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44|回复: 6

佛學--『唯識學』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6-5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楞伽經》和《解深密經》都看過一遍,實在是太難了,還需要慢慢反複看。最近準備把《瑜伽師地論》啃一遍。0 s- R; ^! e! P& X+ I
minsc 发表于 2009-6-5 07:44
8 p! G, r, J. a
  m/ U( y: N1 ~- r9 t+ x, m
minsc,難得同樣對『唯識學』有興趣,我只是初學,要向你多多請益,所以開個版塊以作詳細討論,1 z* r% P' D  O! X0 c6 ]% ^9 |2 Z
, i4 Q) C5 U, r! [8 D5 e8 r8 ^- {
以下是唯識學者推薦的必讀資料:『唯識學』的六經十一論中,六經以《解深密經》爲本,十一論則以《瑜伽師地論》爲主。& X/ S$ T/ j8 B! s0 I

- S) T; y7 c0 t# [6 R3 l5 W唯識六經
! u, p3 k0 x5 S1. 《華嚴經》
4 o( o3 P- u. s' ]3 \7 `  ~: a2. 《解深密經》
, G9 _$ }' `# g8 C! X/ l$ A7 m3. 《楞伽經》
) ]8 N3 U' `+ S: p! Q# k4. 《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未傳譯)+ |, r6 @+ X$ W2 Z& B( G* Z% N
5. 《阿毗達磨經》(未傳譯)# o4 E; I, d% |; i4 d, J2 r
6. 《厚嚴經》(未傳譯)
4 X2 b7 m) c/ X( `4 _4 S( N. z$ |- _1 C5 N0 ?" u7 q
唯識十一論 7 D/ o" _) `2 |* f% s
1. 《瑜伽師地論》
7 P$ v; }& N1 V1 W' T) O2. 《大乘莊嚴經論》. c6 A. a8 ]! C" }
3. 《分別瑜伽論》% o" b/ ?& _9 X7 ^5 J+ u! X
4. 《辯中邊論》7 x5 X5 m- A( {) v  I( k
5. 《顯揚聖教論》( Z; h* y3 G1 N. x; s. V
6. 《攝大乘論》4 `9 K, U5 j, E
7. 《阿毗達磨雜集論》- x  k* k$ ]9 G/ r$ h+ h# \
8. 《十地經論》
; g- \. j& k5 C+ L4 v2 v3 i9. 《唯識二十論》
* u( x3 X# J8 F. g10. 《集量論》
! B' }! I& o5 o% e# @% Z: o11. 《觀所緣緣論》
0 O. J; w1 N: K6 [4 V+ h
& `& Q8 ]) e' T3 E『唯識學』的「十支」乃十本針對《瑜伽師地論》的某個特定內容所作的闡釋和發揮。
8 f2 {7 n' b/ e4 e+ [! ~
- i% B* J5 l2 K" |唯識十支) M  R! }# H$ j7 G0 X8 i; A
1. 《辯中邊論》
- K/ m8 h3 ^6 [2. 《大乘莊嚴經論》& a& _, v" R/ C9 |$ E5 E" U
3. 《分別瑜伽論》(未傳譯)2 }: V- [% \0 |. a
4. 《顯揚聖教論》
3 \  w. L* C' }8 D5. 《雜集論》: L  h3 A* y; @% U/ s4 h
6. 《攝大乘論》
4 ^5 H5 _. a( X7 j! z+ Q/ R+ l7. 《大乘百法名門論》& n: X6 b1 b( w" t3 J/ B1 O4 g
8. 《大乘五蘊論》
% e( L' Y7 z& P/ E, I1 @9. 《唯識二十論》
# [/ v& J* t8 Q0 d' A( N10.《唯識三十頌》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9-6-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1# purifiedmind
5 A6 Z# @  E( u8 }. n" S3 {2 p, q' |- P+ x4 n. A; [
$ C% E1 b, I- h6 `- j
好厉害!这么多。
* q# P9 r: M' X9 @: M5 P# U9 }我读过华严经,楞严经。对唯识的了解,实际是从读熊十力的书开始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urifiedmind 于 2009-6-5 23:27 编辑 % w" x) `4 t  S8 q& u

+ }" d$ L  [; F) ]歡迎討論!又知道一些善知名名字,不亦樂乎!祈望在彌勒佛降世龍華三會時,與佛面對面深切討論。: b: n0 V0 t9 J! O( i
7 q! Z3 J3 c4 |; |8 U6 u% ^# f, V
比較多一些的附註:+ {1 S1 ~9 h- E! t- [; P. R
& ?3 I& v1 C- G7 J: r  [* B- }# \
唯識六經/ _/ ~, Q/ W. s' u( L, u( a
1. 《華嚴經》-- 譯者:(1)唐‧般若、(2)東晉‧佛陀跋陀羅、(3)唐‧實叉難陀0 M3 E1 ]/ J" ]( b7 ?
2. 《解深密經》-- 譯者:唐‧玄奘
2 g5 I% s! S' B" k3 r3. 《楞伽經》-- 唐‧實叉難陀
; F: k# s5 ?7 u1 m* G4. 《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未傳譯)2 ^8 d5 r3 y5 X# S! y; ]
5. 《阿毗達磨經》(未傳譯)
1 S' K5 \: a+ Z7 N: q6. 《厚嚴經》(未傳譯)/ r, P; q, a6 [& w  H

0 ^& [& J6 G3 Y* @0 r/ P" a唯識十一論 8 s) c. G$ X; |9 ~
1. 《瑜伽師地論》-- 著者:彌勒菩薩、譯者:玄奘  ~) I& o3 K& }
2. 《大乘莊嚴經論》-- 著者:彌勒菩薩、譯者:波羅頗密多羅譯
+ H' `( Z8 a, w2 u' W3. 《分別瑜伽論》-- 著者:彌勒菩薩、(未傳譯)# U+ V' L: a9 v8 W3 y; k8 G
4. 《辯中邊論》-- 著者:彌勒菩薩、譯者:玄奘
/ |4 m5 o% \" M  {* ]5. 《顯揚聖教論》-- 著者:無著菩薩、譯者:玄奘4 V2 W+ E& t, n& U' U
6. 《攝大乘論》--  著者:無著菩薩、譯者:玄奘
# f+ Z* L. g& A- N7. 《阿毗達磨雜集論》--  著者:無著菩薩、譯者:玄奘1 x% [8 m+ ?; f% r0 g/ `: a
8. 《十地經論》--  著者:世親菩薩、譯者:菩提流支6 g7 ^0 G* L! G
9. 《唯識二十論》--  著者:世親菩薩、譯者:玄奘5 \( w/ i6 I' a0 x( v
10. 《集量論》-- 著者:陳那造、譯者:真諦! h' p% h& _! ?
11. 《觀所緣緣論》-- 著者:陳那造、譯者:玄奘
( a2 f6 I8 _1 @  P& ], q3 A. I- F$ J
『唯識學』的「十支」乃十本針對《瑜伽師地論》的某個特定內容所作的闡釋和發揮。" X& g* f9 O5 V3 W- i# }

. z6 ~5 C7 f* h9 q5 k+ F1 M7 c唯識十支( Q, T8 C1 V+ b' h
1. 《辯中邊論》-- 著者:彌勒菩薩;內容:解釋瑜伽法相。' N( @6 v% [& k9 f
2. 《大乘莊嚴經論》-- 著者:彌勒菩薩;內容:總括《瑜伽師地論》菩薩一地法門。: L3 Q: i# l( e5 b
3. 《分別瑜伽論》--  著者:彌勒菩薩(未傳譯)。- k! o) H5 J% i8 S2 f
4. 《顯揚聖教論》-- 著者:無著菩薩;內容:綜合《瑜伽師地論》十七地要義。$ J6 u) w7 H" F# X* R
5. 《雜集論》-- 著者:無著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師地論》一切法門。+ k9 w. ^- P# O& Q4 f* p. X. d
6. 《攝大乘論》-- 著者:無著菩薩;內容:解釋瑜伽深密法門。- t; S. K5 ^  ]$ Y; ~& S) |
7. 《大乘百法名門論》--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師地論‧本地分》名數。
% n' S! E# D  g  _& S+ f3 p" ]3 r8. 《大乘五蘊論》--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師地論》所說之「境」。
5 W1 A, v$ I  @0 ?- g( P/ S9. 《唯識二十論》--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唯識之理。
- n1 d% C' A' ]2 [/ U! x- ?  i8 I10.《唯識三十頌》 --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境體。4 d' B. ?1 N+ Y' v5 i! I! J
2 |9 N: Z1 b5 o: h7 `! p( O
好像世親菩薩的著作比較容易入手,因為世親菩薩的邏輯性很強。《大乘百法名門論》把《瑜伽師地論》所說的六百六十法歸納為五位百法。『五位』是我們念頭當中所顯現出來的五大主要性質,即: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世間法→有為法/有漏法)、無為法(出世間法→無漏法)。『百法』是我們念頭當中所顯現出來的一百個法,因此百法的內容,就是我們心念的內容。
9 @- H$ K$ j( H/ M3 W
; l. [  [* b% g( o9 }主要框架為:7 v+ q% `; n8 b$ K+ w
      有為法(有漏法/世間法): c& K, d) f: B/ A8 w
             (1)心法 -- 有8個法。6 g9 w1 c! _3 G5 A+ ?" a
             (2)心所法 -- 有51個法。                     8 U& V( Q& z0 [0 T
             (3)色法 -- 有11個法。; {* W% e( s* V0 A: @" P% P
             (4)心不相應行法 -- 有24個法。
& _% P8 `! L/ |0 m$ N$ ^      無為法(無漏法/出世間法)
1 s9 J1 H. g: k+ M% {( O( D2 t' d             (5)無為法 -- 有6個法。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6-6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谢谢purifiedmind兄的资料,唯识学里面概念太多,学得时候总是记不住,经文里又经常提到,实在学的很吃力。脑子里理不出个清晰的脉络。另外文字的障碍也很大,古文的底子太浅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6-6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在学佛时还一直在看物理学的科普书,希望借此帮助理解佛法。purifiedmind兄可看看《上帝与新物理学》和《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主要是量子物理学的一些观点,这两本书我都看过几遍,还是很有些启发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在學佛時還一直在看物理學的科普書,希望借此幫助理解佛法。purifiedmind兄可看看《上帝與新物理學》和《上帝擲骰子嗎——量子力學史話》,主要是量子物理學的一些觀點,這兩本書我都看過幾遍,還是很有些啟發的。& T$ T4 K. N5 S0 n& S, d
minsc 发表于 2009-6-6 08:35

2 x) \$ q% G$ S& p  T2 @- m
4 F0 U1 g" t" H9 y- k多謝分享!一定會看。數年前,我看過由僧肇大師著的『肇論』,僧肇大師是五胡十六國時代的人,但他在書內他所談的佛學與物理學之理論,我覺得到現在還是十分適當受用。# g5 g7 h  Q. L1 r2 m

. G4 R+ b  |4 o  e# D以我之見,實踐是唯一方法打開唯識學之大門,眾生的念頭就是要研究的對象。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6-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果壳中的宇宙》 史蒂芬*霍金著  吴忠超、许明贤译 湖南科技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8 04:30 , Processed in 0.12869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