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1|回复: 2

佛陀的沉默 (世尊不回答的10个问题)(网摘)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15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http://www.xici.net/b699380/d52847444.htm
) n# e2 b" }/ A9 u/ o
7 ^4 c: Y8 i$ g! u- A2 N; g8 L    在巴利文原典中,多处都提到一位游方者名叫婆蹉种。一次,婆蹉种来到佛处,问道: “尊敬的乔达摩啊,神我是有的吗?” 佛陀缄口不答。 “那么,可敬的乔达摩,神我是没有的吗?” 佛还是保持沉默。 在佛陀时代,类似于婆蹉种这样的游方者不乏其人,他们在和别人讨论时,为了辩论而辩论,时常用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来同别人争辩。其中十个有名的形而上学的问题是:; j5 m8 o7 O% k0 F

6 ?2 Q( ^$ l4 v  一、有关宇宙的问题3 Z% ~! w0 F; u& G0 E1 K

: a5 {: X9 ]; J) [' c5 K  1.宇宙是永恒的吗?
; {7 O: f7 x, w, Y6 y- g+ Y$ w/ I  m. {
  2.宇宙不是永恒的吗?
) ?/ b3 j3 F, y5 ~* v/ s! p
. ~0 a* Z1 J) Y/ |  3.宇宙是有限的吗?5 s; F! z4 s: y  Z7 ]
6 |; a; O- l" A6 }4 z3 l, a6 @2 D
  4.宇宙是无限的吗?
! f. w7 ?- D; A5 B  e/ ?: O' [  Q2 K. Z
  二、有关心理学方面的问题- O! J+ k; Y% |) c& j" m1 r
2 ^" j6 Y0 [1 C% \/ N
  5.身与心是同一物吗?
' y+ X( Q( i2 G6 g+ b4 j2 q4 J- _* [- _( i& N) P1 e
  6.身是一物,心又是一物吗?. b6 G. t8 M# h. B& P
/ q1 k+ `4 t* u; `9 w: p
  三、佛陀悟证的境界问题
, y1 a/ q  y& I9 v% h2 s( L: k! |$ S7 J1 g% L
  7.如来死后继续存在吗?
' D6 l# t& _9 n3 W& ?, e8 m
2 c  G: L1 M; r6 i  e  8.如来死后不再继续存在吗?
4 Y0 h! P0 @/ E) N* P5 T+ d9 ^; j/ j, Z7 a* M
  9.如来死后是既存在亦同时不存在吗?
2 y& k4 q" G2 X* Q; ~% P/ T: Y( e- O7 d# {! a% M7 M) ^6 [
  10.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亦同时非不存在吗?, k7 c& s7 f4 J; C; N7 c+ O
  l7 b9 u( G  j5 R# r
佛陀对讨论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不感兴趣,所以每当有人向佛陀提出以上问题时,佛陀总是沉默不语。: ]1 O! l. ]3 i. a0 T

+ O0 ^7 F, D. G7 @  h6 M佛陀为什么不回答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呢?首先,这些问题与佛陀的教诲没有多大关系。在早期佛教教义中,佛陀特别强调戒、定、慧三无漏学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有漏皆苦三法印。佛陀不止一次地说:“比丘,我所讲的法只有两件事:苦和苦之止息(即涅盘)。人类充满了痛苦,我们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要去除痛苦,所以我解释这些法,因为它们有用处,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关系,可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宁静、深观和涅盘。因此我解释这些法??。”而在以上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中,前四个问题是有关宇宙的期限和广度的问题,这是宇宙论,它们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不管世界是永恒还是非永恒,有限还是无限,它们都无益于人类对痛苦之解脱。接下来两个问题是有关身与心方面的问题。根据佛陀的教诲,诸法无我,这是三法印之一。事实上,无我的教义是佛教的一大特色,所以若有人问身与心是同一物还是不相同,对佛陀的教诲而言,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对佛教来说,这些问题根本就无从说起。最后几个问题是有关佛陀悟证的境界问题。佛陀悟证的超凡境界只能通过修行而悟证之。对普通人来说,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这种超越现世的境界,即使佛陀为他们解释。 所以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根本无关,它们不能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到宁静、深观和涅盘,因此,佛陀没有解答这些问题。所以每当有人向佛陀请教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时,佛陀总是保持沉默。9 B! l* m8 C$ R

. v+ |+ |5 m4 c' U& h其次,形而上学的问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使人迷失方向。7 ]( Q  w5 w  z* I# H( C
) o6 u0 e$ q8 O/ X1 k2 `3 ]6 ]
佛陀时代,一位比丘名叫曼童子,有一天,他午后静坐时,忽然起来去到佛所,行过礼后在一旁坐下,就说:“世尊,我正独自静坐,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有十个问题你从来没有给我们明确的解释。每当人们向您问起这些问题时,您总是将之搁置一边,沉默不语。我不喜欢这种做法。世尊,今天您若跟我解释清楚这十个问题,我将继续修梵行;如果世尊仍对这些问题保持沉默,我便会失去信心,不再修梵行。如果世尊知道世间是永恒的,就请照这样给我解释。如果宇宙不是永恒的,又为什么?如果您对这些问题也不知道,就直接说:‘我不知道。’”
, q0 q2 J7 P  r" {5 s  e1 o7 j* `" `1 o
佛陀说:“你这愚蠢的人啊!你当初出家修行就是为了了解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吗?你跟随我修梵行时我答应过你将会回答这些问题吗?”曼童子回答说:“世尊,没有。”佛陀说:“在你还没有得到如来的答案之前就要死掉了。曼童子,假使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如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把这毒箭拔出来,除非我知道是谁射我的,他是刹帝利种姓、婆罗门种姓、吠舍还是首陀罗种姓;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色、白色、棕色还是金黄色;他来自哪一个城市或乡村。我不愿取出此毒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哪一型的箭;箭是哪种毛制的;箭簇又是什么材料所制??曼童子,这人在未弄清这些答案之前早就死了。同样,如果有人说,我不要跟随世尊修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恒等问题,此人还未得到如来的答案就已告死亡了。”由于人生是短促的,如果某人整天为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所困扰,穷追不舍,追根穷源,这便误入歧途,终将一无所获。: N4 c' e) d; W0 M: H# o
8 R0 _0 X! ?/ i
再次,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凡夫无法通过语言明了这些问题。/ s( [# U! z6 k6 J" r# v

1 O6 A7 A& o6 F+ S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用以表达人类由感官与心灵所体验到的事物、经验、思想和感情。它代表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与意念的符号。它局限于时间、空间和缘起法,语言不可能超越这些范围。换句话说,人类只能在时间、空间和缘起法允许的范围内用语言表达一件事、一种境界。有时,人类的语言甚至不足以表示日常事物的真实性状。例如经验告诉我们,有时我们会有一种激情或感受,但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人类的语言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了知真理方面,语言更是不可*而且易致差错的。因为绝对真理(例如涅盘)超出时间、空间和缘起定律的限制,人类只能体证之,而不可能用语言描述之,即所谓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事实上,这些问题永远不可能通过语言文字而获得充分而圆满的答复,没有任何语言文字可以表达这种经验。就像在鱼的词汇里是没有形容陆地的字眼一样。乌龟对他的朋友鱼说,它刚到陆地上散步回湖。鱼说:“当然你的意思是说游泳了。”乌龟想对鱼解释陆地是坚硬的,不能在上面游泳,只能在上面步行。可是鱼却坚持不可能有这么一样东西,陆地一定也是液体,和它住的湖一样,有波浪,可以在上面跳潜游泳。 同样,在普通凡夫的词汇里,不可能找到适当的词句去描绘涅盘。可是目前有不少人用世界上最美妙的词语去描绘涅盘的崇高境界,有人甚至不惜绞尽脑汁,长篇累牍地论述佛陀入灭后的奇妙境界。其结果正如《楞伽经》里所说愚人执着语言文字,如大象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 c6 R+ i6 j, d! K8 S# F

) q$ l; Y; `$ N) R" [最后,对机说法,因材施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佛陀并不是一座计算机,不管什么人问什么样的问题,他都会不加思索地回答。他是一位很讲究实际效益的老师,充满了慈悲与智慧,他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而答问,而是为了要帮助问话人走上正觉的道路。他和人说法时,时刻不忘对方的水平、倾向、根器、性格以及了解某一问题的能力。; w+ E' M0 t/ R0 V  V" I

: `8 R  R2 ~& i$ M: {( N5 B根据佛说,对付问题有四种方式:, Y6 h0 _- @! L8 b4 f' ~9 U

0 }( Q% l# k" Q2 c1.当问题比较直接、明显,而且避免了形而上学的问题时,这些问题必须直截了当地答复。例如苦之因是什么?
1 h, _2 N& n4 s% r8 M& K8 P- Q1 G; l
2.某些问题必须以分析的方法解答,例如佛教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d1 D7 s9 N( O% e8 H! `- V* m

! }1 m8 T4 d  V2 Y% }/ [3.另有一些问题必须以反问为答复。
6 X! K6 |4 n) @/ l8 C0 p7 S. w% u. U* u4 o' J- x8 k
4.有一类问题必须以缄默不语为答复。例如当有人向佛陀寻问有关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时,佛陀常常是保持沉默。
5 p' [/ z" X% b6 Z. m% j1 w. s9 L8 [, d8 L# F
所以,当婆蹉种问佛陀有无神我时,佛陀总是保持沉默。佛陀的缄默对婆蹉种的影响胜过任何雄辩。悲智双全的佛陀曾为这位困惑的求法人煞费苦心,并对他表示深切的关怀。$ _8 U5 }! F! p' H
% ]3 D$ c: G* _
也许有人会问,佛陀到底是否能回答以上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我们姑且先不作任何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佛陀所知的法一定比他所说的法要多得多。
, R3 T  U- \7 A
, {# e/ M' Z, ]  S有一次,佛陀在憍欣赏弥(今印度阿拉哈巴特附近)一座尸舍婆林中经过时,他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们道:“比丘们啊!你们意下如何?我手中的几片叶子多呢,还是此间林中的叶子多?”“世尊,你手中只有很少几片叶子,但此间尸舍婆林中的叶子却多得不可胜数。”
) U% b5 `8 U: k" n4 V% w/ F- L- z. S" I& P0 D9 f" Q
“同样,我所知的法如同尸合婆林中的叶子,而我已经告诉你们的如同我手中的叶子,只有一点点,我所未说的法还有很多呢!而我为什么不为你们说那些法呢?因为他们没有用处,不能引导人证得涅盘。这就是我没有说那些法的原因。”+ |2 l6 q1 W5 G) k
7 P- M$ c% t; Y$ Y
因此,斯里兰卡著名的佛教学者jayatilleak:“并不是因为某些事佛陀不知道,而是因为语言的限制,佛陀无法将那超越感官的境界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 q% |" R0 E0 ?- B
4 E2 ?# V/ r3 z) ^
综上所述,佛教反对热衷于讨论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而提倡求实的精神。可目前有少数自以为高明的佛教学者,不顾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高谈阔论,讲起佛法来玄而又玄,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当然,对于佛教中那些抽象而又深奥的理论,我们不是不可以研究,但过分纠缠于此则有失偏颇。所以,在宏扬佛法的方法上,我们也应向佛陀学习,结合当今现实社会的需要,多讲些通俗易懂、对日常生活又有指导作用的佛法,少讲些空洞的玄妙的大话。
4 b) x3 r5 u/ e  L) r# o  E: k# v5 w' `/ T. C  O
转自南无佛网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1-3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龟对他的朋友鱼说,它刚到陆地上散步回湖。鱼说:“当然你的意思是说游泳了。”乌龟想对鱼解释陆地是坚硬的,不能在上面游泳,只能在上面步行。可是鱼却坚持不可能有这么一样东西,陆地一定也是液体,和它住的湖一样,有波浪,可以在上面跳潜游泳

$ C, @' x7 P! T3 R4 j6 G# E
7 g+ A+ U. v% |' ~  u+ g
) ~& f  I" R4 V& F0 g+ z2 O) ~ " M5 l% z* y" J( v3 v) }# p
% }$ O/ ]8 P$ V  `0 U
有一次,佛陀在憍欣赏弥(今印度阿拉哈巴特附近)一座尸舍婆林中经过时,他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们道:“比丘们啊!你们意下如何?我手中的几片叶子多呢,还是此间林中的叶子多?”“世尊,你手中只有很少几片叶子,但此间尸舍婆林中的叶子却多得不可胜数。” "同样,我所知的法如同尸合婆林中的叶子,而我已经告诉你们的如同我手中的叶子,只有一点点,我所未说的法还有很多呢!而我为什么不为你们说那些法呢?因为他们没有用处,不能引导人证得涅盘。这就是我没有说那些法的原因。”
/ ?0 {  q6 Q9 y
( x8 g3 |: L; S+ u" c因此,斯里兰卡著名的佛教学者jayatilleak:“并不是因为某些事佛陀不知道,而是因为语言的限制,佛陀无法将那超越感官的境界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
' o: y3 a# y9 _/ u

( `: a5 M, L; }4 z  D, u+ f0 [8 X% A" c) ^$ g
2 C% W5 c; [+ S2 P

- v6 [9 S; M2 C6 I( ]4 u5 t, ^[ 本帖最后由 rockylily 于 2008-1-3 11:3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4 04:12 , Processed in 0.08616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