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美国经济的情况非常糟糕,可说是处于悬崖边缘,随时可能滑向毁灭性衰退的深渊,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华盛顿已经没有任何更多的手段可以阻止悲剧的发生了。
/ O* W: ?; ?4 B/ ^
! \* W2 m5 ]* B, n( n 这真是一桩可耻的事情。联储、白宫和国会都清楚地知道他们有责任采取果断的措施,但是他们却要么不能,要么不愿去行动,因为他们都接受了一个错误的观念,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太多。; a9 q8 d% m$ u5 L
" h5 @! |. u* g 经济的病情其实比他们所想象的糟糕得多,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增大用药的剂量或者是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药物,相反,他们公然宣称病人已经痊愈了。1 @% B D# h) C6 O6 J! L
9 }% p" f: `+ R/ y$ F4 d 病人真的已经痊愈了吗?我们现在已经发现,而且未来还将继续发现事情的真相。我们的确还活着,可是我们不断地咳嗽,不断感到疼痛,不断在各处出血。实话实说,当我们开始习惯这样的状态,我们也就不会再在意失业率高达9%以上或者生活水准降低之类的了。3 r" `: M5 T( u5 S5 _) N
2 H" d6 f% i) W
好了,对联储也不必一味指责,他们至少至少还没有把话说死,他们还保留着未来某一时间以进一步的刺激措施推动经济恢复活力的可能性。周二,联储表示,他们所持有的那些到期的抵押债券的所得将用于再投资,以防止可能的紧缩。- H$ `+ W# `5 J3 L
# S) c4 P! W- r 至于白宫和国会,他们已经是完全放弃的态度,彻底拒绝了再给予经济更多额外帮助的要求。5 r( t: i- |' `- y0 g* s3 k* a
' X( p: M3 R( \( N6 B
其实,联储也不愿意采取行动,这种犹豫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官员们已经在担心货币政策能够获得的效果已经达到了极限。6 \/ U+ a" n- F( }, L
" [2 D0 j5 }" v% ~1 q9 G. b 奇怪的时代
1 [; o8 |- U- }; r# C& x
: Z7 g* _. t& Y4 w, T 所谓货币政策,其本质的核心就是通过提升或者降低银行彼此之间借贷的隔夜利率——或曰联邦基金利率——来影响借贷成本。联储可以操控利率,达到影响货币供应的目的。
K* @* k$ R( w4 l) f9 h6 P% ?
( _6 Z! T# ?. R j/ H/ A 较低的利率便意味著较为宽松的信贷环境,在正常的情况之下,这就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因为企业和消费者都乐于而且也能够借贷来推动经济前进。
3 @+ O- {- Q% Q* Q. R3 H( K; i& a$ Z) b& Z2 S
麻烦在于,眼下我们所面对的并不是“正常的情况”。在没有人想要借贷也没有人想要放贷的时候,又有谁会在乎贷款的成本是高是低?
! _- P! G# s+ M& Y! V1 A- ~# r d) v; d- d2 V# L
本质上说来,联储已经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了不存在,他们已经向我们的经济体系注入了洪水一般的货币。然而,获得联储这些货币的银行并没有将自己所得到的东西投入使用,而是囤积了起来。银行现在是视放款为畏途——我们最好记得上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在什么时候。8 b q) b7 I% y7 S
) O" W7 |3 Q7 K) [) C4 C7 T 不但是银行这边的意愿存在问题,事实上,也没有人想向他们借钱,这才是我们的经济想要前进就必须克服的最大障碍。经济想要增长就必须有资金来推动,而资金是要通过借贷创造出来的。没有借贷就没有资金增长,没有资金增长就没有经济增长,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就业机会……% }- @5 \5 N3 a
0 U8 R1 r3 B. e" w r9 B0 d( f 事实上,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现在都在忙着偿还债务。在我们忙着还债的时候,哪怕是零利率的贷款也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过去的过分借贷行为必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因此他们现在的态度也是顺理成章。" n+ F$ U I0 h# F+ r; D
' {( Q. F. {8 e5 I# E+ m. E9 { “伯南克主席和他的同事们面对这一切也是束手无策。”Pierpont Securities的经济学家斯坦利(Stephen Stanley)引用了经济学家们在这种时刻最喜欢的比喻之一,称联储已经是在“推绳子”了。
3 b$ T+ }# y7 v* p7 Y$ [2 G4 j
+ E z0 R* J$ i5 {0 c0 _9 ? 宽松之难5 G, ^* T5 @3 `
& \/ G' `$ d% D/ e7 ? 联储为了解决问题,其实已经尝试了若干种方法,但总是无法让心不甘情不愿的人们借款或者放款。联储尝试过所谓量化宽松,他们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国债和抵押债券。然而结果却是,那些债券之前的拥有者拿到钱之后,将其紧锁在了自己的荷包里。
+ l4 S8 l8 k2 ^5 s+ X7 h& N! v* I5 w1 D) e' t+ {3 C1 G: S, ^
不然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将其投入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投入某些高风险,但是富有前途的新领域,创造就业机会?投入一支乏味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抑或买进更多国债?他们的选择其实也不难猜。
o9 \1 m3 Y9 d7 _+ L( x4 U' ?9 W" D2 \3 }, A
显而易见,就刺激经济增长而言,量化宽松并非一种多么有效的手段。联储不肯死心,现在又要试那么一试,但是当他们重蹈覆辙,我们显然没有理由感到吃惊。4 H1 Y% g0 ^/ M1 h" F
# I! d7 b6 W( L3 |
联储只能静观坐等消费者和小企业不断削减他们的债务。当然,到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迟早会认为情况已经足够理想,迟早会重新开始借贷。长期角度看来,那一天当然总是会到来的,但是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早就提醒过我们,“长期角度看来,我们都是死人。”' \( p+ l! v" S. n
# `* h/ {* W8 X; u
真实经济增长和潜在经济增长能力之间的差异,即所谓产出缺口,现在已经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已经彻底坐实,是那些并没有获得的真实收入,是那些并没有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是那些没有被实现的真实梦境……' T7 o8 c4 Z& X p9 }
F& q S: m( I8 O# S+ s
当梦想变得遥遥无期,并不需要是诗人,所有人都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有些时候,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爆炸性的后果。如果联储彻底无计可施,难道我们便注定将进入梦想遥遥无期的失落十年了吗?
& H% W1 V0 T" _- _7 X2 t5 z6 l- Z! G8 j) X/ | B2 B6 ?
幸运的是,事情并不是这样。至少还有一个机构能够去借贷,那就是联邦政府,他们可以借贷来直接雇佣失业的人们去实现一些遥遥无期的梦想,暂时填补缺口。他们还可以借贷来开展对儿童的教育,改善卫生和医疗条件,建设基础设施,开发新的药物,创造新的技术……- P" `1 L6 r4 L" j; A5 Q1 h
4 Y4 ?% j6 p- M% i5 p4 X) X- H 不幸的是,这一切似乎不可能发生。(子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