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46|回复: 12

关于神通----------黄念祖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9-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关于神通----------黄念祖- q# u6 ?% ~5 c) L; u0 g

! n4 ^5 v7 }: k  `% e' W4 p外道出现的这些奇异功能,道教有说:我们道教怎么怎么样了,你们佛教徒显点什么给我看看……有人就被僵住了。其实这个问题很有内容!我们要知道,佛法就是跟这一切不同!一切佛出现于世是大事因缘故嘛!佛的出世是大事因缘,我们学佛也是应当来学这个大事因缘,也是一个大事因缘嘛!那什么是这个大因缘呢?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佛把佛的知见开示给我们,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以诸佛出兴于世,就唯一为这一个大事因缘的缘故。我们学佛也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大事因缘的缘故。
, T- r/ |* [& X" I  
1 c$ k  s4 C& y8 h% z+ v0 Z! ]. p) S- D9 O& [8 I4 C# V
佛既然把佛的知见开示给我们,我们就应当经过不断的修持而能悟入佛的知见。所以,这一些奇异功能,不要说奇异功能了……奇异功能有人说是 “ 神通 ” ,这哪叫神通呢?神通到什么程度啊?初果的神通,那 “ 四天下 ” 他都可以知道啊。 “ 四天下 ” 有多少?不但是整个地球,有四个地球,包括这个宇宙,看来至少是个太阳系,甚至于不止太阳系,甚至于是个银河。初果的人就能在这样一个宇宙范围之内,没有地方他看不到的。现在这个奇异功能,跟这一比,忽略不计了,它算什么呀!这些通,佛教叫什么?叫 “ 圣末边事 ” ,跟我们这个大事因缘没有关系啊。你知道天宫上那儿跳什么舞呢,这于你悟佛知见有什么关系啊?有很多人就贪看那个跳舞去了,这不是大错特错吗!世间东西你在留恋还留恋不过来,天宫的你也去爱去了。所以人有时候很愚痴。这是 “ 圣末边事 ” ! ! f3 d  C4 k' l" a, x2 `
  
7 F2 U5 M7 d+ p2 o' W
( O9 _3 E) p0 X) D& |- J6 x我们是大事因缘,心地法门。宗门不许谈境界!宗门不但不许谈这些个奇异功能、神通之类,就是你修持正当的境界也不许谈。 “ 我到了什么境界。 ” 宗门不许谈境界,教下只准论功夫。也不是讲境界。彼此相见只能谈功夫怎么样,你打坐几小时?你念的时候心乱不乱?你烦恼来了之后如何克服?……功夫,教下只准论功夫,不准谈这些。因此这个出发点就是不一样嘛。
. k2 f0 {( t3 j' h/ Y1 d  0 ]" q6 k+ l" ~' \

5 O" Z  `) j' G第二点,所有我们修持的功德,我们是回向法界,让法界一切众生都得觉悟。我们愿意自己破无明、开智慧,也就是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以我们的功德就在这一方面起了作用了,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罪业是无量无边哪,那么都要靠我们的修持去把它洗干净,去忏除、消除掉。所以它就不是给你出现点这样的能、那样的怪、那样的奇,这是第二点。
! `# {, s+ Q$ W2 p  . O# O$ y6 \' b1 v

/ S( ~% C* M; i) l  U第三个,佛教不许拿这个来宣传。我讲两个实际的例子,很有趣味。
4 x6 T1 L& t  _% L. I! e! y  
# {# e8 y4 B: R  u7 H5 S7 E/ n* N" R, ?& _; Y; G/ B
这是 “ 南梅 ” 梅光曦 ( 即黄老的舅舅 ) ,现在南方都用他的书作教本教 “ 法相 ” 。他的儿子亲自跟我说的,因为他是修公路的,沿着公路就修到了西康西藏。他就认识一位小活佛,这个小活佛转世在武汉,但是大家把他找到了,就把他连他父母都接到康藏了。后来我这表弟去了之后,他看见来的是汉地人,很欢迎,把从上海带来的饼干拿来请客,他们都很熟。这个小活佛就有两件事:一件事情,他后来跟他父母说: “ 你们赶紧回去吧,这儿要乱了。 ” 后来又说。他父母还挺尊重他的话,就离开康藏回到武汉了。后来庙里就说,怎么他父母忽然又要回家了?后来一查一追就查到这是小活爷说了,那么这时庙里管纪律的、管戒律的叫 “ 铁棒喇嘛 ” ,连活佛一样打,教育很严格。把活佛打了一顿,不许泄露!你预知,预知但不许泄露。! {' Q$ t) B2 i6 t' e
  
6 n  X1 x4 N: N# N6 _: S& N. @3 j8 ?& g$ [
打了一回还没有改过来。一天小活佛在庙门口玩,还是小孩嘛。一个人骑马从庙门口走过,一看活佛在门口,他赶紧滚鞍下马,向活佛礼拜。小活佛说: “ 你还在外头玩呀!你还不赶紧回去,你们的敌人已经带着队伍来打你们了! ” 这有多大的危险,赶紧走!这人跳上马赶紧回去集合大众,把这一切武器都派上人准备,刚刚准备好,敌人就来了,因为有备无患而没吃亏。于是就很感激活佛,过了几天就带了很多礼物去给活佛送礼、磕头、道谢。庙里把东西都收下了,等客人都走了,铁棒喇嘛又来了,又打一顿。 3 P* u+ Z3 j' u' {. r* O& h4 u
  8 A' N3 a( Y% C2 N* T

8 R4 h; m9 w1 C" Z其实这个都是好事,但好事也不许!为什么?这里有个极深的道理。因为这种神通妖魔鬼怪也都有。那么有的人说:我必须要修出神通,**神通来弘佛教。根本就错了!这个思想本身就不是想弘法,他就是想败法!很多人有这个思想,说: “ 我必须要有神通,我才能弘法。 ” 极端的错误!不许的!只有在临终的时候,才能显现。我的老师告诉我一点,不出十天就往生了,夏老师给我泄露,谈他的常寂光,没有到十天就往生了。不是随随便便就把这个对人去宣说的。更不能拿这个来吸引人!因为这样的话,这些……你们知道魔的神通有多大呀?魔跟天帝打仗的时候,天帝是打不过他的, ( 外头叫 “玉皇大帝” ,咱们叫“帝释” 。) 帝释打不过,他供的有释迦牟尼佛的法器,他就要修法,修法魔军就败了。魔军败了之后,他领着八万四千魔军,能够藏身在一根藕丝里头,藕丝多细呀!八万四千魔军就在一根藕丝里头藏下了。这是魔的通。你要是这样,那魔他也就可以说: “ 我就是佛,我有种种神通。 ” 然后他显给你看。我们恰恰不是!我们是要慈悲,魔他不慈悲,他嗔恨。我们要觉悟,要大智慧,要明心见性。魔如果能明心见性,他就不是魔了。所以大家要知道,在咱们禅宗二十八祖里头,其中有一个祖师先前就是魔。他在祖师前开悟了,于是成为接法的一代祖师。所以佛的知见,明心见性这个法门,是魔他得了这个法之后,他就马上成为祖师,变了,就不是魔了,所以这个力量就是无限大的,不是都要说神通。那帝释还打不过魔了嘛,还要靠佛的法宝。天的力量还战不过阿修罗王嘛。
5 K! m3 m" y% X- ?  1 G& g' Y8 s/ x5 \: _
, D0 T: q) X5 i3 a1 _' C
至于说到 “ 通 ” ,有各种的通。头一个是 “ 妖通 ” ,这是不正确的通。由于他修的是邪定,他就得到邪通,我们称之为 “ 妖通 ” 。
8 u. j9 `% _) ^$ i, {  
' N  R! E4 N+ \; ?! {0 D( K9 U. }( W# F) Z
修罗有:畜修罗、鬼修罗、人修罗、天修罗。所以有的把修罗这一趣打散了,分在其它里头,称为 “ 五趣 ” 。比如《无量寿经》称为 “ 五趣 ” ,就是把修罗拆开了。 “ 天修罗 ” 最高,最低是 “ 畜修罗 ” 。所谓的 “ 仙 ” 之流,实际上就是 “ 畜修罗 ” ,有些鬼神也是 “ 鬼修罗 ” ,都属于 “ 修罗道 ” ,他们的确是很有通。连外道都有这种经验,练道功很怕你开鬼脉、开鬼眼,这个是坏事。(一旦开了,)你就可以见鬼了,可以往鬼道中随便去了,有鬼的通了,要到哪儿就到哪儿,这是一种可怕的、不好的现象。 # n( T, F0 N+ k( U6 M
  5 u$ R" m- w+ P! C# T" G, ?- D

9 I( b5 x/ i: B0 m# z5 b5 G另外一种是 “ 术通 ” ,靠一个法术,画个符,或者什么,凭这个能解决问题。他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本人可能并没有什么觉悟,但是他有一个术,称为 “ 术通 ” 。这不究竟。象 “ 祝由科 ” 就是 “ 术通 ” 。我舅公在广东做官,他长疮,正好省长要来巡察。他是一个区的区长,一个专区的行政长官,如果不去接待,两个人之间就会产生误会,人家以为你对他有意见呢。可是要去接待,却腿上长了疮。就找了个 “ 祝由科 ” 。 “ 祝由科 ” 说: 0 t3 B! t( L* z' N$ h0 x
  " J! s1 N  |5 k) G
- [- t0 F2 h: P) r/ ]' r! h
" 好!我能给你解决问题,你要多久才能把事情办完? ” 1 p$ U. V# W) s+ W
  我舅父说: “ 连接风带陪同,要两个月才能把省长送走。 ”
- _' L$ X$ e9 o' t. a4 d  “ 好!两个月之内,你可以去办事。 ” , x3 c7 s, v+ P. E: J  d
  " 祝由科 ” 在湖南很流行。就用术把他的疮一下子搬到树上了,树上就烂了一块,血肉淋漓的,人就好了。
" M, E3 g  ~0 e5 i: ]$ \. G  我舅父果然把这事办完了,都很好。回来之后就跟他商量: " 能不能不搬回来呀? ” 7 [! i4 A+ N: y( j' l3 ]
  “ 不行,非搬回来不可。搬回来之后在你腿上再治。 ”
: D: i( o6 ?  l+ O! \  
" m/ z- |; z3 s0 S0 h7 S( A& V+ E! g5 Y9 k  h
这都是术通,靠一个法术能够把你的问题解决一下,但是还必须得搬回来。把时间给你错一错。所以很多问题就是……现在北京有个最有名的人,红得发紫的一个气功师,有个人从远道来请他看病,确实是病好了,刚一到家就死了。所以大家听说 “ 祝由科 ” 这些事情,其实它都是很勉强的。你病是好了,寿命完了,到家就死了。这些事情我们要(有所警惕。) " n- s& G$ f$ i
  
% v4 c1 M- p6 N4 T6 a' g6 h; H; {$ z" v3 R9 C
所以 “ 神通 ” ,阿罗汉从初果起都有通。禅定之中也可以发现一部分通。二果胜于初果。一个阿罗汉就可以了解三千大千世界以内的事情。那这个宇宙大得不得了,三千大千世界啊!但是他不能了解三千大千世界以外啊!所以阿罗汉不闻他方佛名,另外一个佛祖、另外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他就不知道了,那就很有穷尽。地上的菩萨就高了,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十地,这就属于神通。
% ~4 d4 s) }! u! R# `. H. e  
, Q0 w! p( p# F) A8 w/ E0 N1 S8 ?# L" S) r3 _
现在这些奇异功能,不能称为神通,太渺小了!这些神通都称为 “ 圣末边事 ” 。而我们真正修的是 “ 慈悲和智慧 ” , “ 悲智双运 ” ,这才是我们的根本!这个 “ 神通 ” 实际上就是 “ 道通 ” 。
$ ^4 P$ e6 {; |5 t  
1 j# m/ E6 l* p: n* t: s+ R9 u, q! [6 L( \/ U
我们这个 “ 无住生心 ” 就是道通。心中无所住,而此心明明朗朗;一念不生,无量恒的沙妙用。这称为 “ 道通 ” 。才为高哇!那么佛神通那就要比刚才说过的阿罗汉神通、菩萨的神通要高得多。不仅仅是如此,佛独特的称为 “ 佛神通 ” 的,佛才具有的,就是 “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直指你,让你自己能见到自己的本性,能成佛。所以,佛的大事因缘也就是:开示佛的知见,让众生悟入佛的知见。佛的神通也就是如此。 . |9 Y; Z2 D+ h$ T2 w5 Q4 a; E) v
  
1 e6 x7 o7 b$ U, d& b7 B! G7 C1 ^7 D' r; }# k; `
我们对于这一些奇异功能,过去没有听过这么多,忽然听到很多,便有些个惊讶。这也很自然。但如果把它道破了,那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j- X4 ]& L: \1 h7 D
  
8 h9 m* W6 e* f. b. f/ p( r  w- ~2 B1 e4 f- l5 ?8 R' l
再举一个例子:我的先师上虚下云,有一个知识分子出家了,就叫他打坐参禅。几个月之后,他就从座位上悬空了,离开座位了。于是大家就报告师父,这种现象必须得让师父知道。你们猜虚老怎么说? “ 他不适合于修这个法,赶紧换法门! ” 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国外的人对于虚老那是敬仰极了!因为他一直是大家所尊重的,中间没有曲折,敬仰极了。这是他的态度。我们一般情况看这个人一坐就能飞空了,就离开地了,这你要修下去,那还得了,这才真是法器!虚老却说他不适合修这个法,换一个法。现在必须要有这个眼光,你才能学法。; K; a+ O0 @. I
/ ~# x8 p# g* W5 W* v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我们其中很多人都见过她,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这个人本来非常纯正,她也拜过贡噶上师,也开过顶,也是在上师加持之下,能够到极乐世界,能看到本尊,现在出现的这些特异功能,她差不多都有,什么人死后在什么地方?到哪一界了?……她都知道。你有病,她就给看一看,给你吹口气,你就好了……但是她就是因为最初拜了那个师父(即上面提到的那个某某人),她宣了誓,那个师父传她一个咒,她必须得念还不敢放弃。她就一直还是念那个咒,那么这样的话,她的这个下场很不好。要知道,在北方,有很多人能给人看病、瞧签,但这些人到死的时候,都有一种同样的情况发生。北方都有土炕,炕上都有睡的席子,往往这些人死的时候把这个席子拆成一片一片的草,然后再厉害的吃这个草,最严重能到不只吃一床席子,要吃掉一床以上,有的最多要吃掉两床席子,就是把这个席子吃下去。吃下去之后,这些席子从身体里向外刺出来,全身都刺破了,这么死掉。这些人几乎很少有例外的,这下场都很惨!这位老太太,她没有吃席子,可是也拆蒿子,也同样没有逃脱那个共同的下场。所以瞧签、看病以及所谓的奇异功能等等,都有这样一个下场,这是实事!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9-8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僧大德、真正成就者不以神通来接引众生
4 \, N* ~3 R. x- f5 E
* }3 [: O$ S8 O: p                                            诺那华藏精舍著! I5 y8 b# A% s
. k- i- G5 g" V
  有人会认为佛教之高僧大德不以神通度人是错误的,甚而大言不惭的说,其人不以神通度人并不是其不想以神通度人,而是其根本就没有神通。另有人认为佛陀以神通度人之例子于经典上比比皆是,而一口肯定神通度众是合乎戒律的,也因此铸成有心学佛者以神通大小为其皈依学佛的择师准则。) m, s7 a$ C$ `* H8 G5 U
0 t/ E4 {$ W1 b2 N( f+ P
  事实上呢!(一)神通对修行而言,仅是学佛的‘副产品’而不是主要目标。高僧大德无不了解末法众生贪、嗔、痴、慢……五毒旺盛,以神通示现来度众,不仅无法帮助大众修行有成,反而会因神通的新奇诡异而种下舍佛道就神通的不良后果。虽追求神通者仍会为自己辩解:学佛就是修心……殊不知神通意识一旦种入识田,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似是而非的邪见而不自知呢!因此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告诫弟子不可在俗人面前显现神通,以免混淆世人修学佛法的目的。“宾头卢颇罗堕”尊者有一次为让外道知道佛法的无边,特别耍了神通——跳上高空,取下金碗。结果佛陀并不加称赞,反而要他充当十六罗汉,长留人间,将功补过。2 a7 ]" p6 |+ E; \' C

8 o' V7 e: g8 Z( I1 o$ y  (二)神通抵不过业力。也就是说,尽管有了神通,还是跳不出轮回的罗网。
+ G& G( P3 R/ y3 u" m% R. a' E% S  e% g' g4 U7 \, H: a6 Q
  过去佛陀在世时,有外道仙人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就运用神通躲在太空中,结果时辰一到,依然坠地而死。6 L/ |( A& y. ~' q
, D7 n2 S2 }$ ?, z8 [
  (三)神通不是万能的,神通对于众生和自己的苦难,也不一定能帮得上忙。像《盂兰盆经》所记载,目犍连虽有神通,也只能眼睁睁地望著母亲即将放进嘴巴的食物,化成火炭;而自己也难逃被乱石压死。由以上所述,我们应可了解为何真正成就者不以神通接引众生,其原因之所在;唯我们或许仍会对于佛陀于经典运用神通度人之事迹感到纳闷,甚而有自相矛盾之疑惑。其实我们只要仔细探讨即可知道:佛陀于经典所载神通示现之物件无一不是根器深厚、因缘具足,能在佛陀的引导、启发、教诲、督促甚而神通示现下速而成就自在者。反观末法众生之神通追求者,有哪一位因其师父神通示现而获得清净、解脱?相反的会因神通的误导而于修行中执著求感应求见佛、见光、闻香或灵动等错误行为而不自知呢?此一分野有心学佛者不可不知!. \2 A% ^" G5 X  H- L0 f
* u, A2 n' o% n& T3 U- ~
  总之,动不动就大谈神通感应者绝非佛道正法,正信佛子应速远离,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落入魔道悔之晚矣!" Q& i; e5 ]+ \! [
+ x. X4 G6 U& E- `& P! n
  ※附注:大部份的人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一个疑惑;传法者以‘神通’、‘异能’表演一下不是可让信众更具信心吗?答案是:当没有受过教育的信众看到这种表演时,也许他们的信心增加了,但却只是表面上使他们信心增加。由于这些人所生起之信心,不是因为充份了解真理,所以便易盲从而盲修瞎炼,更易执著于外相的感应、幻觉,因此是危险的。所以佛陀要人信仰只求诸于理性的力量,而不是神通、奇迹,因此佛陀忠告弟子们,不要运用这种力量去化导那些资质较差的人们,以免以盲引盲、相推入火坑。
6 k' Q" v; I' Z3 P" I! n0 w7 f; Q2 E( d
  (本站附注:如果显神通来度人,可是魔也会显神通啊,你又怎么区分是佛还是魔呢?所以显神通度人,有利也有弊,宜慎重对待。黄念祖老居士主讲的《访美杂谈》中有是否可以显神通来度人的精彩开示。)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9-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的目的5 z# M3 T9 f" Z1 T4 H2 `3 h- ~

5 d# ^: R$ A# R  h2 t" D: U诺那华藏精舍著2 B  |* w8 E1 i! |: R& j8 _

3 d8 K8 f4 M# p- T* x, z; g: ]  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就如同船行大海无舵一般,不仅无法顺利航向彼岸,甚且会随波逐流,而离岸愈远。因此没有目标,不但会浪费时间、精力,甚至一念偏差,就会造成一生的不幸和遗憾呢!
  q- O' Z* I& l# g8 r
6 b7 x  W+ Y3 u9 D7 R/ r  学佛,当然更须要认清目的:否则学佛或学魔或学外道就不易分辨了。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即是‘转迷成悟’和‘离苦得乐’。但‘迷’是迷个什么呢?‘悟’又是悟个什么呢?迷就是昧于宇宙人生真理、不明人生本然的真相、也不明宇宙缘起无常的事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而我们却习惯于主观上的妄想执著,盲目、拼命去追逐幻生幻灭的一切事物,误认虚幻的万法为常住不坏,及五蕴和合的身心为真我;以至执我、执法、起惑造业、终至流浪生死、沉沦苦海。而‘悟’又是悟个什么呢?就是对于人生理性的真如、宇宙缘起的事相,有透彻的理解,知道是缘生性空,缘起无我,(缘生:众缘和合而生,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因此不会执著、自寻烦恼,再造恶业,以招苦果。
8 t2 P' N( A. n" F* i9 ~  ]
. P  X$ m7 {  \$ ~( Q  A3 D# C  换句话说,‘迷’就是不明人生真相,不知修习戒定慧以求真正离苦得乐,反而因贪、嗔、痴、恶习薰染而起惑造业,胡乱非为,终成烦恼无边的罪业。‘悟’就是明辨事实真相,了知诸法性空、缘起无我的道理,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不争不执;既于现世,便可减少许多自寻苦恼的痛苦了,若再依戒定慧三学去修习;依戒习定,由定发慧,便可直破无明、截断生死的根源,就可获得出世解脱的涅?之乐。
9 w# s9 P: L4 J5 n
. U* u: D4 k% C5 x! c- l' |  但是学佛的目的,还不光是为自己解决痛苦,更要为一切众生排除苦难、得到快乐而努力。学佛行者于修习戒定慧得证涅?之后,更须进一步地拿出积极的精神,来为社会服务,教导社会、化度社会,使广大的人群、众生、一切有情都能走上‘离苦得乐’的境地。如观世音菩萨说的:‘我不度众生、谁度众生’,以及地藏菩萨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学佛的人能够这样做,那么不仅学佛的目的达成,亦是学佛的任务完成。所以,学佛不光是为自己求安乐,更须为众生离诸苦:而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圣人——佛陀;就是我们学佛的最终目的。
/ |: G& u4 P/ R; j" q: a8 E7 r5 I# s1 |& q/ G6 V
3 K! P  S2 |2 ^! C; L
皈依学佛必须特别戒慎思索的二件事) ]0 N# s7 q  G% l+ r! d9 m& a
4 C0 S. S0 x1 V2 h3 s  ~" r
诺那华藏精舍著
1 ]* f( w) v, U' O4 K7 R( X% D! ~+ A6 M2 x* B# q1 ]$ c; p; Q; F
  (一)如果您所修持的法门是先看到或听到师父显现异象,神通才进去者,或是别人跟您强调其所学法门多么殊胜、且很快就会有感应……您必须当心会著了类似佛法、正邪不分的危机。妄求神通感应的意识建立在先,不正确的佛法知见孳生在后。就不易窥出佛法真义,会让似是而非的言论混淆您的本性。
" y6 o* G5 M& \0 y+ T9 ?5 p# X- H$ y8 O7 h. m/ Y. k( ]5 ^
  (二)如果您所皈依的宗派不属于传统佛教宗派而有了异象感应,那更要小心了,末法时期万教杂陈,陈附佛法外道如恒河沙数,有修有证之高僧大德绝不会哗众取宠,乱创新教派。俗云:满桶的水是没有声音的,半桶水才会一直以为自己所修所证是至高无上的,而急著另创新宗派,把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其实一般高谈神通感应者其能力极少超过佛陀于楞严经所开示50阴魔的最初色阴十魔境呢!4 @6 s, |& K% `: t# ^" _' B4 g
; ~9 n% q9 c3 k; l& H4 N  W
  因此充份研讨学佛的真正目的及学佛的基本观念是必须的,否则,自己沦为佛陀所言之‘外道种性’才是冤枉呢?0 O: c% |9 o- i. B+ \- t( ]. g

4 \- |4 V" d: Y. J  (注:1.‘外道种性’——佛陀云:如果有众生,虽然是求善友,但遇著的却是邪见人、未得正悟,这就名为外道种性,这众生也就成为外道徒众了,这是邪师的过错并不是众生的罪咎。)' P; I+ i' D8 t+ Y! G. z- a
+ Z+ U: P0 Z1 [* K& [
  当您法喜充满之时,切莫让宗教狂热冲昏了头——世上最令人同情、怜悯的莫过于处心积虑、苦心追求正法之心,到头来所求的却是不了义外道法门,甚而是邪法,致解脱无期,那份落寞,无奈与对慧命的损害著实令人一掬同情之泪。因此佛教强调的一直是‘般若智慧’。迷恋、狂热、盲目、绝非学佛之本义;而多研读正统经典,理性探讨、分析,才是择师最重要依据呢!
; t& L  z) K5 v/ U. T, a8 I! g2 v# B+ |+ v' b

7 {& i# U, T: D) D; E
1 ^# E7 r- G$ i2 r
+ r* I, a/ r" F0 P& x6 X修持佛法的基础与方法
; W4 Z8 S& M9 E' L- n
& U* b% T9 H( R" K* s诺那华藏精舍著
6 w& |8 c* p0 [" _' U6 R1 S2 g9 K. w, J9 |" M
  戒、定、慧三学是学佛的基础,修此三学可以断除烦恼、迷惑而超凡入圣。: o+ H. s* g* X9 ?% l6 W7 o( B: s7 h" `
  k9 s  i% B# N' ?  Y4 `& ~, S
  何以说戒定慧是学佛的基础呢?因为佛陀的根本教法也是佛法的中心思想,本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四个真理),用简单的话来说是这样的:人生的一切‘苦’难,是由于自己的起惑造业(不明是非、真理、而胡作非为)自行招集而来的;如果想要灭绝这些苦难,则必须修持正‘道’,方能致之。
! k& H, @) U9 j! e4 a$ f  d
& S( L9 k- r7 _7 K' m3 R  人生有哪些苦呢?包括有:诞生的苦恼(生苦)、衰老的苦恼(老苦)、病痛的苦恼(病苦)、面临死亡的苦恼(死苦)、以及遇到自己怨恨者的苦恼(怨憎会苦)、与所爱之人分别的苦恼(爱别离苦)、所想得到之事物却不能到手的苦恼(求不得苦)等等。而佛陀指出这些苦恼,并不是谁降临给我们的,而是自己不明是非、盲目去追求、贪恋所招集而来的恶果。) |/ l/ ^4 K' b1 ?: X5 u. w- y
5 q/ u3 ~. `; e- {" w  I
  若要消除这些烦恼,以得到真正的快乐,永恒的快乐,就必须实行正道。正道一共有八种,故称作八正道。而此八正道,则摄于戒定慧三学之内,如下列所示:- g4 @& c/ T) r  D' h5 o, D
  r5 F" M: ]2 N& W8 r/ z
  (一)正见——我们先要有正确的见解。. W, T% J7 _  L: G' m0 k- m. c+ x, r0 h

$ c0 l6 k8 o( L" M( V  (二)正思惟——然后才会有正确的思想。3 B, d0 J4 D4 L; u. H

- _9 P0 H2 K; H7 F5 o) K! b& k  (三)正语——有了正确的思想,就会有正当的言语。
0 @( W8 N6 `! B. Q* x( f6 k( U9 G7 L
  (四)正业——有了正当的言语,行为就能正确。
1 `9 A& `4 a+ f0 F
* l. m3 T' F7 I3 S" Q% R; u  (五)正命——行为正确了,我们才会有正当的生计,如此我们的生命才能活得合情合理。
+ I: b0 J3 [% I+ z
4 C  V7 _* Z# E% M: U2 n2 Q- v+ U$ D  (六)正精进——然后我们依照这样去努力。
3 G+ i1 h& f- k0 K( @1 R6 ?1 h& q8 D, ~+ R9 R, L
  (七)正念——自然就会有正确的心念。
/ J- V: U7 [  f  h6 }  d- |0 a% V& R- i* m5 _7 L6 V6 A: @: C& S8 V& L' i
  (八)正定——因为有正念,所以心就会安定,不再胡思乱想,到达入无漏定,便可解脱自在。
5 p5 m: D" F, O& ^2 l, U
/ m! I- v+ n) F3 l. W  o7 N  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戒学)。正念、正定(定学)。正见、正思惟(慧学)。人如果能照著八正道去做,就可以逐渐脱离苦恼,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N. i% s) C( |4 Z6 x$ R

) J0 [6 F$ H  T  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戒是止恶修善,依戒得定;定是息缘静虑,再由定发慧;慧是破惑证真,依慧成佛。故此三学实为学佛修道的基础。再将此三学分述如下:0 S+ E3 u7 p( a  k1 r

- h2 A( a1 A0 c  (一)戒学:戒一名戒律,是修道者修身治心的规范。佛陀将入涅?时,阿难尊者含泪请问:‘导师走后,以谁为师?’佛陀的答覆就是:‘以戒为师。’所以佛制戒律,使修道者依此而行,止恶修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是止恶,众善奉行是修善,自净其意是断惑,行此三者,即是修道。
9 Y! b" o7 r6 e' S3 j3 a5 ^- G' d/ R
% }3 M+ H& W: B4 X& s+ J7 J  q3 B  佛教认为一个人的行为造作,都是由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9 D- l9 J; O1 z4 ^# }" \6 [, S. ^: `  \/ w: G- C2 P
  (一)身——由我们的身体所造作出来的坏事有三种,即:杀生、偷盗、邪淫。% o! a  D. y9 T4 H5 C$ e
, T( W& B6 z, v8 A* N
  (二)口——由我们的嘴巴所造作出来的坏事有四种,即:妄言、绮语、两舌、恶口。
& F; B" j" e9 f! g! G* A. M
" ~9 P6 y3 Q+ S7 \) c3 w  (三)意——由我们的心念造作的坏事有三样,即:贪欲、嗔恚、邪见。所以这身、口、意就叫‘三业’。综合这三业所造作的坏事就叫十恶,如果能够不违犯,那么就叫做‘十善’了。
% ?8 O+ ~# O5 u: K1 |( r, I# e' S- {# [7 g# Y9 P1 {. D
  十善简单说明于后:
$ R5 Q+ i0 n8 z) M  E8 R) L4 e
( [+ N1 h+ S9 ]2 ?& [" {  1、不杀生:不杀害有生命的动物。
1 I5 O# t  @$ W% @2 A* x) `8 H5 G5 y
  2、不偷盗:不偷窃强夺别人的财物。
0 r/ u6 D: ]3 |" ?! I7 L
+ P3 D7 ?9 v- w7 L' Q( J% T  3、不邪淫: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而苟合淫欲,即是邪淫。
" }" m# F0 {- {& j/ e* A& g/ Z# z2 m0 x- Z1 C
  4、不两舌:不挑拨,不搬弄是非,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6 X4 V0 ^. r. {4 N  ?2 U4 R! ]) F8 P  {! G0 p3 I
  5、不恶口:不以恶毒言语骂人。  f4 [+ E' B: r& ~/ L2 b6 u7 ]

1 U, S6 }& u5 g5 r9 \8 z  6、不妄言:不说虚假不真实的话。
9 M) m7 t0 f; Q+ q7 S$ B( c6 O4 a# b' ~- E8 _% f
  7、不绮语:不说花言巧语,不正经的话。* O$ E$ G6 L- N1 I+ R) L; e# ]* }

) a2 N% _4 E4 Q+ H& s  8、不贪欲:不贪求他人的财物。
* W7 U1 b) T% X( ^6 A0 ]2 c
- R( C; ]+ _1 Z  w0 h  9、不嗔恚:凡事心平气和,不恼怒,不生气。" @) }7 D- C) ^# j5 s% r  N
# h+ E8 r' B, W2 e7 T1 P( W8 m
  10、不邪见:不可昧于事理,不明是非,固执邪见,不信因果胡作非为。
3 Q8 |% y/ e/ R" N+ m# E: P
$ y9 {' D6 \5 K% D3 i3 P4 G) ^4 [  十善前四条加上不饮酒就是五戒。8 T2 Q2 j1 U; h! g

8 v* ?+ M) y) O  五戒是消极的戒恶,十善是积极的行善,以上二者都是我们在家学佛所应遵守的。戒律对于佛教徒的功能,就好像是战场的御敌工事。若不把五戒十善修好,就没有佛教徒的气质;且不持戒而修禅定,更会落入魔境。/ H) R$ I/ B5 S
5 i4 K' p# z; y" X
  (二)定学:定又名禅定。是收心摄心而使心力集中不受外境动摇的工夫。这也是各种宗教所共同强调重视的。一般人的静坐,道教的练丹运气,以及耶教,天主教的祈祷也都是禅定工夫的一种,禅,能使心念集中,唯有心定一境的工夫,身心方面才能得到轻和安乐—绝非物质亨乐能够相比。有了这种心定一境的经验之后,他的宗教信念就会更加坚固而信心十足,再要他不信其宗教也不可能了。但是禅定的工夫并不是佛教所独有的,佛教所独有的是指导禅定,并脱落禅定之贪著的感受;因为一旦进入禅定,受到禅悦之乐,便容易贪恋禅乐,而不想离开禅定了。如此一但色身死亡,神识便会生至禅天。但在佛教的境界层次中,禅天分为高低的八大等级,称为四禅八定(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再加上无色界的四种空定合称为八定),天的寿命虽长,却未了脱生死,所以佛教只是把禅定当做修持的一种方法,而非修持的目的,唯有悟透诸法实相的智慧,才能解脱生死而出离三界。
3 d- p/ ]$ G" ]* H7 @( j: @# m1 l) s. m+ m
  (三)慧学:慧又名智慧,但这种智慧不同于世俗的世智辩聪,而是由定力所证得的出世间之大智慧,亦即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真如佛性,人人本具,但为妄念遮蔽,如金在矿中又如明镜蒙尘,若依戒修定,再由定发慧,扫除烦恼、疑惑,久而久之妄念脱落,纯金的本质与镜体的光明就会显露出来,这就是证得‘般若’了。戒定慧三学,是修道的基础,不但八正道摄于此三学,即大乘六度亦摄于此三学中,故修道者修此三学,亦即广行六度也。
& t# e( S/ G1 k$ ~, ~1 z% `
+ K* B( U, m; |  b3 g! F  何谓六度?‘度’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亦即:能度过生死苦海,到快乐的彼岸。所以‘六度’就是使人度过生死苦海的六种方法。哪六种方法呢?
& f& G2 c( @2 F, v' X3 {) L- e
8 u% F4 }7 P. m  (一)布施:就是以福利恩惠施舍给别人,所以治贪悭也。布施有三种:1、财施2、法施3、无畏施。财施与无畏施能度人困厄,法施能度人超出轮回,故三者兼施,方称布施具足。
8 ^8 Z. I: l+ l& ^% f3 x! e& N
0 V/ f0 B% f6 F. x9 O  (二)持戒:就是要遵守戒律,使行为不逾矩,所以对治恶法也。学佛者应持五戒,即戒杀、盗、淫、妄、酒;人若能持此五戒,则久后必到成佛之彼岸。. {9 X3 z9 L8 \) Z

' C" L" d2 h* d& C$ A  (三)忍辱:对于别人的侮辱、欺害,不生嗔恨之心叫做忍辱。所以忍辱对治嗔恚,可以培养我们谦让、宽大的美德。又嗔恨为坠落三恶道之种子,故学佛者必须切实守戒,对于横逆拂心之事,皆安心忍受,并应视此等事为消我宿业,促我成佛因缘,此方为忍辱。* x9 y( {* h" O. f) c
% O2 q* _8 x0 {) U
  (四)精进:精进就是向上努力不懈的意思,所以对治懈怠也。凡人修行佛道,如农夫耕田,不怕勤苦,方有收获,修行之道,亦复如是。
- s& s/ e% s3 @& e1 J
" J+ B( n' i. h$ F+ Z# s# e/ ~  (五)禅定:就是‘静虑’的意思,亦即专心一致。禅定之法当先一心一德,信仰三宝,常常念佛菩萨圣号,妄念起时,勿压勿随,不取不舍,久之便可一心不乱,贪、嗔、痴、慢、?之念自息矣。
4 {" H0 V# W% F' P5 C2 O8 v" O3 [4 p* U! Y
  (六)般若:出世间之智慧也,修此度者,先观世间一切法空幻无常而不住空相,盖佛法乃非空非有,中道不著边际之法门。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则众生与佛同体矣。常作如是观、则我、人、众生、寿者相之执,自可破除,四相一除,则贪、嗔、痴、慢、?之念不起,五毒之念不起,则一切种智成就,归元而证佛果矣。
" l' Z  V8 j$ B, f8 h4 d* I7 L2 P8 e: @! `% L" _! L/ |9 i
  又五度如盲,般若为导。为何称前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呢?因为般若如日之光明,能冲破黑暗,使天地光明,走路才不致于迷失方向或跌倒。同理,在修佛法的过程,若无智慧的引导,往往会修错了,而不自知,甚至盲修瞎练,离佛愈远,始终无法证成菩提的;因此,修持佛法若离戒定慧三学,虽知礼佛、供养,热心善举,不过稍植人天福报,是不能超出六道轮回,成就无上佛果的。* C( a; i( z5 _- Y! @) E! o; ~

' u, u% L. K! |9 c  ※附注:同修们阅毕本文,应大略可知佛教修持的基础与方法。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再加上‘自净其意’方为佛教真义,而由‘自净其意’即可了知神通追求者,其意念就已是不清净了,因此绝非正信佛教徒。‘四十二章经’第十三章里,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意即:一位出家的沙门请问佛陀说:‘在怎样的因缘才能得到了解过去世的‘宿命神通’,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真理呢?’佛陀回答说:‘净化心灵,坚守节操,就可以体会出至高无上的真理。就好像我们擦镜子,把表面的污垢去除掉,镜子的清净光洁就可显露出来。同样的,去除私欲,无所贪求,那就一定可以得到‘宿命神通’的。由此可知,神通是从净化心灵,去除贪欲上著手方能得到;若行者本末倒置,妄求神通不知‘自净其意’之本意,那将易遭邪魔外道入侵,是危险万分的——请深思之!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9-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修行中呈现境界、异相好吗8 L* D( c7 T- ~& y; s3 S
- @1 e1 E  G- K# O  w
诺那华藏精舍著
1 o, t& V9 @' T- S% k
6 V$ Q7 U! q- u( V; v7 D) E& y  }4 q7 Y  所谓‘异相’、‘境界’,一般是指:于一念清净或定中看到佛菩萨或护法金刚;看到佛、菩萨放光,或说法、灌顶或见到自己端坐莲花,静静听佛讲经,或者发现自己全身发光,身体飘浮在空中,而且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甚至惊异地发现自己有天眼通能知人们未来或宿命通能知人们过去世,或看人身上病痛,能入阴府与亲冤谈话等等。( u! U/ i2 D! |& y' o4 T

0 u2 c! t" g6 z  但邪魔外道为了混淆众生的修行正道,常常变化佛、菩萨的庄严法相来迷惑修行者以及一般精神异常者或外道的盲修瞎炼者,有时在定中幻境中,也会有幻想、幻觉、幻听的各种感应出现,因此当所谓‘异象’现前时,岂能不提高警觉、正邪不分?( b0 u5 K1 G; L& ?

7 q  R5 @$ K- R7 G( x  所以听到有人说:某某人拥有大神通,会治病、会抓妖、会除魔、会当众变化成佛菩萨法相、能飞天入地、翻江倒海、能知过去未来、能与鬼神沟通……等等,必须注意,他可能本身就是妖怪,或是被天魔鬼神附身而不自知呢?  v, m- I7 w' y! o

4 r4 ?- [, d, ?1 ^. s" f! G  如此说来大家会很纳闷,到底在何种情况下,佛、菩萨才会真正现前呢?一经云:‘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我们所以不能看到佛菩萨庄严妙相,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业障太深太重,宜自忏悔!不要怨天尤人……。只要真心悔过,精进向道,深心念佛,必能获得诸佛菩萨慈光普照。二在修持时十分虔诚,且自己的悲心与佛菩萨大悲心相应时,佛、菩萨就会现前,另一种情形是由于行者于修持过程中;直观佛、菩萨法相(图相或塑相)因此其形相深印在识田中,所以修持时就会由识田中浮现出来。唯学佛弟子应著重于诸佛菩萨身、口、意三密相应,切莫单著眼于身相,另避免‘魔扰’的最重要观念;就是于一切相‘不执著’。所谓不执著并不是像木头一样毫无感觉,修持若有现象现前是一定会知道的,但是在现象之外不要去想它的殊胜或者期待它,起了一连串关于它的联想与妄想,这样就成为‘执著’,便易著魔。
( h4 M3 Q, Z7 x$ l; Z/ F
* Z: [# W# c0 O+ K$ _  总之,于修行中各种境界、异象绝非真实,皆系幻起,切勿执著,若有境界也好,没有也好,不可假以思惟、追寻忆念,否则善境即是著魔。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楞严经‘七趣总结’文中有云:‘……欲得菩提,要除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因此于诸种修持,自心清净,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不被境转,乃修行至要法门。
1 T% t" h( [) N6 ~" C3 O! s; G2 T+ g0 Z3 `2 I5 w& w4 g

. ~3 K2 O+ n: C% g" i& s
& R* l, n5 D% Y3 I2 n; V佛法与外道所言感应之不同
& m9 p! ?: z: }$ S/ F# R" m, I  b: p1 _) ?( A" l# d0 _
诺那华藏精舍著. g6 p" s' z) u) N7 M. v% d1 ^
1 m8 x3 V4 u7 Q. b3 c: W
  目前许多不明究里的人对‘感应’常执著在外相的感觉诸如见光、见影、闻香、见佛、菩萨,甚而吸收宇宙能、太阳能、植物能、日光灯的光能、气脉的走动,或者天眼能见种种光,看人身上之病痛以此种种感应而认为其所学法门才是最殊胜之法。这种人整天妄想见佛见菩萨,而忘失修学佛法之真正意义。如果看到佛菩萨对他微笑,就很高兴,以为有了感应,如果久修佛法,持咒、念佛,不明摄心之旨,有口无心,不见诸幻景,就觉得所拜非明师,另求其他‘名师’去了。此种人心中根本没有佛法,唯有贪求神通的妄想,因此对邪师,pg,全不以智慧判断,随便盲从信受,像这样的学法,是非常危险的。. {( m! ~9 w" G9 m! C: O
* W% q( h1 O3 j+ ]2 x! }2 |: `
  其实修持佛法进步与否,端看其妄念有无愈来愈少,及慈悲心有无愈来愈大;而修持佛法真正的感应,乃是自心与大悲心、菩提心、空性正见相应。修学佛法的人内心如果比以前更慈悲、更明白,就是有了感应。换句话说,修持佛法已有进步。如果内心还充满著愤恨、嫉妒、傲慢、贪欲、悭吝等习气,气质一点都没有改变,而到处宣扬自己见佛、见菩萨者,此人绝对是著魔而不自知。修行人若不明本心,在定中看见诸佛、菩萨,若非天魔鬼神变现,即为妄心所显现,如果自己不察觉,而误以为真实,此即为魔事。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由是应知一切境界都是虚幻不实的。如有境界当以智慧觉照,使自心如如不动,住于无分别智中。
% `8 c* l! f# H. i: H. R
" c" U2 F9 Q' [3 U* x8 g  大智度论云:‘小菩萨,未应见佛身。’这意思是说:初发心修学佛法的人,由于无明业障末除,心性不够清净,且福德智慧都非常浅薄,因此根本不可能见到佛、菩萨的清净妙色身。如有所见,恐怕是诸魔所化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若要得到正确的判断,需要深研显教教理,而于修持中得到各种感应之时也不可以到处宣扬,应该要请教具德师父或善知识,以免引魔进入扰乱,反而误了学佛大事。! S$ I0 _  G4 @1 `2 V% |- C

8 H) ]4 J$ C9 G5 X8 R; e+ n* m1 f1 e8 ]& k2 i+ |/ `

! t0 F- W3 `* U# ~3 s7 z0 P
) e6 }, v9 H8 \- W/ ?9 r8 x) C. P务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结晶
' f+ Z# b; l- n- M* s
+ c, {# N! [0 d& W诺那华藏精舍著( ^2 [$ l1 }/ D: n" L

/ S' H5 j' l# M/ |* K, T  ^  务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结晶(一)( G. }7 O" |# D/ O, R2 J
( z1 `/ ]: |; i0 v+ y( `
  现在一般人打坐都希望有所得,有所求,不是希望开智慧就是求神通,或是打通任督二脉等……,以这种心态来打坐,当然容易走火入魔。所以打坐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先认识自己,我为什么要打坐。打坐是为了要定心、净心还是明心?先把这个目标建立起来,才不会走错路。6 o1 ?8 S6 Q8 B5 f& @
, Z+ L$ z  Z" K. ~/ L( b
  务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结晶(二)
7 ?  `' Y0 h5 ~% ?
! }; X7 |  t5 X& f$ E( }) C; F  有人说:拜师学佛,若无见到师父露一手(神通)怎知他定成就者,唯我们却忽略了,楞严经内所记载的天魔,他可一口把海水吸光,若依神(魔)通来判断师父,我们不就把魔视为佛,把魔说视为佛说,更把魔法视为佛法了吗?所以明师绝不用神通来接引众生,唯恐众生,因执著于神通感应,而断了学佛慧命。因此真佛、真菩萨、真罗汉,在世则不泄漏自己的身份来历,自己的身份来历泄漏了,就得入灭不住世,以免惑乱众生,这是佛的先见之明,无庸置疑。
5 Z& T" C4 L1 ~; @0 A9 X  r& k9 z" o9 j
  务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结晶(三)
# b% [% W, ?: I0 n) E# @! w0 x2 P# D. _' i; T, Z" R7 T
  有了各种神通而内心却仍有著贪、嗔、痴、慢、疑五毒这绝对是为贪求神通、求感应,求见佛,求见光而遭天魔鬼神附著在行人身上或入行人的心腑的现象,行者若不速求解决之道,反而沾沾自喜,向人炫耀,沦为魔子魔孙,则后悔迟矣。
0 `# X! N' {# K# l; g
, F/ z, |/ M- y  B  L  务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结晶(四)
9 k* Z9 q- i7 d; w/ H2 f
6 m' R" k3 l& c$ ~1 }, W  修学者如果未得漏尽通以前,偶发神通(五通),很容易贪著其境,随妄念所转,而堕入邪魔外道。所以佛陀遗教,禁止弟子显现神通。古来大德,即使有神通,也是平实为人,以正知正见教导世间,使一切众生皆得般若妙慧。倘若有人以神通惑众,招来广大信徒,恐怕不是真正佛门弟子,修学佛法的人应该特别谨慎,不可误蹈邪网。
* |( N& [4 |8 V; ]" i0 u3 H2 y" K5 a7 D8 h$ x: t4 M1 t' O& d
  以上各篇已将学佛基本观念及学佛最易迷惑的神通问题大略叙述,期望同修们阅后能于往后修学过程不再对玄奇异象盲目追求,甚而以此为择师之标准,如此将是得不偿失,危险万分。
  S' B# }4 L4 Z) d, P& s0 j3 j3 A6 I2 d% r; ?
  本篇由于关系修持成就与否,愿同修们能不时反覆阅读,领悟而早证无上菩提。
& X& L/ b. n4 y$ L9 f! c7 T3 L! d8 ~0 I% |. p8 @" ^8 ?

* e# o, {# F% q0 i
' ^/ x. N4 e$ d* [) p& a  c2 _我们的期盼——最后的叮咛
+ e, j; m3 y: A7 X1 K8 P
. o7 g1 z5 U( P- @8 j诺那华藏精舍著
" ^$ @/ G0 }+ x7 L* o" F, j& J6 \! ~" P4 p  c! `3 o! d7 b
  佛家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尤其在这物欲横流,道德荡然无存的今天,能够听闻一声佛名,或是伸手翻阅一本佛书,都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何况是能深入佛法要义,修持自度、度他,自觉、觉他之无上法门。
/ ~+ ^/ C5 F9 N2 E- l+ c  R! H8 J2 V; d6 G6 |) r/ u& Y
  唯末法时期,万教杂陈,附佛法外道不可胜数,行者稍一不慎,不仅欲求解脱无期,更可能愈缚愈深,终至求出无门,所以如此‘人生大事’岂可用宗教狂热,迷恋而轻率处之。真心学佛行者必须睁亮双眼,拿出智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寻找真正可以依止之‘明师’再修持真正心地法门,如此方能突破无明,悟明正理,得其解脱。2 Z0 ]. I' K) P' c

2 O) z9 [3 b, b7 }  由于‘修行’事关生死轮回大事,‘最后的叮咛’再次提醒您,请切勿等闲视之。% i/ d; a9 c% L' [. k: W3 Y8 X1 x
; m+ ]/ t2 g* {/ X0 m+ i
  (一)先用经典来考量师父的言行如法不如法,切莫反过来用师父的言行来迁就经典,因邪师也曾讲经说法,但其误解经义与否,没有正确的佛法观念将不易辨别。
5 L5 y" f" S4 Z) R
( @" |7 c4 l+ g- i; ~0 s. \. d. m$ F$ s  (二)有的学佛人,一旦确认某一人物之地位,则有‘终身为父’之依赖,错亦随之,这一种人有宗教热情,却不了解宗教本义,尤其缺乏‘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智慧。, h! R2 t+ F: g' h1 z, z

# z: r: b. O" C5 |! J* i  (三)修持佛法必须秉持著依法不依人原则,依止于正法、正知见,若发觉所依止的是邪师邪法,必须速求脱离,若以不好意思而继续沉沦堕落,后果实不堪设想,如此也绝非修行本义。‘宁可千年不悟道,切莫一日入魔道’以免解脱无门,求出无期,愿与大家共勉之。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9-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学佛的起步
+ `; W2 O& g! A+ x8 P; A1 H* p9 U7 m' ~
文珠法师讲述
0 j4 s8 f; I* p% r' u
6 B) W8 K+ u3 ~" s! L6 t+ t  学佛的起步,应该是闻,思,修三慧。依所见所闻的经教而生智慧,谓之闻慧;依所思维之理解而生智慧,谓之思慧;依修习的禅定,而生智慧,谓之修慧。
6 u/ H! C* i- M7 d$ |' i
1 [4 K3 D% g. _  又闻慧因善知识而生,思闻从思维而来,修慧由修证而得。因为善知识可以传授佛的正法,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可以指示人成佛的正途。人果能亲近善知识,多闻佛法,多诵佛经,多解佛理,便可萌智慧芽,开智慧花,结智慧果。大乘义章言:‘受教名闻,生解名慧’。可见闻慧,不仅是信受,还要因信受而生理解。可以说,我们对佛所证的真理、所开示的正法,既要信受,更要理解。信是正信,解是正解,便是闻慧。& V) ?6 q' r; G2 S' ]5 w# M
4 B% K  P* n! r. ~( A4 M+ d# n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世间学问尚要学而思之,何况精深的出世佛法。更何况末法时代,去圣遥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谓善知识,是真是假,是正是邪,是佛是魔,实在不容易辨别。若闻而不思,深加考虑,便信以为真,何止难得法益,反为邪见所惑,为邪师所害。误入歧途,求升反堕,何等冤枉?即使所闻的真是佛法,但闻而不思不修,如人说食数宝,亦无法得益。楞严经:阿难从淫室归来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存道力,而说:‘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佛亦诃斥阿难:‘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又说:‘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可知学佛的人,除了多闻,还要思、还要修,方可取证,始得实益。若能继多闻之后,提高理智,将所见所闻的道理,经过冷静思考和分析,决择邪正,明辨真伪,最后获得正确的理解,便是思慧。# Q! U! f+ ^7 z+ y1 j3 g1 p

* h% B; l: s' s3 h  A1 l  既对佛法有了正确的理解,就应该依解起行,进德修业,将所闻,所信,所解的佛法付之实践,从实践中去止恶生善,断烦恼,证菩提,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便是修慧。  ~% ?- g6 c0 Z0 X- ]. j
; q7 E7 u5 @, p8 i- J1 O1 G
  闻慧、思慧,属于散慧,修慧属于定慧,散慧仅可以止恶行善,定慧方能断惑证真。观音菩萨亦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我们若能从闻而思而解而修,自然可以转凡成圣,自度度人,所以我说:闻、思、修三慧,是学佛的起步。% f5 U3 j) k4 @2 V/ p+ H8 _+ F

8 ?9 ?+ l! ?- L
9 _) d# V8 v) ]1 x. z$ ]& b/ \9 a! x% V+ m; }. T

: d1 R" v/ r( _' k二、修行的层次
9 Q7 [& z3 B4 C8 P* e
3 o  ^/ |0 w% G& k$ ?) G) ~% Q! Y文珠法师讲述
& ?  O) d2 W3 v# v6 ]. N% q% ^. G
& N$ O% l( c( L/ H" X7 q/ _# T0 x  成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多生多劫长期修学,始可以断惑证真,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福慧双足,惑尽智圆,方成佛道。虽然有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仅就理言。理虽可以顿悟,事必渐修,如利刀割纸,一落千张,亦有层次。今有狂人,以一生解脱,即生成佛为号召,以蛊惑世间,急功好利的人。诚为智者所不取,且有谤佛谤法之嫌,实在罪过。在楞严经,对于修行的层次,说得最详尽。现在,限于时间,在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 A1 h$ v; L1 g5 p& Q3 a

  {- d, l: i/ [  楞严经先显示如来藏性,人人本具,是成佛的真因;次选择圆通,以示成佛的妙行;,再依修行过程,立六十圣位,使修行人,知渐次增进。最后,展示五十重阴魔,令修行人有所警惕,降伏魔军,杀烦恼贼,然后转凡入圣,而证佛果菩提,可谓层次分明。: m$ t" l5 d' w# M( |) ?  k& _

3 T) z( h# W( U) W) O8 B  六十圣位是: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三渐次是能转之行,其余五十七位是所转之号。但五十七位中,干慧地是路非真,妙觉是真非路,所以六十圣位中,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共五十五位,是真菩提路。守培法师则说:三渐次,干慧地,四加行、等觉、妙觉、加上信、住、行、向、地等五十心,合名五十五位菩提路。此是古人见解互有出入,于此不谈。0 F* k6 R5 B2 n( p) @2 r

/ Q3 C' u) @9 t9 q  楞严经所立的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亦即佛在楞严经中所说‘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修习首楞严王大定的人,依此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进修,终必成佛。但于其中间,欲免魔事,当先严持佛之禁戒,然后修定,因定发慧,则根尘相对,不再起惑作业,而得舍弃妄想攀缘,回归清净真心。本此真心,经历干慧地的观行位,及十信的相似位,转凡入圣后,再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四十五位,分断无明,分证法身,最后进入妙觉位,究竟转凡入圣,如是循序进修,位位深入,层次分明,历无量时空,断无量烦恼,度无量众生,方许成佛。至于六十圣位的内容,请阅楞严经。" E' X3 B$ @* n
/ C+ u' c. b8 p- R4 G% w9 \

* C- v0 y# Y" Z& [: w5 s
, c! a+ R. a, j, M) o3 ^三、修行的法门) L" r* c1 f! O/ \  U

) n' t: L5 x5 i& A9 ?文珠法师讲述0 q: o0 f1 z% h* q. B

2 L% H% e' T8 G4 p# y+ @/ J' b) p8 ^  (一)各宗的成立
8 @4 F$ V  `! L  ~7 o. u) V
9 S1 q8 z- @' G. K# [  释尊垂籎娑婆,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无论说大乘,说小乘,说顿说渐,或显或密,或权或实,皆为对治十二类生的颠倒妄想而说。因为众生的颠倒妄想,有八万四千之多,所以佛说法门,亦有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的法门中,门门皆可以入道,皆可以断惑证真,皆可以转凡入圣,觉悟成佛,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 _! V% q  V  k
* ?( P' H  p% _& S4 @/ h( L
  佛教传入中国,由于外国圣僧接踵而来,翻译佛经,及中国古德的努力弘传,加以历代帝王的恭敬护持,建寺安僧,使印度佛教,移植中国,得以萌芽,生根,而且枝叶茂盛,发扬光大。至隋唐年间,何止思想成熟,教义精密,同时派别竞起,宗门林立。如隋.吉藏法师所创的三论宗,智者大师所立的天台宗,贤首国师的华严宗,玄奘法师的法相宗,善无畏又传来密宗,善导和尚又提倡念佛宗,还有道宣律师所倡的律宗,以及达摩祖师传来的禅宗,皆是综合前人之研究,而成立的新宗派。虽然,隋唐之前已有俱舍,成实、涅槃、地论、摄论等宗派问世,然皆不久即因其势未盛而衰,或被综合他宗,故隋唐年间所盛行于世的,仅有天台、三论、华严、法相、净土、律、禅、密等八大宗。辗转流传至今,为一般人所接受或熟知的,仅其中的一半,即是天台、净土、禅和密。至于华严、法相,仍有人学习,但弘传不广。律宗则仅存仪表,欠缺内容。佛门大德,虽然频频传戒,但求戒者多,得戒者少,能持戒的人更少。
. U, l9 ]- T) c# }; u9 h
& r, u. E& ?0 N7 b! @* R5 r  c: N# Z! o6 d' N# M$ x# k
) V4 R! M/ j# m. b7 L
(二)各宗的要义' d2 Y/ W, v. U5 P$ [
文珠法师讲述6 y1 @- j6 K$ z
+ l1 a. }4 V# ^: P8 e3 f
  一、 天台宗: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本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为扶疏,以大品般若为观法,以阐明一心三观的妙理。其始祖该是北齐慧文禅师。慧师依龙树菩萨的中观论思想,开本宗的先河。后传授于南岳慧思,慧思传授于隋智者大师,大师著「法华玄义’以明教相,以‘法华文句’以解经文,以‘摩诃止观’示意三观的行因,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时教。至此,岂独思想纯熟,而且发扬光大,为研习经教的人所崇尚,亦为显教的代表。弘传至今,其势未衰。因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开辟此宗,又入寂于天台山,因人立名,名天宗台。1 E; r6 g' x/ w; L

) a  r; _' \8 s1 E1 U. z5 D, B  天台宗主张人人本具佛性,人人皆当作佛。人本具的佛性,虽然离言绝相,超然物外,但性具染净,具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用。众生随一念染缘,便迷真起妄,成九界圣凡;佛随一念净缘,即反妄归真,圆证无上菩提。由于佛性随缘,成十法界圣凡;而十法界圣凡,又互具互涉,遂成百界;而每界皆具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十如是,因成千如。天台宗依此百界千如诸法中,直显实相,当体即真,故有理即佛之说。欲证此理,必须从闻思修,由名字即佛,进入观行即佛;观行功深,断烦恼,相似见佛性,名相似即佛。相似而已,并非真实,必当百尺竿头重进步,继续努力,分证佛果,谓之分证即佛;最后惑尽智圆,究竟证得佛果菩提,名究竟即佛。
/ x/ V0 c+ S5 w# }* t: D: m& t% ^
9 [1 L# a7 A; @% J; ^& {( Z  究竟即佛是所证,一心三观为能证,一境三谛是所修所证;以一心三观,观于一境三谛理,而断惑证真,是天台宗主要修学方法。钝根小智,只可以渐次修证,故分为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及顿、渐、秘密、不定等化仪四教。若然是上根利智的人,可以圆修三观,圆断三惑,圆悟三谛理,圆证佛之三德。
  B) G. D2 X7 {
3 A1 O, E& q: x3 Y4 P  二、禅宗:禅宗不依经教,不立文字,不立渐次,仅以心传心。此心即是诸佛所证本妙明净之佛心,亦是众生本具清净本然的真心。若能觉悟此佛心,便可以见性成佛,因此又名佛心宗。其始祖是摩诃迦叶尊者,自从灵山会上,承受释尊所嘱:‘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之后,便成为禅宗初祖。后祖祖相传,至二十八祖达摩。达摩原是南天竺刹帝利种,父王名香室,摩为第三王子,名菩提多罗,后受廿七祖般若多罗之法,改名菩提达摩,译名道法。于梁武帝时,渡海至广州,帝迎之到建业,问:‘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人出家,有何功德?’答:‘毫无功德’。帝问:‘云何真功德?’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可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廓然无圣。’问:‘对朕者谁?’答:‘不识。’帝不解。遂渡江致魏,止于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静坐;如是九年,不识者号为壁观婆罗门。孝明帝三召不起。
- O+ u9 Q; T1 ?/ R& H8 Q2 A# W! {; z- l* w/ f
  后有神光大师,独具慧眼,知是圣人,立雪程门求法;达摩祖师初则不理,神光为表示求法决心,自断左臂,祖问:‘所为何事?’答:‘为求法。’问:‘所求阿法?’答:‘我今心绪不宁,乞师与安。’师说:‘将心来与汝安。’答:‘觅心了不可得。’师言:‘我与汝安心竟。’言下开悟,即传心法,为中国禅宗二祖,改名慧可。
$ q0 b* l8 d- U  {2 k8 v- n
0 V+ y: ]. a" i1 ~" i5 d  慧可传法于僧灿,僧灿传法于道信。僧灿为禅宗三祖时,因遇周武灭佛之乱,隐居深山,后遇十四岁沙弥道信,信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说:‘谁缚汝?’答:‘无人缚。’祖说:‘更何求解脱乎?’于是开悟,嗣僧灿法,为第四祖。后传法于弘忍,弘忍授法于慧能。慧能之后,衣钵不传,应达摩传法偈所说:‘吾本来东土,传法度群迷,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I' k6 p+ |( t

/ ]" |" x9 @4 `! T/ a0 E+ I& z  五祖座下,分有慧能、神秀南北两宗;慧能座下又分南岳,青原两派,展转相传,又有沩仰、曹洞,临济、云门、法眼等宗派。今出家人取名,其派系不是曹洞,便是临济,但能修禅悟道者,实寥寥无几。
/ L/ i: B6 J# `9 F/ m7 f2 y8 r1 C. I' ^2 b/ H
  三、密宗:又名真言宗,又名密教,是对显教而言。学密宗的人,认为此宗所传教法,是法身如来所说境界,深密秘奥,故名为密。密教以毗卢遮那佛经,金刚顶经等为依据,立十位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修持三密,所谓‘口持真言,手结印契,意作观想’,使身口意三业相应,便可与本尊之清净三密互相融会涉入,自力他力配合,使行者三业入不思议境界,能迅速转变八识田中有漏业种,发无漏智慧,开佛知见,便可转凡入圣,觉悟成佛,其功力不可议,唯佛能知,非因中行人所能测度,因名密宗。
  y9 k3 v! _& k4 [: Q: D4 N5 k! M: [! f" H! D' L
  目前世界各地,所弘传的密宗,派系甚多。例如:中国派系、印度派系、日本派系,以及西藏派系。而西藏派系中,又有红教、黄教、白教、黑教之分,各尊其师,各传其法。不过,无论修习任何派系,任何法门,都要一门深入,既要信师尊师,更要始终不二,精勤修学,方得感应,始可进入不思议境界,而发神通妙用。
5 B! x" u: [7 I4 w, S* L4 n4 V: O- b; t3 h& @% L" E
  四、净土宗:此宗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主。其始祖该是普贤菩萨。因为释尊最初成道,于三七日中,为法身大士宣说华严大法,普贤菩萨已于华严会上,提倡念佛,以十大愿王导归净土。如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中说:‘是人临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粪球。’
2 _5 Q( {, X( C: S3 R  e* [, T( [6 Y6 A
  又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自行化他,广作佛事,使凡能受持十大愿王的人,临命终时,一刹那中,即可往生极乐国土,见佛闻法,并蒙佛授记,不久即坐道场,成等正觉。所以我说,普贤菩萨是提倡净土法门的第一人。
: i; c) N# ]: P
, N$ U$ [, Q; R- f  其实,文殊菩萨又何尝不是提倡念佛法门者?观佛三昧经中,文殊菩萨说偈:‘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利。’此外,法华经,楞严经,楞伽经,大集经,以及龙树菩萨所造的大智度论,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世亲菩萨的净土往生论,无不推崇及倡导念佛法门。
# Z6 T5 y" g! H- N9 S6 z% g( ]$ S6 a  i5 S  w2 P+ p# m: V1 h
  及佛教传入中国,有关专弘净土的经典,亦先后译出,如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大阿弥陀经二卷,无量寿经二卷,观无量寿佛经一卷,阿弥陀经一卷,称赞净土佛摄授经一卷,鼓音王陀罗尼经一卷,皆是赞颂净土、弘扬念佛法门的经典,因名净土七经。/ u: ?+ Y7 n, p( Z! P7 m

0 M1 K/ h+ t; V  中国东晋时慧远法师,专弘净土,于庐山结莲社,集一百二十三人专修净业,同愿往生极乐。是为中国净土宗之始,而慧远大师亦被称为莲宗初祖。其后有善导和尚,承远大师,法照国师,少康大师,永明延寿禅师,省常和尚,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截流大师,省庵大师,彻悟大师,及近代的印光法师等,皆精进念佛,力弘净土,人称为莲宗十三祖。
* U( B7 U0 `3 Y: r' ^7 N" P: k3 k- N& }8 |+ v5 A

! Q3 y: M+ R6 S(三)各宗的比较
9 ?' S4 X# y  G2 h
8 H  L0 I; l. }文珠法师讲述" r: w: _0 v! R; M9 M

/ G5 N$ M% ?* Y9 ~3 C/ E, {  以上四宗,若论教义,各有所长;若论修持,则难易不一。例如:天台宗的教义,广博精深,止观细致微妙,且概括如来一代时教。若想精通教典,解行并进的人,最好研习天台教观。但其教义的精深奥妙,又非钝根小智人,或初学佛法或因事忙之人,所能精通及修证。必须善根深厚,智力超人,又有学问基础,时间充分,经济雄厚,环境幽静,如是刻意学习,十年八载,即使未能精通三藏,亦能明白天台教观,成为弘宗演教的法师。至于解行并进,修习一心三观,甚至反妄归真,觉悟成佛,就不是普通人一生一世可能成办了。+ {6 p, G+ l; Y/ L( B

) _5 _) Z0 ~: M; S3 ~, }5 N) d  当今之世,有人自己落发,名为出家,不求师承,不习经典,便自称法师。其实此人,能否以佛法为师,修持以自利,尚且成问题,莫论能以佛法为他人之师。可是当今之世,又偏多的是这种法师。
6 Q0 w) j4 U* j9 p0 J
& I" B0 A7 O5 P/ y, e  n$ b9 a  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非上根利智,宿植德本的人,不易修证,何况禅并非一门从语言文字可以研究的学问,而是由实践修证所领悟的工夫。修行过程,全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借助他力,所以修禅之人,非根基深厚,智慧锐利,加以持戒仅严不可。否则,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楞严经说:‘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 v+ Y' J0 U: h: P
4 P" z& s7 [( E. z1 a) V1 i. }( C2 e  又说:‘杀心不除,魔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又:‘偷心不除,魔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又‘若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则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可知修习禅定,既要断淫,还要戒杀,戒盗,戒妄语,实行诸佛如来四种清净明诲,不令魔鬼得其方便,乃论修证。近代学人,特别是西方国家,对禅的研究,甚感兴趣。因此各国禅学会之成立,彼彼皆然。而法师们,亦喜欢谈禅,或教人修禅。可惜修禅之人,大都杀心未除,淫心炽盛,贪求享受,好大喜功,遂为招魔之由。有人竟沦为魔眷,实在可悲。
7 U( `) }7 A. {' L& d+ }% F$ D5 ?5 k2 C. C/ c3 K5 g% d
  我认为际兹末法,众生障深慧浅,加以魔力强大,习禅的人,未能悟道事小,著魔事大。所以,最好禅净兼修,凭借佛力加被,既可却魔,又可往生,一到极乐,便可以一生成办佛事,何乐而不为?
/ `5 ~! x" q6 K* v* T; X& g0 V7 ^, K, D
  密宗,种类繁多,修法不一,但其基本原则,不外是口持真言,手结印契,心作观想,以谋三密相应,净化身心,消除宿业,自可深入三昧,转识成智,即生作佛。但修学密法,必须庄严道场,供品具足,更要上师传法加持,诚非限于经济、时间,或缺乏师承的人,可能做到。何况凡夫俗子,特别是在家修行,要修到三密相应,实在不易。更何况所谓即生成佛,仅明白佛之理,非具足佛之行,只是理即佛、或观行、分证即佛而已,并非究竟即佛。若证究竟即佛,除修禅定,断烦恼,显佛性外,还要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福足慧足,方名究竟。3 ]# h3 g3 E+ \6 |* l$ `% `3 o

9 ]# }: L- p& ?  现代人每急功好利,贪多务远,往往接受一座法,尚未修得感应,又想接受第二座法。今日来一金刚上师,前去皈依,明日来仁波切,又去求法,结果,一无所得。还有,修习密教,虽有神通,不过是从微妙本心幻妄而生,切勿贪著,否则,贪求执著,或喜说神通,不但淆惑观听,且为招魔之由,不可不慎。
: Q2 C5 v: U0 J  l& b) s4 X
4 A9 }: `3 c' p( X& U9 W" ~  N0 k  净土宗,念佛法门,三根普彼,利钝兼收,上智下愚,皆可修持。印光大师说:‘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曰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 w: T# X- C4 B
- V9 C+ K( b/ t# s* |
  彻悟禅师亦说:‘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乎?后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放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授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道乎?’读此,可知念佛法门之殊胜,为六方诸佛所共赞,为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诸大菩萨所共修,我辈不幸,生逢末法,魔强法弱,如修他宗,欲了生死,诚恐不易,毋宁老实念佛,来得直捷妥当。只要资粮具足,一心不乱,临终决定往生极乐,揖别生死,超出六道轮回。所以佛说之八万四千法门,虽然依教奉行,皆可离苦得乐,趣向菩提,但论难易,如此比较,当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法门,何止简便易修,事半功倍,简直是横出三界、一生成佛的捷径。
# L# ^) L) B& G* V  r/ k2 s' h1 ]2 S4 r/ ?

5 C" h8 J- }9 W- f! K  B: N四、成佛捷径
6 `. Q  d) {6 S6 S' @文珠法师讲述
8 {* H3 O2 [- K$ h6 l2 i
) p" |$ V& k9 t  L" R2 ?/ A% Z  我说念佛法门,是成佛的捷径,其理由如下:
8 C. D. `) x: u, H6 z- f8 m
. Q3 b2 h1 `; ~  (一)一生成办5 X. @0 ]" r* {
9 q2 e) ~4 d/ @" _" I/ B
  念佛的人,但能深信,切愿,实行,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者,立即花开见佛,悟无生忍,于十方界,供养承事诸佛,上求下化,得不退转,蒙佛授记,补诸佛缺,一生成办佛事。即使下品下生,经十二大劫,莲花方开,但住莲花胎中,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且常闻法音,胎教便是佛法,自然消业障,增福慧,及莲花开敷,观音势至,为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心,修菩提行,由于寿命无量,更不退堕,所以就此一生,便可以成就佛事,如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既至一生补处,当然很快成佛,比较在娑婆世界修行,要经三大阿僧祇劫,快捷得多矣。( T1 M' V5 w* s/ ]1 g. u

% a) m' f* f6 a" t  (二)成佛真因
8 E9 G* M/ T- t9 ~0 _4 P, e& I; b8 X1 d  v, B" a+ I$ a! E
  凡是念佛求生净土者,除信愿行三资粮外,还要发三种心,修三种福,作为助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直心正念真如是至诚心,即是发菩提心,上求佛道;积一切功德,名深心,即是广修六度,下化众生;宏誓无尽,名回向心,是以上求下化功德,回向发愿,往生净土。人能发菩提心上求佛道,广修六度下化众生,正是成佛的真因,因必感果,果证菩提,必然之理。何况发愿求生净土,一生极乐,即得不退,位补佛处,将成菩提,非成佛捷径而何?
# ]8 s: @; w3 P& d
: U' O. s, S) O- E' w' a  (三)即心是佛( f9 w: G& k6 |- g0 Q2 L( I

$ @) ?) `/ k/ r: l2 r* @) G  念佛之人,念佛之心,便即是佛。观无量寿佛经言:‘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大集经亦说:‘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不生不灭法,便是佛性,专心念佛,至诚恳切时,我心佛心,融合为一,既无能念之我,亦无所念之佛,能所双亡,即念是佛,现前当来,不但见佛,且速成佛。
5 X; ^2 j! V( z# W) B: \. f) L
4 ^5 r/ P5 r8 X3 v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龙树菩萨说:‘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寿昌禅师说:‘念佛心,即是佛。’古德每于念佛时,口放光明,或佛随声出。如善导和尚,念一句阿弥陀佛,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念十句,百句千句,其光亦然,故人皆称之为光明和尚。又少康大师,每念佛一声,便有一佛从其口出,连唱十声,则有十佛联珠而出。此皆念佛之心与佛心相应,即心是佛所致。
2 }3 r$ K6 P6 ?0 f/ u3 x5 w1 K( l& o: K+ |$ I' Y4 u
  蕅益大师净土案卷下论述中记载一段公案说:桐城有二人结伴为客。伴死,葬之,携资还其妇,妇疑,伴愤甚,往尸处陈祭哭诉,鬼与伴问答如生前,乃同归作证,中途遇事,偶念阿弥陀佛,鬼大唤:何放光怖我?更速转数念,鬼惧曰:汝一念佛,胸辄舒五色光十余丈,眩我心目,不能近汝矣,归语我妇,令自来,当为汝雪冤。伴因此醒悟,出家为僧。嗟嗟,甫举一念,光轮便舒。故寿昌大师云:念佛心,即是佛也,岂今时念佛,他时成佛哉,惜鬼不种善根,不闻佛名,故惊怖,倘本念佛人,仗此良缘,宁不顿超乐土耶。’& M0 u" K- z/ p1 e

# Z9 M9 ~8 L  Q3 t* |  由于念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位登补处,一生成办佛事;由于念佛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成佛的真因;更由于念佛时,即心是佛,我心佛心,互融为一,即证实相,即念是佛。所以,我说念佛法门,是成佛的捷径。然则,想一生成佛的人,最好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当知念佛,并不是消极的行为,更不是等死,而是以一念止妄念,以善念转恶念,以正念转邪念,以觉念转迷念。使人去妄想,除执著,止恶因,从善业,若能信深愿切,精进念佛,求生净土,加上佛的愿力,慈悲摄受,则一期寿终,必然往生极乐。- `3 v7 s" M/ w/ K
- H( ?  E9 k& L% Y5 D3 h
  不过念佛之人,临命终时,最忌贪生怕死,或恋栈财物,或想念亲人,因为心有牵挂,则念不专诚,势为业力所牵,难免堕落。最怕是临终神志不清,未能提起正念,最好是平日能够三业专精,系心佛号,无时或忘,则念佛纯熟,临终便能提起正念,免随杂念恶念而去,念佛的人,应该特别注意这点。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9-8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神通是慈悲心
  ^' D2 S' g' W) `1 }& X4 |1 B/ l3 ?) f, w' `
& w' @) b# m8 T7 h# d7 Q2 ]7 g: D
                作者 光音
3 L$ p% ~' H  |5 ]
& S0 s  l: k: ]( y# n$ N/ Q9 X - L% ]* m2 U) X  {  ?, U- D0 [
  前些年有个来喇荣五明佛学院进修的小活佛,在旁人鼓动之下,曾在大经堂前的一块石头上,踩出了一个脚印,晋美彭措法王知道后很不高兴,批评了这个小活佛,不准他以后再随便显示神通。但当有一次一个某教的高人来佛学院挑战,当着法王的面在石头上踩出脚印时,法王将怀抱的小狗放到地上,让小狗绕那人走了一圈,也在石头地上踩出了几个清晰的狗脚印!法王对来者说:“有的人人道没学好,狗道倒是学会了。“羞得那人无话可说抱惭而去……    x/ ^) c6 v" I- a2 U2 J$ V
  
$ q  P$ `0 p: R$ `% k# r+ w7 S  虽然仁波切们有种种神通,可是他们都常常教导人们,能预测能留下脚印对修行并没有多大作用,最大的神通是慈悲心,无我利他的利益众生才是最大的修行成就。
( ]* o1 B2 B* ]3 w! u% o
/ V) O" M4 E3 z  现在有不少学佛人被所谓的”大师“骗了,其实就是这个原因。用什么样的的心态就会找到什么样的师傅,有慈悲心的上师才是真正地让你也得到成就。但如果人们用求神通,求名利的心态去学佛、去找上师,那很容易被一些有小神通的“魔师”所蛊惑。0 ~8 B  _8 [: _8 t4 ^# |. ^
# M/ ?/ a* ]1 P! F& m
  所以判断一个真正有成就上师的标准不是普通的神通,而是慈悲心和无我利他的成就。
) `( T% I. Q- @% T9 b
- W5 ?" H$ F- B  [- k
: {1 Z7 k  S  G. L) V; g* l  t慈诚罗珠堪布开示:7 @# W8 q( x; N6 q. [0 s
目前有些居士不考虑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或修法上的知识,只是追随别人去找有名气的上师,例如听说某某人能飞、会取伏藏,就一窝蜂地跟着跑。其实取伏藏对你有何助益?能飞又怎样?难道你能跟着飞吗?如果是替自己设想,去见上师时,要能从上师那儿得到对自己解脱有利的东西才是对的。也不是从任何人那儿都可得到,在这之前与之后都有要求,必须要极端重视这个问题。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07-9-10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这样好的内容实在应该置顶,希望更多的修行人可以重视。8 K, H( }: o: y) w
" O# x7 B$ ^5 P
谢谢楼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07-9-20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分都是胡说八道。用一些耸人听闻的事情来吓唬人。正确使用功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绝不是这种东拼西凑的文章。 这只会用一大堆东西障碍了人真正地前进的步伐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9-24 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有些居士不考虑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或修法上的知识,只是追随别人去找有名气的法师、上师,例如听说某某人能飞、会取伏藏,就一窝蜂地跟着跑。其实取伏藏对你有何助益?能飞又怎样?难道你能跟着飞吗?如果是替自己设想,去见法师、上师时,要能从法师上师那儿得到对自己解脱有利的东西才是对的。
$ w+ q- E4 F3 ?
8 [4 F% R' `" Q  A3 X7 @( q- K8 Q绝对支持!!!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07-9-24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晕!修行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提升自己?不是贪是什么?
大型搬家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9-27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菩萨好!

您观察做生意的人,他们拼命赚钱,是不是很贪?但如果此人拼命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一方的乡亲,或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计甚至是为了全天下的人,那他还算贪吗?想来,李嘉诚拼命赚钱,比尔。盖茨做事业,已经不是为自己了吧。
9 j; s$ t8 ~* I3 y
" R9 r" X" K  X学佛也如此,你可以是为自己了生死而学,也可以是为救度众生而来学习圆满的佛智,那就有很大的差别了。 大乘佛法是发大菩提心,为救众生而向佛学习的,要救别人,自己要先有本领啊,这就叫自利利他。 利他必定自利, 自利未必利他。
6 @) O6 M9 Y$ j5 p# D  I
0 n' n$ m" H6 ~如果把学习的着眼点放在功能, 神通或能量上,已经是跑偏,着魔了。能量到处都有,狐仙的能量级也很高,也有两下子,也跑去跟他学习吗?; ]- u* Q- }' Z! I) Z/ F. F4 d' F

8 S; m  ]* E8 [佛教绝对不提倡用神通,能量来接引,救度众生。佛和魔的区别就在于佛修的是慈悲心, 学佛根本也是为培养和彰显自己佛性本具的大慈大悲的心性,心性彰显出来了,自然就有能力帮助别人了。一个念头的微妙差别,已经相距十万八千里了。
7 Q) ]  M: w0 }6 v7 t+ p3 T8 F  i9 R/ U! ~- }- b1 D2 ]
学佛日浅,一点个人的愚见,望指正!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9-2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个人学习佛法

就是以缘起,深信因果的正见,平等的悲心,来改变我们自己的心灵品质,让自己产生一个清净的,不执著的但却充满慈悲的心,并用简单的行动来帮助别人,完成自己。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29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谢谢搂主的文章,使大家受益颇多,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4 06:07 , Processed in 0.47688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