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10-5-11 12:50 编辑 $ p. O5 a9 R* F% r" A3 m; l
% n3 x1 ?9 |; F" _! c# S* A有鉴于宗教讨论话题,常被冠以说是非长短,造口业。致使佛子常常心存疑惑而不敢言说。
7 @& c% K; H" R) @- j, z5 Z. P最近读到一篇比较中肯的文章,值得一读和思考:. Y/ u& a9 w J8 ^
5 l8 k; A! A; Y( { `2 \题目:沉默?回应, \( d+ {. ?& H
- }/ @& S+ E. m6 [/ B5 K6 p% ~
! ?# A8 |4 y6 l- I4 K) S4 @. Y
1、无诤是对的,但无诤不是不回应、不批评、不澄清、不辩论,那是逃避。佛陀对婆罗门批评沙门不事生产作出澄清;对外道的责难与之辩论;对宗教界的流弊作出批判。但佛陀还是无诤的。
# X, V. t% l* c) h+ m' v/ ]7 i3 L. x ~
我对无诤的理解是无我处理事情才是无诤,不是不去面对。当然,在还未证果之前,人都会有我,所以这里只是如你的文章所说的——对对方没有敌意。
8 @/ ^% ?3 X7 ^# y% ?8 [. }4 o
, u" U+ \0 T) k* U2、有人认为不必回应。大概有“只要我们清白的就不必怕别人的看法”;“事实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或者“没有诋毁佛教”的意味。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o$ Z" o% z: ?( b0 ]
, x' Z6 E9 P& N以前的农村社会,流动性不大。八婶说“噢,阿荣当牧师了”。强伯回应“什么,那个大炮仙也当牧师?嘿,我印象中他还是那个光屁股在沟渠边撒尿的荣仔噢”。
1 [ F4 o: J8 B7 ^$ R1 f
/ l+ {* D0 u' P9 \7 p1 I在人口没有什么迁流的社会,大家相互认识,也几乎参与每一件事。人们对周遭的人事物的认识是全面、长期累积下来的经验与印象。除非是突然一百八十度转变,你的性格思想看法如何,人品是好是坏骗不了人。+ O u$ O1 c2 ^; Q; ^
% [+ y7 u @3 _$ {, d5 H
现代,我们面对的人事物,许多时候是单凭短暂片面的接触。例如,我们去车行选一辆二手车、买间房子、看个电影,恐怕只能凭某些广告、不认识的推销员一面之词来决定。2 X: u3 h0 K0 u" t" m
" o1 B7 i) s5 V
这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广告那么重要的其中一项因素。
% Z9 q' ^9 Y4 p6 h& `7 u% O# \ w
0 S' C7 C4 s0 @ E" N/ }3 X) S在超级市场的洗发水架上,可能有超过50种以上的种类供顾客选择。你看得懂哪瓶比较好,哪罐适合你的头发吗?你会选哪一瓶?唯一的依据大概只有靠瓶子上的宣传咯(你不会以为那些文字只是说明吧)!" X) y: f; G' v& c
3 \7 E' e( H, k( q# {- l
如果有哪个牌子曾经给我们负面印象的——即使我们忘了到底是什么事令我们有那个印象、那个印象是否正确——恐怕是最先被淘汰的了。' m+ f+ h. I) x( Q
8 {: W/ E9 F0 a5 ]/ |5 i
人们在选择宗教时难道不也是如此么?
m6 b3 O4 P4 q% x$ f
6 Z) X0 d$ }( @- H. B如果佛教界不回应错误的讯息,在现代社会里,沉默即表示赞成。这就表示了佛教界赞成这种说法,的确如他们所说的那般。当整个社会的集体认知是如此时,那么政府拟定某些政策、社会在这方面作出批判时,我们就必须承担——不管事实真相如何——这个错误讯息的后果。
3 p% U! H# Q9 ~/ h- |, j: l' F: h8 I" H' d4 g$ T) p: h% L- O
所以教界必须主动争取发言权,争取机会、掌握媒体,与媒体保持良好的互动,不断发表看法(其实也不只是媒体,这里只是拿媒体做例子,应该包括我们整个社会的各种势力),通过策略把正确的观念传达出去。有时候,澄清某个观念,并不是要针对那件事、那个牧师,尝试改变他们的看法、行为、作风,而是趁机会把正确的观念传达出去。我们的政客们整天在搞的不就是这一套么,只是动机、心态、内容相反罢了嘛!
, V, a* e9 G+ U: j1 [) P, P- g: y3 E) N
至于是否只由佛总、佛青回应。他们当然代表佛教界,但佛教界就只有他们么?
M; o. C& C# o% ?3 ` I9 P1 m' c
/ H% y1 v4 p7 P( O/ a; C- d- x0 A看看伊斯兰吧,有哪个真的侮辱他们信仰的,不要说宗教师、宗教团体,连警察、反对党、执政党、什么、什么会,上至高官显要,下至贩夫走卒,全部敌愾同仇蜂拥而起,哪里还分什么马来西亚、印尼;逊尼、什叶?3 ~9 A7 ^6 d, [8 h% P% K
" G. @0 T4 T5 K5 P; l3 v9 S( j* g& D我不是说佛教界要如此。但这之间的差别不值得让我们省思吗?
; L+ F+ Y) ]! J) w; i- x7 Q, R" n
; n3 C6 X! F% [4 p当然,我们不要求每个个人、团体都参与,比如专注内修的团体、个人,就靠他们的修持来摄受大众,来弘扬佛法。毕竟,佛教的兴盛必须是整体、全面而多元化的。不过,现在的情况则似乎离基本标准太远了些。 U# h, P$ _7 g
9 a4 T$ g3 u9 x$ Q1 O; l; e好啦,胡说八道了一轮。要请你这个对其他宗教有认识,有宗教交流经验、长期搞组织活动的来评论一下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