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58) 鸡蛋( 0)
|
作者:炜彤5 s, ?% n0 A$ l) W! n
1 E1 P, n0 j# Y, x5 u2 R' Q
第一次买房是几年前,刚到埃德蒙顿,三口之家,1800尺的两层楼房住得特别宽敞。
; W) f M. \; I8 L( e
* N' A8 E! n% l% d到去年,家里人口翻了一倍,三代同堂,面积明显不够用了。孩子们都需要自己的房间,男人需要有他的书房,而我又想要搬得离上班的地方近一些。于是我一拍脑袋决定换房。7 Z3 [6 w. j* g' ?2 I% c: A
" w7 ?9 A# a- n( w8 ]" P都说两件事容易让夫妻吵架,一件是老公教老婆开车,另一件大概就是夫妻两个一起看房。大概是因为这两件事最集中体现男女的思维差异吧。所幸这两个在我们家都不是事儿。开车我是我老公教的没错,但可能是我领悟能力太强,还没来得及吵架,我驾照就已经拿到手。看房呢,就更容易了。老公每看一套房,都会说:“好好好!这个好!”让他说说哪里好,他什么都说不出来。如果我再问他:跟上一套比怎么样?他就会一脸懵逼地说:“上一套长什么样?”很无语吧?而我刚好相反,我记得看过的每套房每个房间卫生间地下室的样子,地的面积和房屋面积我都记得很清楚。本着“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的基本原则,看房这事就由我一手操办了。两个人没有不同意见,因为他从来都没意见。成功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人和这条我们已经有了。' Y- p: P! s; c- O9 m# _! ?
$ `; d, J& L7 h; A; d我们这次第一套看的是同小区的更大的房子。当时的目标很简单,只想解决房间数不够的问题。跟经纪人交流过,决定树立更长远的目标。比房屋面积更重要的,是房子的地理位置。如果我们买在同一个小区,长远来说,不会让我们上班更方便,不会解决小孩上初中的问题,与别的老区相比较,也不会明显增值。所以,调整了看房的区域,对买房这个事有了初步认识。1 Z( e6 s' S1 L; C" T5 `
3 A% Y* s7 j& x8 w- L, `$ V之所以决定换房,还有一个原因是考虑到现在是买方市场,想当然以为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较高端的房子。这个也许在大部分小区是成立的,但是在我看的几个热门地区却不成立。因为虽然经济不好,爱城房市整体低迷,但是各个区域的市场又不一样。买方或卖方市场,由供求关系决定。我看的区房源少,感兴趣的买家多,所以近三年不降反升。% Q9 p& C1 B+ g1 o, H9 a8 D
0 h i2 u& ^0 v! U第一套房是刚需,是在自己预算范围内买的、学区不错的、面积合适的房子,所以当时并没有费多少周折。因为要求不高,所以很容易满足。而现在要求高了,问题也就来了。各种权衡、各种取舍。想要在上班近的热门老区,房子就太破旧了。新区房子大又豪,但是不在我们的区域范围。想要在成熟社区、地大、房子新,那就买老区的新房咯,我也想啊,但是钱包君太干瘪。思来想去呢,地点依然占首要位置,价格预算呢,已经做好借钱付首付、省吃俭用做房奴的准备,房子方面呢,期望值已经从3000多尺豪宅降低到了“只要能住就可以”的水平。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P1 U E) E7 N% }- H! p
- p7 O# V9 P' F4 ?& `$ ^/ N, K秋去春来,花谢花开。从去年到今年,offer下过好几个了,我还是没有买到房。刚开始下offer的时候患得患失,offer没被接受的时候很发愁,被接受了更发愁,因为考虑到房贷压力。那时候特别乐观,经常把搬家挂在嘴边。某人让我收拾屋子,我会说:算了算了,反正要搬家了,等搬新家我再好好摆设;他想给家里添什么,我会说:别买了,到时候搬家麻烦。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我当时的心态是得过且过吧,到了新家重新开始。- h" n1 Q; \1 i. R# V
0 H! k5 D/ P% B" ~* w
现在我基本上练就出佛性了。心理上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另外,因为对那几个区有点熟悉了,还有经验丰富的经纪人指路,基本上写offer的时候就知道对方会怎么回应了。在跟卖家谈判的时候,也不会慌张,知道要“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换房只是生活的一个小片段而已。不管家在何处,不管何时搬家,都要认真地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 E+ [( d/ F0 Q: R9 Y0 e
% b# K( s" Y+ r$ p
标题是“买房记”,结尾却是还没买到房,是不是有点虎头蛇尾啊?没事,我相信最好的总是在最后。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啦~~
1 x4 v4 z& J3 I5 y+ c! l# |2 B& A" l7 C: `9 R5 z# 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