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0)
|
0 ^) L4 p6 @, J6 r+ [6 X/ p; N
9 m5 p8 u" P- r/ C
2 w" S7 v6 V I4 ^' m. c8 L' ^9 x
大家都愿意讨论空性,都想证悟空性。证悟空性的方法有两种:现量和比量。除了特殊根基的人之外,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有比量,再有现量,如果没有比量,不可能有现量。
0 L0 b1 _4 z H
) V; x* `1 `( ^- X3 I. Q" V- t0 u4 N/ E
+ O2 U2 ]4 C+ @" v* F
4 b8 ]; V3 n3 E! s c+ y {& p& ]( M. c* p
0 C3 {: v. ~9 ^' V" ]* Q 大乘佛法尤其是中观里,讲了很多逻辑,通过这些逻辑去推理,就能把空性的真理推理出来,但这只是相似的,也叫比量见。汉地很多学佛人,都特别喜欢打坐、禅修。按道理,有比量见了,已经有专注之处了,然后才有资格打坐、禅定。通过禅定的力量,心慢慢就能定下来,能进入状态,此时才能在相续中产生真实的定解——现量见。
" U3 f4 U3 y0 r- h: {" n4 `: @; T) F2 m( [4 R0 I5 A8 {
& z# u/ g* X8 [8 z. l1 _" C " P4 G; ^- L9 A& A" N( C
1 T# Q+ J/ _% I/ ~
8 W2 L# P# S; {$ v0 T7 N
现量见其实就是诸法的究竟实相,它是不可喻、不可言的,是远离言思的,不能说、不能想。能想的、能说的就不是真理,因为真理是超越的境界。比如《心经》里讲的是超越的境界,一切法都不例外。佛法里经常讲,一切法尤其是有为法,都总集在五蕴中,五蕴包含一切有为法。
' ]. N# p+ u5 y: Z6 F, i: C8 }& c8 d6 _, y
6 U$ n7 Y% c/ k - i! M! s1 N, K& ]; o/ z7 [
; f. c- t% Q; Z/ X5 y
3 N7 F7 P7 J$ a 《心经》也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切有为法都不离这样的真相——远离言思,怎么想都是不对的,怎么说都是错误的。所以,当时莲花生大士去见西日桑哈上师的时候,西日桑哈上师也没有给他讲什么,就念了一些“吽吽哈哈……”等咒语;还有达摩祖师到汉地的时候,也是一句话没讲,为什么呢?就是成就了这种真理,是不可想、不可说的,是超越的意思。' }- }; t, c9 j$ i; m. z8 `& D; n
6 L, H) k2 N# S4 ~$ S
$ l" V4 i& o6 E8 u7 h8 [; @5 U! A
# a4 O/ _5 {# K+ Q; c" v
' U7 M% w2 @6 V# H- T4 t$ p+ f/ u/ U
' q# k: U7 ]- a5 p+ H 我们通过禅定的功夫,可以有相似的见解,即比量见,但这是知识,不是真正的智慧,智慧还没有产生。只有通过打坐,通过禅修、禅定的功夫,才能产生智慧。就如同我们要到达太空,必须要坐航天飞船,坐普通飞机无法到达。用普通的方法不可能产生智慧,必须通过禅定功夫才能体会真理。此时如同哑巴吃糖块一样,他已经尝到了糖的味道,知道味道是甜的,但是说不出来,以此比喻真理也是无法言说的。能说出来的就不是证到的。
1 u2 @6 X+ F& \2 X* N
2 m. f; {- y3 d: d/ h) B# v- ?
7 `% R) U h3 l3 R/ ?
) G0 U" I- N. r/ D0 i# M' b
, P7 I6 w' _" ?0 v; j
8 ?( T, g- L L4 t0 ] 所以,菩萨入定的时候,叫根本慧定,是没有任何分别的,这就是先比量见,然后才有可能现量见。先在相续中产生相似的定解,再产生真实的定解,这是有过程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程序或者次第,总想着直接见性,想尝试那种境界,是不可能的。; f4 v! ^1 S8 l) R8 g' x! i
; c" V6 V0 N; V7 b+ G
/ d6 m) U2 @. w r3 U6 b 9 Y, b3 I4 G. _- o; X- v( ^- M' r3 @6 m! i
: X! q: s, q S
+ `" a, N. N& P T! |, m' Q3 `
2 c& L, S( k: D" b+ i
" P) [$ n; q6 e% r/ u0 A# W' {" o- H
, R+ w8 j& R3 p* ?: d ——摘自 2018极乐法会开示(三): k* L* r; |! r* ?0 D7 \
7 O' T! X! s% F' u! N; K"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