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9|回复: 7

(zz)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复方甘草片(方舟子)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1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标明的成分】, g, E, C  i0 [$ p  @4 h% A3 u
9 ~; W9 i, P6 O; S. B5 [, x% ?
    甘草浸膏、阿片粉、八角茴香油、樟脑、苯甲酸钠、酒石酸锑钾。- \' y( I" D9 l) H* y5 _
8 g! n5 S6 Y! u9 w7 l' L
【声称的功效】
4 D- f/ s  o( i) L1 N" I/ b+ }( I
0 w; o5 t# Q8 q    镇咳祛痰。: }1 }0 L' v% M/ f) j) _
' R. r, X1 Q: q3 g
【真相】! O6 _1 A8 q9 \& \) K6 M

6 B. A& z  n7 h- I) C1 \; ^+ U    复方甘草片中起镇咳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阿片,因为阿片能够抑制咳嗽反射中枢。阿片即著名毒品鸦片,因此临床发现服用复方甘草片能够成瘾,形成药物依赖[1][2]。
! g# w  n0 Y+ T! _0 m0 q: `, r' W' J" O# v' o; U4 D' S* t
    中药使用的甘草药材是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中医认为甘草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是中药中的“国老”,是最常用的中药药材之一,大部分中药药方都搭配了甘草,所谓“十方九草”,特别是由于其甜味能盖过其他药材的苦辛味,在中医儿科处方中用得更多。中医之所以认为甘草有这些功效,是因为甘草味甘,根据阴阳五行理论,甘属土,土居中,所以甘草能“温中”,而由于中医认为凡毒遇土即化,甘草是“九土之精”,所以甘草能解所有的毒(《本草经疏》、《本草纲目》)。
3 O- H" b5 g0 [- `
9 d9 `/ ~& R2 H5 i7 X, b    甘草是生长在干旱荒漠区的一种耐旱、寒、热和盐碱性的良好的固沙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对甘草的市场需求量大,我国出现采挖甘草的狂潮,使我国西北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沙化日益严重[3]。8 p. Y5 a4 l! z/ w( S. R+ \
9 `  L5 L* k/ I6 m: L1 p9 W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俗称甘草甜素,是甘草的甜味成分),它具有和人体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因此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4]:由于尿量减少、体内水分储存量增加,导致水肿;身体积存过量的钠引起高血压;血钾流失过多引起低血钾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实验表明,即使每天服用甘草的量只有50克,连续服用2周就能导致高血压[5]。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甘草能致心肌损伤[6]。. T" g( F0 N5 d% I. Y- d) }* k  ^4 T

# O# i: x- W6 o1 B, ]( p" H    甘草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7]。孕妇服用甘草能导致早产[8][9]。有临床报道,儿童服用甘草甜素片能导致乳腺发育[10]。甘草能降低男子血液中睾酮的含量[11],导致阳痿、睾丸和阴茎萎缩[12]。
  V& g! B2 i; \. K# L* P& N: s( y7 m7 `4 G$ g" u
    根据实验和临床的证据,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甘草甜素(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的可接受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015~0.229毫克[13]。另一项研究认为甘草酸的可接受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2毫克[14]。根据后一项研究,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服用的甘草酸不应超过12毫克,甘草酸占甘草的含量大约是5%[15],即每天服用的甘草不应超过0.24克。一片复方甘草片含112.5毫克甘草浸膏,甘草浸膏含甘草酸不少于20.0%,即至少含 22.5毫克甘草酸。复方甘草片剂量成人一次3~4片,一日3次,即每日摄入甘草酸至少202.5毫克,是可接受量的17倍。
- B$ |+ J4 Q/ }8 [- `8 s8 s8 Y; z. N2 l
    有临床报道,口服复方甘草片导致过敏性休克[16];药疹[17];低血钾[18][19];过敏性喉头水肿[20];成年男子阴茎缩小、阴毛脱落、睾丸萎缩至蚕豆大小[12];婴儿急性呼吸衰竭[21]、新生儿中毒[21]。
0 e4 X1 ~5 |- e
% I* O0 L+ y! C! _+ E【文献】
/ W2 F: k( l, z( r) P$ T* d$ c( X( U% l; ^8 o8 Z( u
[1]余明,中国内科实用杂志,1995,15(3):148) Q- }: W  l" i! E; _: w
[2]汤明启,医药导报,2003,22(3):1953 i+ w7 f  t, }; a
[3]孟宪泽等,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569 [* ?! P/ M% _6 Z0 `
[4]Conn JW et al, JAMA. 1968,205:492-496
' U5 Y2 h0 g5 f1 |1 p[5]Sigurjonsdottir HA et al, Hum Hypertens. 2001, 15:549-5524 H) v8 B7 |1 o) V  v# c
[6]张永生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0):68
, A3 u9 S: ^1 [3 S2 B' v[7]Somjen D et al,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04, 91:147-155# @2 G: n0 t( K
[8]Strandberg TE et al, Am J Epidemiol. 2001;153:1085-1088$ D% i2 ~+ Y5 N3 K
[9]Strandberg TE et al, AmJ Epidemiol. 2002;156:803-805
% X, \4 t& g8 F[10]孙明,江西医学院学报,1995,30(4):255- y9 ^# p; B! F  i" a$ s( U
[11]Armanini D et al, N Engl J Med. 1999, 341:1158
$ P. B4 }* j% r5 |( m; X[12]张冰等,中药不良反应概论,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79
' C8 U& e6 G& P4 i+ U[13]Isbrucker RA et al,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06, 46(3):167-926 `; S7 ?0 L' i
[14]van Gelderen CE et al, Hum Exp Toxicol. 2000, 19:434-439# @1 x! E3 b: k/ R* P. p
[15]王静竹等,中国中药杂志,1995,20(9):535
0 u5 n' s0 ?7 s4 S& a[16]郑晓玲,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5):292
' o; R/ c: H1 M+ v; l$ o0 b  ][17]邓朝晖,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2):769
1 j. D% }; H0 n# ]* Q- v5 H# }* W[18]孟桂凤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6,12(2):74+ y3 m/ T8 I7 d
[19]王海平等,人民军医,2001,44(2):1. ^5 a+ `0 Y: K: t4 _: h
[20]李宁娜,广东医学,1998,19(10):772
4 |; ]+ u8 G- `$ [[21]吴伟群等,临床荟萃,2000,15(4):185$ u! ^" k! w( E5 ?/ w* @
[22]孙秀芝,中华儿科杂志,1995,15(3):1483 C5 G+ c8 V) U' ^# t

$ Q7 P" C- U" A* y3 {2 d[ 本帖最后由 no7li 于 2008-12-13 13:10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15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先生不遗余力写这么多反中医的材料不容易啊。照其理论中国应当把这些所有的中成药归为非法,中国人不能吃中药。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沙发 的帖子

中医,中药是很多人的饭碗;好多中国人人沉浸在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中药无副作用,中药是治疗一切不治之症的最终解药 的虚幻之中,反中医首先就戴上了政治不正确的帽子,怎能指望那些只顾贪污腐败而且脑残的政府官员取缔害人的中医中药呢?害死人的奶粉都要拖上几个才肯公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1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看来方舟子先生的宣传是大有效果。终于使一部分愚昧的中国人拒绝了中医中药,使中国国民对西医和现代科学的信仰笃定不移。也应建议大家如果出现疾病问题,更多地应去做手术,该切的都切,该割的都割,而且要坚持吃西药,不管其副作用如何剧烈,都应坚定信仰,坚持忍受。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本事别去医院,只看中医,反正这里也有中医,又有中药铺,好像先生本人就是个中医。要做不到的话,别在这里叽叽歪歪。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3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个常识:这个配方不是中成药,而是不折不扣的西药。配方中的阿片粉是罂粟壳经过提取的活性成份,甘草浸膏提取物起的是类似激素样作用。常规的中医治疗止咳时根本不会使用樟脑及八角茴香油,这里是按照西药的药理刺激支气管黏膜,反射性地增加腺体分泌,稀释痰液。
$ b& }$ P) _* G6 _, o% ?你去查6万个古方,不会搜到一个类似这样的止咳方。方中的药物不是根据中医的医理,而是西医的药理配伍的,形象的说,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甚至,连“羊皮”也很难说。因为,樟脑、阿片粉等本来就是有若干历史的西药之一。这就是真相。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4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我是按事实说话的,不偏如何一方,国内所有的中医学院学的都是西医课程,中医只占一点点,包括卫校的中医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2-23 07:43 , Processed in 0.10576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