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MarketWatch纽约9月25日讯】毋庸赘言,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在理论层面依然是存在的,只是,这种理论和债券市场一百多年的历史记录恐怕不怎么契合。
8 p- F8 _/ X. J, \1 U' ] \' {
8 u7 U( p. K9 ?% `$ g9 X 这当然不是随便一说,我们依据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西格尔(Jeremy Siegel)所提供的资料。对于西格尔,大家当然不会陌生,他便是经典著作《散户投资正典》(Stocks For the Long Run)的作者。- H& ^2 N0 H6 `1 B
% b1 w- I: l/ r5 F. Z6 Z5 L
西格尔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了股票、债券、国债和现金等投资对象从1801年至今的整体累积真实回报数字,即计入了资本利得、股息或者利息,并扣除了通货膨胀影响的回报数字。
3 i4 d, W8 E7 ^: ~8 p9 }+ l, Q
( h9 [. z- Q" O4 d+ W" ~" z 根据自己的这些研究,西格尔得出了若干结论,其中最有名者之一就是,股票的真实累积回报率其实是保持着相当的连贯性的,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当中,平均大约是每年7%。事实上,多年来买进持有的投资策略之所以能够逐渐普及,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j+ N; ]! h2 P o. ~1 ^8 Y1 q7 g0 F0 K! ?& V2 W
不过,当我们几年前首次利用西格尔的研究成果时,我们要强调的是,虽然股票价格在1990年代晚期达到了典型的历史性高点,但是在之后,却没有后撤到典型的历史性低点。- Z3 Y" h# h% U1 \" x% }! s
3 g+ W" _8 h0 e7 A: e3 [
事实上,在一段时间的盘旋之后,股价全然不顾我们的研究,在2007年再度攀升到了典型的历史性高点。2 d8 a% l' ?9 b' B5 X% l2 H( y
+ a8 D. y, W, i. ~8 m
不过,在那之后,市场就崩盘了,而历史性的低点也就真的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时得出了结论,股市可能不会再继续走低了,至少持续走低的时间是不会很长了。4 G! s' k# N! j( g# X3 K
4 M7 D+ S& }4 Y$ E2 ~" [
当时,这结论显然是很少人相信的,读者留下的留言就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至少迄今为止,这结论似乎是正确的。
" Y" N5 y" L/ j5 w( S4 j: s0 G6 S" A+ l) y$ G2 j* n) a5 ?
现在,当我们面对债券的整体累积回报数字时,我们又看到了类似的问题。6 } l/ z O& }! d
4 e/ x5 j* A4 H: G# |0 J0 p3 x# P
六年之前,债券价格已经超出之前的预期趋势,处于历史性的高点了。因此,在2003年的时候,我们开始怀疑是否将出现通货紧缩的问题。假如通货紧缩出现,众所周知,债券的回报就将更加超过趋势线。
& H; E9 q3 U% E Q7 ~! l; F' t
" C) c; f; l ~4 E 在债券名义价值不变的情况之下,由于通货紧缩导致购买力增长,债券的真实价值也将相应增长,因此真实回报自然也会随之增长,达到我们一个世纪以来不曾见到过的水平。
, A% Q' Q6 H% V4 u9 p. ^6 I
- {- b9 b1 j! o' A4 b) g 结果我们在之后的几年当中并未见到通货紧缩。只是,由于联储最近两年必须采取重大举措救市,名义利率下滑,遂导致债券的整体回报在这几年当中一直处于趋势之上,保持创纪录的水平。8 {, J6 t. [$ c$ H2 j5 _
% i9 T( f* ^/ ?# c" [* g 因此目前看来,通货紧缩依然没有多少空间。可能性更大的是,债券价格会跌回甚至跌破趋势,更高的利率以及最终可能会出现的通货膨胀,将让债券市场回到1981年那样的历史性低点。
, |" }$ E' r) h7 J
" C/ K6 V) b" y+ H6 |/ R2 }3 J 此文,对美元长期累积真实回报的研究也揭示出通货膨胀的影子。- v2 \3 X# i- F. j; i
9 V9 @! W D7 S, e 看起来,债券市场正在酝酿着几十年来罕见的行情。因此,一旦债券市场出现向下的突破,这样的情况恐怕就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当然,这一点我们2003年就曾经想到,只是至今还没有发生。/ [ `, o7 ]# x. q' D% C4 i
( \' L* `8 d( l, v
正如前面所说过的,股票的崩盘也是在我们做出预测之后很长时间才发生的。现在,我们的预测是债券价格将向下突破,通货膨胀将回到我们身边。+ m" i4 ]; P- P" c7 G; a
2 |& k4 G R% ?% H; M8 J (本文作者:Peter Brimelow & Edwin S. Rubenste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