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8) 鸡蛋( 0)
|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张清
! \# O( X/ Y$ a& B. W3 ?我们是老同事,曾同在国内一家报社工作。三年没见面了,这次重逢却是在温哥华。夜里两点多,他开着车来到温哥华联合车站前接我,当他突然出现在朦胧的夜幕下朝我招手时,我觉得彷佛是在梦中。 ' `$ {$ U \! ]3 P, x
7 z5 B0 z+ p* E. u( x8 n; L) {' ~% Y: ?
同事是2001年春移民加拿大的。中国的移民到这里大多数选择两个城市:多伦多和温哥华。加拿大100万华人,据说40万居住在多伦多,30万住在温哥华。同事对我的来访很高兴,当天晚上跟我聊到4点钟。第二天我想睡到11点再起床,可刚10点钟他就来叫我,要开车拉我去游览。温哥华几日,他拉我逛了英吉利湾、俾诗大学校园、丝黛丽公园、盖斯城老街、白石镇等地方。有三个夜晚,我们聊到一两点钟。
' _' H- O q4 s$ i" k. V( i! n( k) w2 Y$ i
温哥华本来有我好几个故知,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移民来的,但多数都回国了。有一个最近卖掉了在温哥华住了五年的房子,也在做回国准备。我问我的这位老同事有什么打算,是要留下来还是回去?这个问题竟捅到了他的痛处。“别问我这个!”他苦恼地说,“这是叫人头疼的问题。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同事出来虽三年多了,他太太却一直在国内工作,只是放假的时候来住一段时间,平常就他和读中学的女儿一起生活。他太太之所以滞留这么久,一个原因是在温哥华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一直徘徊在中国和加拿大之间,定不下来把哪里作为归宿。“可问题摆在你们面前,你能不考虑吗?而且已经三年了,不能拖得太久,它会影响你的心情的。”我说。“嗨,有什么办法呢?”同事露出一丝苦笑,“经过这三年,我现在完全没有家的感觉了。你说我的家在哪儿呢?在国内?可我已经离开那里了;在这儿?好像也不是。我感觉就是在漂着。过去在国内时觉得自己是有根的,在这儿就没有了。这三年我真是体验到了人在旅途的滋味。”同事来温哥华后一直租房住,眼下住在从一栋大房子里分出的小单元里,一室一厅,月租760加元。因为下不了决心定居加拿大,他没想买房;因为同样的原因,他使用的家具也都是临时凑合的。 + H, ], h( e1 i' M! N" d" q: U
6 p# H, k) W9 P! @
同事搞电脑专业,在温哥华经营着一家小电脑公司,加他在内共有三个员工。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说,2001年美国“9·11”事件前生意很兴旺,后来就清淡了。目前生意还不好,仅可以维持公司运转。他每天上午10点到公司,晚上七八点钟才下班。因为公司是自己的,员工又少,很忙碌,没有假期休息。他说,真有点怀念以前在报社工作的日子,那时没什么负担,工作轻松,生活很舒服。而现在,他却要对公司负责,努力在并不熟悉的加拿大社会里打拼,经济上和精神上都承受着未曾有过的压力。“我真觉得说不定哪一天就倒下了。”他认真地对我说。他的话不无夸张,却如实地表达了他内心的辛苦与隐忧。在离温哥华市中心半个多小时车程的白石镇海边玩时,他告诉我,他经常来这里。每当感到郁闷,他就会开车来到这儿,独自在海边坐上半小时或一小时。他说,在加拿大还有一件令人痛苦的事,就是没人陪你玩。老外的圈子你进不去,中国移民则大多习惯于各自关在家里。 8 D% C% _8 X Q
* l3 _3 F! V, L3 ^; P+ s7 ^8 q离开温哥华前一天,我去旅行社取返回多伦多的机票,同事也去了,给他太太订回中国的机票。他太太这次来住了一个多月,又要走了。办完事,出了旅行社,他突然问我:“你说如果我回国还能不能回报社工作?”“应该能吧。”我回答。他点了点头,眼睛里却流露出茫然的神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