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刚刚经历了血雨腥风的Shell Canada Recruitment Day,身心俱疲,感觉像打了一场战争。回家静下心后,很多想法突然涌上来,所以做此文一篇,献给所有正在异国他乡奋战在求职道路上的兄弟姐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如果看完之后突然有了共鸣或者突然知道该做什么,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此贴不是为了标榜自己有多牛,也不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只是针对自己一路来在加国求职的一些经历,发表一些感想。此贴不适用于所有专业和人群,仅供部分参考。关于壳牌面试的具体细节,因为涉及到公司隐私,所以不便多谈,望谅解。9 a/ Q; L! \) \, v$ k
; Q% t b, p8 r; F# W先简单梳理一下我的背景,09年6月国内985工科院校本科毕业,专业地质工程,学校是普通重点,GPA和课外经历还行。09年暑假去美国当了三个月救生员,玩加学习英语。09年9月进入一家石油国企上班,工作两年,主要从事工程管理、概预算、竣工验收和招投标工作。11年9月来到枫叶国,进入University of Alberta大学攻读石油工程硕士学位,12年5月从授课型(course-based)转为研究型(thesis-based),并开始正式接触加拿大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课题,13年暑假去BP Canada 做了四个月的油藏工程实习生。14年1月从UA毕业,GPA将近满分,手头有三篇论文(加拿大石油专业期刊及化工专业期刊),在一次石油行业国际会议(SPE Conference)上做过演讲。从12年11月到14年3月陆续经过4家公司面试,最近的一次是壳牌加拿大,故事由此展开。。。
4 ^% O( E8 J4 z
, o* j! g2 E0 } H: W关于壳牌面试" y' |: a4 V# p- h
跟其他公司相比,壳牌面试是标准化程度很高的一个面试。它是对所有潜在申请者最综合,最全面,甚至最变态的一种考核。不仅考查应聘者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考查他们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领导力。加拿大的壳牌分两种入职形式,一种是暑期实习(summer intern),这种主要针对在读生(本科第二或第三年),一般会经过三轮考核筛选:1 网申、2 网上测试(aptitude & analysis test)、3 跟HR和直线经理的面试。如果能顺利进入暑期实习,一只脚也就踏入了SHELL的大门,因为暑期实习本来就是一个为期四个月的面试,如果这段时间表现优异,最后可能会拿到全职的offer, 毕业后可以潇潇洒洒直接去工作;另一种是针对毕业生的途径(Shell New Graduate Program),这个program不分学历和专业,只要是刚毕业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考核流程主要分四步:1 网申、2 网上测试(aptitude & analysis test)、3 电话面试或HR初面、4 Shell Recruitment Day (SRD)。这个项目进去的人一般会经过两到三年的内部轮岗,之后还会有一个最终的考核来确定是否成为SHELL的正式员工。1 c3 e- ]4 O$ g+ q% H: r
6 w, R( c2 n2 }从开始报着试一试的心态网投Shell,到最终杀进SRD,历时将近8个月,我的心里经过被打击,然后振作,继续打击,然后再振作的过程。面试中答不上问题的痛苦,等待面试结果的煎熬和收到通过消息的惊喜都让自己的小心脏越来越厚实,也越来越从容淡定的面对这一切。所以个人感觉这是一次非常刺激的经历,对心理素质是一次重要的考验。和加拿大顶尖的求职者同台竞技,让我学到太多太多,也认识到自己的诸多不足,即使最后拿不到贝壳offer,我也此生无憾,至少我是一个敢于吃“贝壳”的人,个中滋味,不是一个爽字可以形容!0 E0 e9 _" x: A- Z0 ?
# q* Y( ], N$ H8 P/ G
关于电话面试
0 a& J# ^& y; W之前提到,我经历过4家公司面试,不同形式的面试都体验过,有视频会议面试,HR和line manager的 2 v 1面试,小组讨论面试,商业案例面试,还有电话面试等等。个人感觉电话面试是最容易被忽略和扣分的。很多人觉得这个简单,想好问题,把答案写出来,人家打电话的时候背下来或者照着念就可以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一方面是语言问题。死记硬背式的回答方式会让面试官一下就听出来你在背,甚至是在念稿子,而不是经过自己思考的答案。而且多数情况下你准备的东西人家不一定会问到,人家问的问题你可能压根就没想过,在那样紧张的环境下,很多人可能就从自己准备的答案中找一个念了,或者随便编一个答案。第二就是交流问题,很多人感觉和老外日常生活的交流没有问题,但是你们能在一种很专业的情景下自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吗?你们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和老外进行深入的探讨吗?就是最简单的跟老外打电话这件事情,对有些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一种挑战,毕竟英语不是自己的母语,而且没有其他肢体上的交流,只有电流连接两头,舌头和大脑都绞不过来啊!" X" p5 U1 O1 j. b4 h+ e. @
# \* U" @: Z0 c( Y* V
针对电话面试的这两个问题,我有一些建议:一般电话面试都属于中前期的面试,不会太多考查申请人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考查个人性格品质,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具体问题可以去搜索behavior questions for interview,可以找到很多这类面试容易问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准备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知道从中学到什么,可以展现自己什么特质就可以了,然后根据问题灵活套用,没必要死记硬背,更没必要编造,诚实也是所有面试官非常看重的一点。针对语言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多练多交流,多找老外聊天(包括电话聊天),练习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下熟练运用英语和别人交流的能力。1 q) ]) z/ Y! Y- Z3 r6 ?
& e6 X5 v! W9 J( k1 O4 ?
关于前期积累
" M! T+ k" A9 H& N3 q) ]6 k% w7 p8 @找工作是一个非常耗时耗经历的长期积累的过程,所有找到工作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尤其在国外,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真的是难上加难。在目前疲软的就业形势下,没有哪个人是一毕业就顺顺利利的拿到offer,也没有哪个人是不经过前期积累一下就找到工作的(除非他运气爆棚,人品大爆发),所以前期积累对找工作非常重要。到底怎么积累?积累什么?说简单点,就是三样:经验,人脉,信息。
! I7 U# \6 `) o$ C0 B5 y4 l ! {. L0 z; {5 G! Y. M
经验是每一个公司都看重的东西,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都想找熟悉业务,能很快上手的人,尤其在北美市场,如果能有一段北美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对之后的就业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UA的本科生挤破头皮想进入COOP 项目的原因,COOP 就是一个学习+工作的完美组合。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可能会觉得不公平,因为学校根本不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实习项目,但是他们照样可以积累经验,从research 中积累,从给老板做的项目中积累,从任何能想象到的地方积累。可能还有一些研究生是授课式的,不用做项目,上完课就毕业,这个工作经验就要靠自己发掘和寻找了,比如在学校社团,学生会的一些经验,volunteer 经验,或者自己平时的兼职打工,都至少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公司更喜欢要一个经验丰富,能与他人和谐共处,能迅速融入团队的人,而不愿意要一个只在学术上非常牛逼,但在其他方面都白纸一张的人,除非这个职位是那种独立研究型职位。当然,这里说的经验积累不是说每天只去打工或者做 volunteer 而不顾学业,要掌握学业表现和课外经验的一种平衡关系,如果你能有拥有一个漂亮的GPA(相信很多中国学生都可以拥有),再加上一些跟专业相关的经验,会让你迅速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夺得HR的眼球。
5 }( @1 L; p* n8 k( L! n ( I6 v# y7 [# _0 ?5 [, w
再说人脉,找工作需要人脉的积累,这个在国内国外都一样。每年毕业生那么多,优秀的人士大有人在,这个时候,一个公司内部关键人士的推荐就很有用了。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以为找工作就是在快毕业的时候网上投一投简历就完事了,当时我也是这样想,所以开始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拓展人脉的机会。这边所谓的 networking 就是拓展人脉。这点很多老外做的很好,他们无时无刻不在 networking, 无时无刻不在寻求一种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所以他们的coffee break, workshop,seminar 等等都是一种 networking,包括每年好几次针对不同领域的career fair, mixer,专业会议,甚至网络媒体比如Linkedin, Face Book 都是一些很好的机会去network。一开始就培养这种意识,多积累些人脉,多认识些你所要从事领域的前辈,会为你后来找工作打开很多渠道,甚至可能让找工作的过程变得简单轻松很多。
9 Z& s5 I) @& k; Q$ e : D2 W, {) M$ l$ X6 F+ @% C! ^" Z
信息的积累也很关键。这边找工作跟国内不一样,不像国内有双选会,公司去学校一般都会现场收简历招人。国外的找工作全靠自己主动,没有天上掉下来的offer。公司招聘基本都要走网上申请的流程,如果你能较早的积累信息,知道去哪里找招聘信息,哪些公司有新的职位,就能比别人更快一步接触到潜在的机会。一般这样的信息学校都会提供,比如就业指导中心。社会上也有一些专门的网站提供相关信息。UA的Engineering Employment Centre和CAPS就会经常有这样的一些workshop来提供跟工作相关的信息,不要觉得这些事情离你太早,当你错过所有的workshop和help session 的时候,好多工作机会也就从你手中溜走了。
) P6 z4 k* w M ) p3 O2 ?. ]& H% o- B
关于自信
- I' x0 h) a9 n& W1 s在国外这两年多,学到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自信。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己能力和特长的认可,是一种给人带来阳光的强大气场。在 BP 实习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当地的实习生都表现的非常自信,他们即使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团队会议上,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而且当他们遇到别人质疑的时候,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观点,知道如何辩解,甚至说知道如何反抗。这是公司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体现,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是每个人都很自信的一种表现。这种自信还体现在对自身工作的一种肯定,不管做了多少东西,能讲出来给大家听,而且让人听完之后会认可你的成果,这是很多国内过来的学生需要加强的。不然即使你做了再多的事,如果讲不出来,都只能当一只默默无闻的小蜜蜂,没人会注意到你辛苦酿制的蜜。
) P! w2 A9 F0 @, N& P
, o4 B4 f$ `: U* X2 X3 x需要强调的是,自信的度一定要把握好,如果自信过头,就变成了自负。每一个喜欢吹嘘和夸夸其谈的人,在公司里也不会有太长久的发展。老板都不傻,你做了多少大家都看在眼里,没必要给自己添砖加瓦,甚至编造一些莫须有的成果,这样只会让人家觉得你不够诚信。中国人谦虚的品德,如果再加上一定程度的自信,会给外籍老板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关键就是在该表现的时候表现自我,该收敛的时候踏实做事。
( ]& ^5 Q& a! H
6 K7 r& [" B+ f关于“吃螃蟹”
% @# R" h, |5 o* \7 `; w- V可能跟个人性格有关,我喜欢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一些别人看似很难实现的事情,反而会激起我无穷的斗志。我觉得勇于尝试,勇于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于去挑战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生活才会变得有意义。从国企安稳的工作环境中,我选择吃掉留学这个“螃蟹”,所以毅然决然放弃国内舒适的生活,选择来加拿大留学。研究生第二年找暑期实习,也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因为理论上讲我们帮老板做项目的时候是不能去找暑期实习的,而且没有人想过去找,暑假本来就是要留在学校干活的,干嘛要去实习?但我不这样想,我很早就开始计划,提前一年就投了很多公司(包括BP的Summer Intern),然后在不断争取之下终于如愿以偿获得 BP 的offer。在这之后我才告诉老板,老板开始也不太高兴,毕竟暑假是干活的最好时机,她也不想自己的学生用四个月的时间去给别人干活。可是在我最终的坚持下,老板还是妥协了,同意暑假放我走,但前提是我在暑假前必须提前完成大部分任务。我答应了,因为有这个“螃蟹”在盘中,那些赶工和压力都不算什么,不多点付出和汗水,怎能尝到“螃蟹”的鲜美?! d7 y2 [, Q. R u7 z' @
! D+ ^3 o p% j I7 A& `# g这里不是鼓动所有人都去找暑期实习,都去跟老板对着干。只是想通过这个事例带来一点启示,很多事情不去尝试,不去探索,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改一下鲁迅先生的那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你敢于迈出那一步,便能走出自己的路。很多新奇的想法也许在别人看来是诡异的,不可理喻的,不能实现的,但是你既然想到了,就去做,就把它坚持下去,到最后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看到不一样的风景。6 }2 Z |$ O* h3 N
( L+ H) p- C" n后记3 M; `: ]1 k7 k
真心希望这些感触能给职业生涯迷茫期的小伙伴们带来一些启发,我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迂回前进,也希望有相似经历的人可以跟我一起分享探讨,我们一起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想做一棵正在成长的树,在自身强大的同时,能够给予身边人以养分,让他们也一起成长。我喜欢“吃螃蟹”,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吃螃蟹”的队伍中来,活出自己的特色和精彩。最后,谢谢曾经给予我养分的那些大树们,相信有一天我会跟你们一样,冲破云霄,看到远方的朝阳。5 {+ _6 C2 Y7 Y) l0 |3 z. r7 n
3 ^$ R+ m6 W&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