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11|回复: 10

可许则许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13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学佛感应的浅释-可许则许* h% ~3 p. z; n/ y3 u2 T5 e
" h% u2 r! }' e4 R, w
陈海量居士著
, ~, \( s4 ~2 [7 p9 S4 a4 W1 f6 B; H6 {; D. k4 |- \* v
  我在香港自修时,仍是免不了常有信众问佛,问法,问感应等事;他们问:“我信佛已多年了,常供养三宝,亦常参加各处法会,而且常劝人行善;怎么我老是身体不好?家境也未好转,儿女求学,求事都是不发达?这真是难免令我退道心!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感应呢?有了感应才好交代家人啊!否则他们问我信佛,佛为何不保佑?我没有具体的事实感应可回答呀!” ( Y; ^, N  F% H9 ?4 K  ~* I

3 t- N9 h$ r" e/ r6 g: ?$ Z7 {+ Z  唉!这许多疑问,实令我答不胜答,即使解说明白亦难令其接受。因为一般人信佛,都只求随心所欲,即刻就要满意;待到明日,那就不灵啦!因此,乃忆起在大陆时曾读过:陈海量大居士所写的《可许则许》小册子,足以解答上述所问。于是虽处在兵荒马乱之年,我仍不惜尽一己之棉力,耗费很多时间,精神,从万难中请购了不下千余册,与疑难人结缘,化愚为智,令正信学佛。
5 t% e/ Q7 k1 g1 X. G( F
8 _/ o. e/ Q* T" k2 U% O  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有逆度的,有显度的,也有隐度的。求病得痊,或所求遂意的,那是顺度;求寿反夭,或所求不遂的,那是逆度。感得佛菩萨为你现身的,是显度;因祈祷而感得人事凑合,机缘相助的,是隐度。) x# H% n# l; u) f1 b& f) J, o
1 p0 R# |5 d4 Z
  周梅泉居士说:“佛菩萨是慈悲无量的,他们有很多的方便法门;遇到人力所绝对不能挽回的事情,就以不可思议的神力加以救度。若是世间常理还可以办得到的,就在冥冥中使其机缘宛转凑合而加以救度。又何必件件事情都显现不思议的方式,使世俗的人们惊怪,才算是灵感的征验呢?”
. |3 g& ?% g3 O! l4 l
8 a' o7 ]" R3 H
. E: i3 k9 E6 g' k4 x: c  ·前言3 R* f5 |; [1 a$ j, t5 m
  ·序: {6 w, d* E8 A/ [6 F4 r
  ·缘起1 V! J; j6 Y- X- e
  ·三义略释
2 H( G( f2 W7 s) i" V  ·事实引证
, O  A1 u# v" Y   [遭劫未必是祸]# ~2 h0 o. C- c$ J; w6 [
   [丧子未必是凶]2 g* }; i: K/ D
   [病痊未必可喜]
7 j  F* q! L9 G$ H: m! E   [延寿未必可贺]
* h9 ?' E3 m/ R) e+ Z* o   [得财未必是福]& ]" B' [# C4 k+ A2 e/ `
   [家难未必不幸]
! v( |" B" H! a; W9 w2 T" s   [谋事得成未必可庆]% M8 [- w8 I9 q, j* D2 E& L6 T& K8 ]
   [谋事不成未必可悲]2 |( K  N+ E. }) C, U* w
  ·业报释疑
+ ]5 l' C* \. Q" g" o8 x2 B  ·感应释疑1 I& Z  Q& T, {2 v; `; W* s7 j
  ·附:代跋1 z6 j0 J( ^0 ]7 K! I
   致李怀耕居士书一1 @9 t0 C9 `. F8 o* ]2 K
   致李怀耕居士书二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i7 ~2 c- f7 o5 f- _4 `* j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7 E/ Z- W' K  {+ B
; L5 d; _6 A  }1 t7 ~
  我在香港自修时,仍是免不了常有信众问佛,问法,问感应等事;他们问:‘我信佛已多年了,常供养三宝,亦常参加各处法会,而且常劝人行善;怎么我老是身体不好?家境也未好转,儿女求学,求事都是不发达?这真是难免令我退道心!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感应呢?有了感应才好交代家人啊!否则他们问我信佛,佛为何不保佑?我没有具体的事实感应可回答呀!’3 |* Q* Z! L/ o+ d
: I9 W6 c5 f/ c7 J4 l  Z$ x  S" t
  唉!这许多疑问,实令我答不胜答,即使解说明白亦难令其接受。因为一般人信佛,都只求随心所欲,即刻就要满意;待到明日,那就不灵啦!因此,乃忆起在大陆时曾读过:陈海量大居士所写的《可许则许》小册子,足以解答上述所问。于是虽处在兵荒马乱之年,我仍不惜尽一己之棉力,耗费很多时间,精神,从万难中请购了不下千余册,与疑难人结缘,化愚为智,令正信学佛。
' H0 C$ \# C" B7 {
4 Y) J8 ^% l7 a9 h" I- \# m+ @  今者在台湾已很难见到这本大众化,契时契机的《可许则许》;故早已屡思将此小册子特别改版重印大字,大量赠送,以解众疑。若有疑未解,实是信佛、学佛之一大障碍啊!
2 j8 F6 N7 D8 V) X5 x/ d8 g; M/ Z  f# m
  恰好五十年前了,我尚未读《可许则许》,就已先读过陈海量大居士的《知己知彼》一书,而后不久又读到其《建设佛化家庭》一书;欣喜之余,对此位大居士普济法施,利益众生,启发正见之悲智,赞佩不已。
- o: M1 w: _9 v1 ?$ Y. t% z$ a! p; V- q. k1 s# b" }8 ?7 `
  此时转瞬之间,忽尔又过五十载;欣逢旧书再阅,对该老居士更是敬佩有加,他的智慧真是如‘海’,慈悲心‘量’实同大地呢?4 V& z3 v: d: V

; U/ ~3 X4 I  R8 X" w9 j6 K  @! _* o  是的,在此恶浊时代弘扬佛法,还是以佛化家庭著手,不失为度生之一大基础、方便。所以我冀望能为他老将上述三种著述广为流通,作人世长夜之灯塔,慈航普渡之舟楫;以慰在西之灵,高升莲品也。同时祈请有缘读者,生前正见学佛,没后同归莲邦,同证无生法忍,同于十方世界解众生疑,乃至同圆种智也。2 a* O8 E+ P; m. _% G* s

% {% o$ z! y% u% o# A. x西元一九九六年 民国八十五年二月十九日
& |' I' L" P7 T5 u' V0 l! p念佛僧释妙莲改版前记
2 P( E4 x! c: p* g

5 m8 @4 W1 q6 Q" j' D# L! J2 m[ 本帖最后由 nianfo 于 2007-7-13 21:16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w8 V7 j6 G7 P0 ?; {' Q8 V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3 s4 x& F3 n, n5 u% M3 }# G% p4 D& l( g2 N7 ], H. n6 F
  今年已经是胜利后的第二年了,这和陈海量老师著述这本《可许则许》的时代似乎是不同了。可是事实上,因著政治、经济、军事的混乱,我们所受到的生活不安定,较之大战时期实在没有多大的改善,或者可说更为恶劣。我们还没有脱离苦难的时代呢!; I( W' C& X8 U* D: K
5 J, t8 W: |& S( ^; [( M# V0 b
  一般不明因果的人,受著环境激剧的波动,生活高度的压迫,他们彷徨,他们愤闷,他们哀怨,表现出种种不平的情绪。强者挺而走险,巧取豪夺;弱者找不到出路,乃自寻短见,以为可一死了之。而不知道现在的纷乱现状,都是我们过去贪嗔痴业力所造成。我们要得到安定的社会,平静的生活,还须从根本上著手;依著佛法规修戒定慧,痛自忏悔,改过修善,重新建立起太平的世界来。
, _3 M, A, y( j: ^# X
9 p! G8 g4 R7 B' r0 f  所以在现在更须使大众明白因果的道理。可许则许,虽是这么小小一册,其解释祸福休咎因果关系的详尽圆融,早已脍炙人口,确乎是近年来佛学书籍中的名著。在短短三年中已经重版五次,就是事实上铁一般的明证。原著是典雅的文言文,一般教育程度较浅的读者,不易尝到法味,这是很可惋惜的。为普遍使大众受到法益,于是不顾文字的简陋,把原文演绎成通俗的语体文。% ]  J) g5 B* h

4 n/ V6 O8 y% ~' k5 W  本文译成之后,曾蒙陈海量老师印可,并经润色修正,使得和原著大意不致有很大的出入。希望弘法大士兵赐与流通,使人人明信因果,同修净业,才不负陈老师一片婆心啊!( x, i7 J6 C+ w  D9 k
: x+ |$ R. ~0 u! n- A- h
民国三十六年五月三十日门人不息
老柳教车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缘起0 @$ v( ?# [. B% r. N6 o" y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 \* ^( w  T4 V1 R7 N
. T: r9 X( x3 T1 n  无我老居士感到兵连祸接,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老人家悲天愍人的心,不禁油然而生。于是每晚召集家里的人,在佛菩萨前礼拜祈祷;我也参预其间。他的祈祷词是:‘弟子某某,赤诚地代上海人民,忏悔无始以来所造恶业。至诚恭敬,礼拜称念,大悲观世音菩萨!求菩萨威神,护持我们,使我们业障消除,减轻劫难。望菩萨慈悲摄受我们,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示罢!’
/ b; h! O2 z# Y' |- d/ v  P, P9 M! D8 ~: v% q) L: w: Z
  起初我读了他的祈祷词,心里很是疑惑,于是我问老居士:‘祈求菩萨为我们消灾免难,应当希望所求的,一定能完成我们的愿望才是。为什么你的祈祷词结尾说:“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示罢”?这种祈祷法,恐怕被人家听到了,要怀疑祈祷没有效用罢!’
8 i" j) Y9 S; V! K: u5 j7 [) M1 Y# h
  无我老居士对于我的疑问,解释得很是圆满。他说:‘凡事不可强求。世间上的事和出世间的事,真理是一样的。“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求罢”这句话,是我师父刘上师告诉我的。这里面实在包含著无穷深妙的意义,你可去仔细研究研究!’
$ |5 B/ e9 w& Q) c5 O
3 f- G2 F/ @2 {! B; Y- K' w  后来我静静思惟,过了几日,果然觉得这句话意义深长圆妙。以后我们向佛菩萨祈祷,除求生极乐世界的发愿文外,其他如消灾延寿,免难愈疾,求子求财,找寻职业等等,都应该用:‘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示罢’这句话,做祈祷的结语。这样的祈祷词才可称做圆满。这里面有‘许’,‘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现在把它简要地说明如后。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义略释6 E7 R6 l0 j( b) b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 L& U: K3 Z. b4 d( R9 r
2 w: x/ v8 S% E4 `" P  陈海量居士讲述
* W  W) y  T4 s) ^" c1 h1 {
- J6 I4 c7 ]0 G  [一,许义]" Y( c( p9 H, D0 Q

3 T* d& A) {4 ?. [9 [5 k( u  L  仰求佛菩萨为我们设想,为我们审察!假使我们所求的事情,于我们究竟有益无害的;就请佛菩萨允许我们,护持我们,使事情实现,满我们的愿望。
3 {- Z" x! r7 r) E( f
+ X9 p$ D5 z/ L. y  }1 F. t  [二,不必许义]
6 v1 s6 i+ P: u. e! x# ?; T5 r0 _% D. x5 u) X6 S1 g( Y0 U7 d" I2 B
  倘使我们所求的事情,现在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日后有不可设想的祸患预伏著,而我们凡夫所预料不到;这是要求佛菩萨慈悲保护,不必允许我们的请示,以免后来的祸患。1 I! M. x+ O7 P& r; T- t0 v0 j

+ i6 C% @7 N( a+ [4 E4 H1 Z1 W2 m  [三,可许可不必许义]
* S. u4 |1 M4 v( V9 K' n% B" r8 x: X& q
  善业恶业的报应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身前身后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没有慧眼怎能知道呢?从前恶业做得多的人,不但今生要受苦报,就是来生也不容易了结。现在因为我们归依三宝,忏悔过去罪业,修行种种善事,就能得佛的慈悲保佑,使严重的果报变得轻微一些。像净土圣贤录,吴毛遭难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 Y3 A4 L: [! R& w* [# R* |! D. u8 }" D
  假使我们的业报中,应该先受到水灾,火灾,盗贼,病苦,以及谋事无成,家口不安等等厄难;我们只希望苦难受得轻一些—所谓重报轻受,使得我们消除从前的业障;然后因著这不如意的因缘,才能引起更大的福利收获,以达到现在所求的愿望。这是我们所不能预知的,只有求佛菩萨保护我们,许可我们!这一层意义,比较第一种‘许’义,更进一层。- X5 x7 g$ i! s* s* F

3 X2 J4 y( L0 w+ ^' `% s! Y' r% m  可不必许的意义:若是我们的前因,本来可以达到我们所愿求的,可是所求的事情,倘若伏有后患;这样虽然我们祈求您,也请您可怜我们的愚痴,非但不必允许我们的请求,并且要求您,就是在我们夙业分上,本来可以得到的,也要使我们所谋求的不能成就。这较第二‘不必许’义,也深一层。
- w, j, n- E$ P3 U% p3 J$ o, _1 J/ s2 h% h& j1 c3 v
  往往有许多事情,暂虽然得到快乐,而未来已隐伏著大祸。这何异小孩子用舌尖舐刀头的蜜,而不知有割舌的危险呢?这是须要父母给与监护的。佛菩萨就是众生的父母,《楞严经》里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他们怎能忍视他们的孩子,去贪食五欲刀头的蜜呢?所以想祈求世事快乐的人们,必须仰求佛菩萨,为他们保护支援。# l6 R1 d. J! K" r! E3 ?" r, _

: K& T; M- h2 D% V  我们不可以因暂时的得失而生怨恨,以增加自己的罪业;碰著不如意的事情,应当生欢喜心,因为已经消除我们一层罪业障了。达观人的见解,是深远而广大的,我们应该自勉啊!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引证
+ v& c$ g, H) n; g9 Z: I, x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9 i# \/ z+ y/ b' p' @. j9 H2 B

! s0 \8 M4 x0 r0 W  j  陈海量居士讲述
7 y) b& K6 M) |; a2 k# J5 f" S. T3 x5 V: C1 e5 c7 ~6 ]6 h
  以上我已经把‘许’,‘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约略说过了。现在我来引证几件事实作为证明。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我们凡夫俗子怎能知道?人事的发生,有的似乎是凶险的,而实在倒是幸福的;有的似乎是可喜可庆的,而实在是可悲可吊的;有的似乎是可悲可吊的,而实在是可喜可庆的。祸福是互相倚伏著的,得失没有一定的啊!
+ p6 z! w) N* x- _% J0 M2 D8 E  I0 o! P$ g: |( V
  我现在将史册的记载,和耳闻目见的事实,写述几则,来说明祸福休咎的微妙。我们明白了因果以后,自然就能达观了。& R$ i0 ]; M. h. x4 g( E& T6 }) Z
' ~" V3 Q5 L0 ~: K. A+ {+ L" _
  [遭劫未必是祸]
# {2 e' Z1 S6 r( v. D
8 F* e( W* o+ k% b+ \0 b  《净土圣贤录》载:吴毛是青阳吴姓的仆人,平时持斋念佛,同时修行种种善事。当左良玉的兵,渡江的时候,吴氏合家都避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家看守。兵来了,他被击中七枪死了。等到主人回家,吴毛又苏醒过来,对主人说道:‘我因为宿世的恶业,应当受七次的猪身;因为今生斋戒念佛,得以七枪散冤。现在佛来接引,往生西方去了!’说完话,就合掌而逝。这事是在清顺治元年。  c4 a1 y0 v3 B$ K
7 W) ]( f( h/ [7 t; z. N) z- G
  [丧子未必是凶]/ j5 m$ ^  f9 o  M" x) t( c4 \& B

7 z4 o% m1 i' n' v8 [  (一)《华严五祖纪》:唐朝杜顺和尚,有一天到外面去化缘的时候,有一个斋主抱著他的儿子,求和尚给他消灾延寿。和尚定睛对著孩子看了许久,说:‘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现在应该给他忏悔。’吃完了斋以后,和尚叫斋主把小孩抱到河边。到了那里,他说把小孩子抛入水中。这时斋主夫妇不禁捶胸顿足,嚎哭起来。和尚说到:‘请不要闹!你们的儿子还在那里呢!’说著,就用手一指,果然,他们就看见他们的儿子,化作六尺丈夫身,立在水波之上,怒目地斥责斋主说:‘你前生拿了我的金帛,还杀了我推入水中。若不是菩萨同我解怨,我是决不饶赦你的!’于是夫妇俩默默然信服和尚的神力了。8 F% L4 e, s+ A7 v! }  p9 h" W& ~1 d
5 k  r6 q( {9 S" S
  (二)梁敬叔笔记:姚伯昂先生说:‘传说人世间的夫妇儿女,有还账的,有讨账的。我于是想起,从前我的一个妹子,当她五岁的时候,出天花很是危急,呻吟床褥,非常哀苦,一连几日夜,叫号声不止。我的母亲说:“这样地受痛苦,为什么不早些去呢?”她听见了,大声地反抗说:“你们还欠我八千文钱,尚未还清。等你们还了我,我就去了!”我的父亲就差我去关照她说:“我们一定把这笔钱做你的棺殓费,再加千文烧些锡箔给你。这样你可以快些去了,何必等待著活活受苦呢!”我对她说了以后,她就在这一夜里死了。这样看来,还账讨账的传说,是确有其事的。’0 y8 l3 e# x6 g6 n5 p3 ^
0 ^. J  i- g: @
  (三)梁敬叔先生说:‘常州有个甘学究,是以教小学生为生活的。当他的儿子才只三岁的时候,他的妻子忽然死了。他只得带著他的儿子,到他教书的馆舍里去养育。到四,五岁的时候,就教他识字读书。这个孩子倒很聪敏,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四书五经都读得烂熟,也可以做教书先生了。每年父子二人教书的收入,凑合起来有四,五十金,除去生活费用之外,还可以稍稍积蓄一些。后来甘学究就预备为他的儿子娶个媳妇。当他们正要行订婚礼的时候,他的儿子忽然生起大病来,病势很是危急。* E9 a. J7 Z+ n3 \: w& d* g5 H

: V# K$ |! {' z/ h  在病中,他狂喊著他父亲的名字。甘学究惊惶失措答应说:“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吗?”他的儿子说道:“你前生和我合伙做生意,欠我二百余金。某事除去若干,某事除去若干以后,现在应还我五千三百文。快快还我!还了我,我就去了!”说完了话,就气绝而死了。这真是世俗所谓讨债的了。大凡年幼夭折的儿女,多因讨债而来的;不过像甘学究的儿子般,分明说出来的,十个之中没有一,二个罢了!世间一般做父母的不明因果,反为这种讨债的子女悲伤哭泣,不是很可笑吗?: G. z7 y- P! V$ S+ k' ]7 A
$ U, Z6 W# f9 c% V$ ?2 Z9 O
  (四)纪晓岚笔记:朱元亭有个儿子,生肺病将死的时候,有气无力地自言自语道:‘现在还欠我十九金。’这时医生正在开药方,预备给他吃一服人参,可是人参还没有煎好,他就死了。后来算算那人参的价值,刚好是十九金。这是最近的事实。
- r# ?/ k' s6 \( `, h5 H+ w/ g% M. Z
  (五)天台有位袁相钦先生,是我的远亲。他有一次在梦中,看见洒坛里现出一个人来,指著他说道:‘三百千!三百千!’他就醒了。这时他的妻刚巧生个儿子。相钦本来没有儿子的,所以很钟爱他。这个孩子,四岁生病很厉害的时候,在病中,他忽然叫喊著说:‘拿算盘来算帐!拿算盘来算帐!’相钦突然想起从前的梦,就责骂他说:‘讨债鬼!你到我家里四年,我为你花费的,已经不止三百千了!’他的儿子听了这话,就死去了。
4 F8 f0 x. a. W# h1 Q& ~: n+ V6 e( r" n9 q( x, O
  印光大师曾经说过:‘一个人生儿子,大概有四种原因:一种是报恩,一种是报怨,一种是还债,还有一种是讨债。’- g  C, r2 H: E2 @
/ _: L& `6 I& J! p
  报恩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恩惠,为著报恩,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服劳奉养,生事死葬,都称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贤孙,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 U' `9 i! M( }
8 S( k* f4 E1 T' S, |  报怨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亏负的地方,为著报怨,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怨恨小的,就忤父母;大的,甚至为非做歹,闯下大祸,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著的时候,不能得到儿子的奉养;等到死了,还因为儿子的不争气,带著羞耻到九泉去。这是报怨的一种。
; {& ^/ k/ @) [4 o; |: U' }: h# m; E$ N* h+ @5 L
  还债是:因为儿子在过去世欠父母的资财,为著偿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倘若债欠得多的,父母就终身由他奉养;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读书才得了些功名而丧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财利而身死的。
6 t" D+ l: d2 T% Y* o# ?+ Q. U1 `3 O
  讨债是:因为父母在过去世欠儿子的资财,为著讨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小的债,不过损失些学费聘金;等到债还清了,父母虽想望他成事立业,而他忽然夭亡,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债,那做父母的损失,可就不止此数,必定要废业荡产,家破人亡才罢!* N4 I6 |1 g3 d  w+ @( Y

* l) S1 g9 b6 D/ L$ N& u  这种报恩报怨的因果关系,不独子女是这样,就是夫妻也是这样的。总之,眷属聚会,无非恩仇报复。假使能够互相感化,大家念佛修行,同归极乐净土;那么恩仇眷属化为菩提眷属,就完美到极点了。$ J; |3 z( g# |: m
3 _; i$ [& F$ w' @
  [病痊未必可喜]
* `! N# Q: Z* r* o6 z
2 C; y6 K/ u0 L0 @% M8 C8 _  明月笔记:浙江上虞蒲湾地方,有个钟秀峰。当他年纪四十多岁的时候,生个儿子,秀峰很钟爱他。那孩子十岁的时候,生病很危险,秀峰夫妇哭泣著到神祠里去祷告。在夜里梦著一个神对他说道:‘你的儿子有许多事情没有了结,那会就死去啊!’醒来之后,他非常庆慰。后来儿子果然病好了。等到这个孩子长成以后,挥霍放荡,忤逆父母,无所不为。钟家便被他破败了,秀峰夫妇终于饿死。这就应验著神梦所说:‘有许多事情没有了结’的预示,原来他是来讨债的。2 w2 t! o- N+ x1 J: l. X
# ~! i8 a9 f% d9 \* s/ U7 r8 b. d
  [延寿未必可贺]# O$ G: L9 G+ Y+ u- y$ E1 D. Z3 z
, \% B3 g  Y" H- `
  觉有情半月刊载:杭州栖霞洞有个智印和尚,能够预先知道未来的事情。有一天,寺里一个短工染疫死了;短工的妻子到山上来,请寺里的长工相帮埋藏。智印和尚知道了,阻止他们不要去埋藏,并且对他们说道:‘这个人还有许多苦难没有经过,决不会就这么死了的!’他的妻子回答道:‘气早已断了,难道还会活转来吗?’她怀著一肚子的疑团,悻悻然而去了。等到第二天早晨,这个短工果然又活转来了。
, P- W# i) Z- u' V) T
( b& J3 w/ f6 T# s% X0 f+ c  [得财未必是福]
' C/ S! V' R9 {- `. h8 E' l
9 l! L1 R6 E' U) D9 z  Y+ o- J( z' [  《大庄严经论》说:有一次,佛和阿难在舍卫国的旷野中行走,看见有一堆金子埋藏著。佛对阿难说:‘这是大毒蛇’,阿难对佛说:‘这是恶毒蛇’。这时田里有一个农夫在耕种,听见佛和阿难说有毒蛇就去看看。他走到那里一看!原来是一堆黄金;他就拿回家里,从此他就立即变成富翁了。后来被国王知道了,就把他关在监狱里。他从前所得的黄金,到这时已经用完了,但是还不能免去刑罚。他真悔恨极了,不禁叫喊著说:‘恶毒蛇阿难!大毒蛇世尊!’
- L/ z, K0 J* P* t
) ^2 n" Z9 a1 P! x1 G6 X+ ^* R  国王听见了,觉得他说得不伦不类,很是奇怪。于是传讯他:‘你怎么说毒蛇,恶毒蛇呢?’这个农夫对国王说道:‘我从前在田里耕种,本来很可以安闲度日。有一日,听见佛和阿难说有毒蛇,我去一看!原来是黄金;不禁贪欲心起,拿归家中。今日想来,这黄金原是毒蛇啊!’同时他又唱出一首偈:‘诸佛语无二,说为大毒蛇。恶毒蛇势力,我今始证知。于佛世尊所,倍增信敬心;我今临危难,是故称佛语。毒蛇之所螫,止及于一身;财宝毒蛇螫,尽及家眷属!我谓得大利,而反获苦恼!’+ M; T, a/ x: V' F
( a4 j* n; z2 y, i* l3 I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一九四三年十一月里,上海报上登的一则新闻:有一个李姓的妇人,有一天得到十余万元,喜出望外,她拿了款子坐汽车回家。在途中被强盗拦劫,把她的所有全数抢去了。这个少妇竟因此死亡。世上的人因著财产遭殃的,耳闻目见,真是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尽的。+ z2 K( F& O+ h. v$ n
' s  _0 U: q. d; G7 f1 q! N
  [家难未必不幸]2 {5 h: r3 X! ?+ Q$ O
4 A! V2 V$ }7 L: V  p. U2 \2 v
  吕碧城女士说:‘我家从前住在安徽六安州。当我十三岁的时候,偶然得到一卷观音白衣咒,说持诵百日,能消灾得福;我就每日焚香虔诵。等到刚满百日之期,忽然遭到家难;我家的人都被许多族人禁闭在本宅内,长年不得和外界通消息。后来母亲设法,用密函向外祖母家请示援救;结果得到援助,我们得以到来安县舅父家里寄住。: s% X; a9 u6 O1 i, z

, `! {7 F- r4 N4 }( |  那时我常常想:为什么持咒百日,求福而反得祸呢?其后有土匪白狼来侵扰安徽,六安被蹂躏得变成废墟。当时我家旧宅里,只有孀嫂和她的女儿翠霞,和她的女婿汪君居住著。白狼闯到宅中,把汪君杀死了,翠霞也在这时殉难。我的嫂嫂逃到上海,不久也就病死了。现在我才明白:倘若那时我仍旧住在六安,一定同遭到匪难的。我们避居到舅父家里,实在是因祸得福哩!’
! C2 W5 T. @: V4 ~
& S( |+ S$ Y* K* y+ ^9 q! }8 O; P$ Q  [谋事得成未必可庆], {2 y: f! X, [  F

" E) J6 _# {3 U  绍兴黄大动君,失业以后,因居在家里的时候,有一次,去求他的先生给他介绍一个职业。他的先生荐他到某军司令部,充任秘书。他到那里去办事,还不到一个月,两军开战了,他所属的军队被打败了。黄君幸而在枪林弹雨中出了性命,可是物件尽都损失了。他身无分文,沿途借贷,受尽千辛万苦,总算憔悴而返。他的先生见他这样狼狈回来,对他说道:‘这是我害你了!’: r; J+ k( k$ g/ X) w& |
9 L- t% e) ^: e, w
  [谋事不成未必可悲]; m5 \* j/ L0 C! u% j2 A
7 k9 d8 C- x+ n. `; `9 |( e7 `( z1 S
  吴县王玉如君,住在上海的时候,想谋一个轮船司账的职位。因为谋这个位子的人很多,玉如恐怕事情不成,来同我商量;我就劝他念观世音菩萨。玉如就听我的话,早晚持念,可是结果事情还是不成;玉如怀疑菩萨无灵。我对他说:‘目光要放得远大些,不应该以一时的得失,就怪菩萨无灵。菩萨是不会辜负你的!’过了两月,这条船被风浪沉没在大西洋里,里面的人都落水溺死,没有一个幸免。不幸的消息传到上海的时候,玉如跳跃著来向我说道:‘这真是菩萨保佑我呢!假如我从前所谋的职位成就的话,我也早就葬身船腹了。’, f- I" Y4 a; p7 B

! a) E6 s' K4 j5 ?; _  以上种种的事实,很明显地告诉我们,使我们可以灼然无疑于因果的存在了。可是还有为我们凡情所不易了解的,我再来解释一下:一、业报释疑,二、感应释疑。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业报释疑# l4 t# _6 {% l. x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9 k5 a  ]$ R) F- B/ X5 k

! S9 P( ^  Z2 L7 I8 C  陈海量居士讲述8 l; i0 `  |* P
: H8 i7 Y, a% E1 I, w$ b6 z
  我们在世间上,所碰著的一切灾殃苦患,不如意事,都是从恶业招致得来的;一切福禄寿康吉庆,都是从善业所获得的。今世所享受的,是前世所作的果;而今生所造作的,又为来世苦乐的因。所以作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作怎样的恶,得怎样的苦。识田的感招,像数学上乘除一样,是一定不易的。所以戒杀放生得长寿少病报,廉洁布施得权威厚报,贞节得夫妻贤淑报,偷盗得贫穷耗财报。相反的方面也就可类推而知了。* Z! X1 X6 B' f+ N+ ?2 z4 C
5 ~7 s$ d, y5 y3 m8 O
  善恶业报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虽然极其错综复杂,可是乘除消长,是决不会错乱的。倘若我们能够改过为善,诵经念佛,就能使善业日日增长,恶业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远离祸患是无须我们祈祷,而自然能够实现的。5 @& W* e1 q# z5 B/ R" }

, G5 s* @; g3 d: C% y: I$ J  O  不过我们前世所作的业因,千差万别,所以善恶果报不能以一世的行动来下判断。假使行善而仍旧穷困的,那是因为他前世的恶业比较重;正因为这一生行善,已经灭去了殃祸,而啬他的清安了;否则,还不止受这样的苦难。可是来生的福泽,也已经种因在这里头了。
, t  V+ e0 f0 x, h' k
% k% c  U7 ?# l0 ?$ Y! C* P  有的人为非作歹,而现在仍旧得到安乐享受,那是他前世的福泽深厚。因为他作恶的缘故,他所应得的福禄,已经被他自己损耗了;否则,富贵尊荣还不只这地步。可是来世的祸患沉沦,也已种因于这里头了。
2 I; i8 a- k5 Z) A; V
1 }; l- |- _& M0 l' t; I  况且世事变幻没有一定,一时的苦乐不足为祸福的定论。所谓:
- B" M: |% t$ O2 \2 j& u" g. D( w4 n* u# u
  ‘作恶必灭!作恶不灭,前世有余德;德尽必灭。’' t) u) Z: ~8 M  E& c
+ n7 `  A9 Z6 }. k$ \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尽必昌。’9 \7 X7 M; ~" S3 ]2 a

+ e/ J5 `& b3 g8 \  因果律是分毫不会错误的!1 y. Q$ n; P! N( z$ k% }. B- K2 B

) ~8 Q9 }& C! \/ h# D/ p  印光大师说:‘作恶而得到幸福的,是过去世善因栽培得深;假使不作恶,那幸福必定更大。譬如富家子弟,吃喝嫖赌,挥金如土,而不曾立即受到冻饿,那是因为他的遗产富厚;倘使天天这样浪用,即使他有百万家财,不到几年,也就要家破人亡,不可收拾了。’) I: m/ k" u. Q/ p+ k

* ^+ D) P8 l' |( \8 B+ D9 K  ‘得善而遇到灾殃的,是过去世罪业造得深;假使不行善,所的殃就更大。譬如犯重罪的人,在没有行刑之前,立了一些小功;因为功小的缘故,罪业不能完全赦免,可是总能改重为轻。倘能日日立功,因为功积得多而且大的缘故,罪就可以获得完全赦免,重复封侯拜相,世袭爵位,与国同休了。’
4 R( ]: ^2 f: \  y6 L8 E7 q) E- S" @+ z( s2 E
  今生的善恶影响今生的祸福,这叫做花报。今生的善恶决定来生的苦乐,叫做果报,也叫做业命。今生花报的影响来得轻,今生所受前世已成熟的果报业力比较强;所以只有大善大恶的人,才能转变今生的业命,因为他们的心力比他们的业力还强。一普通的人就不能超出业命的范围,因为他们的心力敌不过业力的坚强。世人往往略行小散善,就痴心妄想地要获得转移业命的效果,不是很谬妄吗?所以那一碰著逆境而退失修善心,和希求不能达到目的的因而退悔的人们,都是因为他们修省改过的功夫还未能做到。这种人怎能挽回定业呢?我们应该自省一下啊!) y9 [4 ]/ g5 ?: G0 s- ]0 j8 W
# C6 x+ E/ Y2 D5 I% E% v
  信奉佛法的人们,倘若求子病愈而子反死了,可不必哀伤退悔。我们怎能知道,也许这个儿子是为讨债来的呢?他日或许被他弄得破家荡产,使父母吃老苦呢?现在佛菩萨的慈力,消除宿怨,使他早些离开,正是做父母的大幸事啊!譬如我得罪了人家,他想来报复;幸而得有势力的人,从中为我们调解,使对方的怨恨消释了,不再同我为仇。这上多么幸运的事啊!因为仇恨的心像是黑暗,遇到佛光一照,黑暗随即消灭。所以能得佛为垂护的,任何怨仇没有不能解散的。
# k; B' a9 k! Y. `% c; v: o, Q0 \0 Z3 Q7 Q: L# Y
  世人求子病愈而子反死的,做父母的正应该感谢佛菩萨的大恩,努力奋勉修习佛法,并且劝化众生共同信佛才是。倘若反生怨心,悔心,退心,怪佛菩萨无灵,这真是辜负佛恩呢!至于求其他眷属如:父母,夫妻愈病而反死的,都应当作这样的看法。因为一家眷属的聚会,无非报恩和复仇而已。7 F* h0 ~& k: M2 f" p* m/ H* c/ e( \

* x4 P% v! Y3 t" y  ^- O. v% S7 [  或许有人要问:‘儿子生病祷求佛菩萨而反死去,说是佛力解怨使他即便离去,固然不错!然而为什么不解怨以后使他勿去,而仍旧做我的儿子呢?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假使他不是来讨债的,那么终究是我的儿子了;不求佛力救助,他也不至于死的,何必要祈祷呢?’
- d# S: l/ i% ?+ z& F- b% U9 z2 S! g4 e8 s% O" k& c4 x
  我的回答是:人生所遭遇著的,都是从过去世善恶业力所感召得来的。心力弱,业力强,就被业力所支配。只有学习佛法,心力训练得强的,可以不被业力所束缚;普通一般的,大多数不能超出业力范围的。你的儿子——因为你和他在过去世所种业因的关系——为著讨债而来,现在佛力消除了宿怨;而你还要他不死,仍旧做你的儿子。  m3 W- Q8 O( y9 y7 Z- D
3 N  M" G6 K8 ^' s8 @! g6 X+ [' ^8 f
  这譬如有人到你家里来讨债或报仇,当时因著一位有道德威望的人从旁调解;这个人意气平静下来,就此放弃债权。你想,那时这个讨债的人,仍旧留在你家里呢?还是回去呢?当然的!他一定就回去了。现在你的儿子为著讨债而来,怨气平释以后,他也当然回去了。理由是一样的。( a1 K& d& M0 S* V

9 M; q5 V& \4 i- z5 e# j  关于第二个问题:‘假使他不是为讨债来的,不求佛力,他也不至于死。’这话你只说得半边。人们的疾病,表面上虽然是从风寒虚劳,四大不调而起,实在是他们前生的恶业作为主因的。你儿子的病苦,一方面固然为讨债而使你受累;而另一方面,他也有他自己的恶业存在著,使他不得不受病苦而至夭折。假使他前世的恶因是十分,那么这病就得受十分的苦果。譬如拍球,用十分的力气向下拍,它反跳的高度也有十分。力的强弱,要看拍的人而有差别;也就如造恶因的时候,心力的猛利程度各有不同。+ r. v) m& c* `- I  o. L# u
3 U8 m" E" a6 q, s/ W. P" y$ v
  倘使你儿子有十分的恶因,他一定要自受十分的苦果才能了结;要想减受五分,是不可能的。假使能归信佛法僧三宝,至诚恭敬地忏悔,并且做种种善事,就能得佛菩萨的慈悲保护,可使重报减作轻受。譬如世间法律所规定的一般,杀人的人要处死刑,倘使去自首,罪就可以减轻。向佛菩萨忏悔的,就和自首一般,病苦怎得不减轻呢?
7 x' s4 @( ^  }# p( a7 j/ f) _) l/ X* {+ F
  然而不要误会!佛菩萨并非制裁人们罪恶的主宰者。佛说‘一切唯心造’,祸福寿夭,恩怨眷属,一切是我们自心所造,自作主宰的。因为归向三宝,至诚忏悔的心,能顺合忏悔者本具的佛性,顺性而起,就和佛菩萨已经证到本具佛性的境界相契合;这是此方的感而得到彼方的应,很自然的结果。
, `+ h7 |( h0 u7 R; d7 p6 j1 T0 ?
! D' F# k1 G( e5 s5 R6 N! i  众生心力的光很是微弱,不容易消灭黑暗的业力;现在和佛菩萨光明无量的心光接触,就能增强我们心力的光,足以消灭我们黑暗的业力。然而还须看各人归向佛菩萨的心力强弱程度怎样,而决定其减轻苦报的分数。譬如五烛光的电灯泡,必定发五烛光的光明;五十烛光的电灯泡,必定发五十烛光的光明。因为光度强弱不同,黑暗的减退也就随之有异。所谓心光,本来是人人都有的,只因各人被业力所蒙蔽的程度有差别,所以所显现的就各不相同了。
  p0 g- J- j7 f/ S0 C( ~* E" _$ `; d$ S/ R) f
  贺国章先生说:‘有一位黄桐生君,他的眼能够看见鬼神,并且能够辨别人的气色。据他说,头上有白光的,这个人必定是佛教徒。尊贵的人有紫色的光,财富的人有红色的光,生病和失意落魄的人,他们头上的光是灰色的。普通的人则是蔚蓝色的。头上的光现出黑气的,这个人定要死亡,否则是个大恶人。’
( Y, ?% \7 n" H9 M2 H$ t# M6 p% q- {( y( e! @/ y
  心光虽然是常人所不能见到,然而是可以实验的。冯宝瑛居士说:‘我们可以拿布施的事做试验。假使真心为人而布施,没有利己念头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有一特别愉快的景象,这就是光明发越的表征啊!’专心念佛,也容易得到愉快的景象。融空居士说:‘静寂地念佛稍久一些时候,就能觉得头部热蒸蒸的,四肢百骸融融地。这就是心光透露的证验。因著发光而生热,这是物理学的定理。’《华严经》里也说:‘大士光明亦如是,有深智者咸照触;邪信劣解凡愚人,无有能见此光明。’5 ]8 a" p  p* f% \! h

5 d4 J: d7 g+ l0 C6 s& O  当我二十九岁的时候,和我的妻远信住在赤城山。这时远信是二十五岁。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间的当儿,沿路专心在念佛。这时太阳刚上山,晨曦遍地,她偶然看看她自己的影子;发现顶上有一圈圆形的光,周围和肩相齐,其大小约有直径二尺光景。它发出灿烂的光辉,有不可形容的美妙,和佛像背上的圆光相似。6 D* E8 V# J# j: ?" O# L
9 k; X' ?' p8 u8 z3 b% S
  她心里觉得奇怪,还是继续地一面走一面念佛,并且时时看她的影子;这个圆光依旧焕发著,她稽首这是念佛所得的现象。于是,她试试看,停止念佛而念世间的杂事,同时再看看影子,圆光就没有了。因此就可以知道,念佛最能发挥我们本有的光明,消除业障的黑暗。% s; L8 Z; V# S- x' v& O

7 k; a3 a1 {! v+ S  念佛,念杂事都是念,为什么所表现的有这样的不同呢?这譬如人的忧喜,忧的时候愁眉苦脸,喜的时候嬉皮笑脸;忧喜同是心念,而表情就不同了。佛号的念随顺我们的本性,杂事的念是违反我们的本性;念的主动体固然是同一个心,可是被动的念头就有分别了。假使念佛功夫得力,那么尘劳就是佛事,在酬应一切世事的时候,都不会有什么妨碍。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到这个时候,顺性,逆性不过是方便之谈罢了。# Z" e: `4 y' N& ^1 q* V( a; N7 D

/ ]; {& g  D5 C% k, N- R1 E& y  人的疾病,多是业报的关系,在业报没有完尽的时候,假使要求其早日痊愈,就非求佛力保护不可了。世上很多中外名医没法医治的危症,因祈祷佛菩萨而获得痊愈的事实。
" X& E( i: S, d
2 D2 Z, N  T% J  如最近邵联萼君也因念佛得救:邵君是杭州人,年十九岁,在上海患著重症,到宝隆医院去疗治。经医师诊断以后,说他这病是没有希望了。在进院后第七日的夜里,他忽然看见牛头马面,夜叉小鬼,摇摇摆摆地向他的床边直奔而来。这时室中电灯很是明亮,而他的神志地很清楚。他稽首这是来捉他的,他是将死了,于是鼓足勇气坐起身来。4 P5 b4 C# ?/ _1 \2 R6 j

1 U9 X$ E8 y/ a3 X, o  后来再一想,既然有鬼神,一定有佛菩萨的。就想起‘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随即大声地念起来。当他一念之后,许多的鬼怪突然都给他吓退到数步之外,不敢走近身来。邵君觉得这六个字有不可思议的效力,能够退却鬼的袭击,于是诚心诚意地不断诵念著。因为小鬼捉他不到,后来阎罗王也亲自出马来了——他是身穿绿袍,头戴平天冠的;然而他也被佛号挡了驾而不得近身。邵君看见佛力这般伟大,更加放胆高声地念起来。
4 z$ d3 ^0 V6 C  e: Q5 Y0 A( `+ B; B  j! v2 @. m# J
  院中的医生们,认为他的声浪妨碍其他病人,就来劝阻他不要再念,而邵君在这生死关头怎肯停止呢?后来医生没办法,只得把他搬到另外一间病房去住,邵君仍继续著在念佛。这样经过了将近五日,他忽然看见一颗金光,渐次地由小而大,顷刻照耀遍满大地。* C2 P$ o) a6 s4 L
# s7 C& L( U# m" ?, k! t  t% ~- ^
  在光中,有一位金身的佛,卓然地伫立在空中,足下有金色云一朵,佛身上更放射著光芒,左手持著数珠,右手合指放在胸前,对著邵君在微笑。慈颜喜悦,态度很是可亲,原来就是阿弥陀佛啊!这时那一群鬼怪不知在什么时候都消失了,后来佛身也就隐去。邵君既然亲眼见阿弥陀佛的降临,他是更加兴奋了。病苦已经消失,第二日就出院,身体轻快康健已经恢复常态了。  L4 u: [7 u8 u, `5 O

1 b8 r6 Q; I' f7 z  念佛能愈不治之症,那么,念佛人不就可以不死了?
9 M: H: R; {. i5 F4 U( n- f2 M& D( V' F8 v' p' L  S5 ?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解释:人们的生是业力而来的,等到一期业报完毕以后,这个身体也就完了。这个身体譬如是烛,佛菩萨是灯笼,风雨来的时候可以遮蔽;假使烛的本身完了的时候,灯笼也就无能为力了。不过寿命的长短,也可以随心力而转变的;精修佛法的人,是不被业力所拘束的。
( B, o# ?7 k1 B: J% X: C
3 U" W5 t; _! o5 a; u' I3 K  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有逆度的,有显度的,也有隐度的。求病得痊,或所求遂意的,那是顺度;求寿反夭,或所求不遂的,那是逆度。感得佛菩萨为你现身的,是显度;因祈祷而感得人事凑合,机缘相助的,是隐度。
0 o" y- v) ]+ O- B( S& E4 o0 r& X0 Y. k) s
  周梅泉居士说:‘佛菩萨是慈悲无量的,他们有很多的方便法门;遇到人力所绝对不能挽回的事情,就以不可思议的神力加以救度。若是世间常理还可以办得到的,就在冥冥中使其机缘宛转凑合而加以救度。又何必件件事情都显现不思议的方式,使世俗的人们惊怪,才算是灵感的征验呢?’; X0 v7 o0 Z4 p
% Z  G; [# Z* F6 }. M3 [, I
  明白了顺显隐救度的道理,信心就能纯正而加强了。倘若遇到水火盗贼疾病,能够当境了然,没有疑惑,就稽首是学佛以后,重报已减轻受;设使不学佛,痛苦决定不止此。这不是故意自己安慰自己,事实上,因果感应的道理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深深体味,当生欢喜之心,感谢三宝慈悲垂护的深恩啊!
: }. [, I7 k( t+ g- v+ T' \9 p
' F' W6 M; I* O: N, o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有的人看了这首偈之后,就怀疑:既然是‘所作业不亡’,为什么祈祷感应,能转祸为福,重报轻受呢?岂非颠倒因果,错乱报应吗?
5 E3 U" }4 u* G( N. {7 d. _+ `8 U
  不是的!这首偈是专对业力强的人说的。转祸为福,重报轻受,那是对心力强的人说的。佛法圆融无碍,并没有颠倒的地方,我们须加心精细地分别观察,才能把握它的真理。, H2 c( p% B' a  @0 ^1 [
. a7 {* S, ^8 c! ~$ S5 E$ o
  梦东大师说:( G8 \" y  s2 k; e* V5 j

, o* E6 N/ ?1 Q. r( n8 ]! P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 G) T: e- I8 g- Z
4 }) E# E. E# J" {5 k6 f
  ‘心何以能缚心?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6 O# d: \! i$ M8 }1 K& h/ S. w# W

! Y, B: Q8 q& c  ‘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
  @' X. F" [' L# x; Q: T7 A( F) l3 H3 `% ^
  ‘一切现世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
: M0 r2 g3 u$ C- m3 f: k" ?; E
6 Y. d0 Y: g1 z: T7 _6 {( s3 T6 e  ‘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 H8 Y& m% W. G8 P

: T! p4 b" j7 U3 k5 o" L& b  ‘然业乃造于已往,此则无可奈何。所幸发心与否,其机在我;造业转业,不由别人。’
: _; t) q2 y( D. g
' V. z8 q' n0 N& b( I  可知一切唯心造,祸福之权都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勤奋学佛,结果终究是吉祥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释疑' @! ?' {9 s0 U2 z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 r. W. a! C4 a4 Y9 G1 K8 T6 k! g$ V2 Q
  陈海量居士讲述
, e' d+ s5 z  @+ ~; p, K8 a
  |+ K" x: X& z. Q  众生祈祷佛菩萨叫做‘感’,佛菩萨救济众生叫做‘应’,感应通了以后,苦厄就能度过了。《华严经》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无论什么地方都有佛存在著,而且常常显现在我们之前,而我们竟不能看见。这是什么缘故呢?非但是佛,就是诸位大菩萨,也无不常常显现在我们之前。《华严经》说:‘于一微细毛端处,有不可说诸普贤;一切毛端悉亦尔,如是乃至遍法界。’普贤菩萨是这样,其他如:文殊,弥勒,地藏,观音,势至诸位菩萨也无不是这样。而我们也没有看见,这岂非欺人之谈吗?不!不是的。佛的话非常真实,决不会虚逛的。海可枯,石可烂,佛语是不可改的。. x2 R- t7 r1 ^, |5 ~
- g: }) q+ ?7 G& o9 F( E* L
  我们的身体不是细胞的集合体吗?细胞是物质之一,科学家把物质分成原子,不过只有数十种。若再进一层分析起来,就只有原子核,阴电子和阳电子罢了!试问这种物质现象,怎么能转变作生命现象?全世界的科学家没有一个能够彻底答覆的。科学家能够把生物分析成原子,可是不能把原子造成生物;世间科学的技巧到这里就没有办法了。2 n4 Q' @$ b$ x+ t
# K# R2 b9 P0 \$ G2 {: e
  释迦牟尼佛是无上的大科学家,由他亲身实验修证,清楚地知道:组合我们这个身体的,无非是业力的幻现。细胞是物质,而物质的根本乃是能力的集合,并没有实在的体质。从前有一班科学家,以为乙太是唯一的实体,然而这乙太何尝有实质呢?$ M2 R& z1 r7 v9 _5 g; P

; r* ~" Z9 v* v6 C- w- z: q  我们这个身躯是地水火风四大所合成,从阿赖耶识幻变出来的。真是因为阿赖耶识持有四种的功能:一,障碍功能,叫做地大种。二,流润功能,叫做水大种。三,炎热功能,叫做火大种。四,飘动功能,叫做风大种。这四种功能集合在一起,就叫做物质了。因为四种功能集合的成份各有不同,,所以有各种差别的原质。周叔迦居士说:‘倘若将四大种和科学中电子论作个比较,那么,障碍的功能就是电子,流润的功能就是电子吸引的力量,炎热的功能就是电子的电量或电子所含的热,飘动的功能就是电子流动不停的力量。’
6 j0 F' S# W+ E4 }6 g' g8 L" W! g7 T& p+ n# N
  阿赖耶识譬如有波浪的海,波浪停息的时候,海水澄静,就是识性,也叫做法性真如。这法性没有形状,也没有边际,无始无终,超空间,越时间的。众生无始以来——譬如环形,无始无终;众生的生死,如在环形里回转著,所以叫做轮回。不像直线般——是有始终的。都是从阿赖耶识发挥出来的功能,前后相续,没有间断。正如波浪汹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不能和真如相应。. j0 F* l1 E$ h& E' P1 Y. [! i
' d. Y" v2 `1 |: T( L
  佛菩萨已经能使这个识性澄清静息,证得广大无边的真如法性。这法性本来具备一切的功德,从此发起妙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能够分身十方,普遍地显现在一切众生之前;譬如月到中天,它的影子显现在万千江湖之间一般。) d# R, y6 h7 a

+ c' ^# k; e  Y7 D( I, u) Z2 x  佛菩萨既是普遍在一切空间,为什么我们不见不闻呢?这是因为佛菩萨和众生所处的境界不同。佛菩萨已觉,如睡醒的人;众生不觉,如睡熟的人。睡醒的人在睡熟的人之前,正在做五欲的梦,怎能见到佛菩萨呢?
8 M; T) x4 V7 V: V' ~+ p7 ~+ w5 w: y! [2 V1 V* {( Y0 I1 P
  再有一个譬喻:当明月照耀在天中的时候,一群盲子是看不见的。这一群盲子因为没有看见的缘故,就说天中没有月的存在,不是很错误吗?众生没有慧眼,看不见当头的佛月;因为看不见的缘故,就说没有佛。这和盲子说没有月亮有什么两样呢?; u  |, r8 c- l6 V) W; |: {
+ k. p# H' v+ @) i
  上面二个譬喻太简略,或者还不能明白;我再取个譬喻来说明这个道理。譬如无线电波,本来是普遍地充满在任何地方的——不论茶杯里,抽屉里,房间里,以至旷野虚空之中都充满著电波。到处都有无量数的音声同时并作,各各相入,各各不碍。就是我们的耳内,也充满一切音声的电波,可是我们一无所闻,没有感觉。9 V1 R' ^6 h+ G$ r, r! I6 ~/ G

1 t% G/ `) I7 R. `" m, A  难道是电波在欺骗我们吗?当然不是!假使我们用一台良好的收音机,拨动刻度的指标,对准周波度数;当周波度数和某电台相同,某电台的播音就来相应。拨动指标对准其他周波,就有其他电台的播音,立即现出声音来了。佛菩萨时常显在我们之前,而我们不见不闻;也就如无线电波处处现在我们之前,而我们没有闻到一般。) ^7 V0 o+ V; v9 ?3 `* [
2 f% e+ Y% l9 d' _$ r  M! g
  电波可以实验而证明其确实存在,佛菩萨的存在也可以实验的。我们的身体就是很好的一台活动收音机呢!佛菩萨的法身譬如乙太,乙太是充满整个空间的;应化身譬如无线电波,到处都有的。我们的心性本有十种法界,也像收音机本来有若干周波的刻度一般。所谓十种法界就是:一,佛法界;二,菩萨法界;三,缘觉法界;四,声闻法界;五,天法界;六,人法界;七,阿修罗法界;八,鬼法界;九畜生法界;十,地狱法界。现在把佛和菩萨法界说明一下。6 K' |- Q  K) J! R8 _- ^) }
9 Z4 V. w4 x' @" `; c8 }
  我们倘使拨转我们的心针——念头,执持圣号,趣向于寂照的心境(杂念不生就是寂,了了分明就是照),精进不息,不起杂念,净念坚固,于是这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到了无念而念,念而无念的境界;这样随顺著心性,能使本有的其余法界暂隐伏,而和佛法界或菩萨法界相感通。
! [& M: Z" l( k! I3 J, T
5 ~" ]& |! R& {  我们的心愿和某佛,某菩萨的夙愿各有不同,如各电台周波各不相同一般;念弥陀的就有弥陀来相应,念观音的就有观音来相应。也像收音机拨某周波的度数,就有这个周波的电台来相应一般。1 j3 B& B& B  v  l; w

+ f9 w, {# _, F5 M  《法华经》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众生是无量的,菩萨怎能一一都照顾到呢?这譬如有百千万亿的收音机,同时收某一电台的播音,只须各各拨准其周波度数,那个电台的播音,就没有先后地在各个收音机里发出同一的声音;菩萨寻声救苦也是这样的。, ~/ I; H5 ~; [7 c- V  B* K% t" k" z- @0 M4 U

7 M- M; U+ [  v+ `  幽谷大师说:‘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度众生,而众生念念和他们的心愿相违背!’这怎能怪佛菩萨没有感应呢?众生念佛的诚恳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心力强弱有别,感应也因此而有辨别;这就如收音机构造的不相同啊!
) x7 j4 E% U( P& E$ @- y
' ]9 R, k/ V3 j4 k5 @  至于《华严经》所说:‘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这句话怎样解释呢?这譬如巨大的播音电台,发音遍布全地球,而菩提座的电台并没有移动。这里所取的譬喻都是一往之谈。再进一层说,那么乙太如阿赖耶识,电波如第六意识,这样说法比较相近些。0 u% _% ^8 g. ?/ f& Y! W

# W* \6 B: K$ d9 P  世间的事相很复杂,一事的发生为祸为福不容易断言,而且不能预先知道。我们碰著意外的事应该做祈祷,假使能得佛力慈悲保护,终究能够安乐的;若是能为众生忏悔回向,功德更是伟大。8 T1 s3 y9 @9 j

  t* Q5 s  A4 w: h  中轮法师说:‘有的人说:“回向和平,世界就能够和平吗?假使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并不是没有人在回向,为什么世乱还是如鼎沸,而不能稍微停止呢?”我说:“众生的恶业在逐渐增加上去,念念不停,时时加盛,旧的恶业才息,新的恶业又起。少数人的功德回向真是消不胜消,不过劫难已经因之减轻了。譬如医生治病,用足药量,可是病人不忌生冷,不避风寒,旧病才减,新病又加;这不是药石不灵,实在是病人自作孽哩!’
: I, \5 w0 i- P. e- {# R0 H, {/ u+ I
1 T1 w4 ]" p* [2 U2 N  我们假使有所祈求,要是诚心祈祷,没有不得感应的;佛菩萨一定以顺显隐种种方便,来满足祈求者的心愿。因为佛菩萨具有同体大悲心,看待一切众生,就和他们自己一般,没有彼此的分别;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众生,设法拔去众生的苦,而给与众生快乐呢!" z7 Z0 E; @& U) s# d

) }( R; ~. q( Q: q3 C  关于‘可许则许’我已约略解释过了,希望读者诸君精勤地来修佛道啊!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致李怀耕居士书一# T  S& J* b: }" M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 C; ^( [" ]5 k" J4 j  n
" ~- l: _" p. `$ y. C  怀耕兄:
+ j" l) ^& r" \6 P( h0 F! ?* w; T8 t  C
  自从别了以来,想你在山上起居很安好,心地很清凉罢!常常想到你遇的不如意,很使我深深地感觉怅惘!人生世间不如意的事固然是很多的;我们既然得了人身,怎能免除得脱呢?譬如在荆棘林中行走,怎能怪荆棘触勾牵我们的衣履啊!然而我们既不幸落入荆棘林中,还是耐著心把当前的荆棘拨开,向前缓步行去的好。这样荆棘于我们就不至于有什么妨碍了。
- {* J# G. B& W! ?) F/ K; ~
1 N6 v+ w% A" I9 s7 \8 A& S& F3 n1 i  世间的事情都随时随地在变异,月圆了要缺,花开了要谢,眷属的恩爱终必分散。人生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的八苦,说起来真使人寒心啊!不过月缺可以再圆,花谢了可以重开;而眷属的生离死别呢?那就很难重圆了。这真是世间最痛苦的事了。要补救这一痛苦,只有一致心弥陀净土,到了那边‘共会一处’,就永不会别离了。若是能够这样发心,那么世间上一期的生离死别,又何足悲痛?而况你们是暂的小别,那更何必心里不快呢?
2 N% @4 J: M+ C/ i
  j% n- W$ e: S! ~  ?  我们生存在世间上,不过几十年的光阴,如石火电光,一转眼就过去了。虚幻的梦境是不真实的,等到一觉醒来真是不什一笑!梦中的得失,何必去忧悲喜悦呢?+ T2 s& |2 {. U; O
8 \5 B2 c, |; y& l* [
  我们都是三十以外的中年人了,当我回头看看三十年前的事,真像一场春梦!假使以过去的经验作比例来推想未来,那么,就算我们能活到百岁,也不过如此而已。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w7 K7 n. l( ^! _+ U8 q
0 k. i+ t4 Q" W6 S; ?% q
  你最近的遭遇,我真为你感到不适。可是再反过来一想,拂逆挫折,失败打击,未必就能困厄我们;非但不能困厄我们,也许还能玉成我们。我说这话,并非我置身灾祸之外来说风凉话。因为我们有过去善恶的业,种在八识田中;因著这种子次第的成熟,于是顺逆的境界也次第的发现。所以祸福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还能怨尤谁呢?这就是佛教所以注重忏悔,贵于实行的道理。+ y6 y# e* U; z3 v
, Z0 n% |* m& L% g
  你们夫妻俩因为境遇的不幸,于是归心佛法,早晚祈祷,可是希求的愿望并没有达到。这是菩萨不保佑你们呢?还是你们的心不够至诚呢?假使心还不够至诚,应该自己省察,不要强自以为已经至诚恳切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态度是不对的。
$ t9 j& U/ P7 e4 g6 u" P9 }3 u5 \* H1 T
  若你们的祈祷确实是至诚恳切,菩萨一定会保佑你们的。菩萨有不佑之佑,在表面上虽看不出来而其所保佑你们的,实在是很远大的。凡夫们的目光,所见不远,常常因为目前的得失,就作为定论,那实在是很浅薄而谬妄的。; m* V9 s6 D$ r' B) ]/ O
+ z2 ?, A& n) a& s! S
  马鸣菩萨起信论里说,菩萨常用逆境救度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虽然碰著逆境,又何必怨尤呢?有的人或者要怀疑,佛菩萨为什么要用逆境来度人?这是因为众生处在顺境的时候,放纵在声色五欲之中,要想他们修佛道是很困难的;这种人必须逢到逆境,才能对往昔的行为发生忏悔的心,而起进修佛道的愿。佛经说:‘八苦是良师’,实在是很对的。
8 H6 Q% |) j9 r2 ^* Q7 W3 `! g/ S2 ?- n  j1 F0 Q! P; H
  譬如钢铁的铸成,其熔点热度,假使不较铸铁为高(就是要比铸铁受更苦热的磨炼),怎能成就其为钢呢?再如供人瞻仰的丰厚高大的碑石,不知道它已曾经过多少千锥万斧了呢!否则认愿来抚摩这顽石啊!
1 y  h; Z4 J/ m' \2 J
3 ?+ _: F6 n6 |0 P+ |7 L  世间的事多一番失败,就增加一番经验。那不曾经过挫折而每每获至成功的人,他们的意志必定骄慢,行动必定忽略,而他们的事业也容易崩溃。可知逆境足以挫折我们骄浮的气焰,规范我们放逸的行动,它实是我们的善知识哩!这就是菩萨所以用境来度人的道理了。
9 N  {! C) i  t0 ^  a7 I4 P' b
8 J1 }- P, J- N  f- |! Y  ‘随缘消夙业,更不造新殃’,这是佛教徒的人生观之一。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应当不沮丧也不畏缩。还有一个法子,就是碰著不如意事,能够退一步想,那就海阔天空了。6 O( t# J0 o5 e% F$ f- I
" Q% ]3 C8 r  i* f* [8 d
  希望你能放开眼界,看得深远一些,心胸就能廓然了。处在障碍的环境而不受环境所障碍,那么障碍的环境和你有什么相干呢?(譬如到了乡僻的地方,没有软白的大米饭吃;我们可以把黄糙米饭,咀嚼得烂一些,吃得少一些,一样的容易消化,可以帮助我们营养。假使我们不因此而起烦躁不安,环境于我们有什么妨碍呢?)倘若镇日地忧戚痛苦,多愁多虑,是会耗损你的精神体力的;徒然自苦又做什么呢?1 y% k) Y1 ~8 \  T' A) B
0 z/ k. E4 R% W6 {  d$ w  ^
  印光大师文钞可以度你的苦危;山居闲暇,请你熟悉读一遍。夜已深了,不能尽我所欲言,请你珍摄!
& v/ N, R8 i/ C/ X# S0 K- y" ~4 K$ C" X1 f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日下午十一时灯下弟海量上言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致李怀耕居士书二! r7 V3 O8 |" k2 K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 b# j+ E: [0 M3 z" I( y
: L! W, P- _+ N8 a" I' ]: o0 U
  耕怀兄:, f  e, \- K$ b' Z% }/ w1 q! y
( Q2 K# t$ B& G9 j: \* B
  昨日寄给你的信,想已蒙阅读过了。今日碰著令兄,据说你曾经对他这样说:‘倘若因为偶然破戒的缘故,就须受到严酷的刑罚,那么,不守六斋,十斋的人们,为什么倒逍遥自在呢?’在你的处境,是难怪你有这样的怨语!这也是人情之常,不独你一人是这样的啊!& V& E& R% Z: [* M  g' E
6 Y: o) k1 @, W( b. N
  不过人们在过去世所种的因,各不相同;因为夙业不同,而使今世受报也就有差别。这是属于‘别业’问题,不可以拿自己的业报和别人去比较,作为一概而论的。譬如校中学生同级读书,而资质各有差别:有的是十分,有的是二、三分。那只有二、三分资质的人,虽然竭力读书,恐怕还有留级的危险;而那些具有十分资质的,读书虽然漫不经心,可是常得名列前矛。这没有别的道理,不过是他们的夙习不同罢了!那留级的倘若说:‘我攻读得很勤苦,现在竟被留级;某某不很用功而能名列前矛。为什么事情这样颠倒呢?’试问你,这样的责问对还不对呢?: u. u' }8 L6 l) N8 f+ b! C3 O
3 i4 R+ Q6 f% d# W; @  L$ ]5 }
  受报相同的,那是‘共业’。如这件案中受累的人,专业性都信佛念佛,而所科的罪和你相同,并没有较你加重。在俗眼看来,你的祈求是徒然了。那可不是这样说,这是佛经中所谓‘共业’。不过‘共业’中有‘别业’。如同一学校毕业,这是‘共业’;而个人程度各别,则是‘别业’。所以祈求也自有其功用,不过这里面的消息是很微妙的。
# T, B) l" J* n1 ?! k0 a6 N+ ^- a2 N5 r6 y# H
  信佛的志愿不坚定,善念就不纯正,结果必被业力所束缚。虽然如此,可是在我看来,多一番境,就消除一层业障;能够奋斗到底,到后来必能获得胜利的。若是中途屈服,那痛苦就没有穷尽了。请你鼓足勇气,再接再厉!打开荆棘的路途,辟出康庄的大道!事在人为,不要学俗人的见解,推诿给气数才是啊!我的见识不广,智慧狭劣,所譬喻的或者不很适当,还希望你多读佛书,那里面是宝藏无尽,俯拾即是的。/ q: j- P3 a4 U; ]

' ~+ K. z7 z# Z6 ]' Y+ S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学佛者的‘胸怀’应该这样去‘耕’耘,将来的收获就丰富了。4 Y5 A3 @/ G! R2 S" }' u0 D

: w) \7 A8 u, \" i  C8 K# P, r5 g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灯下弟海量上言4 Z; d+ Z1 y1 l% `* c

) c/ j! t8 ^/ T' G, E3 x; {) k# }  普回向偈
7 n- ?8 h7 U5 e9 ?3 B' \
' d' c( V# w7 B& ^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贪嗔痴恶毒,及与刀兵劫,瘟疫饥馑灾,悉皆灭无余。人各尽忠孝,礼让廉耻等,书写暨校对,读诵并受持;财法力随喜,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乐,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国民悉安康,法界诸众生,同愿往西方。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7-14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量没有打开,还是我字当头。我修功德,我供养三宝。。。

学佛只学到皮毛。 这是我们特别容易犯的学佛大忌。6 g+ O6 O/ ]" _0 ]& |0 i2 U

+ L! X1 |4 K( i3 h, f打开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8 Z, }' u0 S% B# J) }9 @- }7 b& d( |7 ^- q, n
自勉之,共勉亦!
, v! a* Z" X3 L0 ^3 }! H9 W0 i9 T0 n; D5 u7 j0 u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30 14:44 , Processed in 0.42605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