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6-5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urifiedmind 于 2009-6-5 23:27 编辑 9 a3 L7 \8 N8 s! N: J& ^
2 [8 B8 J; s* V, n( X歡迎討論!又知道一些善知名名字,不亦樂乎!祈望在彌勒佛降世龍華三會時,與佛面對面深切討論。
/ ~- k% P$ L( K( q; [' Z2 L
8 [ D1 A* e6 z' V- m5 }( o- _比較多一些的附註:% p3 h/ b- V4 q4 B, M4 V
7 K% {! m% B( ]4 K7 f4 @$ b唯識六經, d; }8 @% a) \2 K
1. 《華嚴經》-- 譯者:(1)唐‧般若、(2)東晉‧佛陀跋陀羅、(3)唐‧實叉難陀2 s' `3 c. U* r5 I: T) q5 W* K
2. 《解深密經》-- 譯者:唐‧玄奘
, b2 {! F5 B4 y' Y3 q4 L3. 《楞伽經》-- 唐‧實叉難陀$ Z0 Q, k. T& `" n* h9 x; g
4. 《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未傳譯)0 `9 O, c9 n$ l1 ]
5. 《阿毗達磨經》(未傳譯)7 S/ g) Y* _, E: O/ w$ F/ X, R
6. 《厚嚴經》(未傳譯)
. [+ _) M+ G+ X4 Y
8 [. N- H9 g+ X& P7 K2 B; a8 j' L唯識十一論 1 v' s6 _; @1 l5 _
1. 《瑜伽師地論》-- 著者:彌勒菩薩、譯者:玄奘7 Q: {) R9 i& y' t$ B: {( \
2. 《大乘莊嚴經論》-- 著者:彌勒菩薩、譯者:波羅頗密多羅譯
u F; G4 |# c ^; t3. 《分別瑜伽論》-- 著者:彌勒菩薩、(未傳譯). x1 P5 @/ r& p9 M6 m
4. 《辯中邊論》-- 著者:彌勒菩薩、譯者:玄奘
! i! B }3 G9 V9 w' Z/ w5. 《顯揚聖教論》-- 著者:無著菩薩、譯者:玄奘
5 f( g" G) v: o' N9 a) ?3 ]8 G. P6. 《攝大乘論》-- 著者:無著菩薩、譯者:玄奘! }% }4 P9 v J5 o% j j9 y+ }
7. 《阿毗達磨雜集論》-- 著者:無著菩薩、譯者:玄奘
J; X6 q; |" P/ {: {6 a7 f! m8. 《十地經論》-- 著者:世親菩薩、譯者:菩提流支
% C6 U5 Z, N5 P3 p+ i9. 《唯識二十論》-- 著者:世親菩薩、譯者:玄奘
( k. n' O1 E' P" ?/ E10. 《集量論》-- 著者:陳那造、譯者:真諦
+ O# {/ z4 i) l9 F( r3 Q! M4 G11. 《觀所緣緣論》-- 著者:陳那造、譯者:玄奘2 L% e2 A: U0 q# E4 Y
& ?5 D2 Z8 B7 Y, @0 P
『唯識學』的「十支」乃十本針對《瑜伽師地論》的某個特定內容所作的闡釋和發揮。6 L- ]6 [0 N: e2 X% X& p
4 D8 }, `# y$ G9 l, Z
唯識十支
0 l8 {+ `7 t. ^- z8 a! ~7 Z, p# X1 F. l1. 《辯中邊論》-- 著者:彌勒菩薩;內容:解釋瑜伽法相。
$ z% G* ~+ \& s; Y, m) J% h2. 《大乘莊嚴經論》-- 著者:彌勒菩薩;內容:總括《瑜伽師地論》菩薩一地法門。
! i+ E! u' D5 H; R3. 《分別瑜伽論》-- 著者:彌勒菩薩(未傳譯)。, o$ \& I& S" P6 n- Z. z
4. 《顯揚聖教論》-- 著者:無著菩薩;內容:綜合《瑜伽師地論》十七地要義。% ]+ s8 D0 L0 J e; \$ B' b
5. 《雜集論》-- 著者:無著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師地論》一切法門。2 C0 n7 D5 d% n$ n6 {" M0 R- E
6. 《攝大乘論》-- 著者:無著菩薩;內容:解釋瑜伽深密法門。: h" B8 g+ [( R3 x' ?- J. ]
7. 《大乘百法名門論》--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師地論‧本地分》名數。
2 I0 l$ c: m5 R% D" e. O8. 《大乘五蘊論》--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師地論》所說之「境」。
- C2 k+ @! H2 k# _% w8 N7 T# _$ x9. 《唯識二十論》--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唯識之理。9 |1 c O" e3 U) ^( Q L( c# |
10.《唯識三十頌》 --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境體。0 x% h& R, }; E* x, A& L) l R
4 ~4 ]7 }5 z5 I! i8 N! Q
好像世親菩薩的著作比較容易入手,因為世親菩薩的邏輯性很強。《大乘百法名門論》把《瑜伽師地論》所說的六百六十法歸納為五位百法。『五位』是我們念頭當中所顯現出來的五大主要性質,即: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世間法→有為法/有漏法)、無為法(出世間法→無漏法)。『百法』是我們念頭當中所顯現出來的一百個法,因此百法的內容,就是我們心念的內容。
/ t! ~/ {+ `7 I9 i2 {: O/ d
# [7 P! x' j+ k主要框架為:
0 w* F' |6 S7 R: m$ x; \6 D6 o* t* o 有為法(有漏法/世間法)
* P4 ^4 P5 K6 A# c1 ]7 e. N (1)心法 -- 有8個法。+ Y' U6 H6 i- \8 }. b }
(2)心所法 -- 有51個法。
( L% r. b; y8 H/ r (3)色法 -- 有11個法。$ l* Q- P; m9 i
(4)心不相應行法 -- 有24個法。
9 h: P* y9 L6 r- J; y/ f 無為法(無漏法/出世間法)
7 S( g. e1 A) N$ i0 d (5)無為法 -- 有6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