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又一家国际能源巨头将重注压在了燃料乙醇身上。
Z0 M/ w9 a- }- W' ?0 R" o) @! ]' a- _# {5 {% A, M S* K
前两天,壳牌宣布将在未来两年投资16.3亿美元,与Cosan SA公司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生产及出售乙醇。5 j* U: n$ @8 |: [2 \- Y
3 [3 i! R/ d- \3 e$ ? 在我的印象里,壳牌的这项大手笔在其历次海外投资中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壳牌此次抛出的真金白银证明,它将生物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业务的发展重心绝不是一句空话。
! X# B: |! N w9 T7 e. l4 B% B, P5 [. m
作为老牌能源公司,壳牌的投资一向慎重。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机投入重金,显然它已经考虑清楚。
8 }: I0 z8 H# w/ f, _8 f# a
- t1 y) Q: ^1 W. B9 t4 J( D7 Q 在哥本哈根峰会前,壳牌CEO傅赛就曾撰文指出,“过去一个世纪来,每一项经过验证的新能源技术都需要大约25年到30年的时间,才能发展到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1%的程度。生物燃油刚刚达到这个比例。”
- I9 U" u0 C& W; G
. m" }0 _2 g/ ? “达到这个比例”的生物燃油让壳牌最终下定了决心。0 x* q. I9 K& m" B$ e3 j
1 s9 w9 Q# F2 p |
壳牌绝非最早出手的跨国能源公司。就在两年前,壳牌的老对手BP(英国石油公司)已经进入巴西,并宣布出资约5.98亿美元购进热带生物能源公司50%的股份。; |! ]. z, g) E
9 G+ {" j5 p8 m3 F) s* h4 S1 y6 U2 O 壳牌、BP们的加入,让燃料乙醇在大宗商品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 I4 I$ {. t3 C$ H( w' V
6 _6 W }7 U* O p" { i' r+ u! O Cosan公司总裁Rubens就认为,壳牌与Cosan SA成立的合资企业有助于巩固乙醇作为全球性商品的地位。: @$ c) \; t! R G' _5 }5 Y
9 p5 X) L8 \0 Z* {0 b3 X
为何这两家能源巨头不约而同将目的地定为巴西?' w, ^/ p# b+ N& q T* c
% t% C3 E2 u- M& W: C- y' W
巴西市场显然是原因之一——巴西出售的新款汽车均装配“混合燃料汽车”发动机,可使用任意比例的汽油和乙醇。而与Cosan的合资,则让壳牌能分享Cosan在巴西约4500家加油站的零售网络。2 p7 T: E4 o e9 t8 n0 t; g
* D0 C: B& d$ V. k
但在巴西本国市场之外,同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亦成为可能的目标市场。2 X! t( q2 z2 m, x$ [- M# H+ g% w
. H& p( \+ P0 m) e; B
事实上,仅凭已建成的生产装置,巴西的燃料乙醇产量早已超过1000万吨。作为全球最大的乙醇出口国,巴西一直鼓励中国进口该国生产的燃料乙醇。巴西甘蔗行业协会官员曾表示,中国的决定对巴西未来乙醇行业发展非常有利,如果中国决定与巴西公司签订长期合同,那么这将最终提振巴西乙醇生产投资。8 y$ B3 I# b8 C+ N& J4 m
7 ?! n- e l7 ~2 F
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的燃料乙醇产业却和市场发展目标有所脱节。4 [& ~9 L1 Q. w5 G0 R/ T
7 m& r, ~2 I7 Q 中国曾计划2010年将燃料乙醇使用量提高到200万吨,到2020年扩大到1000万吨。目前,中国的燃料乙醇产能约为150万吨,其中132万吨以谷物为原料,但这一发展方向因与粮食安全相冲突而被禁止。可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水源和原料等方面的担忧,国内的非粮乙醇项目进展缓慢,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5 }' g/ |, S e% ^4 Q/ D* g- ^; G
7 \! r+ t; t, N' J1 O+ j 如今,中国市场的进口通道似乎已经打开。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将乙醇进口关税从30%降至5%。有贸易商表示,虽然还有一些例如分销渠道之类的问题需要解决,但进口关税下调为巴西燃料乙醇的大规模进口打开了大门。! f4 l( Q2 z0 L" z! z
( G, h+ S3 Z ~, l- ~
对尚在依赖政府补贴的中国燃料乙醇而言,狼真的要来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