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52) 鸡蛋( 1)
|
楼主 |
发表于 2018-5-23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illzhao 于 2018-5-23 09:48 编辑
- ?& f) Q1 c0 w* g& z( Q! G+ C' I* c1 r" \, ` ?
在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的眼里,中国的计划生育是他听过的最为奇葩的政策。他说,事实上这个政策具有潜在的毁灭性影响。如果中国一直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可能最终消失。中国至少需要允许“两个子女”的人口政策,才能维持人口增长。
% s0 a, s- l5 j0 s5 K5 i
! g [, \7 c8 h" S8 Z# q& ?实际上,计划生育这想法,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只不过总不受待见罢了。有“计划生育第一人”之称的汪士铎,是我们江苏人,他很受曾国藩的器重。他在1855年到1856年间的《乙丙日记》里明确提出“人多则穷”“人多致乱”的观点,提出一家只许有一子或一女,最多两子,两女是不被准许的。汪提出推广溺婴,尤其女婴。汪的这一酷烈提议,给汪带来了“人口屠夫”的骂名。民国时期有个张竞生,力主节育,他把自己的想法向时任广东省长兼督军的陈炯明递交条陈,被陈炯明骂为“这是一个神经病!”孙中山对待人口的态度,颇耐人寻味。1894年孙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今日之中国大有人满之患矣,其势岌岌不可终日。”可过了没多久,他又为中国的人口众多而感到自豪。1919年曾说:“我国地大物博与美国同……劳力之人工,我即四倍于美国。”到他逝世前,则担忧中国人口数量的减少。
" Q p/ N% H; H3 ~, o7 v i6 I: t
8 O5 ]3 l& s8 w/ I9 u) ^( [毛泽东是不赞同计划生育的,“人多力量大”,可以归结为是他的人口观。因此,马尔萨斯不受他待见,中国的“马尔萨斯”马寅初也不受他待见。一九七九年,邓小平提出,要规定一些政策,通过立法,以限制人口增长。李先念在向陈云介绍“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时,陈云回答说:“再强硬些,明确规定‘只准一个’。准备人家骂断子绝孙。不这样,将来不得了。”有没有人这样骂陈云,我不知道。但陈云的话只对了一半,这一政策让许多家庭断子绝孙,则是活生生的现实。30年后,“不这样,将来不得了。”被陈云一语言中。这个“不得了”,不是人多得不得了,而是人少得不得了。$ G1 b7 l. [; [2 w( G; }% u
; E2 P. w3 a! m5 C3 G计划生育的逻辑是,人越多,人均能分到的资源就越少,我国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只会越来越少,要省着用,所以要减少人口。如果未来的科技不会进步,这点我还是比较同意的。问题是,就算这样也不能构成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性。放眼战后大部分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当其经济及人口增长到一定的程度,生育率自然就会下降,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过渡期虽然可能会比较痛苦,但至少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时期也积了足够的过冬的存粮。计划生育的恶在于,它让中国进入了一个人口上的“硬着陆”,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我们的子孙还未富起来,就率先进入了老龄化。
/ }- S0 A3 G2 M4 A8 f1 o& u* H& z) a
教育问题亦然。把人减少了就能让更多人上学,这听上去是正确的。问题是,单孩就能确保这个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么?同样经济水平的家庭,生单孩他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少于生多个孩子的贡献的总和么?生单孩就必定能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么?我的经验告诉我不是这样的。教育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不够的话完全可以生产出来。中国的教育在GDP中的占比很长时间以来低于4%,不投入教育而单靠少生孩子就想改善人口素质,我觉得就跟某些减肥的人不去做运动却去不吃饭那样。, { H4 N6 d# Z) `6 U5 r
1 a% p& y3 s9 j. Z8 K人口问题不是存量问题是流量问题,人口数量的剧烈变化会破坏人口结构.实行计划生育的30年大大压低了出生率,新生婴儿少了劳动人口占的比例就大了,不用养孩子钱就可以拿去消费促进经济,人们也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
9 p+ x& F$ w7 v3 S: K
: _) }& H* W0 w) s' m" O这种利益被称为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我国吃了30年,也是中国奇迹能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混江湖迟早得还.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生孩子,就得还上一代人欠的债. 假设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也只生一个,那就得抚养4个老人和1个孩子,我们交的社保都用来养这些老人,而给我们交社保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少,这对我国经济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w. ]: t: D* p5 U
; a% l5 O4 y) U3 N' c! s8 Z* c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总生育率(TFR),即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孩子数在2.1时,人口数量能稳定发展. 中国以前一直声称TFR在1.8左右,但世银和联合国给的数据是1.6,而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只有1.18,最低的上海只有0.74.按照这个数据,我们2013年就已经飞速进入人口负红利了.比全球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日本(TFR=1.39,世银数据)面临更大的挑战.' O# s' H, Z8 d! ^! [0 V* ]
* n' G ?: q7 p ] v# l/ T4 B首先,支持生育限制的种种理由虽然长期和宏观上不成立,但在短期和微观上却与直观相符。中国改革开放之处,发现自己各方面都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人均意义上更是如此,大量知青回城又造成了短期的就业困难,因此很容易就把这些问题部分归咎于人口太多。而且,1970年代的能源危机之后,人口过剩的思潮一度风行全球,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等组织更是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和鼓励发展中国家进行人口控制。这一里一外的思潮,加上之前计划生育的成功经验,自然会让严厉控制人口的思想在中国找到土壤。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决策层,也影响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些理工背景的学者,心怀强国之梦,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与人口政策相关的研究当中。1 P" l0 \0 I% w* B9 R$ T* B6 ~
1 X) E5 F; W* q3 C
6 J, y( R6 U2 ]( Z, t其次,人口自身的变化规律是一个比较数学化的问题,一般人难以把握。改革开放之初对科学的崇尚蔚然成风,某些理工背景的学者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对人口变量的内在关系进行描述和估算令人耳目一新。但模型自身的严谨并不等同于其假设的合理和推断的正确。仔细阅读当年的重要文章就发现,这些模型的假设之离谱,推断之草率令人难以置信。更重要的是,决定人口政策方向的应该是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到底如何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其结论的不确定性远超过自然科学中的定律,不是一些未受过严格的社会科学训练,也没有经过长时间深入思考的理工背景的学者所能把握的。然而,这些学者在本领域的成就和他们使用方法的数学化和计算机化却给他们的极端的结论罩上了一层科学的光环。
) I8 g5 ~. B4 G! d" k4 E) V8 Y: v8 j" n. ]0 f5 ]2 r
# v9 @- d; P" ~
第三,人口政策的后果有着至少几十年的滞后性,严厉化计划生育最初的几十年里恰恰又是中国经济因为改革开放而蒸蒸日上的时期,所以人们很自然会把经济上的成就部分归功于生育限制政策的实施,虽然其贡献现在从规范性的实证研究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的评判需要非常规范的学术研究,但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作用非常有限。这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可能在客观上压缩了不同观点的讨论空间;二是学术界内部缺乏有效机制让不同的独立研究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三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相对落后,尤其在早期缺乏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 s3 n) q/ L A" p0 J d4 | N( u4 l% l. x# ~
- M( s6 X- S/ c第四,中国是个内部同质性极强的国家,一种观念一旦形成都会具有巨大的惯性,因为当周围每个人都那么相信时,很少有人会怀疑它的合理性。而且,中国是一个如此庞大而且历史悠久的国家,人们对国家层面的决策存在着天然的信任。在人口问题的讨论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有那么多的研究机构,对基本国策的研究肯定非常透彻,怎么可能会犯错误?我们在深入研究人口问题之初也曾一度有过这种想法。直到仔细阅读了与严厉化计划生育实施之前几乎所有重要的文章之后,才认识到自己当初的想法只是没有根据的想当然。但仔细想来,这种现象也不奇怪。因为组织规模越大,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面临的挑战就越大。当每个人都对某件事深信不疑时,最终这件事情可能恰恰毫无道理,因为绝大部分对其相信的理由不过是别人也这么相信。
# u# a/ ] S4 ^. h. A ^, n! n: w* Q0 u3 @/ U
. X, U- R8 j' L; b( O
最后,支持严厉化计划生育的几乎所有理由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即使个别论点有一点道理,那也只是在短期成立。但是,当一件事情错得过于离谱时,人们反而更难相信它是错的。这是因为承认它的错误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大的理智和情感的代价。对于严厉化计划生育政策来说,无论倡导者,制定者还是执行者,几乎都是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先,真心相信这个政策会成就一个富强的中国。该政策执行的背后是全民族的巨大牺牲,因此人们情感上更难以接受,如此巨大的代价最终换来的恰恰是一个不断衰微的中国。严厉化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三十多年了,很多人早已经忘记这个政策最初是如何论证的,更不知道其论证所依据的研究是多么粗糙和荒诞。继续生育限制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竟然是,如果现在停止,那么前面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换言之,严厉化计划生育本身的错误已经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惯性,这种惯性在不断地维持强化其本身的存在。" z) L8 @2 g. k5 f O8 _
0 r1 x" V t2 x8 M' E7 _* k8 N w5 B7 K |4 l3 A
$ |. I" } F1 O: J1 ~+ w/ k! A正方观点之一:
% M8 a7 p' n+ c3 r) w0 k, Z
U( a: l4 ]# c0 a' ]; j) H% F0 T7 u8 \" ]
许多人不知道,粮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哪怕你有8只手,哪怕你有再牛逼的科技再牛逼的机器,地里该长多少还是长多少。人太多粮食不够吃是必然的。说什么让一个人养活一堆人,简直是笑话。你到农村去过吗?一个村里每个农村户口的都能弄到巴掌点地,然后就靠这点地养活一家人。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有所好转,农民看种地实在活不下去都去城里打工,土地才能被大块的租用。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每户人家都生个七个八个,这种情况不知道会推迟多久。不巧的是,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大量的耕地都是山地,拖拉机开不上去。好点的地方就是三大平原,却年年受着中国特色季风气候影响,北旱南涝简直家常便饭。说白了,中国农业到目前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指望这点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忘了说了,中国是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说明在实施计划生育以及中国有袁隆平转基因的的前提下,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已经不够吃了。中国大量进口粮食 世界能养活中国吗? - 经济学 觉得能一个养活一堆的可以试试回答这个问题。3 C( Z, J; A) S" Q- P) X9 Z$ _
! e- Z9 P8 ]$ C. d
说道科技与教育了。似乎有人觉得教育程度是可以平白无故一直增长的?中国有多少孩子上不起学不知道么?教育是要花钱的,人多了就要多开学校,多聘老师,但是国家没钱啊。难道让九年义务教育自费?可惜事实已经证明了,靠种地吃饭的农民无法自费两个以上孩子的教育。八零后生长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老大出去打工供老二读书。一家能供一个算好的,差点的一个村供一个,最后变成凤凰男。总之,教育资源像土地,不是你长8个手就能多产出。生育率和科技发展与教育水平负相关不假。但是指望中国这样的国家能迅速提高科技与教育,来给生育率减速,是不是有点不靠谱?连生育率和灭绝都能说出来。我也会说,在一个封闭环境,如果出生率总是大于死亡率,最后空间会被占满,即便科技牛逼资源够,人也会被挤死。可能吗?总之,对中国来说,人口素质差,基数大,有强制政策的前提下生育率还那么高,又想超英赶美,不想像印度非洲一样堕落,强制计划生育是正确的。问题的确有,吃饭还噎着呢,难道你会绝食?只是不幸的,问题需要我们被计划的一代人承担罢了。
$ D- l9 E' L4 _0 o2 X: o
! O8 B, a( P7 E3 {. ~: U6 F4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