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7-9-8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糖水片"
何謂“糖水片”?這個名詞雖已在攝影界喊爛,但我曾認真問過不少攝影人,卻沒人能全面系統地說清。不過,我首先提請大家注意的是----無論自然風光-風景-人像-靜物-民俗-紀實-觀念等類別,“唯美”風格的照片並不是糖水片,因為“唯美”畢竟是美之一種,風格之一種。而我以往之所以毫不留情地狠批過,針對的其實是攝影人群起而追之的千人一面現象;尤其是“自然風光”類,不僅表現在嚴重的同侃希策存在著所謂几個“風光大師”之類的意見領袖只認定“唯美”是至高境界的錯誤認識與引導,由此而成為影響中國攝影向全方位多維度發展的巨大障礙。 : x3 F$ y$ Q8 r7 V4 }
8 Q# A% S# _ J, p+ u5 x- P但究竟什麼樣的照片才算“糖水片”呢?這問題說複雜就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所謂複雜----主要是因為拍糖水片的人並非一點想法或追求也沒有,也不可能象“植物人”或“機器人”那樣去拍,所以對一般觀看者來說,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分辨清楚。而所謂簡單----其實只需抓住照片乃至拍攝者的幾條特徵,便可一目了然。以下我想開列主要的三條,純屬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3 a) R& q/ ]
d0 y+ `( N# n8 |+ P _" g; g
1:只有技術/沒有藝術
7 S) o/ @. j3 Z: n* P, }$ e8 I1 a5 H# W$ B' I8 y
許多糖水片都是很講攝影技術性的,比如光圈-焦距-白平衡-感光度-曝光-色彩-色溫-飽和度-明暗-虛實-景深-層次-反差等等,甚至也講究所用的相機-鏡頭-膠捲及其它設備之類。他們對“美”的理解,更多其實就是技術;同時也把這些通過各種技術所拍出來的片子誤以為就是藝術了。 F6 ^# I; D6 b7 J
$ c/ {# q. Z( c6 L \8 S" g, L4 `
我以前講過,藝術的基本特徵是“模仿現實/提煉現實/超越現實”,三階段缺一不可;而更高的層次則是“思想就是藝術”。糖水片多半只停留在“模仿現實”的階段上,雖有少部分可達到“提煉現實”這一層,但絕無 “超越現實”的思想高度。許多糖水片往往還把“美化現實”誤解為就是“美”乃至“超越現實”,這其實是糖水片最大的症結所在。“美化”絕不是美,只是虛假粉飾,像糖衣炮彈,是騙人的柀ξ鳌?
9 E5 ^" Z3 |6 J: m: f5 o& j" C: \+ R+ f) r. o" u
城市“寫真照相館”所拍出來的照片就是這種“美化”出來的典型糖水片。這種寫真並不是將某人的優點進行藝術性的放大或誇張表現,而是全力掩蓋某人的缺點,比如用描眉或畫眼影的化妝手段把小眼睛變大,用拍攝時的柔光鏡效果來掩蓋某人臉上的皺紋之類。那人的眼睛雖大了,但不是她了;那人臉上的皺紋雖沒了,但那張有血有肉的臉也沒了……而照片反映出的最終結果只能是那人的一張假臉! ( G) d- p1 ^1 f1 c' X
) e3 _4 i) u; [5 h( R+ \
2:只有構圖/沒有意圖
1 }( [8 n+ D0 e/ d N6 ]; ?, Z, G/ k e
凡是平面視覺的柀ξ骶陀袠媹D,諸如對角線-平行線-三角形-梯形-對稱-不對稱-面積-體積-顏色比例-深淺比例-遠近關係-虛實關係-主次關係-輕重關係等等。但這些只是視覺素養問題,是一張好照片所包含的一部分因素,並不是全部或者重點。重要的是你的這張照片想幹什麼?想表達什麼?倘若攝影人只把構圖看作是一張照片頂頂要緊的事,其構圖就是拍這張照片的意圖的話,同樣是把構圖誤認作了“美”,其充其量只是“形式美”而已,除此之外,你在那張照片裏就再也看不出什麼柀ξ髁恕?
% t4 C2 {& T; P8 N4 V7 T& I9 E
2 Y; |/ P/ D$ {$ \# X# v6 V比如花卉類的照片,絕大多數只有色彩-光暈-造型-構圖。再比如自然風光類的照片,那山-那水-那雲-那月-那樹-那石等等,體現的也僅是構圖與光影技術;許多畫面效果雖不乏“清新剔透”或“煙雨朦朧”,有的甚而也“美化”了那個自然風光,所謂色彩豔麗-畫面乾淨之類,並以此認為“美”,這也正是我下邊要講的“只有感官美/沒有心靈美”的問題。 T2 t7 \/ K1 |' @: e3 z
+ X2 s9 r) c* r4 G0 I9 g1 ~; H
3:只有感官美/沒有心靈美
& c, F% \* b/ V$ B3 Q9 o' m8 |
9 C. G3 y. y- m" d c6 Z) c給人的感官造成一種表相的“美”,其實很容易達成。這就如同讓你看見一位“美女”,無非是一張漂亮臉蛋和魔鬼身材而已,三陪小姐就能辦到。至於那位“美女”的心靈是否美,有無文化修養-倫理道德-豐富氣侃Φ鹊龋鋵嵣杂腥松啔v者,也能從她的言談舉止中一眼看個八九不離十。這也正所謂“大家椹π恪迸c“小姐身子丫環命”之類女子間的區別。
' I9 X( s! V; F- c. q5 j: _0 s; l7 N# |% S: p& D
舉個例子(或許不恰當),我們看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蘇步青的夫人米子,就看出了氣侃Φ母呒墸摒B的高級,就不僅是一種感官上的表相之美,更是其內在所散發出的豐富魅力。即使同樣看照片上的“美女”,她們二人的“美”在無數美女中也是鳳毛麟角,正所謂“才貌雙全”。如果依此再對應“糖水片”來說,那糖水片就是----只有皮相的美貌,沒有內在的氣侃?修養-才華!記得我曾在《攝影審什麼美》一文中引過古希臘思想家普洛丁的觀點,他早就認為美是有等級之分的----感官是低級,心靈才高級。 3 p7 a" @( D; B6 K8 X+ x6 Y/ P
8 `: j- p1 \. N( z- G當然,這裏我其實還可羅列几條諸如“只有慣性/沒有心性”-“只有假相/沒有真相”-“只有冲動/沒有感動”-“只有糖水/沒有泉水”之類說詞,恕不多論了。此文旨在抛磚引玉,大家或許還能談出比我更多的認識與判斷標準,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