
' w% p, X9 l; s% `& N
3 @& ^9 y. b6 l! b8 h  中国孝文化很有“中国特色”,这些“中国特色”今天还仍然保存着吗?不好一概而论。下面简单阐述一下。
3 L' G. b/ d( y# P: E# |0 ^) T$ I. N8 y1 f
  一、“中国特色”的嫡长子制。从西周开始,王位世袭嫡长子制逐渐正式化,无论天子、诸侯,以至于卿大夫、士,都奉行父死子继的原则,即舍弟而传子、舍庶而立嫡,这一意识形态其实便是孝道观念在宗法制度上的表现。在宗法的制约下,西周宗庙之祭是非常严格的:对先祖行孝而庙祭,必须是宗族中的宗子(孝子),即嫡长子才有资格。当然,宗子亦承担保护和帮助宗族成员的责任,这与宗族成员支持和听命宗子的义务是相对应的。这一宗法形态,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的历代王朝,也渗透了两千余年的中国社会,王室如此,民间亦如此,实际上可以说一直持续到今天,特别是在农村,当然已经有所变异。
% Y+ z6 h) Y: z+ X: K7 x+ ~1 X7 d
  一、 ‘中国特色”的不孝之罪。按理说,孝道伦理只是一种家庭亲情,属于道德范畴,与法律关系不是太紧密,然而事实上由于中国孝文化的高度发达,影响无孔不入,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它远不止是道德伦理这么简单。从法律的角度,不孝之罪是极其严重的罪名,乃至可以处死。孝道在《管子》中几乎已经达到了法律的高度,以此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赏罚,这种高度,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先秦时期孝文化的社会发展程度。《孝经》是先秦孝文化的集成之作。众所熟知的赵高谋害公子扶苏,罪状有一条便是“为人子不孝”,虽说属于诬陷,逼其自杀,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孝之罪在当时的严重程度,足可与死刑相提并论。秦汉之后,法律都将不孝列为重罪加以处罚,北齐开始有重罪十条,隋朝正式名为十恶,此后到清朝,不孝之罪一直都作为十恶的重罪之一,且“十恶不赦”。
3 y' G  G- F4 |: ?% n- d% V. `
; d: {! a4 v. w) M' W8 e  三、“中国特色”的避讳文化。《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尊者如帝王,贤者如孔子,亲者则是父母长辈。简单来说,就是凡父祖长辈之名,儿女晚辈在言行、作文时都必须避开这些字乃至含有这些字的事物。如魏晋之时,见人的第-件事,就是要打听别人的家讳,以免犯忌,可见魏晋之时对家讳的重视程度。唐朝“诗鬼”李贺,就因为他父亲名叫晋肃,“进”与“晋”音同,居然不可参加进士考试,韩愈因此愤而作《讳辨》,质问道:“父亲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如果父亲叫仁,儿子岂不是不能做人了吗?”今天恐怕没有谁会因为听到与父母名字相同的字就痛哭流涕的,但这避讳文化还有遗留。比如说中国人直到现存也不会直呼长辈名字,全以叔、姨、哥、姐等亲属式称呼代替,或者在名字后面加上叔、姨、哥、姐等,对老师、同事中的年长者,也都称某老师、某师傅。在我的家乡,后代起名字也曾要求不宜与本家、亲戚中长者的名字同字或同音,这都是“中国特色”避讳文化的延续。$ f4 G, @8 b* g% S: k

6 ?3 U# H7 ^! ^  四、“中国特色”的选举制度。古今中外,对于用人,大概都要求德才二者要兼备,只是因时因人而有所偏重。在中国古代,因孝文化的影响,曾专门为孝子设职。孝廉则始白西汉武帝,当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不过,“举孝廉”制度在移风易俗、地方教化方面,还是起到很大效用的,其调解、化解家庭亲情矛盾的方法与举措,值得今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我们梳理与总结。
  M# v- ?, |1 z8 J) M  N$ `+ O$ b: F* d. {1 |
  五、“中国特色”的礼法制度。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皆可谓影响深远,而其相应的礼治、法治思想也一直伴随着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比较矛盾的是,受儒家孝文化影响,一直有孝道、国法之先后与大小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孝子复仇与国家法令之间的角力从孝道伦理、孝道教化等角度着眼,历朝执政者无疑都是高度地强调孝行为先,然而中国孝文化中又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古训,这使得两千多年来血亲复仇在中国一朝又一朝、一幕又一幕地上演。问题是,这样的复仇造成互相斗杀,显然严重地影响社会治安,为法令所不能漠视。这该如何是好呢?晋朝的王谈也是在杀死杀父仇敌之后自首,后来竟两度被地方官表彰,并被举孝廉。当然,也有报仇而被官方处罚、处死的,但是总的来看,中国古代报杀父之仇者,是得到社会、政府的较多认同的,政府并非完全不干预,只是在处理这类事时,很大程度上照顾到了社会的习俗,那就是因杀父之仇而报仇杀人的,是“杀人偿命”这一铁律的法外开恩。近代史上的,施剑翘为父报仇而刺杀军阀孙传芳,经长达10个月的三级审理,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在舆论纷致同情,社会各界和国民党元老李烈钧、于右任等出面救援下,施剑翘度过了11个月的囚牢生活后获特赦出狱,这算得上是古时孝法冲突、屈法全孝的现代演绎了。, E9 z; U8 E$ i3 N8 M0 {# ?2 C" z
' K6 L7 p: c6 H; X+ |
  现在独生子女、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孝道伦理亲情越来越淡漠。我想,“中国特色”的孝文化固然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方面,但是根本精神上对父母的敬爱、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照顾,恐怕还有大量值得我们吸取、继承和弘扬的东西。古人讲,“百善孝为先”,然则当下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孝文化可否先行一步呢?, |1 _& U2 ]# T, T$ F
1 y2 ^3 I  B- m* p, R! z
. ]$ h7 t  B7 ^, @) U8 o$ k9 j

0 j7 E1 s4 H4 K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一句老话: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8 r/ A" L( u0 f. c
说孝道,首先就要说到“五伦”。所谓五伦,指的是五种人际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一个都不能离开人群而独处。而五伦,正是与每一个人都关系最为密切者。任何一个人,能够处理好这五种与自己最为密切、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就可推而广之处理好其他一切人际关系。
+ {8 p; \" P, j) x% a5 R1 {7 k) H# V6 t; V
五伦中的任何一伦,都有其特殊的规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礼臣忠等。它要求每一个人根据所处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各尽己责,如父母的责任要是要慈爱养育子女,子女的责任就是要尊敬孝顺父母,等等。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子女要慈爱,而兄长对于弟妹、上级对于下级就可以不慈爱。慈、友、礼、孝、恭、忠等品格是一切人际关系都要遵循的,只不过在父子关系中,“慈”对于父母来说是最主要的,“孝”对于子女来说是最主要的。& M) J" z+ a' x, E, W

4 r) \$ ?+ _1 P8 [; z% B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这样教,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之内。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的疼我爱我,我学父母的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即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的种滋味。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 t5 d& q2 W+ s" d
0 s4 H  B# Z0 z" y% R7 d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的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 I$ t; f& \+ y! j# o$ e- C- {

% ~8 C1 v9 G0 `, Z人的童年少儿时期,是整个人生阶段的预备期。在此阶段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就是使孩子从小就沐浴在仁爱忠信的光辉里。《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孩子在幼童时期即教以孝道,使孩子从小即明事理,讲道德,则无异于从小就把握住了人生的根本,从小就走在仁爱的人生正道上,这正是与圣人同一本色,同一践履。长大成人后,承继少年时期的理想与信念继续前进,则其必为正人君子,必为社会一优秀分子,其于社会人群之贡献必大矣!能听闻圣教,能实践圣人的正确教诲而于社会有所贡献,则此生没有虚度也!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至此,夫复何求!这正是中国人“百善孝为先”、从小即教以孝道的甚深渊旨所在。
3 K  q# p1 D4 s' c) s1 e, C
6 o. r$ m4 V- n3 c0 h% f4 Z时至今日,我们重新提倡孝道精神,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0 Y3 `) p4 C; c0 T& A& M( }$ V& f# }8 _7 Y$ r$ |
首先,提倡孝道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今天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家庭中“四二一”的结构越来越普遍,即老人四位,父母两个,众星捧月般守着一个小宝贝。一脉单传,加以生活优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想被溺爱也几乎不可能。由此使现代的孩子几乎都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精神不足。人过于自私,必将使他自己与周围环境多有冲突,对他个人生活的幸福感也多有负面影响。如何逐步泯除私欲,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好的、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从家庭入手,从教导孩子孝道入手。家庭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让孩子从小即体会爱父母是什么滋味,孩子易懂易学易做,且感到特别亲切。以此为第一步,孩子自可慢慢体会出爱同学、爱老师的滋味,再逐步引导至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今日学校、社会的品德教育,多从家庭外部着手,一开始即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其道理固然千真万确,惜乎其方法有大而无当、流于空洞之弊。不从身边最亲密的父母、家人、老师、同学入手,不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如何使孩子能够真正体会爱祖国、爱人民是何等滋味?相形之下,中国传统教育以孝道教育为第一步,确实是极其科学、极其合理的。究其原因,它符合人性,符合孩子的天性。  m  Z0 }( U0 M4 G5 d

9 O( a- Q* G" g$ p其次,提倡孝道可使父母真正安度晚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众所周知,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有人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人养老的经济负担会逐渐减轻,老年人可以安心颐养天年了。此论甚是,然更有深意在其后焉。人处老年,不仅要求吃饱穿暖,生活平静,更要求能尽享天伦之乐,于亲情的要求尤为迫切。世道艰难,人生坎坷,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之后,人往往到了老年才更加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子女尽孝,才是真正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关键所在。至于经济负担问题,则非其重点所在。有些人认为使老人生活优裕,或者使老年人同住公寓,老人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则使老人无寂寞之感,无后顾之忧,这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养老方式。此言又差矣!科学永远不能替代人情。亲情之温暖与可贵,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可替代者。合家团圆,其乐融融,其中的幸福感乃发自人心深处,即使是再豪华舒适的老年公寓、养老院也不能替代亲情。一首《常回家看看》久唱不衰,不正是表达了老年人的的共同心声吗?
5 K+ u2 R6 p$ i  D, |3 q9 W2 U) y1 f1 M
其三:提倡孝道正是传统文化得以复兴的基础与契机所在。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体会到西方文明的弊端,希望能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以使人生更幸福,社会更和谐。社会近几年持续升温的“国学热”,亦以此为背景。要使国人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可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关键是四个字:身体力行。一方面要继续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国学复兴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在百姓的工作生活中,逐步用祖国传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来作参考,作引导,使其对传统文化有切身的感受和好感。普通民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对其生活的价值所在,则国学复兴的基础于此立焉,国学复兴的希望大大增加矣。如何使百姓迅速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莫过于在家庭中从教孩子孝道入手。孝道精神迄今仍是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可的道德规范,本身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于孩子而言,孝道本身易懂易学易做,且特别可亲可近;于父母而言,孩子有一丝孝行,则父母就会有莫大之欣慰与欣喜。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复兴,以孝道开始,岂不下手易而又有立竿见影之效乎?8 M& f8 G7 N2 r: D( j% J5 S

. c0 K, }" {- R. ]# ]! F! i孝道,绝不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自私。而是从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身边事开始,从自己做起,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使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日扩日大,最终努力修养到大公无私之境界。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孝也者,正是千里之跬步,江海之小流。百善孝为先,可不信乎?9 w& u! Y9 q1 X# V: S# ]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0 v, k$ N" F  ^: L7 t4 l  h3 i, L  孝道,培养一颗慈善的心
% ^3 B' e+ E) ]2 S0 k
5 Q4 S1 g* H2 {5 m2 ^2 n! c  慈善之心,源于人的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希望他们也都脱离苦难摆脱不幸。慈善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是人们在内在良心驱使下产生的外在行为。1 d8 A" Q8 U3 u# o! R
  爱人如己,是慈善的人必备的素质 。只有知道爱自己,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只有很好地爱自己,才能很好地爱他人。所以说做真正做慈善的人,都是从自身做起的,再向自己的身边向外扩展。应该是先从家里做起,然后再惠及朋友,继而推广到其他人。. K" y: t2 [! O9 ^! w0 w( ^! P2 [3 {
  学会爱父母,尽了孝道,具备“尊老爱幼“的品格,方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能达到慈善的境界。汉语"慈"字的本意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爱照顾,如《左传?隐公三年》中讲"父慈子孝",《庄子?渔父》也讲"事亲则慈孝"。对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地,对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感恩,是与生俱来的。人类天生就具备爱的能力,天生就有做慈善的能力。爱很自然,做慈善也是很自然的事情。9 G3 g9 }7 ]& x3 t1 A& Z/ N- M" r
  懂得了孝之道,就会懂得感恩,由感恩父母再到感恩其他人。有了感恩之心,就有了一颗慈悲的心,能够推己及人,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也有了想帮助苦难之人脱离苦海的意愿。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许多人付出辛勤劳动的结果,如果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你就能注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他们付出汗水的结果。而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很多公共设施是捐赠的,这些都得益于别人的善行,常怀感恩之心,就会感觉到这些善行,自己也会自然而然地有了施予慈善之举的渴望。
2 C# Q0 K; {: R+ B( w  真慈善是悄悄地做,不求别人赞誉,也不求受赠人感恩回报。不要认为捐赠就是慈善,事实上现在很多所谓的“慈善“是伤害了那些受帮助的人,借这些人来教育了其他大众。慈善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心意,而不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为了“善有善报“,事实上,真正的慈善,是不计回报的,”只重耕耘,不管收获。“不是为己,只是单纯的希望他人也能幸福快乐,是单纯的慈悲心的表现。+ Q  M5 Q6 O% l! b# G
  有人常说我没有钱,没办法做慈善,实际上,慈善不只限于捐赠,你无法从金钱物质上帮助别人,但你可以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不给别人添麻烦,也是善行;你可以对身边的人微笑,付出赞美与感谢,让身边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让身边的人心情好起来,这些也都是善行。大家互为慈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世界自然和谐,自然太平。
7 B  O$ [' c- G; \  功成名就,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有多个人的努力和帮助,所以越是有大成就者,越懂得感恩,越能以慈悲为怀。 慈悲心是希望所有众生获得快乐,使所有众生脱离痛苦,这样的心愿就是慈悲心。无我布施,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不忍众生苦,且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这就是慈悲心。 慈心和悲心的最根本就是知母心、知恩心、报恩心以后才升起慈心和悲心。对众生如自己的母亲一般看待,而知道父母的恩赐,然后报恩,希望所有众生得到快乐和快乐之因的心是慈心,希望所有众生远离苦恼和苦恼之因的心是悲心。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3-2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掌声响起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RobinHao 发表于 2014-3-21 19:20
8 P9 [1 m% {' r1 {  S+ e% g- U- N掌声响起
' d/ T; `2 n# S/ w0 p  e2 M7 o! S# o
谢谢鼓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7 13:18 , Processed in 0.10518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