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88|回复: 1

<<关于忏悔>>上妙下祥法师开示

[复制链接]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07-8-9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关于忏悔》上妙下祥法师开示 7 \! j1 a$ M2 E! S# _5 Z( r& z9 l! f

6 i7 ]/ r, y2 v+ p6 [缘起:两个居士对忏悔进行实践,发现了忏悔的好处特别大,大得他们俩非常惊讶。
% q8 f; U. T( i8 L) g7 A" x- L7 I% i$ A- i
# o% x# x5 C, o9 _* m) Z. R
    如果大伙去忏悔的话肯定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只有这么做,我们才能反观自己。这位居士因为他这么做,他感觉到过去的我十分可恶、十分可怕。他发现自己十分可怕。原先对自己呢非常满意,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过失,他最后经过反观以后这么检查,最后发现自己特别讨厌自己,要重新做人、塑造一个新的自己。所以这个方式既简单又很有效果。所以说呢大家应该做。: O8 a% H1 h& {) j5 g( C0 e
% a& E0 V) A% T3 L  d' |7 K
    特别现在有一种说法呢不正确,有的说呢,我可以不用忏悔了,说我这不用忏悔,而且老忏悔呢,这一念都说一句,多说一句又重复了过去的业力,而且又种下了新的业力,种下种子识里去了。这说法呢好象是挺有点道理,实际上这个根本就没有什么道理,说不通的。因为语言都是虚妄的,种下种子识是种下那个心,一切的种子都是根据你心的发心的好坏而决定,它就善种子、恶种子。因为你在忏悔。你忏悔的时候而你说的这个话,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但是它绝对是两件事情。举个例这个杀生,如果你天天叨咕杀,它就容易起嗔恨心,慢慢种进你种子识;如果你天天呢劝人不杀生,它怎么能种下一个杀人的恶因呢?是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说这种说法,就是世间人的说法,推理的说法,它不正确。所以说呢真正种入种子识,是看你的心的好坏。# s4 L( w' Y- `( Q1 C

* n& a2 i) @8 z/ C    所以说我们重复地、就是不断地忏悔,这个效果非常好。而且普贤菩萨讲得很明白,十大愿王里就讲,众生无有穷尽我的忏悔无有穷尽。众生无有穷尽我的忏悔无有穷尽,你想想普贤王就有这么大的愿力而成佛道,最后忏悔而成佛道。十大愿王就是普贤王成道成佛的本钱,就有这个十大愿王而成就。普贤王呢不是说成佛以后、成就以后才发这个愿,而且是因为发了这个愿才成就的,所以忏悔是他修行主要的一部分,是他的特点。所以说我们要学普贤王菩萨要忏悔。8 p) H# W6 ?8 q( a, M. p

8 ?: s* \0 b. Z/ q    有的人认为不用忏悔,我可以凭修行啊或是等等的方式,我就可以了脱生死啊,就完事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覆藏,这个非常有害,这种说法呢害了不少人,而且呢产生了很多的弊病、失去了很多的机会。所以说我们应该提倡这个,反复地检查自己的过失,怎么检查呢?方式就是跟你以前说的一样,要一点点思维,每句话、每个念头,从早上起床一直思维到晚上,到你写的时候,而且每个念头都要写下来,有过失的写,没有过失的就不写了。反复地思维,有时候一下子思维不出来,没觉得有什么过失,你就想我自己是个凡夫,肯定有不对的地方,不可能起心动念没错的地方。就不断地想,想一会,哎,就能想出一个,再过一会儿又想出一个。当你想一想的时候,突然想出一个念头的时候,哎呀!犯了那么大个过失,当时惊讶地不得了,这才知道得它的妙处了。你只要思维它,生起了忏悔心以后,你给它记录下来,第二天呢你整个的行为都有所改变了。而且呢绝不会再顺着这条路走,它防非止恶的作用非常地好,而且这是一种不覆藏的行为。不覆藏的——暴露,是一种暴露,而且把它公布于众,放在佛前,如果有人能把你的过失念一遍,那你就心里头更干净了。这种方式过去我试验过,效果挺好,所以后来介绍过给大家,大家可能是写了一点,但是没有坚持下去,等到这个谁呢?这两个居士,正好赶得巧,这两个居士把这个问题又进行了实践,所以发现了这个好处特别大,大得他们俩非常惊讶。他说:“我现在呢非常的充实,我觉得我现在堂堂正正,这才觉得真正有点学到佛法了。”
+ M9 l/ l! ?. P$ _+ T. F
% G, }* N0 }: N6 u9 I5 j) u8 V    所以我们想修行,就作为个人来讲,都应该反观自己,应该不断的这么样忏悔、反观自己,它是非常得力的,是一种勇猛的智慧。所以说普贤王的勇猛智慧而成就了普贤王,我们应该向普贤王学,学什么呢?也应该是那样去不断的忏悔,来成就自己。要不我们有了很多的毛病不知道。说我能一想就能知道,你想、就你怎么想也不好使,你必须把它写下来再去想,这个效果特别好。
鲜花(32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忏悔业障

浅谈忏悔业障 6 `6 W& H/ F! [$ g

& V0 N( {  G: k  l- z* S作者:明一法师  
7 Z1 b* M* H$ b一、忏悔的意义 + J; ?" r' C6 E1 `; F6 U% ]( D4 v
  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佛法的修行,最初进入的时候,乃至任何一次修行活动的开始,首先都要忏悔业障。忏悔业障是一种很有效果而且是很有必要的修行方法。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粪球、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忏悔业障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四个,所以是修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 }- Z1 J7 a9 k5 V2 i( m7 c% D

" D" @4 s; k1 z- d' L' {  忏悔业障就是把自己的习气去掉,重新做人。打个比方来说,好比我们在不懂事的时候一直穿一件发臭很脏的衣服,现在父母师长教得我们懂事了,知道什么是臭什么是脏了,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很臭很脏的衣服不能丢掉只好把很臭很脏的衣服洗干净。从今以后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了,不再有很臭很脏的衣服了。3 t2 X9 N3 K7 t. z( o6 L  h1 ~

4 F2 j, n* J4 m4 m5 [7 @7 @8 U3 S: t  现实生活中的业障要比这个比喻来的复杂很多,我们常常说自己业障很重。我们先看看什么叫业?什么叫障?什么叫业障?这个东西搞清楚后,再搞清楚什么叫忏,什么叫悔,什么叫忏悔,把这六个问题解决了,这个法门我们就可以修了。祖师大德佛菩萨就是靠修这个法门得果的,我们也可以修。
3 k* I& N0 ?0 F% W  I$ c/ _9 Y, D: w$ }( F/ Q% `+ Z+ {
  二、什么是业障1 p9 I& q7 [, S6 L& C

5 e- ], a0 _7 L9 B  所谓的“业”就是造作,造作就是业,因此造作的范围就非常广大了。我们身体一举一动,身在造作叫身业;我们嘴巴一天到晚爱说话,这个说话是口业;心里面还有妄想,要有念头,常有烦恼,一天到晚它都不断,这个叫做意业。我们造业再多,归纳起来,总不外乎身、口、意三业这三大类的造作。这三大类一动,它就造作,造作里面有善、有恶、有无记。我们想一桩好事情,什么是好事情,利益众生的事情,这叫好事,这叫善业。我们想一个坏事情,什么叫坏事情呢?念念为自己,为自己就是恶业,就不是善业了,也许大家听到就很不高兴,为自己有什么不好呢?这个世间俗话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自己这是天经地义,应该的,佛为什么说这是恶业呢?因为那就是存在我执和法执,认为我是对的,我需要等等。 
8 `& l8 F" e; K& }' Y3 H6 v/ n: j3 l* ]; D
  现在了解一下什么是“障”。学佛的目标是要超越三界,是要成佛做祖、成菩萨。我们起心动念如果有我执就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有“我”这个障,障碍了超越三界,障碍了明心见性,障碍了成佛、成菩萨。为什么会障碍,我们大概都看过《金刚经》。《金刚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个我相就是着了相,念念都有我,你着我相,这就是我执。我执不破别说菩萨,阿罗汉果也得不到,佛法修学的成就,最低的果报阿罗汉,什么资格才证得阿罗汉呢?我执破了,法执破了,就证法身大士了,就明心见性证菩萨果位了,所以佛教给我们始终是破我执、法执破这二种执着而已。四摄六度都也是在教我们怎么破我执和法执。我们起心动念都想自己,这是天天在增长我执,这怎么能出得了三界,所以你想想看这是善,还是恶呢?当然是恶,为什么说念念为众生是善呢?大家要知道,人起心动念都想别人,想一切大众,那个我啊,慢慢就忘掉,我执就破了,所以这是破我执最巧妙的方法,叫你一天到晚起心动念不想自己,起心动念想众生,把这个心量打开,所以念念想众生想别人,这是善。念念想自己那就是恶!这个恶业感招的恶果就叫业障,也叫做烦恼障,这个起心动念都是烦恼。
  j0 _/ y6 z$ c6 w) ?
& Y5 z5 \. _; q5 |- [3 ^: _. d  还有一种障叫所知障,就是我们认识事物本质有困难,做不到全面、客观地去认识事物形成的障碍。
) m5 i! V  M: C: v5 C7 y( G( D! ]" T1 W# e" g: d: J& n4 X! O% r1 {' w
  三、什么叫忏悔
7 @3 \# M; q, J/ P6 B7 a/ L) g6 F$ y) d7 L3 v: V
  忏是忏摩的简称,是从印度梵语翻过来的。悔是中国字。忏摩的意思,跟中国这个悔改的意思很接近,所以翻经的法师用这二个字来翻忏摩,这叫做梵中合译。上面忏是梵语,下面悔是中国话,这是忏悔两个字面上的意思,那么它的真正意思呢?就是后不再造,知过必改这叫忏悔。忏悔就是儒家所讲的不二过,我的过失只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同样的过失不会有重覆,这个就叫忏悔。; T7 X, ?% X9 E, ~* w8 |
2 J+ h, T6 L) R
  四、业障是怎么集聚的 * \! q8 Z5 t7 B1 d+ B1 L8 `# R/ l

; h5 q& \5 K1 `% e5 w! h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7 w( R: ?  y" M' d
8 u+ e+ Y+ k# M  1. 由贪嗔痴来
% z  H8 W9 t6 [
- s: `4 p' u; E0 G) S, e  菩萨念及过去世在漫长的生死流转过程中,由于以贪嗔痴三毒之因,发动身口意三门遍造无量无数恶业,假设所造恶业有体可见、有相可睹,则广大的虚空也显得狭小,而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业障。这样的业障牵引行人入三恶趣受大痛苦,近则障碍得到人天善趣的果报,远则障碍成就声闻、独觉、菩萨、佛的解脱果。 6 S; G' k# Z6 x0 N9 {/ O3 j

- V$ Q( Z8 W" m7 Q+ z  2. 由无明来# l; t# D' y6 o6 c$ A% p

! v' z# R, M" ~  我等无始以来,是非不明,如愚狗逐块,自心外驰,当收敛身心反观自省每天的起心动念、身口意所作所为,这样才会忽然惊醒,低头认罪。至此方信地藏菩萨金言不虚,南阎浮众生业障深重,善根微薄,烦恼炽盛,心力狭劣,刚行小善,却又退心,起心动念无非都是罪业。无须远说无始劫中,仅仅如朝露电光的这短短数十寒暑之中,所造杀盗淫妄等十恶业,破别解脱戒,毁菩萨律仪,犯金刚三昧耶等遮罪、性罪,已是罪山岌岌、业海茫茫。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果报,如影随形。诚如经中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个无法更改的定律真理,我们只能接受,却无法投机取巧,更无法逃避。如此诸多恶业罪障一旦成熟,只能亲赴三恶趣中,品尝自己酿造的杯杯苦酒。8 a/ n  z  w' {5 Y

$ W. B, Y# {) X  3. 由烦恼来) X9 t9 V  ^! d  O

* d* z  g; b8 P0 j7 A( s2 P5 X/ J( o  有烦恼所以造诸恶业,由恶业为因,感受苦果。各种经论以种种譬喻呵责烦恼,烦恼是怨家,能断众生慧命故;是劫贼,劫取众生诸善法故;是瀑河,能漂众生入生死大苦海中故;是镣铐,能把众生系在生死牢狱故。六道络绎,三途不绝,恶业无穷,苦果不息,当知都是烦恼过患。烦恼虽有诸种,统而言之以三毒含尽。《华严经》说:贪嗔痴三业能令众生入三恶道中。纵生人中贫穷孤独,凶狠暴戾,愚钝无知。心识昏愦、意地暗昧、不了事理的愚痴烦恼。贡高我慢、目空一切、轻视他人的我慢烦恼。疑惑正法、不信三宝的犹豫烦恼。谤无因果、不信三世轮回的邪见烦恼。不知缘起性空、横加执著的常断邪见的实执烦恼。悭贪吝啬烦恼。不摄六根、胡乱攀缘的放逸烦恼。心行弊恶懈怠懒惰烦恼。粗犷强横难以调和、容易发怒凶狠惨毒烦恼。障碍戒定慧的烦恼,障碍修三十七菩提分的烦恼,障碍六波罗蜜的烦恼,障碍二种解脱的烦恼,障碍佛恒沙功德的一切烦恼。恼乱贤圣及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的烦恼。这么多烦恼,我们真是业障深重。所以说烦恼是我们很重要的业障来源之一。) Q$ M) l2 N" T6 S' P

" N0 W% N# y( V. H1 [  N' i  从前人给我们总结的来看,我们的业障主要由无名烦恼引发贪嗔痴而来。那么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十恶。我们凡夫的心总是在妄想当中打转,所以就有业障产生。贪、嗔、痴,这种种的妄想,是造成人生迷惑的根源,有迷惑就会产生错误的思想言行,因为思想言行的错误就会导致人生的种种苦痛。我们从无始以来都在“起惑、造业、感果”,业障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妄想虽然不实在,但它能够造业;业虽然不实在,但能感招三途的苦乐果报,使我们在三界当中虚生幻死,头出头没,无有了期。
( a" |) i8 h4 A+ }. k/ P. Z8 I" q& [; f0 \7 w4 t$ j
  我们的十恶业主要表现在身三(杀、盗、淫),口四(恶口、妄语、绮语、两舌),意三(贪、嗔、痴)。
; D1 S7 K* z$ c! m) }, m+ ]; u9 y0 e( x$ g9 j* I* ?4 ~: `% ?/ `
  上面说的十恶业,是我们常常因为无名烦恼制造意业,再由意识带动身和口造下无边无际的恶业。普贤菩萨说: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贪嗔痴是心里面在造,在造意业!在造恶业,贪嗔痴!发身口意,这一遍就是三业,身口意统统都在造业了,善业不谈了,单单讲做恶业,恶业有多少呢?无量无边!假如这个恶业要是有体积的话,好在这个阿赖耶识造的这个罪业没有体积,如果有体积,就算这个体积很小,像一粒微尘一样那么小,那无始劫这些微尘累积到今天,菩萨讲这个虚空都装不下了,你造的罪业有多少?我们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在造,造业从来不中断,一天二十四小时分秒都不间断,睡觉了还在作梦,还在造业不停!而且所造的业,我们想想恶业多、善业少,就是刚才讲的,起心动念总是想自己的多!想别人的少,多半都是损人利己,这是恶因,起过几个念头损己利人呢?我们起过几个这个念头,所以仔细去检点一下,去反省一下就发现,菩萨所讲的这个话千真万确,我们这个恶业太多太多了。所以可以这样说,意在不断地胡思乱想、口在不断地胡说八道、身在不断地胡作非为。胡思乱想的结果就落实到身上胡作非为和口上的胡说八道。  v7 T* C  l/ [5 X: y2 [, Z! X

9 d* U5 F2 {% s- E2 B0 T# Q# h% Z  五、忏悔是对治业障的最好办法- j  Z! a1 g+ K4 Q
1 u4 K$ W- S5 r! F! ]3 P! D+ W& x
  从佛菩萨和祖师形容的业障来看真是太可怕了,真是无边无际和大海一样,形成业障海。那我们是不是就没法活了。不是的!佛菩萨告诉我们用忏悔这个修行的方法来对付这个无边无际和大海一样多的业障。《三昧海经》中佛为父亲净饭王讲述了一个公案:在久远的过去,有四位比丘犯了重戒,心中感到很羞耻,心神恍惚,无根据无怙,于道中行走,忽然听到空中说:“你们虽然犯了戒不要认为就没救了。空王如来虽般涅槃,佛像还在,应该到佛塔中,观佛像眉间白毫。”比丘们听到此话,如将死而遇神医令服用灵丹,感激泪流。感慨地说:“佛像尚有如此威力,何况亲见佛的尊容呢?”尔时全身倒地如大山摧崩。他们就是现在已在四方成等正觉的四位佛陀:即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王佛。所谓“弥天大罪,挡不住一个忏字”确实此言不虚。6 Y0 r  J9 r; C* a( R* R$ ^* P
' r6 Y2 [9 M7 s# B
  祖师大德则告诉我们过去了的事情我们就不要去后悔,我们要无怨地面对现在现前的业障,怎么无怨去面对,那就是用善法去面对,就是忏悔!你看菩萨是怎么说的: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 E4 `/ d" h, p9 Z! R
% n/ t! r( R( R% Q1 z  此时的我们如即将被洪水淹没的人,忽然伸手抓住了救命的绳索,自然心中又惊又喜,牢牢抓住登上岸来,绝不会疏忽大意随波逐流。又如犯下死罪的囚犯,即将临刑,愁忧恐怖无法言喻,此时忽然听到特赦令,定会悲喜交集,感激国王再生之恩,誓当以死相报。同样现在我们被恶业烦恼的洪水冲漂,即将堕落三恶趣海底。地狱的一切刑具业已准备妥当,牛头马面日夜相伴不离,时时刻刻伺机下手,此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但忽然抓住忏悔的救命法门,听到无上大悲法王发出的特赦令,业海无边忏悔是岸,自然不胜感恩戴德,誓愿求哀忏悔。
& e' R9 _* @" Q4 n' N3 X  G$ k! I* W6 V' w- R& C4 X6 T% M- b
  佛在经中说他的弟子中有两种勇士:一者即善护身口意,严持诸律仪,戒珠洁净无瑕。二者,虽偶然失去正念,致使犯戒造恶,但马上追悔勇于发露忏悔,如法还净。犯错造恶虽然不好,但因造小恶业而生大恐怖,勇猛忏悔、洗心革面、改往修来的人如火中莲花,确实让人佩服。忏悔能培植很大的福报。 
. y4 V9 {0 E8 @$ [8 H) F: `
) S( }3 `( n; e  U; u2 O  《高僧传》中记载昙策大师严净道场,专修忏悔,见到七佛现身对他授记说:“汝罪已灭,于贤劫中成佛号普明如来。”南岳慧思禅师修“方等忏”,梦见四十九位印度圣僧叫他重新受戒,之后更加精进苦修,能彻见三生之事,刚一靠墙顿然开悟。智者大师在大苏山修“法华忏仪”,证得旋陀罗尼,辩才无碍,成就无量功德。还有古德精勤忏悔,相继感得地藏、文殊、弥勒现前安慰并授予清净的菩萨戒。所以我们受大小戒律之前都修忏悔,身心清净才能得到圆满戒体。
, i1 M: `! I7 r3 r& V- ]8 k2 t; ]! {" a: V/ P  B% h
  六、忏悔的方法 
# h6 h8 ^2 B8 w" u1 r' w( U
- E3 P. p; @5 z/ R  (一)事忏
4 F8 D* f4 a/ b; J( w2 m1 k# f
9 l% U7 N4 H5 V7 H5 Q  我们先来看看事忏
* ?# Z! n5 `- S% C* t5 L+ l  D! h8 B  ?
  事忏有作法忏和取相忏两种,作法忏就是按照规定的作法说罪悔罪。犯戒的人先向僧众陈说自己所犯的戒,然后经过一定的忏悔仪式,所犯的戒罪便可消除,犯戒者的内心也就重获清净,不再为犯戒而烦恼。这便是经作法忏而灭除了罪业。作法忏特别为持戒的人所注重。从戒律的规定来看,犯戒的戒罪也唯有经过如法的忏悔之后,才有可能灭除。作法忏虽能灭戒罪,但不能灭除烦恼性罪,烦恼性罪要靠取相忏来灭除。( h4 ~1 _! l( U0 Y, N8 i3 c

1 Z# |) }! @- d$ E! p& n
1 }, x% R) E/ D1 f; x- n7 S
  @8 T- G; S* ^2 ]) X
) d3 D1 c: q8 X% Y" ~  取相忏就是在佛菩萨像前,发露过去所造的恶业,然后自责于心,不计困劳的礼拜佛菩萨,以求见到瑞相。见到瑞相后,身心就会清净舒适,不再有烦恼,不再有罪恶感,于是,过去所造的恶业便消除了。《梵纲》菩萨戒四十八轻中第四十一条说:“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这便是取相忏。取相忏能灭烦恼性罪而不灭障碍中道观的无明,要灭无始的无明得靠无生忏。这是属于理忏,后面再说。* c) b5 P7 n, }  J( t
7 p4 }6 J# a/ Q% d/ }. r/ i

5 Y/ i" Y% @$ H5 D1 i, k9 C, Q0 J
, i) _% z" ~6 `! o. H6 z4 F% P4 T+ j- J) X7 ]7 E
  忏悔可以消除烦恼、洗净业障罪垢、铲除恶报、开发心性光明自性、现前禅定智能、获得清净律仪等,其力用无法一一言宣,只有自己切身实践,才能真正理会到。正因为忏悔的殊胜及有着其他法门无法代替的不共作用,故成为末法众生的赎死灵符,所以各宗祖师都造了各种不同的忏愿仪轨,如《药师忏》、《法华忏》、《方等忏》、《梁皇宝忏》、《贤劫千佛宝忏》、《慈悲三昧水忏》、《大悲忏》、《净土忏》、《地藏忏》、《宝王三昧忏》等,广行于世,普救众生,大家可择其相应者极力修持。其实我们早课的普佛也是一种忏悔,是请师父们帮我们来一起忏悔。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念文疏的时候有念:“……业造万端,非凭佛力,何能忏悔……”* T0 I4 ~" l6 p% j# ~
8 X- s" O4 W! w! Y
  佛在经中呵斥广严城的五百饿鬼说:“你们造恶业时,没有惭愧畏惧,现在恶果现前时,却羞于见人。” 确实很多凡夫都是如此,造恶业时胆大妄为,但让他发露出罪时,却又畏首畏尾,胆战心惊,生怕别人知道,以后名声不好,面子上过不去,这样前怕狼后怕虎,以各种邪分别念障碍忏悔的正念,一点勇气也拿不出来,如此正象已服用烈性毒药,命在旦夕,良医以方便令彼吐出,但他却咬紧牙关,不肯开口,这样纵然药师佛也无可奈何,只能是死路一条。如人堕在粪池之中,应该迅速求上岸,马上冲洗涤荡,如果在池中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沾染得越多,越难洗净,同样罪业不马上忏悔,它会如滚雪球般地日日增长。《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灭。”9 j% Z! U( I, W0 |3 u+ t( o7 Y

8 O0 p  x. P( T/ X5 z  y% W6 \  b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不是我们不发露,他人就毫无所知呢?当然不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我们造业时,一切有眼通的天人、声闻独觉及诸佛菩萨、师长道友们如同对面观火一般看得清清楚楚。神鬼们指着我们在骂,诸佛菩萨师长们为我们而痛心,但我们却还外现威仪。正如一个明智的人裸形于大庭广众之中,羞耻难堪、无地自容,又怎能心安理得、香睡饱饭呢?佛说若犯戒还自诩清净,这样犯妄语戒重增障碍,且有欺诳如来的过失。人若犯戒,则地行罗刹马上告诉空行罗刹,空行罗刹传到四大天王处,很快恶名遍及天上人间。不发露不忏悔,如人怀里钻进毒蛇,此人漫不经心,他人劝告速速抖出,他也不理不睬,最后中毒而亡,所以不想忏悔的人也是这样,只是自害而已。就算你现在伪装粉饰得很好,但死后到阎罗王那里时,一切生前造罪的情景如播放电影一样,这是你自编自导自演的恶剧,被你心识的录像机完全拍下,现在该轮到自己欣赏了,那时不管如何抵赖,阎罗王是不会客气的。所以现在应该不顾一切虚浮的面子名声,鼓足勇气,坦诚地在师长三宝本尊护法面前发露,求哀忏悔。《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以身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 8 D0 L$ `/ }' E& P9 R6 E

1 @. S5 J& _  V  Q" m6 }5 c  忏悔要具足五心四力$ k2 U$ x6 J0 ]# T7 [1 Q7 f4 y
; N0 O# S4 k6 q! R6 Y8 w
  1、五心* D) T! b" V( s

  m% K$ x5 ^  n7 e  我们现在知道了一些忏悔的方法,那么要如何才能精进勇猛地去忏悔?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在忏悔的时候要有五心四力。(1)惭愧心、(2)恐怖心,(3)厌离心,(4)发菩提心,(5)怨亲平等心。; G" G, z. h# ]0 Z; J
! V5 ^. S+ i7 S# ?8 q
  具此殊胜方便,然后观想十方诸佛菩萨,或仅观一佛一菩萨,否则悠悠缓缓,心浮气躁,身心散漫,罪业不消,一息不来,三途苦报亲身感受,求脱无期,无代受者,智者当扪心深思。( c8 \( ^6 z* Y4 [5 i) u# u9 S0 B4 t
' t9 r: J6 |  n( G3 v, h
  2、四力:5 p! d/ E% X/ }  _

8 T; Y6 [1 a3 N7 z3 J/ H  L  t  (1)根据止力。根据止力分外根据止力和内根据止力,外根据止力即如理观想诸佛菩萨,内根据止力指皈依和发心。& z8 {, t% E& W; A, r# G

3 V( X2 O" k: Z4 U  (2)破恶力:佛经中多处讲,内心对所犯过错,深自忏悔,决心悔改,具有消灭业障、转变身心的强大力量。
8 E7 O( c$ M6 t, B" X- W
: [) b6 C9 p0 X5 p  (3)恢复力:发誓今后决不再造罪业,严格遵守戒律,慎言谨行,奉行善业。/ o% b: L3 a; ^6 w6 i- R2 P
- K: k* z& s/ Z$ B
  (4)对治现行力:指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①受持读诵大乘般若波罗密多等契经(如《金刚经》),以及持诵有消罪力的真言密咒;②根据胜解空性,指趣入无我空性,安住本来清净的空性,根据空性,可灭除种种罪障,此即为理忏。如是观想可以消尽一切烦恼障及所知障,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③根据持诵百字等诸殊胜陀罗尼,如仪轨而持诵之;④根据形象,指对佛、菩萨具足信心,以虔敬心造立佛经佛像;⑤根据供养,指对佛像及佛塔作种种供养;⑥根据名号,指听闻受持念诵诸佛名号、诸大菩萨名号。此类修行能消罪灭障。初学者依靠四种对治力忏悔,便可将感生恶趣的重业转变,或令变成感受轻微苦,或使虽生恶趣但不领受恶趣诸苦,或者现身稍受头痛等即得清净。又使应长时受报的,变为短时受报或全不受报。消除罪业的程度要看修持之人力量大小,是否圆满具足四对治力,忏悔之力猛烈与否,时间相续是长久还是短促,等等差别无有一定。如果欲完全清净罪业,尽其所能具足四种对治力极为重要,并且注意防护不再作恶业。
# z4 G4 l  `/ `8 q1 \: c
3 k  z& f/ F6 i( X" o6 g% B) Q9 Q  以上五种前行发心方便加上四种对治力,忏悔上面所述三种障,则会出现各种验相,如见光见花、身心轻利敏捷、信心善心增上、烦恼淡薄等验相。还可以从梦中观察,如梦见洗沐、登雪山、见日月出现、穿白净衣服等。' t: F" Y* F- e2 A+ |& ]
  H& i9 e' ?2 q% ^  ^7 W+ I5 l( b
  (二)理忏 8 [" o# r$ W' V

, T* X: X0 m% b1 _1 A* E  理忏也就是无生忏就是观察恶业或罪业的由来,了知业性本空,只是凡夫的虚妄执着而已。追求恶业的由来,求之了不可得,无有生处。恶业既然是无生,也就没有恶业的存在,那又何用忏悔呢?
: Z1 G; }! X. W7 y$ y1 ?2 Y+ v8 P6 T
  因此,经由无生之理的体会,而自然达到忏悔的目标。这就是无生忏。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说:“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落,慧日能消除。是故应至心,勤忏六根罪。”这段偈表达的就是无生忏的道理。即以般若智能观察能产生诸罪的根源即此妄动之心,观彼从何而来,住于何处,最后去往何处。此心有何形状、颜色?大小如何?是在身内,还是在外境?如此遍寻此心如虚空不生不灭。即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9 s. Y3 \1 c! B' }

& {. P! g( n) z+ C0 y0 x9 p  四祖在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提到的。“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是名第一忏悔。”端坐念实相就是“无生忏”。用禅定的方法观实相,是最直截了当、最究竟的忏悔法门。实相是什么?实相无相,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妄想也好,业障也好,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虚妄不实的。归根结底,一切诸法都是缘起性空,了不可得。只要能够在一切诸法上,排除名言、分别,以正智去观察,直接领悟真如的境界,那就是实相。真如是什么呢?真如就是一切诸法的本来面目。“真者不虚,如者不变。”一切诸法的实相本来如此,不可改变,不可改变的就是实相,能改变的就是名言、分别,名言、分别的背后就是诸法实相。能够观察诸法的实相,本身就是最好的忏悔,所以说是“第一忏悔”。实际上忏悔没有第一,也没有第二。所谓“第一”,是说这是最究竟、最根本的忏悔。所以不管是念佛、持咒、观想、数息参话头乃之到现实生活中的一行三昧,也就是进入了禅定观空状态,那就是最高明的忏悔方法。比如三祖僧璨在见二祖的时候得了很严重的风疾(类似现在的麻疯病)。他请求二祖帮他忏悔,把病治好。二祖就问他:“将病来”。把你的病拿过来,最后三祖观到空性回答:“觅病了不可得”。观到了真空,实现了彻底的忏悔。
  `4 H9 q" f6 S3 [
; M4 K0 F( n0 [7 M0 f) W  初学者事理交替不能偏废,上根则理事圆融,事忏不碍观空,理忏也不妨礼佛诵经念咒经行等。但是理忏需要真正的观空,我们现在的凡夫业障比较大,不能光依赖理忏。事忏也是很重要的手段。: R" D' |# v! z/ O8 Z# O
( s! P% l- A" W: f4 V) s6 U/ v2 ?
  我们看了很多佛菩萨和祖师大德教我们的方法。有事的,有理的。事的——直接按照他们给我们编制的仪规去做;理上的就是让我们勤修禅定观空,从而达到忏悔的目的。) r- U# l; s0 Z' O6 O

$ O- Y* \  J( a. x4 }1 E* T5 Q- d4 h  七、忏悔中的障碍 
! s% I0 x% }& ?! N* D
' u- P- h5 B! e9 b; _$ D7 C3 U0 `  我们忏悔的时候有很多的障碍,比如碍于面子就是最大的一个。对忏悔的力量半信半疑,想忏悔的时候又突然发生急迫的事情等等。它是因为当一个人发心要修行,了脱生死的时候,累生累劫的冤亲债主,唯恐以后要不到债,或者是有的对我们有贪爱、有执着,希望生生世世都能看见我们,这些人他们也会在当我们想解脱时来障碍我们。冤亲债主的障碍大,亲属贪爱的障碍小,所以当我们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常常在佛菩萨面前忏悔,忏悔往昔的无量罪业,并且将一切修行所得的福德、功德,回向所有冤亲债主。希望他们都能够和我们一样,得到见性和解脱。! W" v: E; J5 c* q# M
! M. J0 P- C' u: K5 P
  八、功德及回向
; f0 M/ b/ y$ r1 G, _$ _: z# U
  经中云:“然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忏悔业障能使我们顺利完成修行的事业,减少修行路上的坎坷,最终成佛做祖。忏悔业障有这么多的好处,有这么多的功德和福报。那么我们不但要自己努力去忏悔,同时劝请和帮助他人忏悔。并且要把这些功德和福报回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及一切有情。发勇猛心,深信因果,相信种善因,必结善果,种恶因,必有恶果。只有相信因果的人,才可能放弃世间的享乐,而付出无比的毅力,断一切恶业,刻苦的去修行。所以在求明心见性之前,一定要忏悔业障,深信因果,勇猛精进地忏悔自己的业障。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8-1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闃垮讥闄浣涳紒

璇村緱闈炲父璇︾粏锛岃嚧鐞嗚嚦娣憋紝闈炲父鎰熻阿锛屾敹涓嬶紒
+ D3 W# I" l& q- ?6 f
( r& o( o  A) l( w) x涓婃浣涘鐝紝ID 鍏勫ソ鍍忛棶杩囪繖涓棶棰橈紝鎷呭績蹇忔倲鏃朵細涓嶄細鍦ㄥ績閲岄噸澶嶆浘缁忕姱杩囩殑閿欒锛屽弽鍊掑姞娣辨伓涓氱殑鐥曡抗銆
6 f. D7 M$ H6 L5 R/ q7 @
; |: U1 k& R$ W) G% |9 J0 i鎴戜釜浜轰篃鎰熻鍒帮紝蹇忔倲鐪熷緱闈炲父闈炲父閲嶈锛屾垜浠棤濮嬪姭浠ユ潵锛岄犱簡澶氬皯鎭朵笟鍟婏紝涓嶅繌鎮斿摢琛屽憿銆 杩欎篃鏄秷闄ゆ伓涓氬湪蹇冮噷鐨勫奖鍝嶇殑涓涓緢濂界殑鏂规硶锛屽緢绠$敤銆
; g8 ]7 U8 J4 Q
! P' r6 V+ z- U) B+ P5 T浣滀负姣忔棩蹇呭仛鍔熻锛岀湡璇氬幓蹇忔倲锛屽摢鎬曟病褰撻偅涓汉鐨勯潰锛屼絾璇寸粰璇镐經鑿╄惃锛岄樋寮ラ檧浣涳紝鎴栨梺杈圭涓夎咃紝 寰堟湁鏁堟灉锛屽績鎯呬細寰堥噴鎬锛岃屼笖鐪熺殑涓嬫寰堟敞鎰忥紝涓嶄細鍐嶇姱銆備絾瑕佸蹇忔倲鍑犳锛屽繌鎮旂殑蹇冨康鍔犲己銆& \5 r, T2 u; \& ]. ^& A
: U5 O% ~1 \: ?% d! i; x4 v
. L& Q1 s5 E/ j% W* c
闃垮讥闄浣, 椤剁ぜ濡欑ゥ鑰佹硶甯堬紒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8-11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鎵浠ユ垜浠兂淇锛屽氨浣滀负涓汉鏉ヨ锛岄兘搴旇鍙嶈鑷繁锛屽簲璇ヤ笉鏂殑杩欎箞鏍峰繌鎮斻佸弽瑙傝嚜宸憋紝瀹冩槸闈炲父寰楀姏鐨勶紝鏄竴绉嶅媷鐚涚殑鏅烘収銆9 S7 z5 t6 ?. `- @' |
----------涓汉鐞嗚В锛岀‘瀹炲姝わ紝涓嶅繌鎮斾笉鑳芥繁鍒昏璇嗚嚜宸辩殑閿欒锛屼笉鑳藉姞寮哄悗涓嶅啀閫犵殑鍔涢噺锛屾墍浠ヨ閲嶈蹇忔倲娉曢棬銆傜壒鍒槸瀵逛簬淇浣涙硶鐨勬棭鏈燂紝鎴栬呰淇鍚庣儲鎭间粛鐒惰繕寰堥噸鐨勬椂鍊欙紝涓嶆柇娣卞埢蹇忔倲瀵逛簬淇鐨勪綔鐢ㄤ笉瀹瑰拷瑙嗐9 D- G2 ?$ L1 x4 s' g
+ z9 R5 y1 u9 S. |
7 h4 r8 L7 ^9 `. t* E& }
鏈夌殑璇村憿锛屾垜鍙互涓嶇敤蹇忔倲浜嗭紝璇存垜杩欎笉鐢ㄥ繌鎮旓紝鑰屼笖鑰佸繌鎮斿憿锛岃繖涓蹇甸兘璇翠竴鍙ワ紝澶氳涓鍙ュ張閲嶅浜嗚繃鍘荤殑涓氬姏锛岃屼笖鍙堢涓嬩簡鏂扮殑涓氬姏锛岀涓嬬瀛愯瘑閲屽幓浜嗐, u3 M, `$ F9 G& ~6 t% p! M
---------涓汉鐞嗚В锛岃繖鏄淇宸茬粡寮濮嬪緱鍔涚殑浜鸿岃█鐨勶紝鍥犱负杩欐椂鐑︽伡宸茬粡姣旇緝杞讳簡锛岃嚜宸辫瀵熴佸娌昏嚜宸辩殑閿欒銆佺儲鎭肩殑鍔涢噺鍜屾晱鎰熷害閮借緝濂戒簡锛岃繖鏃剁姱浜嗚繃閿欑珛鍒昏瀵燂紝蹇冨康涓珛鍒诲繌鎮斿苟浼忎綇涔冭嚦鐏帀鐑︽伡濡勫康锛岃瑙夊害楂樹簡锛岃櫧浠嶉渶蹇忔倲浣嗕篃灏辩湡鐨勪笉蹇呭啀涓轰簡鏇剧粡鐘繃鐨勬煇涓涓繃閿欒屽弽澶嶅湴鏈夌浉鍦板繌鎮斾簡锛屼篃灏辨槸蹇佃捣鍗宠锛岃宸插嵆鐏紝鍑蹇电浉缁э紝涓嶉棿涓嶆柇銆傝繖搴旇鏄悜涓婁竴鐫銆' |2 {/ ?2 O8 I
) m: v9 [% o5 o% o; U
椤剁ぜ濡欑ゥ娉曞笀锛
- p* q& m: {. V/ D" p- H0 z* G' l. r$ h; p7 o, j6 p+ L

0 [% B' n7 N0 ^, z# |$ ]+ k. d. f: F, y8 U+ E: |
  ?, C. J9 E* Y9 A1 ?8 a4 \" ?
鎽樺綍銆婅埇鑻ュ缂橀泦銆嬮儴鍒嗗唴瀹癸細5 d: ?8 I0 ^2 E, [: w
1 \* _6 p- [4 _( K
鈼庢墍浠ヤ竴蹇冪О蹇靛氨鏄康瀹炵浉锛岃涓嶇劧瀹冩庝箞鑳界伃缃紵鎴戜滑蹇典經锛屽康浣涚殑浜哄氨鏄ぇ鎱堝ぇ鎮诧紝涓轰粈涔堬紵瑕佽嚜宸卞線鐢熸瀬涔愪笘鐣岃闃垮讥闄浣涖傚線鐢熸瀬涔愪笘鐣屽共浠涔堬紵瑙侀樋寮ラ檧浣涳紝涓虹殑鏄粈涔堬紵涓虹殑鏄槑蹇冭鎬э紝涓虹殑鏄緱鏃犱笂鑿╂彁銆傚緱鏃犱笂鑿╂彁涔嬪悗锛屼负浠涔堬紵涓轰簡骞垮害浼楃敓銆傛垜鑷繁鏈夋櫤鎱с佹湁鑳藉姏锛屽儚浣涜彥钀ㄤ竴鏍凤紝搴斾互浠涔堣韩寰楀害锛屾垜浠氨鑳界幇浠涔堣韩锛岃繖搴︿紬鐢熸墠鐪熺殑鍙嚜鍦ㄣ傛墍浠ユ病鏈夎闃垮讥闄浣涗箣鍓嶏紝鎴戜滑鎯冲害浼楃敓锛屽績鏈変綑鑰屽姏涓嶈冻锛岀旱鐒跺彂鎭冲垏鐨勬効鏈涳紝鏅烘収銆佽兘鍔涘仛涓嶅埌涔熸槸鏋夌劧銆備慨瀛﹀叾瀹冩硶闂ㄨ鍍忎經鑿╄惃涓鏍凤紝鑳藉鑷湪鐜拌韩璋堜綍瀹规槗锛佸嵆浣块亣鍒扮湡鍠勭煡璇嗭紝濡傛硶淇锛岀粡涓婅窡鎴戜滑璁诧紝瑕佹兂璇佸緱娉曡韩澶у+鐨勫湴浣嶏紝鑷冲皯杩樿淇袱涓樋鍍х鍔紝鎵嶆湁杩欎釜鏈簨銆備袱涓樋鍍х鍔槸澶╂枃鏁板瓧锛屾垜浠寰楁椂闂村お闀夸簡锛岃繕鏄康浣涘線鐢熷噣鍦熷ソ銆傛湁涓浜涗汉璇达紝蹇典經鍔熷か涓嶅緱鍔涳紝涓轰粈涔堜笉寰楀姏锛熸病鏈夋厛鎮插績锛屾墍浠ヤ綘鍔熷か涓嶅緱鍔涳紝浣犺鏄湁澶ф厛鎮插績锛屼綘鐨勫姛澶繀瀹氬緱鍔涳紝鍐冲畾涓嶄細閫杞紝鍐冲畾涓嶄細鐤插帉銆傛病鏈夋厛鎮插績锛屽康鍑犲彞浣涘彿灏辩疮浜嗭紝灏辫浼戞伅浜嗭紝閮芥槸娌℃湁鎱堟偛蹇冦傗滅粡浣撲负鐢熷疄鐩革紝淇畻涓虹涓鍒囩浉銆佷慨涓鍒囧杽鈥濓紝杩欐槸淇鐨勭翰棰嗐傘傘傘傘傘* G! @5 A; P, v0 m8 P6 j# g1 e
9 S) F4 P  I; M
9 S7 ^, {/ `& f) x0 d3 E
鈼庛婂讥闄瑕佽В銆嬩腑鐜版垚鐨勪袱鍙ワ紝姝eソ浣滀竴鍓鑱旓細鈥滀粠浜嬫寔杈剧悊鎸佲濓紝鈥滃嵆鍑″績鎴愪經蹇冣濄傝繖涓ゅ彞璇濆彲浠ユ鎷噣鍦熷畻鐨勬畩鑳滃ゥ濡欍備簨鎸佸氨鏄笉璁烘槸璋侊紝鑰佽佸疄瀹炲湴蹇碘滈偅璋熼樋寮ラ檧浣涒濄佲滈偅璋熼樋寮ラ檧浣涒濓紝灏辨槸浜嬫寔銆備簨涓婁綘鏄繖涔堟寔浜嗭紝鐞嗘寔鍛紵椤昏濂戜簬瀹炵浉锛屼綇浜庤埇鑻ワ紝蹇佃屾棤蹇碉紝鏃犲康鑰屽康锛屼粠瀹逛腑閬擄紝杩欏彨鐞嗘寔銆傛墍浠ュ洓绉嶅康浣涳紝鎸佸悕蹇典經銆佽鍍忓康浣涖佽鎯冲康浣涖佸疄鐩稿康浣涳紝瀹炵浉鐨勫姛寰锋渶楂橈紝鍑″か灏辫寰楁棤浠庝笅鎵嬨備絾鏄笉鐭ラ亾锛岃繖涓ゥ濡欏湪浣犳寔鍚嶅康浣涗腑锛屽鏋滆佽佸疄瀹烇紝缁电坏瀵嗗瘑锛屾竻娓呭噣鍑锛屼笉鐭ヤ笉瑙夛紝涓嶇煡涓嶈锛屼綘涔熷氨杈惧埌浜嗗疄鐩稿康浣涖傛渶涓嶅彲鎬濊灏卞湪杩欎釜鍦版柟锛屾墍浠ョО涓虹┒绔熺殑鏂逛究锛屾墍浠ヨ蹇典經鏃跺氨鏄垚浣涙椂銆傚洜涓轰綘灏辨槸娓呮竻鍑鍑鐨勶紝鍒殑閮芥斁涓嬩簡锛岃嫢鑳藉噣蹇电浉缁э紝鑳芥墍涓ゅ繕灏辨槸鐞嗘寔銆傜悊蹇靛氨鏄康瀹炵浉锛屼篃鍗虫槸瀹炵浉蹇典經銆傚疄鐩哥殑鍔熷痉涓嶅彲鎬濊锛屼互蹇忕姜鏉ヨ鍚э細鈥滀紬缃闇滈湶锛屾収鏃ヨ兘娑堥櫎銆傝嫢娆插繌缃咃紝绔潗蹇靛疄鐩搞傗濄璇存槑瀹炵浉鑳芥秷浼楃姜銆傘婅缁忋嬭锛屽康涓鍙ラ樋寮ラ檧浣涳紝鑳芥秷鍏崄浜垮姭鐢熸閲嶇姜銆傚ぇ瀹舵兂鎯崇湅锛屽叓鍗佷嚎鍔槸澶氶暱鐨勬椂闂达紝鐢熸涔嬬姜鏄綍绛夌殑閲嶇姜锛屻婅缁忋嬫寚绀猴紝涓鍙ラ樋寮ラ檧浣涘彲浠ユ秷闄ゃ傝繖鏄敱浜庡康浣涙殫鍚堥亾濡欙紝鏆楀悎瀹炵浉锛屾墍浠ュ姛寰蜂笉鍙濊銆# g: d2 n5 a0 U0 U: w

% N7 w* j6 L$ X- w
, g1 O; \8 \" w0 U$ @6 u鈼庝慨琛屼汉甯哥姱杞绘晫涔嬬梾锛屽父浠ヤ负鑷繁涓鐢ㄥ姛渚胯兘鍏嬪埗鐑︽伡锛屼竴鍒囧お骞筹紝杩欏疄鏄笉绗﹀悎瀹為檯鐨勪富瑙傛効鏈涖傚簲鐭ヨ椽鍡旂棿涓夋瘨锛屽鍔互鏉ワ紝鏌撳叆鎴戜滑鐨勫績鐢帮紝濡傛补鍏ラ潰銆傚湪鍜岄潰鏃舵幒鍏ヤ竴浜涙补鏄瀬鍏跺鏄撶殑锛屼絾鎺哄叆涔嬪悗锛屾兂鍐嶄粠闈腑鍙栧嚭杩欎簺娌癸紝閭e氨闅惧涓婇潚澶╀簡銆傛墍浠ョ粡鍏镐腑璇达紝涓栧皧鐨勫父闅忓紵瀛愪腑锛岃澶氬凡璇侀樋缃楁眽锛屼絾涓夋瘨鎵娈嬬暀鐨勪範姘旓紝浠嶄繚鐣欎笉鏂紝鍙湁濡傛潵鎵嶈兘鏂畫涔犮傜洊鈥滀箙鍙嶄箣鍦帮紝闈炰竴鎴樻墍鑳芥垚鍔熲濓紝鏁呴鍏堝姖鎮紝涓嶅彲涓уけ淇″績銆傜姱閿欒锛屾庝箞鍔烇紵閭e緢鑷劧锛岄偅灏辨槸蹇忔倲銆傚啀鐘庝箞鍔烇紵閭e氨鍐嶅繌鎮斻備竴鍒囩姜浠庡繌鎮旂伃锛屾晠鏅搐澶у+鍗佸ぇ鎰跨帇涓簯锛氣滄垜姝ゅ繌鎮旓紝鏃犳湁绌峰敖銆傗濄鏅搐鑿╄惃灏氫笖灏芥湭鏉ラ檯锛屽繌鎮斾笉浼戯紝鎴戜滑鍑″か鐒夎兘鍥犱负蹇忔倲鏁扮櫨娆★紝鍝繃鍑犲崄娆★紝浣嗚劸姘斾笉鏀癸紝鎰ц濡傛潵锛屼究鍗婇旇屽簾鍛紵% K. ?) ^' X5 T7 n) p& h9 ^/ `
% n/ |; f7 c# {2 `
鈼庝竴鍒囩姜浠庡繌鎮旂伃锛屼竴鍒囩浠庢伃鏁敓銆8 o. ]- ]% ?! f
  C3 i( e: f! l9 J" R- _% _
鈼庤繃鍘诲鐢熺洿鍒颁粖涓栨墍閫犱笅鐨勭姜鎭讹紝鍙仛瀹挎伓锛屼竴鑸汉鑲畾鏄湁锛屽線寰涓嶈嚜鐭ャ傗︹︾姜鍙湁浠庡繌鎮旂伃锛屼綘涓嶈兘澶熶互浣犲仛濂戒簨鏉ヨ祹缃紝鍋氬ソ浜嬪緱绂忔姤锛屽仛鍧忎簨鏄伓鎶ワ紝浣犺娑堣繖涓姤锛屼綘鍙湁闈犲繌鎮旓紝鎵胯鑷繁鐨勭姜鎭讹紝铏斾慨蹇忔硶锛岀棝蹇冩倲鏀癸紝瑾撲笉鍐嶇姱锛屽閬撹鍠勶紝鎸佺粡鎸佹垝锛屽彂鎰挎眰鐢熸瀬涔愪笘鐣岋紝杩欎汉鍦ㄥ鍛界粓浜嗕箣鍚庯紝涓嶄細鍐嶅爼涓夋伓閬擄紝绔嬪嵆鐢熷埌鏋佷箰鍥藉湡銆傛寜浠栫敓鍓嶇殑缃伓鍘熸湰搴旇鍏ヤ笁鎭堕亾锛屼絾浠ュ讥闄澶ф効鍔犺锛岀洿鎺ュ線鐢熸瀬涔愩傛棦鐢熸瀬涔愶紝灏辨案涓嶅啀鍏ヤ笁鎭堕亾锛岃繖灏辨槸涓涔樻効娴风殑鏃犺竟鍔熷痉銆
- @! z/ F7 ^- f: P* x2 x2 h+ `& G0 w# h( z8 Y
鈼庝織浜戯細鈥滀笉鍙楅瓟锛屼笉鎴愪經銆傗濄鍏堝笀澶忚佹湁璇楁洶锛氣滅梾涔呮柟鐭ヨ韩鏄嫤锛岄瓟澶氬弽浣块亾蹇冨潥銆傗濄杩欎袱鍙ュ浜庢偍寰堝悎閫傘傚湪鐥呯棝涓紝鍦ㄧ儲鎭间腑锛岃兘蹇佃繖涓鍙ヤ經鍙凤紝鍔熷痉鏇村ぇ锛屽洜涓衡滈毦鑳解濓紝鎵浠モ滃彲璐碘濄傜儲鎭间箖澶氱敓涔犳皵锛屽娌瑰叆闈紝涓嶈兘鏈熸湜蹇忔倲鍑犳锛屼究鑳芥案鏂紝鍙湁涓嶆柇鍦板繌鎮旓紝涓嶆柇鍦版敼姝c傚彂浜嗚劸姘旓紝椹笂鐭ラ亾涓嶅锛屼究鍒颁經鍓嶅繌鎮旓紝杩欏氨鏄繘姝ャ傝劸姘斿彂寰楀皬浜嗕竴鐐癸紝鐭簡涓鐐癸紝閮芥槸寰堝ぇ鐨勮繘姝ャ傜儲鎭煎緢澶氾紝涓鏍峰線鐢燂紝鏁呬簯鈥滃甫涓氬線鐢熲濇垨鈥滃甫鎯戝線鐢熲濓紝杩欎究鏄樋寮ラ檧浣涙瀬澶х殑鎱堟偛锛屼篃鏄噣鍦熸硶闂ㄦ棤姣旂殑娈婅儨銆傛偍鑳介椈鑳戒俊锛岃兘淇娉曪紝瀹炴槸鏈澶х殑骞哥锛屻婃棤閲忓缁忋嬭杩欏氨鏄經鐨勭涓寮熷瓙銆備笘闂翠竴鍒囷紝鍙槸浜涜偉鐨傛场锛屽崈涓囦笉瑕佽杩欎簺鍋囪薄鑰借浜嗘偍鐨勬牴鏈ぇ浜嬨% N1 R# a# v/ V3 Q: T
5 p; U" n7 {6 F$ ?: J' M; R5 o$ m
鈼庡繌鎮旓紝鏈夌悊蹇忎笌浜嬪繌銆傜悊蹇忚咃紝濡傗滅姜浠庡績璧峰皢蹇冨繌锛屽績鑻ヤ骸鏃剁姜浜︾┖鈥濓紝鏄皳蹇冪┖鍒欑姜娑堜篃銆傛槸浠モ滆嫢娆插繌缃咃紝绔潗蹇靛疄鐩糕濓紝鑻ヨ兘蹇冨瀹炵浉鍒欒缃嚜鐒舵秷闄わ紝浣嗘娉曚笉鏄嚒澶箣浜烘墍鏄撳仛鍒般傗︹︿絾鏇撮噸瑕佽咃紝銆婅缁忋嬭锛氣滃康浣涗竴澹帮紝鑳芥秷鍏崄浜垮姭鐢熸閲嶇姜銆傗濄鍔濇偍涓蹇冩寔鍚嶏紝鏄嵆鏃犱笂娈婅儨涔嬪繌鎮斻7 H" `( _  Q$ Q8 A7 C& w

* c9 b" l# A9 O+ x鈼庢垜浠墍閫犵殑涓鍒囨伓涓氾紝鏄粠濡勬兂鐢熺殑锛屽畠娌℃湁鐪熷疄鐨勬牴锛屾墍璋撯滃鎯斥濆氨鏄櫄濡勩傝屽康浣涚殑鍔熷痉锛屾槸浠庣湡蹇冭岃捣锛屼粠濡欐槑鐪熷績璧锋潵鐨勩傜湡蹇冨氨鏄お闃筹紝濡勫績灏卞榛戞殫锛屼笉绠¢粦鏆楁寔缁灏戝勾锛屽摢鎬曟槸涓婂崈骞达紝鍙鍏夋槑涓鐜帮紝榛戞殫灏辨秷浜嗐傛墍浠ュ康浣涘氨鏄敤鐪熷績鍘荤牬濡勫績锛岃繖鏄緢鐩存帴鐨勩
# ]. V( O" A3 b* L4 l) i/ ~2 w
- h( v. _# b! q) A; ^3 R$ f鈼庢垜浠浣涳紝鈥滃繊鈥濅笉鏄棤鐢紝鑰屾槸澶ф湁鐢紝鏄ぇ瀹変箰娉曢棬锛2 Y* ^* L: y% s+ J: a6 R
. T, s8 c3 O" F" \% w
鈼庤嚦浜庝慨鍑鐨勪汉锛屼复缁堜竴蹇碉紝濡傛灉鏄棓鎭紝閭e氨鍐冲畾涓嶈兘寰鐢燂紝浠ュ墠淇寔鐨勫姛寰凤紝浠ュ強姹傜敓鏋佷箰鐨勬効鏈涳紝姝ゆ椂閮藉け鏁堜簡锛岃繖鍗崇儳灏藉姛寰锋灄涔嬫剰銆傛墍浠ユ垜浠繀椤诲繊杈辨姢鍡斿績锛屽鑳藉繊杈卞垯鍡斿績娓愭笎鍦拌嚜鐒朵笉璧蜂簡銆傘婅缁忋嬭鈥滃康浣涗竴澹帮紝鑳芥秷鍏崄浜垮姭鐢熸閲嶇姜鈥濓紝鍔濇偍涓蹇冩寔鍚嶏紝鏄嵆鏃犱笂娈婅儨涔嬪繌鎮斻傛墍浠ワ紝鍦ㄦ亽淇繌鎮斻佷慨琛屽繊杈卞杽鎶ゅ繁蹇佃繖涓ゆ柟闈㈢殑鏃犱笂姝﹀櫒锛屼究鏄竴鍙ヤ經鍙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4 02:21 , Processed in 0.14622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