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3-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的答案:(网摘)
原帖由 東方不敗 于 2008-3-4 17:01 发表 6 @' m7 j5 _' s6 q' [
不绮语 、不嗔、不邪见
& W4 k9 N$ c8 N8 x( K- ~$ r这三个是什么意思呢?
, s6 w& {" Y. A2 l Q还有如果以前杀过蚂蚁蚊子之类的 改还来的及吗?还是甚么呢 # w% f% a. e: b" r, G
: t% }( }3 E. s2 @
& v d" [, w1 o+ L! [' P* {9 I
. F( l8 O" w; }) j! D1 {' [* h绮语是花言巧语、诲淫诲盗、情歌艳词、说笑搭讪、南天北地、言不及义等言语。所說的話非常不正當,有的說某某女人如何如何,或者說某家如何如何,綺語所說的話近於邪,不正當的話。( [4 E3 B6 e" n/ Z
, U5 O, t( f8 e8 ^' i: Q
9 o9 r( L' O6 Z( e7 L3 D) P; j
# j2 X2 p6 k- V- Y邪见,有二个根本的大邪见,一个是常见,另一个是断见。常见者认为一切都是永远不变。他认为人死了,下一辈子还是投胎做人,永远永远都是做人,这叫做‘常见’。断见者认为什么都没有,连因果也是没有的,他认为人死如灯灭,这叫做‘断灭见’。 这种人不信因果,不信轮回。6 W* B/ Z9 w+ }) r! b# j) q1 i
: R( b. D% e9 @% q, y8 D佛法无论大小乘,基本上都重视身、口、意的清净。人们在言语上造业其实很厉害,语言不是无形的。中国儒家也经常讲到言语的严重性。书经上说:‘惟口出好兴戎’,也就是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如果不深读历史,不会相信这句话;看历史就知道,往往因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句话也可以使国家灭亡。 7 M1 [. b6 H8 d# U0 K+ x; X, ^
* Y4 \$ R, |; }
; A9 ^) h% u @' A( N事实上,身、口两种业力的总指挥是意,也就是意识、意念、思想,意所造的业主要是由贪嗔痴而来。例如我们偶而有一点不高兴的心理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在修行来讲,对人对事有一点不高兴,就已经犯了嗔戒。嗔的心理行为有很多,微细的较难察觉。
& `$ m' T( a0 `- W# q/ Q/ ~# a! d# S
譬如一个好人讨厌一个坏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嘛!然而这个起厌恶的心,就是嗔恨心。这在人道行为来看,不能说有多大的错误,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过错,因为不高兴的心理绝对是厌恶的、嗔恨的。但是在菩萨道看这个坏人,却是怜悯的、慈悲的,等于我们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女做坏事一样,虽然也愤怒,也打骂,然而当父母打孩子,往往一边打,一边流眼泪,那等于是菩萨的行为,内心没有真正的嗔恨。如果没有这种父母的心肠则不然,是非太明,善恶太清,已经是嗔心的种性。
5 a; \( b5 M5 g7 x' \4 U$ h( B/ X, z- V2 F
. \! A2 ^) B$ ?: S我们晓得,阿修罗道译成中文是魔道的意思。阿修罗道也是天道,很高哦!人死后能到阿修罗道,谈何容易?我们通常所说的神道就是阿修罗道,此道众生善恶分得很清楚,因为嗔心重,不得证果,连天人的境界都谈不上,不过他有天人的功德福报。理由何在?因为他的意念上有戒禁取见,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善恶是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一个人在佛菩萨面前犯错,乃至打骂菩萨,往往还可以逃过去,如果在鬼神面前玩这一套,他非处罚你不可,因为他的善恶观念分得很严谨,但是在菩提道上却犯了嗔心的戒,正因戒禁取见的观念太重了,无法证果。
& o4 K) C0 B. d j& ]5 d& {
" y) |' |3 D4 q) W/ s) \& V" s3 `% U6 y7 E4 D/ K% x5 T
至于杀小蚂蚁蚊子之类。这个人人都犯的很多,而且很不注意。我原来就是喜欢见到家里窗台上的蚂蚁就碾死。现在知道错了,实是在造杀业。一个心里有杀心,二是终会招感这些小生命的嗔心和报复。 但只要知错,一念挚诚忏悔,告诉自己后不再犯。这些罪就能灭。(佛教里专门的忏悔法门,把现生所犯的罪忏悔掉,不留到下一生),但有时还是会无心踩着伤害他们,那本身不算反戒。但看到后要为他们念佛,向他们道歉,说不是故意的,告诉他们别起嗔心,脱离蚂蚁身,往生善处。这些小虫生命更是及其的短暂,不断的轮回,不断的被人碾死,被别的动物吃掉。他的嗔心、执著心、斗争心很盛很盛,更是可怜!
( P5 J- ~ {" d ~) M8 Q" z- m( T f' m5 f8 _# |9 ~# f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08-3-5 13:48 编辑 ] |
|