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加拿大:没有自主品牌的汽车强国 ZT
) o: Z) u6 X, V2 r5 c# W! B; p- x, a9 ~( m
送交者: 一剑破天 2009年06月17日02:05:59
3 @9 C7 g) q4 }$ U
) p1 ~! X- v s3 ]8 a4 |在中国民企收购“悍马”的同时,从德国传来一条消息,德国政府经过长时间考虑,最终批准了一桩举世瞩目的并购意向:同意加拿大汽配集团麦格纳牵头、俄罗斯Serbank银行参与,对通用汽车旗下的欧宝汽车实行并购。 |* C! l7 _( M6 z
0 N1 a; @4 A: X 这项并购案在加拿大引起的关注,并不亚于中国人对并购“悍马”的关注。因为倘若并购实现,这将是加拿大企业所拥有的第一个整车品牌。
8 f( X5 n1 q( K1 {
- W- u; ~( P8 X& E. h' F) R3 I 汽车工业是所谓“制造业上的皇冠”,拥有自主整车品牌的国家原本不多。加拿大不仅是仅次于美国、全球人均拥有汽车最多的国家(平均每1.6人一辆汽车,每两人一辆家用轿车),而且是历史悠久的汽车产业大国,汽车产业所贡献的GDP占GDP总量12%以上,汽车产品贸易占制造业贸易总额的1/4强,全国人口中平均每7个人,就有1人从事与汽车有关的工作。据统计,自“二战”结束至今,加拿大汽车产业一直稳居全球前十之列,是不折不扣的汽车强国。 1 l, i J9 ^- a9 x0 o/ Q
9 v+ }6 O9 n6 G5 x2 X
如此汽车强国竟始终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不能不说是件很没面子的事。事实上,从上世纪60、70年代至今,全球汽车产业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加拿大汽车业也多次产生过购买外国品牌的念头,但最终都是“有消息、无下文”。
: g; s& S9 s; {; v
3 X. D, J3 u& r, J6 M 加拿大人当然不是没雄心,他们之所以迟迟不动手,是因为权衡利弊后认为,与其花巨资争夺并经营自主品牌,投入大量金钱、精力构筑产、供、销的庞大体系,还不如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踏踏实实地做好汽配业。虽然和整车相比,汽配业是油水不多的“骨头”,是“小打小闹”,但投入小风险也小,况且汽配产业适应性强,可以为多个品牌、多家厂商服务。麦格纳就是从汽配起家,最终发展成世界屈指可数的跨国汽配巨头的。 6 N# e5 C& U' i( M: }
8 z7 g/ M: B, u+ ^. a2 L. a
此次麦格纳一反常态,高调对欧宝出手,也并非头脑发热、见汽车业“大甩卖”而贸然出手“抄底”。在它看来,经过几十年经营,加拿大汽车产业已拥有雄厚的人员、设备和技术积累,足以消化“欧宝”这样的全球知名品牌;麦格纳虽非总装厂,却在汽配业摸爬滚打多年,2008年是克莱斯勒第四大合作伙伴,总销售额高达2370亿美元,且拥有符合汽车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电动车、混合燃料汽车若干专利技术;由于美国汽车业一落千丈,一向给美国“打下手”的加拿大汽车产业苦不堪言,麦格纳的合作伙伴克莱斯勒就已经申请了破产保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再不争夺品牌自主权,加拿大汽车业受害会更惨烈。
" O$ R, h4 {6 T) _# _( U
: K b q& z. A9 O5 t, g 虽然收购是大势所趋,甚至有些迫不得已,但麦格纳并未蛮干。首先,它利用欧宝母公司通用不愿将欧宝自主权让给欧洲人的心态,说服后者在几大竞争者中倾向麦格纳;其次,争取到德国政府支持(提供15亿欧元过渡资金),减小了并购的阻力和冲击;最后,拉上俄罗斯银行作伙伴,一来分摊了风险,二来可以为日后争取俄罗斯这个潜在大市场打伏笔。 2 D2 R7 y: G8 u$ E4 {) }
+ P# Y' S" g* |# {2 Q
国际并购是壮大自己实力的捷径,但并购并非简单“不差钱”就能做的事,一旦计算失误,风险将非常惊人。 “有锅有灶才煮饭”,在并购决策前,多掂量一下自身的消化能力,多争取一些对己方有利的条件,是避免风险的不二法门。这些精明算计,值得“财大气粗”的中国企业好好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