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阶段:罗列期(图式期)(3-5岁)8 \' r' `2 b4 E( L! x9 P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这个阶段,家长应引导孩子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会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游泳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 ?5 v# h+ l* r3 i ( ?6 N0 \% L* R7 d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逐渐增长,手部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由于这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还不能正确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和空间,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屋里的陈设在室外根本看不见,也要透过墙壁画出来,并认为不这样反而是错误的。这种求全、求实的表现法,正是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这些都说明孩子画的还不是他看见的东西,是他想当然的东西。这时让他画写生画,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对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夸大。
& X r6 ^0 i: h4 l# M! G' h3 C7 n
! I$ X+ J1 r) N9 S: [3 Y但是我要向家长强调的是,这个阶段正是儿童画的“黄金时期”,孩子的天真气应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一般来讲,3-5岁幼儿画画,抒发的是情绪,画画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游戏,也是一种儿童语言的表达。 家长不必过于去纠结孩子所画的究竟是什么,像不像啊,比例是否正确啊等等,要尽量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也不要强迫孩子具体去画什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更不要让孩子不停地进行绘画,以免让孩子产生排斥。不要用成人专业或者非专业的眼光轻率评价孩子的作品,更包容地与孩子沟通绘画作品中的思想和创造。总之,这个阶段,自由就是儿童画的精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