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5) 鸡蛋( 0)
|
3。内科医生
+ m" @+ T5 q$ V7 s+ D' Q- ^# {+ A9 K( r$ j% Y- g- A& d
毕业后,梁宁被分配回原来的医院当了个内科医生。他个头不高,身体清廋,不是那种粗胳膊壮腿的外科料子。所以,当个内科医生他满高兴的。本来在院办护校时,他就已经努力作个医生,现在已经成了正儿八经的大夫,那么他的目标就是当个好大夫了。
/ }3 r& o- a+ h/ |* N3 k/ F+ @% ]8 g1 Q4 V3 X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进入临床,临床上不熟悉的东西多的很,特别是工作的医院,医院住院大楼扩建后,科室设置数量增加,需要的大夫数量也就增加,虽然是刚毕业,上级大夫一看这小子个头不高,业务能力不错 (当然是相对于以前的工农兵学员毕业生而言)。没过几个月,就让他一个人管理两个大病房,两个小病房。一共是二十多个病床。
( e5 U Z" q- p& T+ S+ x
- n" w0 D3 c: r* j' k3 M每天早上首先是例行晨会。值夜班医生汇报晚间病人情况 (包括晚上新入院的病人),主任发言布置和安排科室工作,这需要花费大约半小时。之后医生会带着一大帮实习学生或进修医生去病房查房。梁宁组里面一般比较大,常保持有两个进修医生和两个医学院实习学生。加上梁宁,五个人前呼后拥进入病房,也是一个大阵势呢。) Y _! J) i d7 Y- x# c% H! Y
6 v5 N+ n0 n& ^6 y1 @: J也是梁宁刚毕业,对教材上的东西还记得很清楚。他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人。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在意。特别注意不同疾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关注的是自己当了医生后,在临床上该怎样诊断和区别不同的疾病。现在带教,自己检查完每一个病人后,都注意启发旁边的学生和医生,就具体 “这个”病人,要注意诊断上和那些类似的疾病区别,和如果诊断尚不明确,还需要做什么检查。所以跟他的医生和学生都喜欢他这种实际的教学和带教方式,自然他安排下的活儿,也都很乐意并且积极地去完成。这样,他的组就形成了一种合力,大家都很忙,病人好的也快,病床周转率也就很高。这种口碑自然也就传到科室领导耳朵里面,以后新来的进修生和实习学生也都是先安排在他的组里。7 |- h8 [6 o6 y
6 X3 t5 X6 E3 J$ ~9 [) l# ]) ^+ s) S8 g
一般查完房就将近九点半了。医生们必须在十点钟前将医嘱下达到护理部让护士门执行当天的医嘱。梁宁除了用西药以外,还常常开中药。用中药治疗在这个内科是允许的。这样,开医嘱的时间比别的组就长得多。稍一迟,护理部的护士门就不高兴了,上级的护士会打发下级护士来医生办公室催。由于梁宁的组在查房时花的时间较长,发出医嘱也就常比其它组晚一些,所以护理部常对他们组不高兴。另外一个原因使得护理部不高兴的是他们组理重病人比较多。医嘱变动大。常搞得护士们前跑后颠地换液体。和梁宁不熟悉的护士们一般不敢对他直接发作,但一些以前和他同为院办护校学生的护士门就不客气。她们会直接表达对医嘱迟到的不满。这些护士也会给领导告帐和抱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当然明白原因,没法责怪梁宁,也没法说护士的帐告的没道理。他们谁也没说梁宁的不是,倒是梁宁自己写一个医嘱就让学生赶快送到护理部去,苦了这些学生了。
' P2 a: s5 I. b% f- ^' Z6 K
; _& q$ a# z$ v V2 i! Y写完医嘱就得记每天的病案记录。这又是一个重任务。病人总数就多,重病人量也大,病程记录的内容就多。虽然说有进修医生和实习学生也做这些事,他梁宁自己毕竟也需要写一部分。因为其它人记录的病历未必符合梁宁心中的标准和意思。如果不符合,他就得给人家讲解原因和示范一些写法。这样反而比自己记录要慢。所以,重病人的病历都是他自己记录。' P, ?) a- ?- A+ T9 b
# i& N r! k0 \1 j' |- v- f那时候医院讲求正规管理,要求对每个住院病人都得写大病历。你得写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婚育史,还有你检查完病人后的结果,比如体型,胖瘦,营养状态,精神状态,眼耳鼻舌口颈,胸心肺,腹部,四肢,神经系统的望诊,闻诊,叩诊,触诊的结果 ……,都写下来,最后写出诊断。大病历写下来至少四五页,加上之前的查体,开医嘱,对每个新入院的病人,大约都得花至少三十到四十分钟时间。所以许多日子里,他们的这些书面工作都得拖到下午才能完成。如果下午有新入院的病人,那这一天很快就结束了。
& f" A9 E# \+ }( M
/ d: O* z7 @% M" \1 k8 ?- y打从进入院办卫校之时起,梁宁就明白要当一个好的西医大夫,没有好的外语是不可能的。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开始抓社会英语。上临床后,更是将英文版的 <<实用心电图学>> 和 <<放射诊断学>> 抓的很紧。上班的时候当然是没有时间,下班以后的绝大多数时间就成了他学专业英语的时间。另外如果白天,特别是下夜班后的白天,他还会到医院图书室看英文翻译成汉语的专业杂志。那时候真是他如饥似渴学习的日子。当然临床水平上升的也很快,半年后他的上级医生,也就是负责他们组的主治医生,基本上对他就放心了,如果是他上夜班,这主治医生就知道这天晚上他自己可以安心睡觉。而如果半夜梁宁真的给他打电话请他来病房,他就知道病人的病情真的有大麻烦了。这种需要他半夜来病房的情况后来当然越来越少了。4 W% G; N! v* _5 }
# I. L5 f# _9 L3 G! }; @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梁宁的临床治愈率有多高。作为西医内科医生 (也就是非手术科室医生) 的临床能力,将近三分之一部分在他的治疗能力,而三分之二的部分在他的诊断能力。西医内科病案讨论最主要的是讨论病人的诊断,而治疗方面并没有多少好讨论的。一旦提出要全科病案讨论,就意味着内科能用的手段都基本上用到,要讨论是否需要外科手术探查了。一年以后,梁宁的诊断能力的确不错,他的主治医生能给他指导的无法就是是否将某些药物加大量或减少用量,或是否用激素类药物等等。这里要指出的是心内科的活比这要复杂一些,医生的临床诊断和用药经验都极其重要。当梁宁轮换到心内科时,他也没敢掉以轻心。毕竟他以前就在心内科当过实习护士,知道心内科用的药是全内科里面最有毒性的,比如洋地黄类药物,用药不当是要命的,特别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那些药物。 " d% v; Z4 q* F3 \' w2 w
6 N% f2 E: s* X5 R' Y- Z4 j梁宁能在临床上很快崭露头角,首先得益于他在大学期间的刻苦学习。梁宁的记忆力并不出众。他的特点是踏实。他善于将学到的东西翻来覆去地融汇,比较,就像老牛反刍吃下去的草一样。他这个特点在初中时就有,所以年龄大了以后,偶然说起以前学的物理或化学定理,他可能具体数字记得不很准确,但是原则是说不错的。比如说,提起右手螺旋定律,他知道右手拇指所指的方向是电磁场的北极,而不会说成是什么电流的正极或负极。4 ~) y1 p# p% L
: ]3 z8 `9 h& R
其次,他属于那种不太善于交际,也没有太大社会野心的人。他只想当个好医生,并没有当科主任或院长的想法。他觉得医生不该和病人或病人家属过分拉拉扯扯,过分粘粘腻腻。这是他的自尊心作怪,也是他不愿意让太多的社会应酬占他的学习时间 – 他的记性并不好,他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消化学的知识和积累临床经验。他觉得不如此,他就决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这一点到现在,他在加拿大行中医时也是如此。所以,在临床上,哪怕碰到他的中学同学,或大学同学的家属,或他自己的亲戚来找他看病,谁也别指望他能多么客气或热情。他这种行为可是惹恼了不少人。但他的医术名声已经在外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不愿意得罪他 – 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要找他看病呢。
0 l/ x0 b' Q3 e6 m0 K- P% _7 u
2 s/ ]1 }. k' Z" h他觉得遇事情得一视同仁,如果他对这个熟人太客气,而对另外一个熟人不热心,那么对后者就不公平。他生长在这个城市,上初中和高中都在这个城市,加上这个城市还有亲戚,那直接愿意找他的人就多了去了,更不要说朋友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慕名而来找他看病,就更多的不得了。但他原则上不愿意,也没有心思 (当然也没有能力) 和人家套近乎拉关系为自己的未来修路。他估计他的亲属给他父亲母亲间接抱怨过,但他不记得他们责怪过或提醒过他。也许他们知道他们的儿,就是那么个不怎么食人间烟火的人吧。
. _1 p0 h$ b# L' g1 |' A6 S7 F4 [7 j
梁宁在内科时的压力基本上不是来自于科室内的人际关系,而是医疗上的压力。全内科同年毕业的只有他一个人,其它人都比他早毕业至少三年,而且除了科主任,病区主任和另外一名很年长的老医生外,基本上都是女的。大家看他像小弟弟似的。他也不多事,除了关心自己的病人的治疗外,也不对别人管的病人的治疗说三道四。所以内科期间同事间的关系就算是相当融洽的。他也没有觉得别的大夫嫉妒他。大概是因为她们基本上都是以前的工农兵学员毕业,虽然参加临床工作比他早,临床处理能力不见得比他差,但还是觉得理论上的东西比他欠缺,没法和他比。也就是说没有嫉妒他的资格吧。: }) e: Z( i, f) X/ ^& x }- U& u' G
! V: r# v2 o V5 P- ~* _, l来自于临床上的压力是最主要的。这是由内科这个科室接诊的病人种类决定的。西医临床科室基本上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神经科和传染科。其实,基本上只有两个科: 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凡是能手术治疗的病,都归手术科室了,剩下的全都是非手术科室的活。手术科室很能 “挑三拣四”: 它觉得能手术治疗的病才接受,不能的就不接受。而且在暴露手术面后,发现不能手术的病; 或是手术后出现的脏器衰竭; 或是病人除了可手术的病外还有不能手术的其它病,等等,病人还是会被送回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医术注重的是手术前指证要明确,可能要输的血配好,病人没有会影响麻醉的过敏史,手术程序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过程中没有大出血,病人能顺利下手术台,麻醉期过后病人能醒来,全麻和腰麻的病人术后能放屁…… 也就是说手术能完成,术后病人神志恢复,胃肠道通畅,伤口愈合良好,医生就算基本上完成任务,能松一口气了。所以,手术科室的医生往往比非手术科室的医术活干得干脆,日子过的要轻松的多。下班后不用特别担心病房的事情。非手术科室,特别是内科医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 “福气” (内科的内分泌科及中医科例外)。医学上不能手术的危重病人都在非手术科室,比如内科的心肌梗塞,心衰,肝衰,肾衰,呼吸衰竭,内脏大出血 (即便是手术后),各种败血症,毒血症,糖尿病中的酮症酸中毒,各种严重中毒症等等。梁宁工作的医院是当地最大的属于地区级的医院。各种严重病人都是往他们这里送,所以,病房里基本上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这类危重病人。内科医生下班后脑子里面还是时时想着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该用的相应治疗 – 他们不可能不这样想。所以,内科医生一般不如外科医生活跃或开朗 – 活泼不起来。
" G; }/ O" ]$ f+ ~
7 L/ b1 e R0 @( b- G' Z& [梁宁管理的病房就是这种经常有危急病人的情况。不仅如此,内科病房里更多的是那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病人。比如说老慢支,哮喘,肺气肿,结核病,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慢性肾炎,溃疡病,结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疾病的急性发作或感染。这些病人,治疗一段时间,一好转就出院,出院没有多长时间就得再入院。时间一长,梁宁有有了经验,自己其实治不好这些许多多多已经被冠名为 “慢性” 的病。自己治不好,自己的上级主治医生也治不好,哪怕将病人转到省级医院也治不好。这不是一个医生的本事问题,而是整个西医的能力问题。自己在病房工作,整天忙忙碌碌,对于大多数住院病人来说,其实只是缓解他们的症状,缓解病情的危急状态,病还在那里,像病人身体里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爆炸。
- Z+ g0 {7 z9 a7 Y4 v& C! \. i E9 N' [' b5 I
西医能比较好治疗的病基本上是感染性疾病,比如急性细菌性肺炎,急性性痢疾,急性脑膜炎,等。必定还得是细菌性的,而对病毒性疾病 (比如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等),霉菌性,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性疾病的疗效就差。而细菌感染性疾病这些年的疗效也不如以往。主要原因是细菌的耐药性增加,细菌对治疗所用的抗生素 (以前叫抗菌素,如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的敏感性下降。这样,用药的量就不得不加大,甚至用上激素类药物以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如此以来,出现药物副作用的机率就大大增加了。
, P0 r: W ^1 o% y6 B5 a
' y5 G' I) ] ?6 ]对这些感染性疾病严重时出现的休克,心衰等危急状态,西医的确有比较优势 (相对于目前的中医水平而言)。遇到这些情况,梁宁也能比较熟练地用输液,强心,利尿,相应的降体温 (如果有高烧) 等手段挽救一些病人的生命于危亡。如果抢救成功,梁宁却没有多大的成就感,就像一个犯错误的孩子,将危害减少一些以免受到更大的惩罚,所以心里没有成就感反而是一种侥幸感。他也是如此。但如果不幸病人没有被挽救过来,去世了,他也没有多少负罪感 – 他觉得他,以及他的上级医生们都尽了力了,西医能使上的本事都使上了,所以没有负罪感。这种情况在日常病房工作中一再上演,他渐渐对于生命的逝去都开始有些麻木了。7 p. m2 |$ P1 a) H8 _( F7 H
5 y' u* q% c2 m, T9 p& @
5 S9 E3 E1 W$ {5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