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结束了对中国2周的访问,我刚刚回国。我将尽可能不做出一个有关中国的大而空的结论。我将告诉你们中国留给我的一些印象。我将从赴中国之前脑海中泛起的一个重要问题开篇:中国的经济增长究竟何等真实?$ e$ L) G9 [, @# ?- Z4 }- G6 G) z
% w1 w, y4 O! i 离开中国时,我的担忧比出发前减少了一些。请不要误解我,中国正在进行大量新的建设,而其中有许多房屋是闲置的,即便房价仍在上涨。但这不一定就是许多人怀疑的问题。原因如下:1、新的住房需求似乎是肯定的。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居住条件较差,而真实收入却在上涨。中国政府在大量建设保障房,他们相信这些新房最终会被消耗。2、中国人将购买房屋作为一种投资手段,但是此种投资却是在用他们的存款,而非贷款。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不是不可能下跌,但是如果假设中国房地产市场和美国地产市场以相同的方式运行、拥有相同的弱点,那是错误的。
; e" q+ I/ E% @: B7 i
5 h; J% C7 f+ o3 b$ y8 ^ 加强家庭购买房屋的限制、收紧信用的做法是为了控制繁荣的建设热潮,这可能对房地产市场的某些部门产生压力。但私人建设的放缓不会影响整体经济,这得感谢政府大量的经适房的建设。中国政府拥有控制贷款问题的意愿和能力。我不会说中国行政体系没有严重的低效和高成本问题,但这种体系看起来并不会轻易的带着整体经济一同崩塌。风险很明显的摆在那里;同样明显的是,政府有能力控制它。
7 R4 ?0 N" Y$ ^, _ B0 E! r# o' |# M9 w) H" b
我所看到的中国制造业强化了我的看法:中国的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富有成效、惊人的一个部门。中国制造业还计划向价值链上游进发。在大型沿海城市,去工业化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转移至更加廉价的市场,留下来的是高科技制造业以及逐渐庞大的服务业。最贫穷的西部地区仍有巨大的空间上移至价值链的上游。中国快速增长所产生的是西部地区和沿海城市的差距,但是此种差距已经开始缩小。" j1 G6 q. }0 B( w3 `& Q
, P! G" o$ V8 K* a 中国的制造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便是那些技术含量相当低的企业也如此。中国制造业庞大、有力,但它们并不能吸收中国大量的劳动力。中国似乎在利用服务业来吸引大量劳动力,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服务产业的生产力水平惊人的低。酒店的雇员人数似乎与房客数量相当、一队队手持工具的工人维护着街旁植物、各式各样的大楼满是大量的迎宾和安保人员、廉价劳动力也许使这样的雇佣变得值得,但官员同样暗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曾雇佣大量下岗工人来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的做法可能成本很高,且低效。但也许有人会想,这样可能比美国让工人处于长期失业状态或退出劳动力大军的做法要经济。
# W3 x5 o# o2 R, ^: T7 v2 f3 f7 ^, h% O
中国官员尽量宣称中国对外国需求的依赖没有那么严重。中国同时还在培育中亚和东南亚快速增长的出口市场。但一些中国官员承认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危机代表着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威胁。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日趋活跃,这种威胁将逐步退去。中国官员反复报道令人咂舌的真实收入增长,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如一艘难以轻易掉头的大船,汇率、薪酬等政策不会将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在一夜间推至正常水平。% Q! ^/ G! [; J
! P" d; k1 |9 H- g2 G
但明确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比多数美国人想象的要坚实许多。因此,中国经济的崩盘似乎不太可能,而中国政府也有意愿和能力对抗短期危机。维持稳定是政府合理的理由;政府将稳定和经济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的政策策略受到了通胀的影响,这是中国民众的忧虑。为了控制价格上涨,中国会损失一些增长。中国官员将尽一切努力确保经济的软着陆。
' M% M3 C! U) h3 U, M
8 m7 f% d0 O& T: p: U9 O6 q 然而,长期的前景却是不明朗的。我一路上所看到的并没能够让我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变得更加敏捷。中国拥有巨大的结构性问题;随着快速追赶式增长的结束和潜力的用尽,结构性问题将影响中国。然后呢?私营经济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家精神并不令中国人感到陌生(中国许多大型企业仍属国有)。中国能否接受由企业家主导的市场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则可能出现中等收入陷阱。
/ Q7 M4 o+ u' a+ J7 c% U. |
* M6 d) y2 i% J" @ 在中国参观的过程中,我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人们反复告诉我中国官员的眼光放的很远。他们关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他们非常谨慎,总是期待一些可能出错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30年内从未经历过全年的经济萎缩,但整个趋势不太可能继续。每一个经济体最终都会经历衰退。中国具有远见的领导者对于经济放缓有什么计划,经济的放缓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的稳定?中国国内的信心在金融危机和衰退之后大幅提升,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没有受危机影响的中国政府从中学到了多少呢?终究有一天,中国经济将会触碰到一个低点。中国领导人越是相信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他们就越没有为应对此种情况做好准备。(多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