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MarketWatch纳什维尔7月20日讯】经济学家们和分析师们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我们的经济是否正在经历一场所谓的“双底衰退”——即一场衰退之后是一场短暂的复苏,再后又是一场衰退。9 |" q( y l: {; P% A
8 J$ {( `; F( _& F H+ h- r+ v% p
一些人相信,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无论是工业产出还是就业数字都将在未来几年之中迟缓但稳定地走上增长的轨道。另外一些人则相信,我们正在走向另外一场灾难。从最近一个商业周期的历史经验来看,似乎悲观主义者拥有更加充分的理由。
1 ^, m8 X4 q5 {; H. G' M6 m3 A4 q2 ~+ J. F$ I/ p
有人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集中到一起,那么我们任何事情都别想得出一个最后的结论。然而,现在我们却看到,数量多到令人吃惊的经济学家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他们都相信当年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犯下了一个悲剧性的错误。在互联网泡沫于2000年破灭之后,格林斯潘打开了货币供应的水闸。
8 B+ Z. t! l; h1 b" Z" V5 i& K' F
7 N/ \+ b0 h9 _3 H' I; `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期间,格林斯潘竟然使得基础货币激增了22%,使得公众持有的货币数量急剧膨胀。
. ?1 g# [+ I$ l. i2 p6 ?& n# V. S+ G
& ?0 z) m9 W# q) E& i; F 在这三年之内,格林斯潘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调降到了1%,为近五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U; S9 v2 W6 ^; j/ _6 V
5 X/ d* U8 M [* E
格林斯潘之所以要采取这种宽松的信贷政策,目的便是要让经济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之后能够做到软着陆。一段时间之内,看上去他似乎是获得了成功。公众看到住宅价格持续上涨——哪怕是在2001年的衰退当中也是如此——惊为奇迹。一时间,各种美誉如雪片般飞向格林斯潘。
' {# S7 |% U) r2 R. `1 Q! D }4 g }0 d( D6 [9 k7 N- |( s; _4 F( j
回顾当年那段历史,各种不同政治立场的经济学家们都意识到,格林斯潘的联储所扮演的,其实就是住宅市场泡沫培育者的角色。更加愤世嫉俗的批评家甚至称,格林斯潘的政策其实全无积极意义,只是拖延了最后算经济总账的时刻的到来而已。在2000年代的早期,这个国家的经济原本是应该走向虽然有点痛苦,但却是非常必要的调整的,但是结果却被注入了大量人造的信贷,遂使得原本存在的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2 D" d6 T; t' F
4 s& L) X9 z! J, ~: l0 o! { 住宅市场最终崩溃了,毕竟所有的泡沫最终都只有破灭一途。崩溃的时分,联储主席已经换成了伯南克。非常不幸的是,联储虽然换了人,却是换汤不换药,甚至伯南克较之格林斯潘还有变本加厉之嫌。: t( N( e/ h& s6 J
, d4 h8 l. Y P9 I L) h
格林斯潘是将短期利率降低到1%,而伯南克更将其降到了近乎不存在。格林斯潘让基础货币在三年内增长了22%,而伯南克却让它在一年内增长了94%。
4 ]; |, h/ O& c4 K w+ W% I& o+ ?2 p& |" j
联储方面空前的货币刺激,再加上联邦政府巨大的预算赤字,最终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股票价格提供了支撑,并且稳定住了住宅价格。因此,《时代》杂志才会提名伯南克为2009年的年度人物,而奥巴马政府的官员们也将带领美国走出“大衰退”的荣誉归于这位联储主席。然而,经济却在按照当初格林斯潘设定的轨道继续前进,其终点已经无可改变。
, v8 ?1 q1 a/ p5 b; v. F9 w5 \( L2 N% ^# ?" b7 E& n( h d' ?! z+ a) ]
哪怕是让政治家们继续大规模举债,拼命开支,也不可能真正完成对经济的“救援”。同样,让联储用电子货币购买那些投资银行手中的有毒资产,也一样于事无补——这些所谓有毒资产都是住宅泡沫的产物,如果联储不接手,这些投资银行都有破产的危险。2 Y) `$ e' a6 x
$ S6 ]+ c' N% {, P 我们现在的所谓经济复苏其实只是虚幻,非常遗憾,就像当初住宅市场的所谓繁荣一样,并没有实际的基础。现在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至多还只是令人烦恼,而真正的痛苦很快就要到来了。在当前关于经济发展方向的争论当中,双底衰退一方显然拥有更大的,甚至可能是绝对的优势。
7 I/ P! K; Z; h/ S& H5 u$ N, j" S% \5 B; A
(本文作者:Robert P. Murph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