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0)
|
0 {- s; X3 Z6 N Y# k3 |
" j+ N- f8 ~9 s 凡夫和佛取决于心理状态,平等是佛,分别是凡夫。我们有许多的取舍,也许有些人认为达至超越了,就不再有取舍了,不是的。但这个“取舍”是什么?你超越了,就达至一个明了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所做的取舍,是无有障碍的,是自在的。在这之前是有分别的,凡夫取舍都是障碍。我们做取舍有障碍,不自在。
& t0 }2 X( `6 d+ E* ~% @, T S+ q. ^
# O9 U: j( @3 n6 F; W' N6 y- `
+ n7 Q& Y- @ R9 r
9 O6 J7 J7 O1 f/ {
1 F3 d- g o1 X1 B# h 有时候我们也要做一些因果善恶取舍,心里会很不自在。你现在还是分别,一个凡夫的心理状态而已,此状态中的取舍都是障碍,都是不自在。当你真正开悟、成就之时,你处于一个明了的状态或者在一个觉悟的状态,然后再做取舍,这个取舍就是无有障碍,是自在的,二者区别很大,所以佛讲万法唯心。; p% |; l. m/ I6 a* D
% i* y0 c/ C9 D
0 {/ N6 x! M8 j* j. T5 I" A7 n
, _; E1 Q/ b8 ^+ |5 G& e7 y, Z5 f4 _2 e
3 C2 n# T6 P% Q& e) E% C& S3 b9 u# C7 ] 密宗里心称为“普作王”(普遍),轮涅一切都是它所造的。显宗讲万法唯心,二者是同一个道理。不同的心理状态,有不同的现象,不同的结果。所以大家不要着急,也许你们现在做起来太难了,不做取舍不对,做取舍就有障碍,不自在。但是没关系,当你真正超越时,就不是这样了。那时是不是不必取舍了?是不是能为所欲为了?可以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人了?不是!那时是在明了、觉悟的状态下做取舍,是没有障碍,完全自在的。
* @6 L Y% B/ k" m9 V/ a+ X) x4 x* X7 S' _- b- W# B) s- z1 S
- ^& f# f0 _& ]9 X/ J: Q' M6 ] ]7 i
$ b$ _ c [/ l
! z* l. O6 z2 p* R. ~/ n& P9 T# p9 p8 L+ n) c
还可以这样理解,佛法里讲的戒律、取舍是活的,不是死的。跟其他宗教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其他宗教里讲的戒律,做任何的取舍,都是死的——不分年代、不分人、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任何时候都要这样!为什么是死的?因为他只局限于信仰的归宿,没有理智的追求。按佛教的说法,他们只有信仰没有智慧!而佛法不仅有信仰,还有智慧。信仰的来源是智慧,信仰源自智慧的摄持,由智慧栽培!所以是活的。( P# c' Z% {" `6 u8 K& Q
& J0 u, K P# @; Y1 R) k
- G2 z# j9 _5 J! m
! n! I' D' G6 W Q8 N; z# D. v) O! ^; i% V. r E/ ]1 O( h7 X! U
; D; q9 f4 K- N3 b6 W; B 现在可能很多人不会明白,不可能做得到,所以肯定有很多的艰难困苦,刚开始学佛修行是很艰难的,但是没有关系,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3 d+ I' C L+ }4 ^/ q0 v3 O
- n' j9 Q6 ?3 X1 [- M2 N2 u. q8 w
. E+ V1 K! {8 K3 Y! i; J- k- i0 k3 Z5 x1 q+ p$ v C
- ?/ R+ G9 _6 W. T3 p5 d
学佛不但要了知如何做人,还要在做人的基础上做菩萨、做佛。学佛的人喜欢做好人、做好事,但这还只停留在做人的阶段,不是做菩萨,做菩萨是无怨无悔、平等、清净地去做,这是有区别的。
; Y5 [# m; { D; j) ]7 P! \* c
0 v& n% C) _3 \5 e# q% L
: M+ ^$ M5 |& f8 h* Y, w: c ]& Q# ^- f. B% }: X
9 H* _1 L2 m/ n: O
8 Z+ ]" `1 X5 [$ ?; v ——摘自达真堪布《修心七要》讲记16( Q! F/ d) T P0 D/ R4 c4 |
! H' W: b. W(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