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68) 鸡蛋( 0)
|
大师的结局 3 C& h1 o$ z6 ~; \
为了保护自己的信念,我们只能对一小部分真相视而不见。/ z# Y; S8 x& a- V
- k2 c, X" W) X5 N
8 \6 l Y% S3 G7 b ——金融帝国
+ j8 B% s1 w+ ]
3 I7 s9 R. H+ l% L% O! X) S
/ a: q, K* u4 u! [0 @$ ^" N$ j1 t9 R; z5 n3 C
格兰姆
& ?. f$ e. \- `( O. W! Y. A) A ?1 c5 C# d8 u9 W- [
格兰姆是美国华尔街的传奇人物,被称为“现代证券之父”。他的著作《证券分析》与《聪明的投资者》在西方享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作《投资者的圣经》。格兰姆开创了价值投资的先河,其思想启发和影响了一大批后来的顶尖证券投资专家,其中巴菲特就是他的得意门生。
& Q0 d6 s8 R+ ^# I0 j# b5 m( G
& p, d7 v' H9 z4 y5 E/ D 在我看来,格兰姆只不过是开创了价值投资的先河,而对于技术分析与交易策略等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所以将其称为“现代证券之父”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将其称为“基本分析之父”绝对一点也不过分。
! f1 |; r5 h: B( V
9 i# p2 ?; ~: T0 R0 y 我最喜欢他的一句名言是:聪明的人用不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不聪明的人用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格兰姆还有一段话,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他的理念框架: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聪明人将世间的事情压缩成一句话:“一切都如过眼云烟”。面临同样的挑战,我大胆的将成功投资的秘密归结为四个字,那就是安全边际。由此看来,格兰姆似乎是沿袭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至少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认为自己能够预知市场的未来,能够指出市场应该如何运动。所谓安全边际不过就是占市场的便宜。9 r2 F2 ?# ?& \9 H" s% c
8 U& d+ B! |( |& o
这位华尔街的教父于1976年去世前不久,在接受美国《财务分析师》杂志(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的访谈中,却宣布他不再信奉基本分析流派,而最终相信“效率市场”理论。他认为,靠证券分析方法中刻意创立的分析技术,已不再能发现超值获利的投资机会。在他的《有价证券分析》出版的年代,确实存在这样的机会,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了,当整个投资行业都在用同样的方式来发掘超值股票时,分析的成本就极大地提高了。因此,格兰姆最后宣称,他最终站在了“效率市场”理论一边。/ G* g. p: M" Q6 x: v0 t
9 D6 t! d6 ?9 `4 i# n. e+ |) I
! a, K5 z/ l! Y% e 韦特J·W·韦登
6 Y) Y' T/ @- t$ ?% M5 ~' X t+ C/ U1 x p* k6 e- @
韦特早期是技术分析指标的推崇者,著名的相对强弱指标(RSI)就是他发明的,他还发现一些其他技术指标或原理,如动力指标(MOM),市价波幅和抛物线指标等,当时受到不少投资者欢迎。强弱指标(RSI)沿用至今仍是被广大投资者重视的分析技术指标之一。4 ? |! D8 ?2 _; \. v, Y+ V
8 ?0 I+ G2 z q2 t, I2 n. R4 f
我手上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料,所以无法得知韦特更多的个人经历。RSI指标应该是最为古老的技术指标之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乾隆软件沿用台湾的技术指标中就有很多是韦特的发明。虽然现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技术指标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面前。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初期,技术指标在乾隆软件中的数量并非很多。在我看来,韦特即使不能算上“技术指标”之父,也肯定是在技术指标形成初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4 f0 P ~5 k# m7 @- e# w: o$ }' G+ g/ V
/ P8 E& z8 t. S) A2 B$ H$ g( S
奇怪的是,韦特最后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推翻了这些技术分析工具的好处,提出了当时崭新的理论——亚当理论来取代这些辅助技术分析指标。在《亚当理论》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反复的发现他对于技术指标的评价为“主观和充满缺陷”,而宣扬顺势而为、保持弹性、敬畏市场的先进理念。后来我才知道,他嘲笑的那种自作聪明主观的指出市场应该如何去做的想法,其实是在嘲笑自己前半生全部努力的结晶。, Z. l& z1 Q' n4 ]) Y$ N
- A2 L5 z0 R8 S1 s
杰西·利弗莫尔, z, J) p" ?, N9 g) M3 Y
" C/ [7 Y# {4 u0 w; f- A 《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他对市场本质认识的深刻程度让我感到惊讶。书中无数经典的语句在近百年后的今天还在被后人反复的引用。不夸张的说,我就是希望靠交易理念制胜的人。我交易理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的影响,该书很细致地讲述了系统交易的理念。如果寻找源头的话,可以找到更简洁并且接近本质的读物《克罗谈期货交易策略》。如果继续沿着理念之路寻找下去,我们可以找到更古老的《股票作手回忆录》。至此似乎已经无法找到更早关于市场本质、交易理念的著作了。所以说,将利弗莫尔称为“交易理念之父”一点都不过分。要知道利弗莫尔已死了超过半个世纪,以他的生平写的书《一位炒家的回忆》初版于1923年,几十年来再版无数次,今天还是每位炒手的必读书。
' H: x5 ?6 V; T, |3 m2 ]! p$ c, _; r- m2 w: ]' q4 c
我无法否认杰西·利弗莫尔是一位天才,同时也是包括我在内众多交易者的信仰所在。我曾经在和一位网友探讨是否应该绝对的放弃思考,而机械的随势而动的时候,那位网友建议我看一下《股票作手回忆录》。有意思的是,我打算绝对放弃思考从而绝对的敬畏市场,也同样是受到了杰西·利弗莫尔的启发。在我看来,其他的大师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理论研究的味道,而杰西·利弗莫尔理念中展现出的智慧火花完全是来自于实战!那位网友并不知道杰西·利弗莫尔的结局,他的结局确实是所有投机者最最不愿意相信的真相。
6 T% I( [5 q: ?+ v, w1 Y3 g) C$ _' c
杰西·利弗莫尔曾经用微薄的资金,创造出天文数字的利润。他曾经破产过两次,但不久后他都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当他第三次破产时,他选择了自杀。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只留下了一千多美元的遗产。这就是杰西·利弗莫尔的结局。+ v/ v5 s1 W# ^! ~3 X0 V, s/ E; k
' H! s+ j% K" m, }6 X; i: |* G
很多交易者都在不停的探讨利弗莫尔陨落最本质的原因。《十年一梦》的作者就是在深受利弗莫尔启发后,无奈的接受其死于自杀的事实!利弗莫尔曾经深刻的指出,期货交易的三大陷阱为:逆势、重仓、短线。理论上讲,如果他没有违反其定下的三条戒律的话,他有可能失败、也有可能大幅亏损,但绝对不会走向灭亡。事实上利弗莫尔曾经经历过三次破产。前两次破产后都能继续用微弱的资金东山再起,并且再创快速致富的神话。
/ f9 |. N& I) C7 d0 V w: ]0 ^$ r( G4 T2 P( W! W
也许他还能够第三次东山再起,但他却用他的死来向一个世纪以后的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你也许能够成为一时的国王,但你永远无法击败市场。他用自己的死向市场表示屈服、向市场表示敬畏。前两次破产是财富的崩塌,而最后一次应该是信念的崩塌。我相信他是死于绝望而不是贫穷。也许他一生的梦想就是击败市场,而最终他用最彻底的方式向市场投降。也许在利弗莫尔看来,他有信心第三次东山再起,但他仍旧逃脱不了第四次破产的命运。如果他人生的使命就是战胜市场,那么在他看透了市场的本质后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 t, R5 W; C+ Y: }' T9 I, {& Y
: O3 B( |# Y5 K7 G5 c- l6 K 让我在此向利弗莫尔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个人到死的时候能够活得明白,他就没有白来这个世界上一次。遗憾的是,近一个世纪后的我们还在试图否定天才用死来传递的信息。本书的宗旨就是解开杰西·利弗莫尔传递的信息。
8 o( U' R" ?- P7 d
6 s' v' |9 P+ e3 j D }( r: b
+ I: x5 Y9 Z2 s k$ x2 e8 S3 @; C: X) \/ D1 x, C" W
艾略特
* C! S' K* _+ ?& ~ P% T8 Z7 `+ R! x0 Y$ Z- o4 ?9 ^" L/ _
艾略特与查尔斯·亨利·道是同一类人,他们应该算得上“市场研发部门之父”。预测与交易也许本身就应该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利弗莫尔是一个典型的交易者,而艾略特是一个典型的研发者。艾略特发明了著名的波浪理论,但我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艾略特本人利用波浪理论获利丰厚的报道。的确,艾略特绝对是一位应该令人尊敬的研究者。5 n% o- X0 E6 @9 {) \8 Q1 l! H/ @
# a, r! j; K' l" m7 M" Y+ L
艾略特本人是一位专业会计师,他卧病在床后致力于研究股市,研究反映市场运动的道琼斯指数。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股市也有相同的重复现象,并提出著名的波动原理。而查尔斯·亨利·道则是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并且担任《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同样发表道氏理论的查尔斯·亨利·道,我也只是看到了他完美预测的报道,而同样没能找到其获利丰厚的记载。
5 G* K$ `+ R! Q) u. U# c+ w5 I9 K" R) ]! y! n2 Q! W8 P
我至今仍然认为波浪理论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理论。甚至我相信,如果有一天我想将自己的交易系统升级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的话,那么波浪理论很可能是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但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艾略特为何没有通过他的理论创造出财富神话呢?答案肯定是他无法通过自己的理论为自己创造财富。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本书其后会进行详细的探讨。这里略微提示一下:也许波浪理论是一个可以预知未来的方程式,但可惜他无法得出一个唯一确定的解。- D9 Z" {; Q( j0 o' y: A8 ?6 O) E2 ]
& |8 G+ k5 C% d1 l3 c q4 ~ 江恩
, ]5 t9 q( Z e- j4 _8 e
/ O" \2 }; S+ |; X1 r1 ~ 江恩也许是最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在市场上找到了看穿未来的方法,从而赚到了天文数字的财富。同样也有人说江恩只不过是一个骗子,他靠包装自己来实现高额的培训费。据江恩的后代所说,江恩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少的遗产。也许江恩注定永远是一个神秘的人物,毕竟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充满矛盾。: \" y, k" R( x9 ^$ E# O' G) K
3 a: }0 M% B* w. [
在我看来,江恩理论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无法否认价格运行速度确实具有倍数关系的特征;同样也无法否认江恩百分比回调能够经常创造出的和谐;更无法否认时空转换的完美。但说实话,什么江恩轮中轮、时间周期等等,我真的没有弄懂。七八年前江恩真的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的理论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那时的动机和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是希望找到看穿市场未来的方法。事实上,在对历史行情的解释上,我所知的江恩理论几乎是经常创造出完美的吻合。如果有人说江恩曾经在市场上赚到了天文数字的财富,那么我绝对不会有丝毫的怀疑。
, |( }6 q3 P% _% R% i/ ]9 t/ x" p: r. g3 r: A
在我看来,江恩确实也找到了预测未来的公式。但遗憾的是,这个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同样根本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解。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中必然存在不确定性。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江恩理论用于解释行情能够带来完美,但应用于实盘交易就存在很大的障碍。我曾经在过去的数年间用江恩理论和波浪理论找到了那种传说中的完美与和谐,但我始终无法将这种完美丝毫的用于实战。
" o( i/ L" B" O0 G
+ S# |+ w8 U3 `$ d 在我看来,江恩同利弗莫尔有一点本质上的不同。无论《股票作手回忆录》啰嗦的讲了多少细节的描述,最后都能归纳为一句流芳百世的名言。而江恩似乎真的有刻意制造神秘感,而故弄玄虚的味道。如果你看《亚当理论》,你能够感受到一种作者转递知识的欲望。本书可以归纳为“顺势而为”四个字,但作者为了让读者相信这四个字,能够用大量篇幅说得稍嫌啰嗦的透彻。而江恩似乎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味道,并且勾起读者探索未知的欲望。这一点在江恩的著作《时空隧道》中可以反复的感受到。所以说,如果有人认为江恩是一个善于制造神秘与幻觉的魔术师,从而大赚观众钞票的人。那么我也绝对不会反对。! P9 y$ g- `- R
- i1 S f0 |6 ?5 N# }4 N* Q
在我看来,江恩同利弗莫尔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共同点。那就是意识中对市场无比的敬畏,而潜意识中又有一种无法克制的征服市场的欲望。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止损点”这三个字。同时似乎在向我们传递一个有意思的提示:对于我这样的预测高手来说,规则的重要性都要大大高于预测。从“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一种弹性、一种对市场策略化的敬畏。说到江恩对市场征服的欲望,我想大家都会有很大的同感。其实能够把这种欲望描绘的淋漓尽致的是下面1909年《Ticker》杂志上的一段记载:
, C" W0 O! z3 a- t3 [ O
* D `% S/ H8 v 1909年夏季,江恩预测九月份小麦将会是1.20美元。但九月三十日,芝加哥时间12点,小麦的价格还低于1.08美元。在预测眼看就要落空时,江恩自信的说:“只有在收市时仍未达到1.20美元时才能证明我的预测方法有误,我并不关心现在的价格,我认为价格一定会达到1.20美元。”最终1909年9月30日的小麦收盘价令人震惊的升至1.20美元……
9 {+ t, P" M6 M. l, N1 v5 k; m
& W( T* |0 G b. d m. k: z S 我不否认这是曾经最令我激动地梦想,但现在想想看,事情的真相也许是这样的:我只学到了江恩理论的皮毛,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那种和谐与完美。我相信这段纪录很可能是真实可信的,江恩绝对有能力作出这样完美的预测。但我更加深信这只不过是江恩理论给出的几个“解”中的一个。否则,这就与所有的现代哲学与科学的论点相矛盾。如果这种“解”只有一个,并且具有再现性的话。那么江恩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将超过爱因斯坦。也许这就是历史上所有的奇人都无法经常再现奇迹,从而逃脱不了“善卜者不问”托辞的原因。
2 H5 L6 Q( R' w' k0 ~
; f& q1 l; d7 f7 r3 A, s$ \ 从江恩身上我看到了一位理论大师创造出的和谐与完美;也看到了只有交易大师才能得出的市场感悟;同时又看到了一位销售大师创造出魔术师般的幻觉。据说,江恩所有著作的版权都不属于他的儿子,这只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江恩临终前对自己所有的著作都不真正赞赏,他不想传给子孙,怕误导他们,在《华尔街四十五年》中已看不到他年轻时发明的神奇理论的半点影子,而只是用极大的篇幅来记录行情数据,这便是例证;其二,晚年的江恩已经穷困潦倒,他不得不出卖自己所有著作的版权,这一点从记者对他儿子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他儿子说江恩的遗产只有10万美元。也许这些推论并不完全可信,但也绝对有其可信的地方。至少两点是有证可查的:第一,江恩给儿子留下的遗产只有10万美元;第二,江恩所有著作的版权都不属于他的儿子。
2 `( X1 u5 W1 Q* t6 b! p0 i5 }( h$ U! q
总结:+ K$ G1 X; b# F' b+ I; g m
# a+ S+ o. [% w9 b1 {# [ 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什么问题呢?上面这些大师包含了基本分析、技术指标、神奇理论、交易理念的创始人,应该说他们都处在各自专业领域金字塔的顶峰,甚至有的还是开山祖师。而他们的结局又怎么样呢?有的在晚年推翻了自己前半生的努力和信仰;有的最终被市场彻底的打败;有的只能作理论研究而无法进行实战。大师就是大师,他们是值得敬佩的!要知道否定自己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很多人就是因为一个错误的起点,而不得不走向可怕的深渊。在科学界、哲学界、甚至是政治界,又能够有多少伟人最终做出自己否定自己的事情呢?也许交易之路就是一条否定之路,也许突然我们有一天会发现,之前我们的全部都是大错特错的。
7 P$ |9 e2 }2 e& R, J) D4 Z
8 q6 S: {: m9 x5 a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被发明者否定、嘲笑的RSI指标,在这个世纪还被众多交易者视为法宝,并且至今仍旧保留在几乎所有的行情软件中。当然我的交易理念如果向前追溯,支持理念基石的创始者居然死于破产后的自杀。似乎交易本来就是一个悲观的行业,初学者们,你们真得想好了吗?本来我还想讲述一下,住友财团的滨中泰男、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中航油的陈久霖……,是如何走向毁灭的。其实这方面的介绍网上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Q( c1 E, l) [* ]6 U8 G
1 k) j: |3 I& |9 ?当然,我相信在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市场上,可能有更多的人通过市场创造出足以实现财务自由的财富,并且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只不过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也许他们从来都没有辉煌过。这是我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警告——你想好了吗?如果你还想去走这条充满坎坷的交易之路,那么本书试图剖析大师结局的深层原因。但愿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哪怕一丝的启发。9 ]$ f! y6 n. b7 B+ ^3 z
3 S* p1 \ H0 q
http://fmfans.cpgl.net/thread-307260-1-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