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救助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所需的纳税人成本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然而民主党却迟迟不愿对这对有毒双胞胎进行改革,使得所谓金融改革尽成表面文章。
! |. `8 v+ U J
. |, s9 w( E# O( C8 B 就目前已经获得的1600亿美元政府救助来讲,“两房”所接受的资金已经超过了美国国际集团(AIG)、花旗集团(Citigroup)和金融危机中的其他“海报男孩”(poster boy),正如一位分析师所言,“两房”成了“一切救援之母”。# x# Y! b. D3 d ~; Z/ W# v0 L
: P) Q) P$ i; b
比起华盛顿钟爱的任何华尔街替罪羊,这两家位于华盛顿的抵押贷款巨头涉足次级贷款和其他垃圾房贷都要深得多。它们在抵押贷款市场上拥有绝对的份额,加起来持有或担保着超过一半的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证券,后者在2008年陷入崩溃。
F4 i# c' o1 G
! \% `9 W9 f4 |" N 得益于政治授权的放贷目标,受国会特许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曾经处于次贷丑闻的风暴中心。我们想不出还有其他两家公司比它们更应该受到彻查。可惜的是,国会甚至都不愿尝试对它们进行管制。在众议院和参议院民主党人东拼西凑的金融改革法案中,房利美和房地美居然彻底缺席。# g& K# {5 V) m5 F
1 T& K% l8 e' \+ |9 K “两房”曾经用来向不合格的委托人发放高风险贷款的“社会正义”小金库在奥巴马所承诺的“大扫除”式审查中安然无恙。检修银行体系却忽略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问题就好像打击恐怖分子却不着力于他们行为背后的意识形态一样。8 p1 G" S; O7 q$ E
2 `0 k- v9 D H/ P, g/ F 通过设立一个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来确保银行和独立抵押贷款公司满足新的公平放贷标准,这一机制试图将导致近期违约潮的“有支付能力的住房”任务加以扩大。这意味着甚至会出现更多不受政府监控的、随心所欲的证券发行。
& }0 [3 S1 m" m1 g3 `( a
9 h4 @7 o1 F+ u( ?; ` 我们有必要回到这场次贷丑闻真正的起点。远在2000年,住房和城市建设部(HUD)要求房利美和房地美让高风险、高收益贷款占到它们抵押贷款投资组合的一半,尽管当时次贷违约案件激增。所谓“平权或扶弱政策”(affirmative action)的信贷配额将房利美和房地美驱入次贷市场,并最终丧失清偿力。$ P2 s) V% Q1 q1 m& m
' L2 l4 V3 n' M( N. a5 m/ x2 ~' d 房利美发言人莎伦·麦克海尔(Sharon McHale)曾经表示:配额“迫使我们进入(风险更高的次贷)市场,按照住建部的要求服务于(信用不佳的)人群”。
/ @. t) I1 p3 D# r1 h) y
* u# n; T9 c7 C+ Z x& z& V, k9 J 然而,在媒体的帮助之下,奥巴马政府试图将水搅浑,宣称房地产政策并非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奥巴马团队将矛头指向了私人部门的“过度行为”,也就是缺乏监管的衍生品和其他复杂金融工具。
- E& r3 T5 t+ q' I% n8 Q$ q9 s& O" L |% r- d# @: p
《纽约时报》便在最近的社论中将它们置于“危机的心脏地带”。事实上,它们不过是配角而已,真正的主角乃是房利美和房地美。华尔街不过是将“两房”受住建部和其他联邦监管者之命所担保的坏账不断倒手、赌博押注而已。) B" K) F3 c. l
6 \' c; L/ |! }9 C$ G7 d# } 《泰晤士报》继而敦促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并通过一部增强版的《社区再投资法案》(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CRA)将政治授权的贷款扩充至汽车行业。这与“负责任贷款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ble Lending)等CRA拥护者的言论遥相呼应。
4 W- N2 X: H; R* X( }! P' K7 I6 C: H( ^9 V6 K1 t
该中心一名发言人最近在听证会上为一部增强版的CRA作出辩护:“止赎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是无节制的、掠夺性的放贷实践和有毒金融产品所导致的,与《社区再投资法案》、房利美和房地美或任何其他旨在提高住房保有率的政策无关。”/ _# W, A4 P0 K% ^ v! X9 l
+ j/ J! t+ X1 f, y' f. ?, r1 t
真是昨日重现。
. |; r* L5 D0 F
. y& N1 w+ C9 c “弹性承销”(Flexible underwriting)在1995年的CRA修订过程中成为法律条文,那些不愿改变自身规则满足信用糟糕的、贫困和少数民族贷款申请者的银行无法通过银行监管者所实施的更严格的CRA贷款测试。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了“弹性承销”的模范。真正的改革应该从这里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