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扁舟

请教贴:佛经都要学吗?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6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绿荷说:“我真的建议您有机会好好听听《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客巴大师是文殊菩萨再世。。。”,答曰:非常感谢,大师既是文殊菩萨再世,那么《广论》就是佛经,而佛经我也早说过是应该好好的学的。但只说“好好听听”还嫌不够,应该带着虔诚的心反复的念反复的诵。
1 }5 p- K2 Z1 J& E7 C绿荷说:“。。。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过程,不就是有相应次第学识的老师来教授,对吧!。。。难道你能说小学老师的学识没有大学老师高就不跟他学吗?。。。”,答曰:那是一定要跟他学的,但前提条件是,要教我小学物理,他本身必须具备小学物理以上的程度,就像我想开悟,我只能跟已经开悟者学,只有按照佛的指引才是通途。如果认一位自己还没把小学物理弄明白的人学小学物理,那是要误入歧途的。
$ q' H- A4 H% g$ K0 z 绿荷说:“这个‘悟’有大悟、有小悟、有顿悟、有渐悟。。。”答曰:完全同意悟有大小的分别,因为在我看来,佛的层次也应该不完全相同。如来,观世音,宗客巴。。。等等应该有层次的分别,但这个分别是佛与佛的分别。觉悟成佛是向佛者的目的,而目的只有达到没达到的分别,所以,我理解的悟应该都是顿悟,如果的确有渐悟之说,那这个渐字也应该是指----与目的----悟的距离在逐渐缩短。比如登泰山,如果把山顶作为目的地,那么爬山就有个渐进的过程,爬了100步的就比爬了50步的距离目的地近些,但达到山顶却是瞬间的事,是个突变。0 U# _9 \2 N6 f  h8 l8 s! u1 m8 \
看绿荷的意思,有爬50步的应该去听爬100步的人的讲座或拜他们为师傅或师父,答曰:万万不可,因为他们虽然爬的远些,但毕竟还没到达山顶,他们无法保证在他们前面的路是不是死路。只有按照已经在山顶上的人所指引的路走下去才是可靠的。
! z8 g. M" D" W+ B+ |5 W$ p(后边的下帖在说)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6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说”的后边都是如来说的话吗?最好能把原文敲上。

如来说,掺了奶的水,比白水好多了。如果有人讲佛法,虽然不如佛讲的纯,但是只要是以佛的名义说法,就是应该鼓励的。后边鹅王那一段,是说,不纯的佛法,对悟性高者,不会有误导作用。
' w0 r# `2 k0 Z3 ?& c8 o2 x
2 h/ l0 U/ u3 j7 `9 a$ `以上的话除了“如来说”以外都是如来说的话吗?有没有扁舟自己的理解,如果有请把如来和扁舟的话分开。如果都是如来的话,最好把原文敲上。6 R/ K6 c- F9 {, O7 g! y' L+ @
因为我觉得这些话里的漏洞是很多很明显的,不像都是如来的话。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26 00:41 发表
& H, w. ^/ K6 ~8 H: p5 k有爬50步的应该去听爬100步的人的讲座或拜他们为师傅或师父,答曰:万万不可,因为他们虽然爬的远些,但毕竟还没到达山顶,他们无法保证在他们前面的路是不是死路。只有按照已经在山顶上的人所指引的路走下去才是可靠的。

* b) W0 q% s6 R
# w' U2 M) b: b) G+ C# X+ s" s) p
7 t5 ?( f) q% \* m! f50步向100步的人去学,是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正确的路。所以佛法里,才特别强调传承和师承,就是为了保证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 既然已经有人爬到过山顶, 他留下的路,后来的人一步步跟着爬, 100步带着50步的人按着传承下来的路走,怎麽不可以? 所以,我在第三楼里才特别引用《广论》里的教授, 告诉扁舟学佛不可自学,要有师承,才不会爬错路。您这里刚好做个佐证。 但您更有意思,跑到另一边, 认为只有爬到山顶的人来接才肯跟着走,不看前边现成路上的任何人和他们的帮助,认为他们还没爬到顶。
8 W$ G6 U) p: k: D9 V; }" x9 _7 j  S4 ^3 [, d  k+ P4 P
再引用您在22楼的一句话:4 O, Z3 Q3 H- W, }  y
我所谓的“讲”不是指佛经而是指对佛经的注解。也就是说,佛经是应该讲的也是应该听的,而且更应该反复的念反复的诵,但“注解”却是没用的。..

0 }" L  \6 o( p- T& W- T) \
/ D" C8 y" t$ c* D5 F5 t5 U, S你可以自己只看佛经,诵佛经。 这是您自己的专修。但不能说其他人看“注解”是没有用。这是以一法废他法,不是如来说!8 W/ @3 w* e$ }6 @
; E5 W3 e) c* p* Z/ ~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8-2-26 14:08 编辑 ]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者,你的这个观点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26 00:41 发表 绿荷说:“我真的建议您有机会好好听听《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客巴大师是文殊菩萨再世。。。”,答曰:非常感谢,大师既是文殊菩萨再世,那么《广论》就是佛经,而佛经我也早说过是应该好好的学的。但只说“好好听听还嫌不够,应该带着虔诚的心反复的念反复的诵
% x6 N. g) s! M  _5 \; K

4 A1 |' W6 J6 ~8 j9 i& E7 b
9 c$ y7 a7 G3 j# R7 k+ I& ?5 r6 t7 U" g
, k4 u, o& A2 x
非常正确。好好听听是非常不够,还要如理的去思维。然后或同时反复去诵持经文。闻思修,闻思修,中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是思维。只有正确地听闻,正确的去思维,产生坚定不移的定解,建立正知见(佛法的正知见很重要,正知见的人一天念佛的功德,比没有正知见的人一劫念佛的功德还大,《广论》上说的),才可能去正修行。
* Z; J2 W5 y7 U2 w2 |9 `
+ j4 o& _% ]# Z6 N" {9 o4 @现在好多学佛人,尤其净土宗里,好多人一开始学佛,一说念佛好,好,好,就赶紧念,日诵佛号1万,两万,十万。每日诵经多少遍。好像这才叫修。(认为你们看经看论都没有用)其实这只是狭义的修(或者叫正修)。广义的修(也叫助修),还包括思维修,运用佛法的道理去思维观察,去观察自己的心里形象,然后启用到身心上,这也是很重要的修。佛法最终的成就不是依功夫,而是依智慧的成就为最究竟的成就。心相如此,法尔如是!
% p" U! ]. \( }  d$ U4 Q5 k- j$ u4 V
再举个例子,普通人有种观点,“知易行难”。 意思是知道一件事很简单,做起来就难了。) w, m' r$ Y" G
但国父孙中山先生却说 “知难行易”。 他的意思是只要观念正确,叫你去做坏事你都不敢。叫你不要奉行佛法都不可能;而观念不正确,就不可能做得好。  观念正确,做起来就不难了。可见,正确观念,正知见最重要,是一切佛法,世法成功的基础。4 M7 P! y2 d( f; f
: D4 `2 h9 l8 U7 j' ?# \
所以,祖师大德们一再劝告学人,佛法的修习,重点在于 “正知见”然后是“正精进”。 理事要并进!
0 |' a- n) v2 e' S: n4 L
$ p; S$ n4 U6 Z[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8-2-26 16:24 编辑 ]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26 06:59 发表 1 Y- {( y9 \$ y8 U
如来说,掺了奶的水,比白水好多了。如果有人讲佛法,虽然不如佛讲的纯,但是只要是以佛的名义说法,就是应该鼓励的。后边鹅王那一段,是说,不纯的佛法,对悟性高者,不会有误导作用。 : B8 e6 h# o- U) ]9 N& s

- g3 u  L3 g9 u$ q# q' J+ z/ j以上的话除了“如来说”以 ...

$ w# M* d. s5 g: ?# i: c% I) G; U1 e/ q% m1 i
整个故事,以及故事的寓意评论,没有一句是我编的。出自年轻时读过的一本书名类似于“佛经故事选”之类的书。书现在找不到了,但是我对自己的记忆力一直有信心。应该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书中的原话。但是“如来说。。。”的出处,记得原书没有给出来。那是一本通俗普及书。! k5 [$ K2 u! C  @/ _
0 c) A' }! a1 W- b8 b8 y/ o
记得后来读过的佛经,和这个故事有关的有几句还记得,什么经记不清楚了:% }# w& {1 c1 m; x9 {$ e9 e
, U4 d9 l/ w3 U5 B% x) L8 G
。。。。。。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众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赞叹供养恭敬。。。。。。。如彼牧牛贫穷女人辗转卖乳。乃至成糜而无乳味。是大乘典大涅磐经亦复如是。辗转薄淡无有气味。虽无气味犹胜余经足一千倍。如彼乳于诸苦味为千倍胜。何以故。是大乘典大涅磐经于声闻经中最为上首。喻如牛乳味中最胜。。。。。。
; Y/ h% \7 |* h, q2 ^' ~" {! ?4 f& o, D1 S
以上经文虽然读的时间很长了,但是因为是年轻时候读的,所以就像小时候学的歌,有错误的可能性极小。
! W! }) z" y% T) r7 T' q
( F9 b$ d! j; p  t/ i9 o6 S[ 本帖最后由 扁舟 于 2008-2-26 22:50 编辑 ]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清楚多了(回35楼)

“佛经故事选”和“佛经里的故事”有本质的不同----就像《论语》和“论语故事选”有本质的不同一样。《论语》是圣人的语录,“论语故事选”是后人编的和《论语》有关的故事。“佛经里的故事”是佛讲的,本身就是经,但“佛经故事选”却可以肯定是后人编的,因为佛的确在经里讲了很多故事,但却从没出过选集。后人编的故事选虽多含寓意,但既然是人编的就不应该不加辨别的奉为金科玉律,有个见仁见智加以辨别的必要。比如在大思想家韩非的寓言故事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东郭先生”,在很多人眼里大概“寓意极深”,但在信佛者看来,却几乎通篇都是无稽之谈。因为那句“如来说”后边的话并非真的是如来的话,而是编“佛经故事选”的作者的话,所以“如果有人讲佛法,虽然不如佛讲的纯,但是只要是以佛的名义说法,就是应该鼓励的。后边鹅王那一段,是说,不纯的佛法,对悟性高者,不会有误导作用”
$ {5 K9 A* _, g也就很难让人信服了。即便这句话是佛说的,是正确的,但也只是对“悟性高者,不会有误导作用”,而我辈的悟性却是连自己也不敢恭维的,也许很容易被误导吧。话说到这里,想起这段时间我与绿荷的辩论。虽然我不得不承认,在绿荷的很多观点里我的确得到了许多启发,绿荷对佛理专研之深入,我是很佩服的,但,也隐隐地总有一种为她担心的感觉,和看小品《卖拐》总为“范厨师”担心的感觉相仿。因为敢于作讲座和师傅或师父的人,到底是不是“大德先祖”常人是很难辨别的。“范厨师”即使上当也不过损失些钱财,但,在觉悟成佛这件天大的事上,一旦因盲从而入了歧途,损失的却是无法弥补的一生的追求!
4 d2 p& {( C  b( N  E7 }% c3 R后边的那段佛经,仅从字面上是很容易理解的,没有“如果有人讲佛法,虽然不如佛讲的纯,但是只要是以佛的名义说法,就是应该鼓励的”的意思。我在前贴中说过:佛与佛之间应该有层次的差别,如来、观世音、宗客巴等等所讲的经也就应该有层次的差别,所以“参了奶的水比水好多了”。也就是说:尽管奶里参了水但毕竟是有奶的,所以也就是宝贵的,如你贴中所转的佛经所言:“虽无气味犹胜余经足一千倍。如彼乳于苦味为千倍胜”,但如果全都是水就没意思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7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绿荷在34楼的贴中说:“举个例子,普通人有种观点,‘知易行难’。 意思是知道一件事很简单,做起来就难了。! D% C/ q2 c7 }% ^% i
但国父孙中山先生却说 ‘知难行易’。 他的意思是只要观念正确,叫你去做坏事你都不敢。叫你不要奉行佛法都不可能;而观念不正确,就不可能做得好。  观念正确,做起来就不难了。可见,正确观念,正知见最重要,是一切佛法,世法成功的基础。”
9 f/ b: e( I) ?9 F6 }现在谈谈我的观点。! B4 h9 I6 `5 [+ z  n. V0 R, w
“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到地哪个对,在上世纪30年代的“京派文人”和“海派文人”之间曾经有过论争,而且,论争面积之大连鲁迅、郭沫若等这样在当时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大家也卷了进去。但最终还是谁也没有说服谁。但论争必须针对某个具体的命题才有意义,例如,革命,是知易行难呢还是知难行易呢?每个人的观点是不同的。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命题那争论就没意义了。因为如果泛论那两个说法是都有道理的。比如,戒烟,吸烟者差不多都知道吸烟是有害的,但戒起来就难了;再比如,猜谜,如果知道谜底写出答案是容易的,但猜起来却往往很难。“知易行难”不一定所有的普通人都是这个观点,孙中山说“知难行易”也不一定就有:“只要观念正确,叫你去做坏事你都不敢。叫你不奉行佛法都不可能”的意思。
2 X( }$ {6 h* J9 z1 D6 m: E8 j话归到佛法上来,“知”大概指悟的过程,“行”大概指修的过程,两者必须“相辅”才能“相成”,哪有个容易的啊!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27 20:49 发表 ; v$ G0 z7 e8 U5 s# S: X
“佛经故事选”和“佛经里的故事”有本质的不同----就像《论语》和“论语故事选”有本质的不同一样。《论语》是圣人的语录,“论语故事选”是后人编的和《论语》有关的故事。“佛经里的故事”是佛讲的,本身就是经, ...

: k* v% D2 [4 ]2 j2 S: Q0 O, B3 g" A4 {% Q. i7 c  L
对于佛法的不同理解,不同修行途径及方法,人们的态度是很不同的。有的敬而远之,有的互相攻击为“邪见”“异端”9 O4 l0 w9 Z$ U1 w, {
而佛,把杂以世语错定是经,比喻为掺水的奶,这个比喻,成了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8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扁舟38楼的帖子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你在让我看这个“佛经故事选”里的这个故事时,引用了我的一句话----“难道佛没能让我们明白的话你(指主讲人、师傅或师父)能说明白?如果佛已经说明白了还用得着你再说吗?”,我当时的观点是:佛经是不需要人来做注解的。但现在应该说明的是:佛友或同修之间互谈学习佛理的感受和心得是无可非议的,但把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当成金科玉律去指导天下的修佛者,去做讲座去作师傅或师父是不对的。
% H; S- V2 E" j2 S# m“杂以世语错定是经,比喻为掺水的奶”,是不错的,“参了水的奶比水好多了”也是对的,但“比水好”却不等于“就是好”。比如说“碌碌无为”虽比“杀人”好多了,但也没有提倡碌碌无为的意思。即使是我等俗人“笨想”,也能明白,往奶里参水总不是光彩的事。佛也就绝没有倡导它的道理。所以我在前贴说,在你引的几句经里“没有‘如果有人讲佛法,虽然不如佛讲的纯,但是只要是以佛的名义说法,就是应该鼓励的’的意思”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28 00:27 发表 : t, b: g+ v1 z* |* D
你在让我看这个“佛经故事选”里的这个故事时,引用了我的一句话----“难道佛没能让我们明白的话你(指主讲人、师傅或师父)能说明白?如果佛已经说明白了还用得着你再说吗?”,我当时的观点是:佛经是不需要人来做 ...
' ?8 A, u* Z- I  p1 k3 R, U
) X; F6 H0 Q" f3 a. t
佛家弟子对佛法,应该“广为人说”,俱“广长舌”,“辩才无碍”。而不是因为自己还不是佛,对佛法理解不透甚至有曲解之处,就不弘扬佛法。每个学佛的人对佛法有体会,都应该广为人说,能办讲座自然是更好。这是最大的布施福德。有讲错的地方,那是必然的,然而,你讲的是佛法,讲的有错,也对己对人都有福德。这是我理解的牧牛女牛奶掺水比喻的寓意。# M; e2 {: j. _$ z3 R
; Y0 c7 @+ w' P1 G: N) y. k: \
后面鹅王一段,我理解,是说,你讲错了,听的人却未必听错。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8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又成了“我理解,是说,你讲错,听的人却为比听错”了?

弘扬佛法是对的,按自己可能存在“曲解”的理解去解释佛法是不对的。比如弘扬“**主义思想“是对的,但不能按你自己的理解来弘扬。“后边鹅王那一段”,原来不是“是说,不纯的佛法,对悟性高者,不会有误导作用想”是对的,怎么现在又变了?如果你还是这么老变下去,那我一定总会有“牙口无言”的时候。
0 x8 q' `2 h, Q怎么这么晚还不睡觉啊!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28 01:17 发表 8 z# U/ J5 A& q2 i. e9 ?
弘扬佛法是对的,按自己可能存在“曲解”的理解去解释佛法是不对的。比如弘扬“**主义思想“是对的,但不能按你自己的理解来弘扬。“后边鹅王那一段”,原来不是“是说,不纯的佛法,对悟性高者,不会有误导作用想” ...

/ d+ X- d) @2 K, V7 K两个意思,是一个意思,你之所以看成两个意思,是你的妄想分别造成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8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再聊吧,我下了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得睡觉了睡觉睡觉睡觉睡觉
& L0 y/ |, F+ @6 A% K7 q  X% |睡觉睡觉
. v& u8 g4 {, u; z% e9 Y睡觉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8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吧(回42楼)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这么多年看秦史,有件事总让我糊涂----鹿和马的区别之明显,连黄口小孩也看得出来,怎么饱经风霜、权倾朝野的赵高竟然会分不清楚呢?没想到的是,在这个网站上再次遇上了类似的让我糊涂的事。“弘扬佛法”与“按自己的理解解释佛法”本来是两个意思,但扁大师却说:“两个意思,是一个意思,你之所以看成两个意思,是你的妄想分别造成的”。7 a; [; [8 E( c3 Z
太监赵高指着鹿说是马,版主扁大师看着两个意思的话说是一个意思,他们真的连这也分不清楚?----我糊里糊涂的想。虽然想不明白,但觉得,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吧。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具体一点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27 22:17 发表 " J1 U1 o! j/ A2 }. a
绿荷在34楼的贴中说:“举个例子,普通人有种观点,‘知易行难’。 意思是知道一件事很简单,做起来就难了。7 |9 G: V' v% h
但国父孙中山先生却说 ‘知难行易’。 他的意思是只要观念正确,叫你去做坏事你都不敢。叫你不要奉行佛法 ... 话归到佛法上来,“知”大概指悟的过程,“行”大概指修的过程,两者必须“相辅”才能“相成”,哪有个容易的啊!

  g+ C; `) y" y' r9 Q# \: n7 w4 y1 q$ w- [0 s
学习佛法这件事,您认为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道理何在?! u' c$ U5 d' ~8 _9 I

" ?+ ~. M. @6 O' p( N, Q[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8-2-28 09:04 编辑 ]
大型搬家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28 07:12 发表
. X* W" ]# B  f- a) Y2 C+ w/ c这么多年看秦史,有件事总让我糊涂----鹿和马的区别之明显,连黄口小孩也看得出来,怎么饱经风霜、权倾朝野的赵高竟然会分不清楚呢?没想到的是,在这个网站上再次遇上了类似的让我糊涂的事。“弘扬佛法”与“按自己 ...

4 ]$ v% P" I4 a: S
$ O9 r; }: x# {& L; h此马彼马,亦有差别。鹿马牛羊皆存共性。所说马,并非马,是名马。
6 Q' P' M# ~0 [6 k8 }7 Y% N+ k2 m% _7 P3 ~* [
[ 本帖最后由 扁舟 于 2008-2-28 10:20 编辑 ]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绿菏 于 2008-2-28 08:40 发表 * g7 Y- a4 B1 d; B2 B
7 R. J" S: K4 ]  `8 A: C4 Y4 u9 n0 u
. ]( `7 K" g2 V, [0 P8 M5 A& J; V
学习佛法这件事,您认为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道理何在?

6 s- {$ M7 _; U; g' [8 j7 M我觉得,都不难。佛发大悲愿,行大神力普度众生,众生皆有佛性,自然会证悟,有什么难的呢?真理如烘炉,愚昧如片雪,片雪遇红炉,刹那化为无形,有什么难的呢?) Y1 y+ A8 l2 l+ B5 p
5 o6 @; S6 s% q3 T! h9 t$ H
[ 本帖最后由 扁舟 于 2008-2-28 20:40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45楼和46楼

绿荷问:“学习佛法这件事,您认为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道理何在”。我在前贴说过:“那有个容易的啊!”。但如果问我:“不容易也有个程度差别啊,谁比谁更不容易啊?”,之于这个问题,就像问我:“让你用锹移走一座大山和让你讨得宋祖英的欢心,哪个更不容易?”,我一定茫然,也一定还是那句话:“哪有个容易的啊!”/ ^' \: U' l( B# E) T6 V7 r* t
对扁大师把“两个意思”硬说成是“一个意思”,我说了指鹿为马的典故,意思是:任你再有权势,但鹿总还是鹿不会因此就真的成了马。但扁大师回贴说:“此马彼马,亦有差别。鹿马牛羊皆存共性。所说马,并非马,是名马。”。这话真的让我觉得高深莫测,难道马和马有差别,鹿和马有共性,就可以把鹿说成马?话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其实是没法再争论下去了。我说个前几年经历的一个故事吧。我与同事出差坐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去,以下是我俩的对话:2 ~! n) h* D: ]5 @
我:(火车从甲站徐徐启动)差不多再有一小时就到乙站啦!
. K- v/ ^$ D) H& H# j他:(毫无表情)不,得两小时。
1 G) e" P' V! Y+ n5 |) J5 X& z, ~我:(耐心地)一个小时能到站,因为这列车我已经坐过几次了,都是差不多一小时就到了。# |9 X; ?  _9 a
他:(毫无表情)不,得两小时。
- T. s4 @% v5 K, [# i我:(拿出列车时刻表指着本次车发车和到站时刻)你看,时刻表上写着呢,是差不多一小时6 I5 s) N; V* a1 h$ R
就到了。
/ U, H9 p( `4 L1 \他:(接过表看了看,仍毫无表情)不,得两小时。
* g( L  U3 Q5 q! q我:(有些着急,找来了乘务员)乘务员同志,您说从甲站到乙站得多长时间?
+ d+ |7 l9 s% h. @乘务员:差不多一小时吧。
6 c3 G2 y/ l" b他:(毫无表情)不,得两小时。
* B4 t% E$ V# [0 ^) A我:(列车在差不多一小时的时候到了乙站)你看,我说的不错吧,是差不多一小时吧!% D% x; O8 r( g: G
他:(毫无表情)不,得两时。, d4 a% T! c2 g  _! l- f& ?
我:?!?!?!!!!!!2 K2 o( Q2 Q0 B, s
上学的时候老师给讲过一个词叫“不可理喻”,我当时总也理解不了。有了这次乘车的经历后似乎有点理解了,但真正完全理解是这次和扁大师辩论以后。意外的收获往往更让人高兴啊!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29 00:36 发表   a' p# k8 C0 q% F. w$ Q( ^
绿荷问:“学习佛法这件事,您认为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道理何在”。我在前贴说过:“那有个容易的啊!”。但如果问我:“不容易也有个程度差别啊,谁比谁更不容易啊?”,之于这个问题,就像问我:“让 ...
& F$ L  Z; P2 [, f1 M2 l% V$ l: m
你能不能说说,按你的理解,掺水牛奶和鹅王择乳的故事寓意是什么呢?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我觉得绿荷的不拜师不算学佛,和青云的万万不可拜师,都有道理,但是都不可过于执著。为什么佛不把人讲的经比作“加毒药的牛奶”,也不是“加了营养素的牛奶”,而比作加水的牛奶呢?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菏 于 2008-2-28 08:40 发表
  u9 @* |7 }4 F
$ g+ T- m. P8 n1 I) y6 o
, r# o! |, P' z; V) O: n学习佛法这件事,您认为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道理何在?

" F' G7 g# s# O: {7 K5 L4 e. c. g. g: `; T
佛学有戒定慧三学。个人认为,知易行难形容戒学,知难行易描述慧学比较合适。当然,慧学在没知之前,也不知道是怎么个行法。说“行易”根据也不足,不过到了那个层次,可能就没有难易相了。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因一大事因缘兴出于世,是为了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29 00:36 发表
( h$ P3 E$ D. O+ N3 S! f) Q7 m绿荷问:“学习佛法这件事,您认为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道理何在”。我在前贴说过:“那有个容易的啊!”。但如果问我:“不容易也有个程度差别啊,谁比谁更不容易啊?”,之于这个问题,就像问我:“让 ...

. p! m8 B' ]* Q8 o" o8 R% R4 w. {1 D& T7 l* p6 W
9 c+ J5 ]9 G( D3 ^4 c# F
这是全部佛陀教化的中心。' [8 L5 j, ^+ N9 U  k% \$ g0 v1 d
( i' `- I: c# }! D" S7 ~5 J9 l
针对我们初学佛人来说(这点要特别强调探讨的对象),请问:佛之见、佛之见、佛之见、佛之见 。这几个大字,指的是知的问题还是行的问题? 或者说至四个动词,是属精神范畴的,还是属行为范畴的?; U- i! M( t9 P' Z- ~7 A( ]) c

3 H+ m* Z: u! X. t: g3 Z6 k% S5 Y( F我不知道我的语言表达清楚没有? 想重申,这个讨论原自您的一个观点,学习佛法要以诵为主(不知这样理解,是不是符合您的原意)。而发问, 学佛是嘴上修的,还是心上修的? 嘴上修,心上就能变了?
8 o1 ]3 H0 G: Y) o; [9 _1 X5 p- w8 t! u. k0 _4 s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08-2-29 13:44 编辑 ]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来讨论,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的。 从佛的角度来说,都是在瞎说!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孙敬修 于 2008-2-29 10:56 发表
! I! y! S2 N" c) E* F" z8 X
. O5 X% d1 v: ?1 g+ ]$ a: E7 V8 y& t
佛学有戒定慧三学。个人认为,知易行难形容戒学,知难行易描述慧学比较合适。当然,慧学在没知之前,也不知道是怎么个行法。说“行易”根据也不足,不过到了那个层次,可能就没有难易相了。
' r0 S/ B: z6 t  G
- w6 u" m9 I" L  K3 W- }* z

% |# }- `9 z) K  Z“戒定慧”三学都是为了悟入“佛之知见”,有了佛之见,自然就成佛了。如何行,如何修,都为了破自己的妄念,妄知.7 t, B. [/ F+ w5 ?
  L$ ]0 ~+ J9 s2 N  I" Q# z
我们难在“知”上,还是“行”上呢?" I9 v1 i3 Q9 f3 m3 D
: b. x0 C2 l) h- ]# r# s% t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8-2-29 12:45 编辑 ]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脚注:此乃扁舟说。非佛说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8-2-29 01:56 发表
) s3 ~0 w& i6 l8 X; j我觉得绿荷的不拜师不算学佛,和青云的万万不可拜师,都有道理,但是都不可过于执著。为什么佛不把人讲的经比作“加毒药的牛奶”,也不是“加了营养素的牛奶”,而比作加水的牛奶呢?
" I, Z$ A) Q- x2 O' F
4 f* j3 [6 J8 j2 v, ~# z  F( {
( i# `3 k  N4 f
“空、假、中” 乃佛说!《金刚经》可能看得太多了!落入偏空!
( N( x0 D  z+ O; Z2 o" Q5 V0 m/ Y7 A2 s9 m- A. b8 {8 m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8-2-29 13:16 编辑 ]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掺水牛奶的比喻,佛实在是用心良苦。佛理是唯一不二的,然而,人们对其理解却必定有分歧。难免互相掐架。你说我是附佛外道,我说你是打着佛的幌子。佛早已预见到了这一点,好,我连“佛的幌子”都给予一定的肯定,我看你们还怎么掐?要掐,也是能是我的奶水少,你的奶水多,这个掐法,打不起来。+ |. J4 ?+ g1 ^  _. A+ k

+ r7 t% V0 Y5 t; d0 L) K佛教诸宗,多年以来能基本上相敬如宾,和佛的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例如,藏传黄教的“次第”论,与源于达摩的中原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似乎分歧很大,但是却能求同存异,异途同归。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8-2-29 13:13 发表 & e+ B, r/ }- N% }
掺水牛奶的比喻,佛实在是用心良苦。佛理是唯一不二的,然而,人们对其理解却必定有分歧。难免互相掐架。你说我是附佛外道,我说你是打着佛的幌子。佛早已预见到了这一点,好,我连“佛的幌子”都给予一定的肯定,我 ...

( J8 G% G) C% K  H, [
* T' e  P" Q. u+ }( q, K6 Y不光是掺水问题。有人把水当奶吸收了,把奶当水排掉了。" n# f/ g4 }- v9 V( }8 y$ v! W
掐架是难免滴。佛说过,现在是末法时代斗诤坚固的五百年。2 b" J) R  L" h0 Z) N
% V4 e+ c) Z- W6 U! n
[ 本帖最后由 TempID 于 2008-2-29 13:39 编辑 ]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empID 于 2008-2-29 13:37 发表
* \! ]! n9 A* C( @% H  e- p4 n; X
3 R% U/ s, Z  @* u" J8 E+ s* w$ q
不光是掺水问题。有人把水当奶吸收了,把奶当水排掉了。
5 p" M4 J2 B2 X4 m掐架是难免滴。佛说过,现在是末法时代斗诤坚固的五百年。
- K5 X$ u) q1 y" X6 G/ p" p. H

; ]* z8 j5 z* l: w. {0 U! g! W) _我佛慈悲 普渡众生 法门八万 途异归同
9 [" t$ L* f4 u4 G2 @  y1 F8 N时遭末法 世起斗诤 己是人非 人邪己正0 J1 b* }, O5 U5 n: o
佛善护念 妙喻早成 鹅王择乳 众生佛性
; v4 k  H7 E4 G1 y后学扁舟 赤心奉诵 诸宗和谐 佛门大同+ l0 a2 y; b  d
良师绿荷 益友谭兄 企盼赐教 不吝斧正
1 M- ~0 v% O( i! r9 p
& l3 {" [( Y! W9 ][ 本帖最后由 扁舟 于 2008-2-29 21:0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4 07:34 , Processed in 0.19186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