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77) 鸡蛋( 0)
|
“毛体书法”的传人——李静/ K9 |" B2 T9 u1 V8 S0 c# U
# w/ P7 S% T" B( n/ F) t3 z- A
耳濡目染学“毛体”
$ ?; A2 P. k0 c0 @3 h' o经常在毛泽东身边,李静耳濡目染了他那遒劲潇洒的毛体书法。起初,李静只是在毛泽东兴致所至,挥毫泼墨时才在一旁观看品赏,久而久之,就似乎有了些悟性。后来,毛泽东得知她在研习自己的书法风格,很高兴,便经常亲自指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之后,有一次,李静拿着自己模仿的作品向毛泽东请教,毛泽东连声称赞:“像,像,这简直就像是我自己写的嘛......”
; X: A7 y( L. U" V$ w还有一次,李静把毛泽东一幅手书照葫芦画瓢临摹下来,请毛泽东赐教。这时候,李静的书法水准已初见功力,毛泽东看后大喜。见李静对书法的感悟力这样好,他就耐心地向她传授了毛体书法的艺术。后来,毛泽东在指点她的同时,还多次亲书《蝶恋花》、《咏梅》等诗词作品相赠,供其研磨、赏读。
) V1 b( v( J7 g7 ~李静说:“学习主席的书法风格,开始也不是刻意的。那时,主席写东西几乎都是用毛笔,我在主席身边久看久学,慢慢地就领悟出了主席用笔的习惯和书法的风骨。”
* N, ~6 f: E9 x1 _通过一番悉心研磨,她不但深深领会毛体书法的精髓,而且能注入新意,其书法豪迈处奔腾驰骋,荡气回肠,柔婉处清新俊秀,笔意轻灵。
. k$ [8 o% t7 U李静说,主席的书法从形成书风到深化升华,后到步入巅峰,不论是题字、题词和写书信,哪怕只是写上两个字,或一个短句,或几句短文,都“雄浑豪放,字字精神”。这是他老人家书法整体气氛的主线。这条主线,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就更加突出了。比如主席为她抄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几个字,第一二两个字连用行书,其余几个字都用草书,且字字牵丝连属。整幅题词“雷锋”两个字大些,其余字稍小,行笔流畅,参差错落,布局美观。这就使我们不由得想到主席在题词时,感情激荡,一气呵成,更显得有力!这幅作品每个字的右半部都高于左半部,造成一种磅礴气势,布局巧妙、饶有韵致和富有感染力。, r* Y# }& A' A w) M
在书法界有一种说法:“毛体”在中国只有两个人得其真传,且都是女性,一个是江青,一个是李静。很显然,这与毛泽东的亲传是分不开的。" ]0 k/ q+ O' W6 j: v( ~: q
+ }8 P0 r% ^- z& ~6 a( y6 j" J用书法作品纪念一代伟人9 Y& C7 t. X" P% @& ?) s
“文革”期间,李静任北京市委文化组长。因怀疑李静的母亲是个“假烈士”,和其他一些原因,把李静投进了部队一所监狱,后来毛泽东得知此事,派人解救,她才幸免于难。在以后的几十年,无论工作怎样繁忙,李静在书法道路上始终勤练不辍。她的毛体书法,逐渐完成了从“形似”到“神似”质的跨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数十年提笔挥毫的起起落落间,李静赢得了“军中女杰一支笔”和“当代毛体书法传人”等美誉。书法作品也相继在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展出,还被人竞相收藏。
# X3 q8 k( j& f# ^退休后,李静担任了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毛泽东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并在社会上兼任一些其他社团协会的领导。对于众多的头衔,李静显得很谦逊,但对于“毛体书法传人”一说,她则认为受之无愧。* }$ Z: u, I* x) ]) @
200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那一天,为弘扬“父亲”的书法艺术,李静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的个人“毛体书法艺术展”。此次展览共展出了她多年来创作的书法精品200多幅。展品的内容,大部分是主席的诗词、题词等。, P, E7 r# @, W
一幅幅作品,行文流畅,气势磅礴,变化多端,不仅满足了参观者的审美需求,更引起了人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 N) }! i$ |8 `5 C7 H7 l. X4 k, f- L, V- i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r8gwzVUtQSs9qT5m#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